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医话 - 第 12 页/共 17 页

一妇平生便秘,心下动悸,加之头热不堪风寒,耳前后生疙瘩。疮痒难忍,历三年而不愈,与反鼻解毒汤、芎黄散安。   产后胞衣不下,气逆吐臭沫者,多死。   产后血晕,有属水气者,不可不知。   产后失心不省人事者,得吐则愈,又有宜附子泻心汤者。   膈噎壮年者可治,四十以上者必不治。   膈证心下结块,累累如拳者,为恶候,又舌上发紫色斑者同之。   人过强仕而发膈噎者,此年来宿毒凝结于胃中,渐上迫塞于喉间,胃中为之萎缩顽固,按之自心下至脐下,如抚竹筒也。此证误与吐剂,则不堪瞑眩速死。世所谓肺痿肺痈,间有属胃口留饮者。今以吐剂涌之,脓血粘痰多出于食道,不可概为肺而治之。   鼠毒散漫周身者,必发热,宜刺委中、尺泽出血。   中砒石毒者,与白虎加黄连汤,饮冷水亦佳。   桔梗能内托疮肿,治咽喉痛,亦不过此意。此品生干尤效,水晒者无效。(本草称苦梗者,恐是生梗。)桦皮能排毒瓦斯,永田德本多用之,曲直濑道三亦使之。(桦说见本朝医谈青囊琐探未确,宁固单用桦皮近是。)(拙轩曰:青洲翁荆防败毒散加桦皮,名十味败毒散,为诸疮套剂。盖本此。)仙人草专治口中病,故泻心、陷胸等方中加之妙。   胀满鼓胀,其发非一朝一夕之故。若病欲解,发大热,或发谵语者,为吉凶之界也。   胀满鼓胀绝谷者,与赤小豆、薤等间效。   五宝丹能治痿 ,不可不知。(世医以五宝丹为专治上部结毒之药,故有此言。)舌疳难治,但痛者可救。   吐血下血色黑者不可止,鲜血者可止,灸命门捷效。   健忘属蓄血者,宜抵当丸。   头汗多,因胸中逼迫,故结胸类必有之。   香港脚冲心,与控喘(喘恐涎字之误。)丹效。   脱肛不愈者,食鳖顿愈。若愈后发咳嗽者,遂成劳状死。   张子和曰:水病脉洪大者可治。余验之,洪大者,属实可治。若弦滑者,必有急变。   婴儿顿嗽,与左金丸愈,蝙蝠霜亦效。(蝙蝠霜名独圣散,片仓鹤陵用鼹鼠霜亦效云。)一士人年三十许,项背强直,不能回顾,背肋牵痛,右胁下硬结如伏卵,扪之不堪痛楚,其状如木偶,起居动止皆废,众医治之无效。余诊之曰:他年肉食之所毒,不祛宿毒,则不能愈。某曰实然,去年役于江户,屡食野猪尔,后发斯患,因以陷胸汤、桔梗白散吐下之,寻与国木汤加土茯苓全愈。余常以土茯苓解肉毒,故加之。   小儿痘后,颜色萎黄,吐乳者,上焦郁毒未解也,与紫圆三丸,日三服愈。   救急易方以蜗牛水治消渴,余乃治消渴用蜗牛霜,反便捷奏效,因名三国散,取之于庄子则阳篇也。   一夫得病二三年,头面及两手大战掉,胸腹无余证,饮食二便如常。此病在络者,古人所谓四肢聂聂动也,宜防己茯苓汤。   霍乱不止夏月,四时共有之,小儿尤多,大抵理中汤主之。(按外台有冬月霍乱字,可征焉。)产后痿 为难治,初服乌头桂枝汤,寻用荆芥汤而已,或间服汞剂效。   一妇乳岩肿起颇难治,一夜梦友人来告曰:宜当归生姜羊肉汤。余从其言用之,大托脓血,因兼用于阏逢丸、梅肉丸等全愈。(羊肉吾邦乏用,今代用牛肉。)水肿坚实肌表见紫黑色者属实也,宜发汗。一人年五十许患此证,余与麻黄加术汤发汗,数日全愈。   水病急大汗出,或急泄利,或急肿减者,反为恶候,不出四五日死。又有医数下之,续为大下利。肿气急减而死者,盖治水气之法。譬之于倾满盆泥水,急倾之,则滓泥必着盆底,缓淘以倾之,则水与泥滓同去。故与汗下之药要缓攻,若急攻之,则病去身毙,不可不慎焉。   仲师曰:水病脉出者死。譬之于溺水者,有生气者必沉,既死者必浮。其元气衰者,脉自浮;元气不衰者,脉自沉微。故水病脉浮滑为凶,沉实为吉,圣训千古不磨也。腋臭及 耳有脓者,皆属胎毒。   过酒后吐下或心下痛者,葛根黄芩黄连汤有效。