医学三字经 - 第 11 页/共 21 页

小青龙汤 治一切咳嗽。方见《伤寒》。方中随寒热虚实加减。唯细辛、干姜、五味三药不去,读《金匮》者自知。   加减小柴胡汤 治发热咳嗽。   柴胡(四钱) 半夏(二钱) 黄芩 炙草(各一钱五分) 干姜(一钱) 五味子(八分)   水二杯半,煎一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一日二服。   五味子汤(《千金》) 治伤燥咳唾中有血,牵引胸胁痛,皮肤干枯。五味子(五分,研)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续断 竹茹 桑根皮(各一钱) 生地黄(二钱) 赤小豆(一撮即赤豆之细者)上九味,水煎空心服。《秘旨》加白蜜一匙。愚按:赤豆易生扁豆五钱,囫囵不研,最能退热补肺,但有寒热往来忌之。去续断、赤豆、地黄,加葳蕤、门冬、干姜、细辛亦妙。   麦门冬汤(《千金》) 治大病后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胸膈胀满,上气羸瘦,五心烦热,渴而便秘。   麦门冬(二钱,去心) 桔梗 桑根皮 半夏 生地黄 紫菀茸 竹茹(各一钱) 麻黄(七分)   甘草(五分,炙) 五味子(十粒,研) 生姜(一片)   上十一味,水煎,空心服。   卷之三   疟疾方   小柴胡汤 一切疟病俱治。   方见《伤寒》。   卷之三   痢症方   芍药汤 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三日内俱可服。   白芍 当归(各二钱半) 黄连 黄芩(各一钱二分) 桂(四分) 槟榔(一钱) 木香(六分) 甘草(四分) 大黄(一钱,虚人不用) 浓朴(一钱,炙) 枳壳(一钱) 青皮(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小便不利,加滑石、泽泻;滞涩难出,虚者,倍归、芍,实者,倍大黄;红痢,加川芎、桃仁。   人参败毒散 喻嘉言最重此方,令微汗则阳气升,而陷者举矣。此法时医不讲,余每用此方加陈仓米四钱,或加黄芩、黄连,屡用屡效。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茯苓 桔梗 人参(以上各一钱) 甘草(一分)   水二杯,加生姜三片,煎七分服。加仓米,名仓廪汤,治噤口痢。   卷之三   心腹痛胸痹方   乌梅丸 治虫痛。   方见《伤寒》。   苏合香丸 治注痛。   拙着《从众录》有方论。又鬼注不去,宜虎骨、鹿茸、羚羊角、龙骨各三钱。以羊肉汤煎,入麝香少许服。取腥膻之味,引浊阴之气从阴而泄,此喻嘉言《寓意草》法也。   香苏饮 治气痛。一切感冒俱佳。   香附(二钱,制研) 紫苏叶(三钱) 陈皮 甘草(各一钱)   加生姜五片,水二杯,煎八分服。心痛,加元胡二钱,酒一盏。   七气汤(亦名四七汤) 治七情之气郁逆。   半夏 浓朴 茯苓(各三钱) 紫苏叶(一钱)   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   百合汤 治心口痛诸药不效。亦属气痛。   百合(一两) 乌药(三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此方余自海坛得来。   失笑散 治一切血滞作痛如神。   五灵脂(醋炒) 蒲黄(各一两)   共研末。每服三钱,以醋汤送下,日二服。   桃仁承气汤 治心腹痛,大便不通,其人如狂,属死血。   桂枝(二钱) 桃仁(十七枚,去皮尖) 大黄(四钱) 芒硝(七分) 甘草(七分)   水二杯,煎八分,去滓,入硝二沸,温服。   丹参饮 治心胸诸痛神验,妇人更宜。亦属血痛。亦可通治诸痛。   丹参(一两)白檀香(要真者极香的切片) 砂仁(各一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妙香散方见《遗精》。   平胃散 治一切饮食停滞。   苍术 浓朴(炒) 陈皮(各二钱) 甘草(一钱)   加生姜五片,水二杯,煎八分服。肉积,加山楂;面积,加麦芽、莱菔子;谷积,加谷芽;酒积,加葛根、砂仁。   二陈汤方见《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