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36 页/共 253 页
一曰温肾,肾主二便,封藏之本,况虽属水,真阳寓焉。少火生气,火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营运三焦,熟腐五谷乎?故积虚者,必挟寒,脾虚者,必补母,《经》云“寒者温之”是也。一曰固涩,注泄既久,幽门道滑,虽投温补,未克奏功,须行涩剂,则变化不愆,揆度合节。所谓滑者,涩之是也。夫是九者,治泻之纲领,而不能出其范围矣。刘宗浓曰:饮食入胃,输精心肺,气必上行,然后下降。若脾胃有伤,湿热相合,阳气日虚不能上升,脾胃之气,下流肝肾而成泄利者,法当填补中气,用轻薄风药升之、举之,则阴不病而阳气生矣。此东垣发前人所未发也。
夫始泻而属热者,邪气胜则实也。终变为寒者,夏气奔,则为虚也。久病而热者,内真寒而假热也。久泻虚寒者,乃夏候也。凡每早大泻一行,若止空心服热,药亦无效,须于夜食前,再一服方妙,盖暖药虽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尽,无以敌一夜阴寒之气耳。
泄泻而属脾胃者,人固知之矣。然门户束要肝之气也。守司于下,肾之气也。若肝肾气实,则能闭束而不泻泄,虚则闭束失职,而无禁固之权矣。且肾为胃关,故肾泻必在子后,五更之分也。盖人生二五,妙合而成,左右两肾,肾间动气,即先天元阳之祖气,此气自子后一阳生,生即渐渐上升,历丑寅卯辰已,而六阳已极,则入离宫,午后一阴生,即白气变为赤液,渐渐降下至坎宫,复为白气,昼夜循环,升降不息,《经》所谓少火生气,医家所谓真阳之火,名为相火也。道家所谓君火,乃先天祖气也。方此火之自下而上也,行过中焦,必经脾胃,则能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谓清升浊降,既济之象也。《经》曰:阴平阳秘,精气乃固,苟不慎摄生之道,则精神日损,肾之真气渐衰,而子复一阳,不以时生,不能上升,水谷无由腐熟以传化,故寅为三阳之候,阳微既不能应候而化物,且不能胜阴而上升,故五更或黎明而泻,其泄亦溏,俗名鸭溏,是为肾泄,亦名大瘕泄,是阳之亡,气之脱也,则补火尤要于补气。
凡天久淫雨,湿令大行,人多腹疾,泻且痛者,胃苓汤,加炮姜、肉桂最宜。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保婴至宝锭子药(锦囊秘方)
神治婴孩风痰发热,惊疳吐泻,积滞等症。
留白广陈皮(一两,炒) 莱菔子(拣红润者,洗净,晒干,炒,一两)
蓬术(一两炒) 三棱(一两,炒黄) 麦芽(炒熟,另磨净末,一两) 浓朴(一两,姜汁炒) 苍术(一两,炒深黄) 香附子(一两,炒) 草豆蔻(拣粗绽者,炒,一两) 鹅眼枳实(取新切而紧小者,炒,一两) 山楂肉(一两五钱) 神曲(二两,打糊为锭),上各制度为细末。
神曲糊和剂成锭,每锭约重三四分,每岁磨服半锭,不论何病,俱用生姜汤磨下。此方传流甚久,先师秘授,婴儿吐泻惊疳发热诸症神效,(张)发心广济,敬陈此方,幸勿轻视。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木香散(锦囊秘方)
神治久泻脾虚,及受慢脾风候。
木香 晒甘草(炒黄) 肉果(面裹煨,粗纸打去油) 诃子肉(炒黄,各五钱)
苍木(炒黄) 泽泻(炒) 浓朴(姜汁拌炒) 茯苓(焙) 干姜(炒深黄) 车前子(焙) 广皮(炒) 白术(土炒) 木通(焙,各一两) 猪苓(炒,二两)
肉桂(去皮,三钱,不见火),为末,生姜炒砂仁汤调下,量人大小轻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加味平胃散(锦囊秘方)
神治水泻。
留白广皮(炒) 白扁豆(炒黄,各二两四钱) 苍术(炒深黄,三两二钱) 浓朴(姜汁炒,一两六钱) 甘草(一两,炒) 木通(炒,八钱) 共为细末,姜汤调下,量人大小轻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锦囊新制加减五苓散
神治脾虚湿热作泻。
留白广皮(三两,炒) 苍术(四两,炒黄) 白术(五两,炒黄) 白茯苓(六两焙) 甘草(二两,炙) 白扁豆(六两,炒黄) 泽泻(二两,炒) 共为细末,每用黑砂糖调煨姜汤下,量人大小轻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枳术丸
消痞除痰,乃消也:健脾迸食,乃补也。
枳实(一两,炒) 白术(二两,炒) 为末,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
东垣曰:白术甘温补脾胃之元气,共味苦,除胃中湿热,利腰脐间血过于枳实克伐之药一倍;枳实苦寒泄胃中痞闷,化胃中所伤。是先补其虚而后化其伤,则不峻矣。
荷叶中空色青,形仰象震,在人为少阳胆生化之根蒂也饮食入胃,营气上行即少阳甲胆之气也。胃气元气谷气甲胆上升之气一也。食药感此气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烧饭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补令胃浓不至再伤其利广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消食丸
砂仁 橘皮 莲术 麦芽 香附 神曲(各等分) 为末,曲糊丸,紫苏或姜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遇仙丹
蓬术 木通 枳实 槟榔 青皮 甘草 小茴香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六君子汤
去陈皮、砂仁,即四君子汤。
白术 茯苓 陈皮 甘草 人参 砂仁 枣水煎服。有方加神曲;有方加半夏。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不换金正气散
藿香叶 浓朴(姜炒,各二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五分) 苍术(制,四钱) 人参 茯苓木香(各一钱) 半夏曲(三钱) 陈皮(二钱) 姜枣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养脾丸
白术 茯苓 干姜(炮) 黄连(酒炒) 木香 肉豆蔻(面裹煨,各一钱)
共为细末,面糊丸,灯心糯米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方脉泄泻合参
脾泄泻方
菟丝子(一斤) 干姜(半斤) 大枣一斤捣丸,每早米汤送下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