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87 页/共 253 页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加味温胆汤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气郁生涎,短气悸乏,自汗浮肿,饮食无味。
枳实 半夏 竹茹 茯苓 甘草 香附子 人参 柴胡 桔梗 麦门冬 橘红姜枣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古方逍遥散
柴胡 薄荷 当归 芍药 甘草 白术 茯苓 姜水煎服。加味者,加丹皮山栀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四逆汤
治伤寒里寒下利,阴病脉沉,厥逆等症。
方见中寒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回阳救急汤
即四逆汤加减。治寒邪直中阴经,真寒证初病起,无身热无头疼,止恶寒四肢厥冷战栗,腹疼吐泻不渴,引衣自盖,倦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至无脉,或脉来沉迟无力。
熟附子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肉桂 陈皮 五味子 茯苓 半夏 姜水煎。临服加麝香三厘,调服,以手足温和即止,不得多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温经益元汤
治汗后大虚,头眩肉 ,自汗自利不止。
熟地 人参 白术 黄 甘草 芍药 当归 生地 茯苓 陈皮 肉桂 大附子 姜三片,枣一枚,糯米一撮,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坏证夺命饮
治伤寒汗下后不解,或投药错误,致困重垂死昏沉,或阴阳二症不明,七日以后皆可服。
人参一两,为片,水二钟,于银石器内,熬至一钟,温服。病患喜冷,以新水沉冷服之,渣再煎服,连进数服,服至鼻尖上润汗出,是其应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丁香柿蒂汤
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丁香柿蒂(各二钱) 人参(去芦,一钱) 生姜(五片) 水煎服。
呕为火气上冲,呃为寒气阻塞,亦有中气不续而呃者,洁古老人以丁姜之辛温正治,以柿蒂之涩寒从治,人参为佐,俾真气得以展布耳,呃在中焦,谷气不运,其声短小,得食乃发。呃在下焦,真气不足,其声长大,不食亦然,临症者,不可不辨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蜜煎导法
治阳明病汗下后,体虚气弱,津液枯竭,脏腑闭塞,大便不行,须宜密导之。蜜二两铜器中微火煎之,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入皂角末,盐少许,捻作挺子,如指许,长二寸头锐,纳谷道中,以手握住,欲大便时去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猪胆汁导法
以大猪胆一枚,和醋少许,套芦管上,灌谷道中,挤汁入之。如一食顷,当大便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解大黄法
凡过用大黄,以致泻利不止者,用乌梅二枚,炒粳米一撮,干姜三钱,人参(炒)、白术各五钱,生附子皮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升麻少许,灯心一握,水二大钟,煎之去渣后,入炒陈壁土一匙,调服即愈。
以上麻黄、承气、陷胸诸方,皆前贤为当时人禀强壮,且感触重邪,冬月正伤寒而设也。东垣曰:世间内伤者多,外感者,间亦有之。独不思《经》曰: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乎?养葵曰:此间字,当作五百年间出之间,甚言其无也。况流传既久,天气人气气化转薄,更难同年而语矣。凡早晚有寒热感触,及伤食伤酒诸病,皆有头疼发热口渴等候,岂可即谓太阳阳明之证?投以古方峻削,非其病而服其药,即有其病,以今人之弱质,用古方之猛剂,势必被其夭杵者多矣。故存古人传经之论者,以便知其伤寒局方之原,立法之所始也。遵列古方先后汗下次第及按者,以便知其用药立方之体,而备于仿也。继集诸贤之说者,以便明其古今变化之理而慎于用也。张有评伤寒一论,谨陈于一卷之内,幸高明详之,勿以人之性命生死大关,轻徇旧方,桂麻硝黄之小试,阳亡阴竭犹水覆难收,而断者不可续,此张不揣固陋,反复痛陈,阐明积弊,勿敢附和,有误将来破先贤之定例,或冒微愆全后人之生命,谅有小补,幸尊生者鉴诸!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吐血(儿科)
《经》曰:营者,水谷之精也。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濡润亘通,靡不由此。夫吐血者,是营卫气逆也。《经》曰: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夫心者,血之主;肺者,气之主。气主嘘之,血主濡之,荣养百骸,溉灌筋脉,荣卫相济,升降上下,自然顺适,不失常道。若一有所伤,疾斯作矣。或外干六淫,内因七情,气乃留而不行,血乃壅而不濡,内外抑郁,不能流注,是以热极涌泄,宁无妄动之虞,郁久奔升难御猛行之锐,血犹水也,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气之使血,其势相然者耶!是以气逆而血亦逆矣。
且气有余便是火,火乘于血,得热妄行,流溢无拘,上奔而为吐血也。有因饮食太饱,胃寒不能消化,故吐所食之物。气血相冲,因伤肺胃亦令吐血者,有之,然阳明主乎多血。若为热郁内逼,任令妄行,故小儿吐血,属胃者,十有七八。更有尚在襁褓而吐血者,多由重帏暖阁,火气熏迫或过啖辛辣,流于乳络,儿饮之后,停滞不散,积温成热,热极上崩,是以或吐、或衄、或下为尿血者有矣。若久嗽气逆,面目浮肿而嗽吐血者,是肺虚损也,随症治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吐血(儿科)
辰胶散
治小儿吐下血。
阿胶(炒) 蛤粉(各一钱) 辰砂(水飞) 为末,用藕汁白蜜调服。
又方
消瘀止血,用藕节晒干,为末,人参白蜜同煎汤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 吐血(儿科)
犀角地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