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178 页/共 253 页
批发纹图 是纹名批发纹,其色微红轻,纹细多而难见,必仔细照着,颜色与肉一样,无异,乃肝之候也。至于出痘时,必发热四日而方出,于印堂上,不上百粒之数,乃吉兆也。
梅枝纹
梅枝纹图 是纹名梅枝纹,大纹紫,小纹红,耳有小点,亦红,心肾二经之候。至于出痘时,随热即出,必先出于两耳后,痘色必紫黑陷,发疔而死。
人字纹
人字纹图 是纹名人字纹。其色紫黑,乃肾之候也。至于出痘,必然发热二日,而即出痘于两颐间,稠密无缝,凶之兆也。必至变生杂病而死。
十字纹
十字纹图 是纹名十纹。其色青黑,青为肝候,黑属肾候。至于出痘则发热三日,而先出于两鬓边,出虽稀少,必致发渴饮水而死。
针入沙纹
针入沙纹图 是纹虽名曰针入沙纹,其色紫黑,乃肾候。至于出痘,心发热一日,即出于 间,稠密而色赤,间有白泡,必至发疔而死。
凡耳后筋纹似水红色者,为正;杏红色者,次之;大红色者,宜退火;紫黑青色者,皆不治。又须条均直上耳尖而无分枝者为上,若分枝缠绕者,虽淡红亦因其或横过发际者,多不可救。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眼目
目者,心之所使,神所寓焉。凡初热而目倦不开者,是将放标也。目中汪汪,若水者,麻疹也。赤色者,热甚也。连 之肝风也。直视者,肝热也。发搐目窜者,风火相搏也。痘未成脓而肿消目开者,毒反内攻也。收靥已后而目闭不开者,毒滞心肾也。
收靥不齐而跟生翳障者,毒流于目也。靥后而直视不转者,肾绝也。上窜者,心绝也。
非泣而泪自出者,肝绝也。微瞑者,气脱也。血贯瞳子者,火胜水竭也。及诸病闭目摇头者,此阳脉不治,谓之心绝,并为不治。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颈项
颈项者,生气之本也。《经》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天食人以五气,喉者,气之所由也,故喉主天气。更地食人以五味,咽者,味之所由也。故咽主地气。是以颈项者,乃肝之俞,又咽喉之管束,阴阳之道路也。三阳之脉,自颈而上,三阴之脉,自颈而远,故痘疮之候,颈项欲疏。若缠项而稠密太甚者,谓之锁项,则废其管束,阻其道路,上不得降,下不得升,内者不出,外者不入。《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并病深而项软者,骨败也,并死不治。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胸腹
《经》曰:刺胸腹者,必避五脏,胸腹者,脏腑之郭也。又曰:膈盲之上,中有父母,盖指心肺也,即所谓称三仓之部位,故痘疮轻者,则胸前全无。若胸腹太重者,必凶也。并病深而噪急,胸骨扇动者,是肺焦胀也。其左乳下动脉突出者,是宗脉绝也。
并为不治。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手足
夫四肢属脾为诸阳之本,初发热手暖足凉者,此正候也。盖肾生足,肾不受邪,故能足凉,脾主手,脾旺循经,故克手暖。如初发热而手寻衣领,及乱捻物者,肝热也。
手搜眉目口鼻者,肺热也。手足搐搦者,心肝风火相传,手中足冷者,脾胃怯也。盖四肢皆禀气于胃,与脏胸道路稍远耳。若脾怯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乃不得至经,故即冷耳。如疮已出现而手足多水泡者,此肝胜脾衰,鬼蜮来克,最宜急治,泻肝补脾,以防疮塌而死,然报点时,须两手臂较诸头而透出稍迟者,吉。恐先发松,则元首透出益迟矣。如应至不至者,此又脾胃气虚,不能旁达四肢也。并遍身皆发而手足不透,或空壳者,皆是脾胃虚弱,津液耗竭,荣卫凝涩,不得流通灌溉四肢,故其毒亦郁而不发。如不能食者,死。能食者,必发痈疽。更有方始行浆,而他处未收,惟手足心先靥者,其后必生怪疾。若痘靥之后,而手足关节肿痛者,必毒未解散,须防发痈,至如痘未成浆而手足皮脱者,死。并疮势太甚,手足冷者,不治。及疮痒而手足搔乱者,凶,并见而复隐起而复塌,其色紫黑者为肾乘脾也,不治。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黑陷
夫痘疮变黑,有犹可治者;有不可治者,何欤?盖此一症,关系逆侯治之贵早,缓则蔓延传变,倏出倏没,迤逦而死,凡四围有水,中心黑陷者,只用胭脂涂法,直待转红起胖而止,若起发有水,顶平而黑者,宜内服凉血解毒,剂中加烧人粪。外亦胭脂涂法,若大便不通者,此里热熏蒸得之,宜内服清凉解毒疏利之剂,外用胆导之法。如泄泻者,此处寒也,宜用大温补气之剂。痘若干黑脚根坚硬者,可用银针刺去毒血,以油胭脂调四圣散纳之,若再皮肉不HT ,根脾不肿,烦躁闷乱不食者,决无生理也。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痘要略
