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 - 第 20 页/共 36 页

当归 赤芍药 黄连 大黄 甘草 滑石桃仁承气汤下淤血者,此方清血热者,同用大黄,有清下之分,有大小便之别。   当归大黄汤当归 大黄 广皮 甘草火府丹,兼治二便,此方专清大肠。   木通车前汤木通 车前子 山栀 川连 知母 黄柏 生地 甘草此方清小肠之热,通利膀胱。家秘治下焦热结,小便淋秘。   知柏四物汤知母 黄柏 当归 白芍药 生地 丹皮龙胆泻肝汤 见胁痛。   胆草 柴胡 黄芩 山栀 川连 知母 麦冬 人参 甘草   卷三   无汗   《伤寒论》无汗者九,不得汗者四,不汗出者一。《明理论》、陶氏书,惟寒邪一条,失之太简。以无汗为表症居多则可,以无汗为止是寒邪则不可。《伤寒论》太阳症无汗,发热身痛,手足冷,脉浮紧,冬用麻黄汤。太阳中风,脉浮紧,无汗而烦躁,乃营卫两伤,冬用大青龙汤。阳明症,头痛鼻干,脉浮无汗而喘,冬用干葛汤。此皆是寒邪在表而无汗,用发表者。若阳明症无汗,身必发黄,茵陈栀子豆豉汤。阳明无汗,渴欲饮水,无表症者,白虎汤。此皆热邪在里而无汗,用清里者。又云结胸症,但头汗,用大陷胸汤;但头汗,身发黄,用茵陈汤;心中懊 ,但头汗,栀子豆豉汤。此水饮内结而无汗也。又云脉浮而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身必痒,此阳虚人外冒表邪,不能作汗外解,用扶元发汗者。以上皆伤寒门无汗之症也。今有呕吐恶心,胸膈满闷,无汗喘急,脉滑不数,此痰结无汗,用二陈汤、导痰汤。有饱闷嗳气,发热无汗,右关滑大,此食滞中焦,胃阳不得敷布而无汗,用平胃保和散等。又有发热恶寒,无汗脉不出,此表邪内伏用升阳散火汤。又有发热无汗,寒凉抑遏,而用温中升散者。凡此皆不得已而推展治法也。然无汗之症,到底用发散者多。例如脉伏无汗。用升发,正也;脉大无汗而用升发,无得也;即脉细用升发、寒凉抑遏用升发、痰凝食滞用升发、皆无碍也。至如双解散、小柴胡汤、栀子豆豉汤治表有邪里有热之无汗者,若治脉伏无汗,则内有一半寒药而碍表邪;若治胸满痰结,寒凝食滞,则内有一半寒药而犯凝滞。又如白虎汤,阳明和解发汗者也。而条下注明表汗未出,表症尚在者,未可服。   唇口干渴,不能消水,脉不数大,亦未可服。夫石膏汤尚如此,则黄连、大黄更不宜矣。惟热郁火闭之无汗,不忌寒凉耳。然无汗症,第一在脉上消息。经云热病脉躁盛,不得汗,阳脉之极也,死。又云阳病而见阴脉者,死。今细详阳脉躁盛无汗一条,后来不论生死,原能作汗外出。若战栗而出汗后气和者,生。若不战栗,洋洋汗出,气粗口张,随汗而死。若阳症脉阴无汗一条,则胃阳不足,津液内涸,到底无汗而死者多。大凡发热无汗之症,必得汗多,则身热方解。以其热在皮肤,无汗。则热邪何处发泄?故治无汗发热,不论日数,须善为发汗。要知麻黄、桂枝,但发冬月未郁热之寒邪无汗,不可用于三时热令。羌活汤、干葛柴胡汤,能发在表无汗,不能发在里火闭无汗。滑石、石膏能发在里火闭无汗,不能发在表无汗。淡豆豉、白豆蔻能辛散中焦抑遏无汗,不能发皮毛闭郁无汗。枳壳、木通能发大小便下窍不通无汗,不能发在外表邪无汗。桑白皮、地骨皮、桔梗能发肺气壅遏皮毛无汗,不能发他经闭郁无汗。仲景发表,加杏仁,妙以开润肺之皮毛,亦发汗良法。是以发汗,亦有理肺气而出者。然治无汗,必要互看头汗条者。   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当须识此,勿令误也。   此以下五节,皆寒邪在表无汗。北方冬月,用麻黄以发汗,故曰桂枝汤不可与也。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条申明上章发热无汗之症,不可与桂枝汤,宜麻黄汤。详注恶寒头痛。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此条申明营卫两伤,不可与麻黄汤,宜用大青龙汤。详注烦躁。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热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此条详注衄血。麻黄汤主之一句,在当发其汗下。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无汗,当用麻黄汤。因其人正气旺,未服麻黄汤而自衄出病愈。此申明上章太阳无汗症,若自衄乃解,不必再用麻黄汤也。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若渴欲饮水,无表症者,白虎加人参汤。   