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医话 - 第 6 页/共 17 页
婴儿吐乳,一吐直冲即止者易治。吐了再吐,吐出顺口而流也,不易治。当分别诊之。
伤寒失下多,误下少。
妊娠患伤寒当下之候,大承气亦可投。一妇人年二十有六,妊娠三个月有余,患伤寒已十日,手足冷,身热昏呓螈 ,大便秘结,口燥气盛,胎动不安,头额汗。众医以白虎证用生石膏、知母、生 、多剂未知,危已极,胸膈闷急,腹硬而痛。余谓承气剂可效,投之果愈。
(拙轩曰:有故无殒,此之谓也。临危之治疗,不可以有犹豫之意。不独治妊娠伤寒,如见他证,亦当如是也。)半身不遂,手足偏废于左为多。
痘证白色顶陷,保元汤效。
患霉毒者,兼发痘疮,多危候。
偏废症,亦有霉毒成之者。
中风证口开眼合撒手遗尿,亦有治者,余常用六君子加姜汁而愈。为市医者,宜审脉诊神而治。
伤寒病后,因劳而复者少,因食而伤者多。
余治伤寒有用承气法大便至数十行,犹见胶黑粘腻之粪者,岂可执一下不可再下之说也。(拙轩曰:断病确,然后用药准。虽一下再下,自亦无妨,然于诊断不可不加之审也。)喉痹多有急不及药者,若可进药,须急投之。
产后治法,市医必拘于生化汤。然亦有须审他证之急于去瘀生新也,不可不分别权衡。
产后中风,筋络拘急,手足螈 ,四物合薯蓣、生 、秦艽,补之则易愈,不可概作风治。腹诊似较脉诊有据,舌诊尤较腹诊有据。
先师东洞翁屡以紫圆治痰粘胶结气逆者,盖亦善用紫圆之妙也。然亦用之当者方效。
松原一闲齐治一妇人,年三十有余,妊娠漏下,用补中益气合十全大补两剂,早晚间投而愈。又治一妇年二十,妊娠亦患漏下,他医曾用过补中益气剂、十全大补汤,均不见效,闲齐用地黄剂即愈。盖一为气虚,一为血热,体质不同,治疗岂可不谛脉诊证而分别也。
桂枝汤治痹痛,亦能奏效。
香港脚上冲,先师东洞翁亦用紫圆治之。
艾圆灸足三里穴,可引香港脚不上攻。
疮疡用艾圆隔姜灸,奏效甚速。
桃花治痹泄,亦可通用。
黄胆证茵陈蒿汤不应者,合五苓散必应。
婴儿抽搐,不必一定,因风、因痰、因食、因热。如久患泻利,及大病后抽搐更多,与附子理中汤,每每奏效甚捷。市医有拘于惊风用麻桂各法,不救甚多。(拙轩曰:唤醒群迷,活人之功大矣。)艾灸之效甚捷,痹痛亦有不可艾灸者,霉毒痹痛多不可用艾灸。灸则反剧,当慎之。
按摩法宜于婴儿症,因其投剂易误也。
解毒剂治风疹见愈者,仍有霉毒夹症。
霉疮症身体强壮之人,虽勿投剂,火毒渐清。用当归、生黄、芍药各治肝药,每得愈。
患伤寒者投承气汤大下,反见舌苔黄浓而焦者,必当再下。亦有下后热反盛者,亦宜再下之而愈。市医多以一下不敢再下,但余见因下而死者少,失下而死者多。
龟背龟胸,由霉毒而成亦多。
瘰 亦有根于霉毒之作,不可不谛审也。
支饮易为肿胀,理中法合金匮肾气法得效。
余治一男子喘症,遇夏季必作,冬时反愈,与他人患喘症者相别。青龙法投之不效,香薷合六一散投之即愈。以治暑症之药治喘,盖其喘实因暑而起也。所以治病必求其本谓可信。征韩一役,患喘甚多,青龙法不效,惜乎未谛审及此。
卒昏倒汗出,肢冷,面现红润者,决死。
老人卒昏倒,脉见弦紧革等者,为恶候。如支饮亦然,其面戴阳者,尤为凶。(温公诗话云:平时充实而光泽可也,唯暴光泽特甚者,死兆也。是如草木将枯,精华顿发而生雀饧,司命者不可不知矣。)禀质强盛者,偶损下元,虚火上炎,加之以疫邪,医误为实,与大柴胡汤一下忽脱者有焉。余故曰:视色不以目,听声不以耳。
咳嗽有自心肺者,有自胃中者,不辨之,则治方无效。
腹痛诸药无效者,香苏散加青皮姜煎奇中,妊娠大腹痛者尤佳。(征韩役先哲既发明之。而世医 ,实为可悯。)患瘵疾者,襟际肉先脱,与他病羸瘦不同,宜熟察。(拙轩曰:此诊瘵疾一大候,揭出示学者,可谓深切。按苏游传尸论云:此病若脊膂肉消,及两臂饱肉消尽,胸前骨出入,即难疗也。《灵枢·五变篇》云: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东郭说盖有所原焉。)