凡痘发热温和,或乍凉乍热,数日见点,粗肥颜色红活,按之碍手,肉内有根核者,吉。如热不多时一齐涌出,或头额先见,按之无根者,凶。有肌肉微肿,状如堆粟不分颗粒者,此气滞血凝,毒瓦斯郁结也。有初出红点渐变黑色,其硬如石者,此肌肉已败,气血中虚,不能载毒而出,反致陷伏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浆者,此血随毒走,气不为用也。有中心载浆,四畔干陷焦黑者,此气附毒出,血不为使也。有头戴白浆,自破溃烂者,此气血不充皮肤败坏也。有为水泡溶溶易破者,此火湿并行,气虚不能敛束也。有为血泡,色紫易破者,此血热妄行,不能自附于气也。有疮头针孔,浆水自出者,此卫气已败,其液外脱也。并为不治。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寝寤
卫气者,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人之常也。凡疮疹发热,便昏肿者,盖心主热而脾主困,夫心受气于脾,故发热昏睡,此常候也。但起卧不时者,内有热也。必多陷伏之变。如合面而卧者,是里热也。总之,疮疹始终安寝者,吉。盖气血强盛,荣卫流行则邪出于表而不在里,故乃神安,神安则志定,是以得安寝也。若气血衰弱,荣卫滞涩,则邪在里而不在表,故乃内热,盖心恶热,热则神不安,神不安则志不宁,是以烦燥闷乱,谵妄而不得眠也。更有痘后而毒伏于中,是以神丧气脱,僵卧如尸,呼之不应,饮食不知者,是为死痘,又不可作安寝论也。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饮食
人以水谷为本,故绝水谷则死。仲景曰: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谷之悍气为卫,精气为荣,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故痘疮能食者,虽重亦吉,不能食者,虽轻亦凶。然有能食而死,不能食而生者,何也?盖不能饮食者,是或脏腑内实,大便不行,有旧谷气为养,而至疮成之后,自能消谷思食矣。其能饮食者,是邪热杀谷也。叔和所谓:口干欲饮水,多食亦饥虚是也。将不久而变生焉,惟疹家多不能食者,以口中不和而不思食,疹退而自能食也。且病日无多,又无灌浆大伤气血,故无害耳。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诸痛
夫痘疹热微,气平神宁意适,此系佳兆也。如疼痛哓哓,烦躁不已,总属凶征,然又有部位之分,时日之则焉。如痛在头额,而在初热时者,是火欲升也,治宜微表,在行浆时者,此虚肿痘胖,是系正候,在收靥时者,是风寒不谨,或血气虚惫,浮火上逼耳。宜加详治。如痛在咽喉而初热时者,其属火也,何疑?在起胀时痛极而嗽者,则喉中痘必繁密,在收靥者,则是火毒相聚,须防喘急而为恶候。如痛在皮肤而初起时者,是毒火欲泄而肌肤闭密也。在肿灌时者,则是毒化为脓,亦是正候在痂落后者,则是血枯不能荣养皮肤,兼之火灼于外耳。如痛在胸腹而初热时者,是或饮食倍伤,或痘毒有伏,或旧有是疾,宜细剖治。如痛在腰膝,而初热时者,虽曰肾经难治,然若视其唇不肿,口不秽、斑不见,热不剧者,此是肾虚不能逐毒也。便宜升提达表,不可妄叶,用药不可过凉,以致沉匿难出也。如在四肢作痛者,是或儿顽闪摄,气不顺舒,或经扑跌,血瘀凝滞,或脾阴不足,不能灌溉四肢,是皆验痛之要略也。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四关说
夫两手肘,两足膝是为四关,盖脏腑有十二原,出于四关,故四关之痘,最为紧要,身体之痘虽佳,而肘膝处或有变异,则周身之痘亦变而不能成浆矣。何也?盖机关阻塞,气不流行,则三百六十五穴皆闭矣。故四关,或有贼痘,成紫陷者,疔肿须急挑去,吮出恶血,以药封之,否则,诸痘尽变,或以四肢为卒伍,卑贱之属而忽之。如果则验疾病安危者,何独于两手三部及两足之冲阳太溪太冲也?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痘出约日法
夫痘初发,起于肾,二日传肝,三日传心,四日传脾,五日传肺,肺复传肾,周而复死。几十三时,二刻而移经,故五日半为一周。如同房有未出痘者,或近五日半而发,次则十一日,又次则十六日半,又次则二十二日,又次则二十七日半而发,宜察其形容,视其耳纹,详其诸候,按其热势而定以日期,传变此谓肾、肝、心、脾、肺者、取相生之义也。有谓肾、心、脾、肝、肺者,取相克所以相成,脾居四脏之中也。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诸验)
验痘疑似歌括
男面黄兮女面赤,喘急增寒又项急,口中气热呵欠频,此是伤寒莫误识。腮赤燥兮多喷嚏,四肢皆冷兼惊悸,鼻尖耳尖及尻凉,耳后红丝皆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