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引法 - 第 5 页/共 15 页

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   东向坐,不息四通,啄齿无通数,治齿痛。   伏,前侧卧,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   还卧,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邪热。   去枕,握固不息,自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微鼻内气,愈赢,不能从阴阳。法,大阴勿行之。   〔解说〕经常于子时后,午时前,解开头发,面向东方,两手握固,不息行气一通,举手左右,捂住两耳导引,可使头发乌黑而不白。   卧位引气三息,然后以手抓项旁筋脉再行气三通,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东而坐,不息五通,以两手中指点蘸口中唾液十四次,然后相互摩擦两手指,闭目,用摩擦过的两手指轻揉拭两眶眼,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东而坐,不息三通,用两手捻两侧鼻孔,可治鼻中息肉。   面向东而坐,不息四通,上下齿相叩,不必计数,治牙痛。   俯卧或前侧卧位,不息六通,可治耳聋目眩。   蜷卧,不息七通,治胸中痛、咳嗽。   抱两膝就地自然卧倒,不息八通。能治疗胸膈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的热邪。   不用枕头,握固引气,就地自然而卧,不息九通,再面向东方,可使人体内气机上下通利。   用鼻微微吸气,使气细而匀长,可以治疗瘦弱,不能行房。此功法,阴雨天勿行之。   小结:   本篇选辑了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导引法。头项部功法有:掩耳、掐项、拭目、捻鼻、啄齿五法,这些功夫后世加以修改补充后有广泛应用。如掩耳法,发展成了掩耳弹枕的呜天鼓法。用两手掩耳,以食指压中指,两指用力弹后脑枕部,耳内听到咚咚响声,可防治晕耳呜。掐项法,发展成了擦风池提大筋法。用双手搓擦风池穴,并提拿两枕部大筋,可改善项强紧张,预防近视、感冒,舒松项脊。拭目法,发展成了揉眼法。揉眼眶、眼角、睛明、瞳子 等,可改善视力,防治近视。捻鼻法,发展成了擦鼻法。两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法。两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孔两侧迎香穴及鼻旁素 穴,能防治感冒,治鼻塞头晕。加上叩齿法,就是一套完整的头项保健操,这些又被命名为《坐式八段锦》,头面保康功等,流传甚广。   十四、补益门   (二)虾蟆行气法   〔原文〕虾蟆行气法,正坐,自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愈劳大佳。   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有不消,气排之。   日初出、日中、日入,此三时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头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   〔解说〕虾蟆行气法,正位,摇动两臂,不息十二通,此法治疗虚劳效果非常好。   侧卧位,或左或右,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化。右边有饮病,右侧卧;左边饮病,左侧卧。如有痰饮不消,可引气排除之。   选择日出、日中(正午)、日落这三个时辰,面朝太阳正立,不息九通,抬头仰首吸气,取太阳精华之光,吞咽九阳之数,可使人精神百倍。   小结:   本篇第二条在“七、痰饮门”,第三条在“十二、积聚门”中已有讨论。这里重点探讨虾蟆行气法。   《诸病源候论》“卷一·风身体手足不随候”有:“极力左右振两臀,不息九通。愈臀痛劳倦,风气不随。振两臀者,更互 (蹋和踢的意思),犹言蹶(同 。颠仆;踏)。九通中间,偃伏皆为之,名虾蟆行气。”可见虾蟆行气法是古人模仿虾蟆游走的动作而行的导引术。方法是:俯伏床上,两手平撑,支持上身,然后用力左右振动两臀部,不息九通。振两臀就是交替踢蹬两腿,犹如牲畜尥蹶子,虾蟆蹈水那样,左踢动九次,右踢动九次。踢动时要配合呼吸,使动静结合。   本节曰:“虾蟆行气法,正坐,自动摇两臂,”方法是端正而坐,如虾蟆游水样摇动两手臂。可与前段结合,作为二节动作,先摇臂行气,后摇臀踢脚行气,使成一完整虾蟆功。   十四、补益门   (三)入火法   〔原文〕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火法。   向南方蹲踞,以两手从屈膝中入掌足五指,令内曲。利腰尻(考。脊骨末端, 尾部)完,治淋,遗溺愈。   箕(基。同 )踞。交两脚手内并脚中,又叉两手极引之。愈寤寐,精气不泄。   两手交叉颐(夷。面颊、腮)下,自极。利肺气,治暴气咳。   举两脚,夹两颊边,两手据地服(《病源》作蹲坐)疗宿壅(痈)。   举右手,展左手,坐,右脚上掩左脚,愈尻完痛。   举手交颈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   舒左手,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极;舒右手,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极。   皆治骨节酸疼。   掩两脚,两手指着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仰,若血久瘀为之,即愈。   竖足五指。愈腰脊痛,不能反顾视者。   以右手从头上来下,又挽下手。愈颈不能反顾视。   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愈倾侧膝腰及小便不通。   东向坐,向日。左手揖目,举身望北斗,心服月气,始得众恶不入,理头仰苦难牵。   右手反折,各左右自极张弓。兼补五脏不足,气则至。   抱两膝着胸自极。此常令丹田气还,补脑。   坐地。直两脚,以手捻脚胫,以头至地。调脊诸椎,利发根,令长美。   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寒不能自温,耳不闻勿正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