久患痫癖者,瘥后其性躁者,为恶候。
遗精白浊属疝者多,概不可为虚,如强中病亦然。
下血有下焦湿热而虚者,宜茵陈四苓加附子。属肠胃实火者,宜三黄汤。肠风下血,肠胃中蓄水饮者,宜四君子汤加黄 、白扁豆。胃中及下焦虚寒者,宜真武汤。如痔下血,亦可因此法通治。
甘草粉蜜汤,治 囊病痛甚者效。
伤寒以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下之。热除后,肝气大动,谵言妄语如狂者,与竹茹温胆汤则安。世医不知之,妄下误治者多矣。
瘰 成劳者,与痔漏成劳者,其理全同,但有上下分耳。(拙轩曰:不止瘰 痔漏,凡疮口不收,脓水多出者,皆成劳,血液亏乏故也。)妊娠热郁甚则多堕胎,麻疹疫毒最然。此因肠胃热甚,熏蒸子宫,故用大黄、芒硝无所嫌,巴豆亦时可用,所谓有故无损也。但疫毒行下夺有机,不可忽诸。
两胁凝结者,直灸章门,则易激动。因先灸风市,则反奏效也。凡灸艾易激者,可善解此理。病在上者,先灸足,渐及腰,则上部宽不激动。因灸其部分,则奏全效也,是与大柴胡汤证候而阻其药者,反与理气汤利其气,而后事疏通则不激同理。灸药之于疾病,岂有二致哉。
妊娠下部有水气,至产后不瘥,恶露不下,气息促迫者,先利其水,则恶露亦通。治发狂用泻心汤紫丸者,夺取诸快利胸膈也。东洞先生治龟胸龟背以紫丸者,恐不过此意。产后脚膝痿弱与紫丸者,亦疏通胸膈气以下达也。
癖冲逆心下及胁下者,其所冲之眼必为邪视,又有因癖之左右而自异大小者。
妊娠呕吐不止,水分动甚者,小半夏,加茯苓汤、粳米、薯蓣、生 奇中。若中气虚极者,香砂六君子汤加粳米,各 咀为炒黑,别入洋参一分,水煎少少服之效。
暴吐血不止,或晕绝者,灸鸠尾穴数百壮奇效。(失血甚者,最要接续元气,不可畏其炎焰,专尚寒凉,逐渐消伐其元气。)小儿吐乳不止者,对证方中加精品麝香皮效。(大人呕吐诸药无效者,麝香、桂心二味为末调服效。)马脾风、麻疹、丹毒三种,治法略同。而有马脾风异治者,如无价散是也。(此说太似粗,而细味之有理,精于治疗者自知之。)余尝读先生所着《伤寒论正文解》,深知其识见超乘于古人。又读导水琐言,养婴琐言,大见其治术入神品。特如方意解穿凿臆断,或戾古人立方之意,盖方论创于成无己。而吴昆、李中梓、柯琴、汪昂诸家,各有发明,然或有择焉未精,语焉未详者,方意之难解。振古而然,岂止此书哉。(拙轩曰:方意解一书极辨矣。要之一家言,仆亦不能信焉。)
卷上
荻野台洲
享和宽政之间,有以医鸣于京雒者二人:其一为和田东郭,其二为荻野台洲。台洲加贺人,学医于越前奥村良筑,后游于崎阳,受 兰术于译官某氏。业成,悬壶于京师,最以治瘟疫着。当时四方之婴沉 痼疾者,不踵乎和田氏之门,则凑于荻野氏之堂。是以二氏治术超越于时辈,独得精诣。悉出于实验,为临证处方之助,岂为不可哉?余乃就其门生所笔获野家口诀者,编纂以作医话。如其识见,则有台洲园业书数种,宜就看而已。
温疫小便闭,烦躁或昏冒者不治。若阴证小便闭,少腹凝结,按之不痛者,或小便数急淋沥者,俱与加减真武汤,后兼用辰砂六一散,小便得节度则治。(按:加真武汤说见《温疫余编》。)温疫阴证虽不大便十日以上,不燥结者,不可妄与大黄。
温疫舌心干燥者,胸中有热也。舌本干燥者,下焦津液枯竭也。舌上白胎如着糊者,少阴虚火炎蒸也。白胎如鹅口疮者亦然。
温疫舌两端有白胎,中央胎已脱者,及舌上润滑如朱者,是邪热陷于少阴也。可直与生地黄,若用附子,则倍加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