(按:《伤寒论》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条。柯琴注云:仲景用方慎重如此,言外当知有葛芩连以解肌之法矣。偶与此符合。)下后心下痞硬,不能食者,茯苓饮尤效。(按:吴氏曰:疫邪留于心胸,令人痞硬,下之痞应去。今反痞者,虚也。以其人或因他病先亏,或因新产后气血两虚,或禀赋娇怯,因下益虚,失其健运,邪气留止,故令痞满。今愈下而痞益甚,若更用行气破气之剂,转成坏证,宜参附益气汤,此与茯苓饮证相反者。若误投之,祸不旋踵。)肺痈吐脓血,胸中痛者,与对证药兼服伯州散则愈。   雀目与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为佳。   缩砂投酒中,酒忽化为水,故能解酒毒,又并消食也。   中河豚鱼毒者,可以蓝汁吐之,染匠新制者最宜。凡中毒,吐药为佳,蓝汁即其一也。   凡服吐剂,自辰牌至巳牌为佳。服下剂以人定后临卧为佳,利水之剂亦然。夫人日中百事纷错,元气为散,入夜安卧,精气下行,故通利之药,最宜临卧也。   小儿常食多好恶,日羸瘦腹满者,由膏腴之毒,熏蒸肠胃,故腹满、肉脱,饮食为好恶也。治法宜驱肠胃之毒,流通津液。古人用消疳汤,亦不过此意。然此证多属不治。   平素健啖者,有忽发身体强直或不遂者,不可妄药,但减饮食,则必自愈。(宁固曰:病多成于食毒,专用吐剂,而于此证云不可妄药,高出前人一筹。)衄血诸药无效者,三黄泻心汤中加荆芥二钱奇效。(按:《卫生家宝》治血气妄行,其出如涌泉,口鼻皆流。侧柏散,侧柏叶、人参、荆芥穗共三味,此亦荆芥为效者。而其治虚实相反,并存而可。)   卷下   福岛慎独轩   慎独轩尝受松原一闲斋衣钵。林栖于芳野数十年,志不拘检,神情旷荡,无甚可否。是以其理疗,自然融活,不似当时古方者流所为。门人中川,故能记其成绩,着《芳翁医谈》,其可谓翁之忠臣矣。   凡腹中有块而发挛急气急等证者,不论血块积聚,与起废丸效。   其腹有块而腹里拘急,形体瘦削者,名曰干血劳,起废丸长服为是。   反胃难治,然驱除停饮,和胃气则得愈,宜长服小半夏加茯苓汤,时时以大黄甘草丸除其腐秽。   中风卒倒者难治,与附子泻心汤间得效。   偏枯言语謇涩者,与麦门冬汤加石膏。但偏枯者,与续命汤。此证石膏最为主,一贴用至五钱。(偏枯用石膏,山胁东洋原之于续命、风引诸汤,翁亦同时同见,所以古方盛也。)(拙轩曰:麦门冬汤加石膏,似戾立之本旨,然用之往往奏奇效。古方之妙,不可思议。   偏枯瘫痪及痿 麻痹者,皆系阳气衰废,故虽用乌附之类,不能奏效。   休息痢因秽物不尽,宜服笃落丸下之,兼用半夏泻心汤之类。   下利久不止,其证如休息痢,而无脓血,唯水泻时作时止,腹满时痛,泻则觉快,日渐羸惫,面色萎黄,恶心或吞酸者,非巴豆则不能奏效。故用笃落丸,兼服半夏泻心汤为佳。紫丸治久痢,亦此意也。   痫证百端,不可枚举,而眼胞惰数瞬呼吸促迫如唏之类,三黄泻心汤最效。若冲逆甚自汗出者,前方加牡蛎。若见诸怪证者,兼用辰砂丸。   痫家概治《千金》温胆汤为最矣。凡诸证变出不定者,皆系肝胆之气郁,宜主此方而勿眩其证妄易之。   上市买人之子,卒然厥冷戴眼,不知人事,予以为痫。与三黄加芒硝汤,三日不瘥,因请治于松原白翁,翁与风引汤三剂而全愈。一男子年十有八,素患口疮赤烂,一日直视不语,心下石硬,醒复发,予拟前治,与风引汤十帖,始知人事,后与三黄汤全安。   痫家舌焦或滑白如渍水者,内服麦门冬汤之类,外以黄连石膏末贴之则愈。   多罗尾候性躁拘物,患失精数岁,与人并坐而不自识其漏泄,诸治无效。予诊曰:此痫也,与三黄泻心汤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