上半节言无汗之症,宜发汗,戒用白虎;下半节言渴欲饮水,无表症者,忌发汗,宜用白虎。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无汗,小便又不利,则温热抑遏不得发泄,故心中烦闷懊 ,湿热久郁,身必发黄。此条不立一方,而暗示阳明无汗,四条治法。无汗表热,干葛防风汤发表,一法也;无汗小便不利,猪苓汤清利,一法也;无汗心中懊 ,栀子豆豉汤治烦,一法也;无汗身发黄,茵陈汤治黄,一法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出,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此条少阴传经里热症,医见其手足冷而无汗,绝似伤寒表邪未伸,误用麻黄桂枝,辛温强散其汗,则血得热而妄行,或从口鼻耳目而出。   大青龙汤 见烦躁。   干葛汤 见似疟。   茵陈栀子豆豉汤 三味。   此阳明热瘀在内,蒸发黄,家秘加干葛、防风,兼散表郁,则全内外分消之治。   白虎汤 见潮热。   小青龙汤 见咳嗽。   补中益气汤人参 白术 当归 黄 陈皮 柴胡 升麻 甘草表邪闭郁而无汗,纯用发表,中气虚微不能作汗,则用此方。家秘加荆芥、防风,治劳力感冒。   二陈汤 导痰汤 二方见似疟。   平胃散 见谵语。   升阳散火汤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人参 柴胡 防风 甘草 白芍表邪内伏,寒冷抑遏,发热无汗,手足反冷,此邪热不得发越,故用火郁发之。   消滞升阳汤浓朴 半夏 枳壳 广皮 升麻 葛根阳明无汗,胸前饱闷,必是胃家有痰饮食滞,故用半夏、枳朴,以消胃滞,再加升、葛,宣发表邪。   双解散 见发狂。   纯是表邪无汗,则用发表,若表有邪里有热,则用此方双解。   小柴胡汤 见恶寒头痛。   三阳表有邪里有热者,用前方双解;少阳表有邪里有热,则用此方。   理肺发表汤 家秘治肺气抑遏,发热无汗。   羌活 独活 柴胡 干葛 枳桔 桑皮平胃发表汤 家秘治胃气抑遏,发热无汗。   羌活 独活 柴胡 干葛 枳朴 半夏仲景首条,立麻黄汤,治无汗发热,气逆喘满,用杏仁。默示肺主皮毛,肺气壅遏则喘逆无汗,开发润肺气为发汗之真诀。又桂枝汤下云:服药后,食稀粥以助药力。此默示发热有汗,必是胃无凝滞,故可食稀粥,以助药力散邪。若发热无汗,必是胃有凝结,不能作汗,故开发。胃主肌肉,疏利胃阳,为发汗真诀。又于头汗条中,申明但头有汗,遍身无汗,皆系水饮淤热,凝结中焦,隔绝周身之道路。治宜宣发胃气,疏通经络。细玩麻桂,宜北不宜南,故家秘化立败毒散方法,加枳、桔、桑皮,名理肺发表汤,治风寒壅肺,发热喘逆无汗之症。此从麻黄杏仁方中,化出治法。又以败毒散方,加枳朴、半夏、苍术,名平胃发表汤,治痰涎食滞,胸满发热,头痛身痛,无汗之症,此从太阳病有表症,心下有水饮,用小青龙汤,辛散水饮,敷布胃中,则内伏之水饮作汗而出,外冒之表邪随汗而解,此一举两解,化法用方之妙悟也。   卷三   自汗   太阳症,自汗出,发热不解,恶风,脉浮缓,此风伤卫,宜解肌。仲景用桂枝汤,家秘用羌活防风汤。若太阳发热,自汗口渴,小便不利,此热结膀胱,仲景用五苓散,家秘用羌活木通汤。若太阳表邪已解,自汗发热,口渴不恶寒,此阳明里热自汗,宜用凉膈散、三黄石膏汤、导赤各半汤。若大便不通,腹胀多汗,脉沉而数,此乃下症自汗也,宜用三承气汤。仲景下法,独详自汗条内者,以下法最怕表症不散,今自汗则表邪多解。以上论冬令伤寒,然亦可参治四时者。外有汗自出,身仍发热之冬温;有自汗出发热不恶寒而渴之温病;有发汗已,身灼热之风温;有汗出身热,口燥渴之暑病;有自汗出身灼热,烦闷口渴,长幼相似之温疫。此皆四时有汗之寒热病,而非冬月伤寒自汗症也。伤寒初起,里未郁热,用辛温散表。若三时寒热病,里先有热,后感风寒在表者,用麻、桂则碍里热,故化立辛凉散表、和解表里两法。发散太阳,羌独败毒散;和解太阳,羌活冲和汤;发散阳明,升麻干葛汤;和解阳明,干葛石膏汤;发散少阳,柴胡防风汤;和解少阳;小柴胡汤。若表散里热,仍照伤寒清里之法。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止。   此言太阳时候也。巳午主太阳,故太阳病多发辰巳时。太阳病欲解,必过辰巳午时至未方解也。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此明太阳病欲解,当必其脉浮先烦,知其汗出而解。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者,名为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