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93 页/共 253 页

金匮肾气丸   治脾肾大虚,腰重脚重,小便不利,肚腹肿胀,四肢浮肿,喘急痰盛已成虫证,其效如神。   熟地黄(四两) 白茯苓(三两) 山茱萸(去核) 干山药(炒) 川牛膝(酒炒) 车前子(微焙) 牡丹皮(酒洗,炒) 泽泻(炒) 肉桂(去皮,各一两) 附子(制熟,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   土为万物之母,水为万物之源,身中所最重者也。若脾虚则土不能制水,肾虚则水不能安位,故逆行而泛滥于皮肤,妄加攻逐祸不旋踵,八味丸脾肾要药,佐以车前泄太阴之水,佐以牛膝开少阴之窍,则小便行而胀自己,且有益于真元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方脉痨瘵合参   八物肾气丸   平补肾气,坚齿驻颜。   熟地(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五味子 肉桂(去皮,各一两) 为末,蜜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方脉痨瘵合参   六君子汤   治气虚脾弱,食少痰多。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半夏(制熟) 陈皮(各二钱) 甘草(一钱,炙) 姜枣水煎服。   半夏燥湿治痰之本,陈皮利气泄痰之标,标本既得,攻补互行,补而不滞,攻而不峻,故曰六君子。《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六君子者,壮其气矣。   气壮则升降自如,清以奉上,浊以归下,尚有何物可停为滞耶?加香附、藿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其用稍峻矣。   甘露神膏   神治一切干痨虚损。   方见燥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方脉痨瘵合参   锦囊新定痨嗽膏滋药方   心肺脉俱洪大有力者,宜之。   熟地(十两) 生地(五两) 丹参(三两) 丹皮(三两) 薏苡仁(六两) 地骨皮(二两)   紫菀(二两) 款冬蕊(二两) 牛膝(三两) 麦冬(四两) 姜炭(六钱) 白蜜(六两) 另炼,入药,以上用清水煎,取头汁,二汁,去渣,慢火炼成膏滋,入后药,并炼蜜,收入瓷器中藏贮。白茯苓三两,研净末,川贝母,去心二两四钱,研净末,二味并炼蜜,收入前膏,每食远,白汤化服五钱,日三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方脉痨瘵合参   滋肾百补丸   当归(四两,酒浸) 知母(二两,酒浸) 沉香(五钱) 黄柏(酒炒褐色) 山药 菊花杜仲(炒) 楮实(各二两) 青盐(一两,炒) 菟丝子(四两,酒炒) 熟地(八两)   为末,酒糊丸,或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方脉痨瘵合参   玄菟固本丸   生地黄(酒浸) 熟地黄(酒浸,蒸,俱不犯铁器) 天冬(去心) 五味子 茯神(各四两) 莲肉 人参 枸杞子(各二两) 干山药(炒,二两) 菟丝子(一斤,酒煮数沸,捣烂压作饼,晒干,净称半斤) 为末,蜜丸,每服五十丸,加至八九十丸,空心白汤,或淡盐汤下,温酒俱可。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方脉痨瘵合参   明目益肾丸   枸杞 当归 菟丝子 生地(俱酒浸) 伏神(各一两) 知母 黄柏(酒炒,各七钱)   山药 巴戟(去心) 人参 天冬(去心) 甘菊 五味子(各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盐汤下五十丸。   一方   治痨瘵。   青蒿一斗五升,童便三斗,文武火熬,约童便减至二斗,去蒿再熬至一斗,入猪胆汁七枚,再熬数沸,再入甘草末,收之,每用一匙,白汤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方脉痨瘵合参   琼玉膏   调养气血,驻美容颜,一切虚劳干咳并治。   生地(十六两,取汁) 人参(三两,取净末) 白茯苓(取净末,五两) 白蜜(六两)   上以地黄汁同蜜熬沸搅匀,用绢滤过,将参苓细末和匀,纳瓷瓶中,封口,入砂锅内,重汤煮透,每用白汤点服。   干咳者,有声无痰,火来乘金,金极而呜也。故丹溪以地黄为君,令水盛则火自息也。   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人参以鼓生发之元。虚则补其母,故用茯苓以培万物之本。白蜜为百花之精,昧甘归脾,性润悦肺,且缓燥急之火。四者皆温良和浓之品,诚堪宝重郭机曰:起吾沉瘵,珍赛琼瑶,故有琼玉之名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方脉痨瘵合参   参乳丸   大补气血,一切虚怯最宜。   人参(末) 人乳(粉) 等分,蜜丸,或化或吞俱可。制乳粉法:取无病少妇乳,用银瓢,或锡瓢,倾乳少许,浮滚水上,顿再浮冷水上,一顿立干,刮取粉用,如摊粉皮法。按:人参大补元气,人乳乃血液所成,大补阴虚,服之交补气血,润燥降火,以人补人也。单饮恐湿脾滑肠,惟制为粉,且同人参则有益无损,须用一妇之乳为佳,乳杂则气杂,又宜旋制旋用,久则油膻无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方脉痨瘵合参   斑龙丸   诸虚百损,殊有奇效。歌曰:尾间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慢说,惟有斑龙项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