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68 页/共 253 页

补真火以追复失散之元阳,如肉桂、附子、人参、炮姜、炙黄杏、白术、炙甘草之类,随候采用。   填真阴以敛孤阳之浮越,如熟地、生地、当归、芍药、枸杞、肉苁蓉、巴戟、山茱萸、乳制茯苓、河车、人乳、山药、泽泻、麦冬、五味子、姜炭、制附子之类,随候采用。   养肺金以平肝木,补肾水以润肝荣,如熟地、麦冬、五味子、当归、白芍、枣仁、丹参、柏子仁、茯苓、茯神、贝母、玉竹、石斛,蒺藜、远志、银柴胡、天麻、郁李仁、麻仁、玄参之类,随候采用。   补精血以实骨髓,调荣卫以舒经络,如人参、熟地、当归、杜仲、续断、 草、五加皮、松节、何首乌、鹿茸、虎胫骨、牛膝、秦艽、忍冬藤、肉桂、桂枝、豆、酒、羊肉之类,随候采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伤风(儿科)   凡少感微风,顿然头疼鼻塞,咳嗽喷嚏,呵欠喘急,身热脉浮,停寒凄清,此谓伤风。因肺主皮毛,传入肺经,故多咳嗽,其虎口三关指纹红紫而长,其脉左寸人迎脉大,为外感症也。(或云肝以候风,当左关。)复有伤风而自利,腹胀而手足冷者,此脾怯也,当与和脾而兼发散。有潮热多睡,气粗呕吐,乳食不消,大便黄白而咳嗽者,此乃脾肺受寒,不能入仓而故吐也。如潮热而日根据期发者,或壮热不已者,此必欲成痫候也。   若伤风而多泪,胁痛目肿咳嗽者,此伤风兼肝也。舌苦颜赤汗流咳嗽者,此兼心也。面黄唇肿,减食恶心者,此兼脾也。颐白眶肿,上气喘急,肌栗毛焦者,此兼肺也。腰疼而嗽者,此兼肾也。   《灵枢》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何以候骨之大小,肉之坚脆?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 ,(无 者,肉无分理也。)其臂懦懦然,(欲知髓之虚满,又验臂之浓薄,故臂薄者,其骨必小,其髓不满,脑为髓腑,风池、风府内通于脑,脑髓不充,则邪易入以为病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伤风(儿科)   升麻葛根汤   治脾脏发咳,右胁痛,痛引肩背及阳明发痰等症。   升麻 白芍药 甘草(各二钱) 葛根(三钱) 水煎服。   右胁者脾胃之乡,肩者手阳明之脉,斑由胃热,胃主肌肉,升麻、葛根直入阳明而逐其邪热,佐以芍药,使以甘草,和其营,俾无伏匿之邪也。其治发斑,止宜于将出者,若已出而用之,重虚其表,反增斑烂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伤风(儿科)   二陈汤   半夏 白茯苓 甘草 橘红 用姜水煎。   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治痰之圣药也。有嫌半夏性燥,代以他药,失其旨矣。如热痰加芩连;寒痰加姜桂;湿痰加苍白二术;食积痰加曲 、山楂;风痰加南星;燥痰加栝蒌、青黛;郁瘀加枳壳、香附;老痰加海石、朴硝,合宜之妙尽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伤风(儿科)   解肌汤   治发热有惊。   防风 山楂 桔梗 紫苏 天花粉 薄荷 陈皮 枳壳(各五分) 茯苓(三分) 甘草(二分) 水煎服。   小柴胡汤   见伤寒门。   麻黄汤   见伤寒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风热(儿利)   风热者,其症有二,有素因痰火郁热在内,热极生风,或为风寒所束、不得发越,此热为本寒为标,治宜辛凉轻剂清热散风。若热甚生风者,但治其热而风自消,风未生热者,但治其风而热自愈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风热(儿利)   解肌汤   疏导风热。   桔梗 木通 山楂 枳壳 前胡 陈皮 川芎 甘草 姜水煎,如气相仿发疮疹者加蝉蜕;如内热加黄芩;如咳嗽加桑皮、杏仁。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方脉伤风合参   伤风虽病之小者也。然谚云不醒即成痨,盖由乎金水二脏不足,阳气不能卫之于外也。《经》曰:伤于风者,头先受之,故必头痛。《经》曰: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故必发热自汗。若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经》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又曰:虚邪贼风,阳先受之,盖风者天之阳,风伤于卫,卫者人之阳,以类相从也。治法不可发散太过,不可补益太早,更当审的内因外因为治。外因者为有余,秋冬与辛温,春夏与辛凉,解肌表而从汗散。内因者为不足,固其卫气,兼解风邪。若再发表,则重虚其虚。要知邪之所凑,其正必虚,倘徒事疏解,则已受之邪,从此而去,未来之邪,何时而已耶?若既从发表之后而仍恶风自汗如故者,此营卫伤而气血不充也。若调荣养卫为主。若调邪犹未尽,再加疏表,虚虚之祸,不可胜言。   如素有痰热壅遏太阴阳明二经,内有窠囊,则风邪易于外束。若为之招引者,然所谓风乘火势,火逞风威,互相鼓煽者,必外加辛凉,以解其束,内加清热化痰以去其窠,则绝表里相牵为患之害矣。勿谓秋毫之小病,若屡发渐变大 ,常多轻视忽略不守禁忌,攻补误设,以致由浅入深,侵淫脏腑,气血日衰,金枯水涸,百病皆牢,变成痨瘵,不可疗矣。   伤风者,书所谓新咳嗽而鼻塞声重者是也。凡有汗恶风,脉浮数为伤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如头项痛腰脊强,宜以桂枝汤或九味羌活汤治之。然轻重不一,由乎人之里气虚实,而感冒随有深浅矣。初起则寒,故药宜辛温发散;郁久则热,故药宜辛凉和解,切不可初用寒凉以致外邪不得疏散,郁火不得发越,则肺气益伤,犹引贼破家矣。至有脾肺两虚,凑里不密,而数伤风者,愈发则愈虚,愈虚则愈感,惟补中益气汤最宜。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方脉伤风合参   参苏饮   治外感内伤,发热头痛,呕逆咳嗽,痰塞中焦,眩晕泄泻。   人参 紫苏 干葛 前胡 半夏(姜汁炒) 茯苓 陈皮 甘草 枳壳(麸炒)   桔梗 木香 加姜枣煎。外感多者去枣加葱白;肺中有火去人参加杏仁、桑白皮;泄泻加白术、扁豆;咳嗽甚者去木香、人参。   此手足太阴药也。风寒宜解表,故用苏葛前胡;劳伤宜补中,故用参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咳;枳桔利膈宽肠;木香行气破滞,使内外俱和,则邪散矣。   九味羌活汤   见伤寒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方脉伤风合参   和解散   治伤风鼻塞咳嗽,胸胁吊痛。发热口渴。   紫苏 杏仁 陈皮 半夏 前胡 薄荷 葛根 桔梗 甘草(炙) 桑白皮 姜枣葱白同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