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 - 第 47 页/共 182 页
自获其功。
煨鲫鱼方治禁口痢,鲫鱼捻去胆与肠,肚入白矾一大豆许,同煨熟,入盐、醋吃。不过二痢俱效。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加味养脏汤加炮附子、青皮、乌药、茯苓各五钱。治伤酒肉炙 ,后发为痢疾,休作无时息。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方见泄泻类。)
神效散治休息痢,气痢,脓血不止,疼痛困弱。
当归(焙) 乌梅肉 黄连上等分为末,研大蒜成膏,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浓朴汤下,一方加阿胶。
炒五积散治同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盐梅一个,木香半钱煎。(方见伤寒阴证类。)
驻车丸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及治休息痢疾,大效。痢方之黄连(去须,六两) 阿胶(蛤粉炒,三两) 当归(去芦,洗,焙,三两) 干姜(炮,二两)
上为末,醋煮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秘方养脏汤治同上。(方见后。)
大已寒丸虚冷者效。(方见泄泻类。)
姜茶丸止休息痢,大效。
干姜(炮) 建茶(各一两)
上以乌梅取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茜根丸治毒痢及蛊注。下血如豚肝,心烦腹痛。又脉或大或小,浮焰而起,下血如豚肝,切痛,此因服五石汤丸,逼损阴气,甚则其血自百脉经络而来,注下成蛊毒。此为难治茜根 川升麻(去芦) 犀角 地榆 黄连 当归(去芦) 枳壳(去穣) 白芍药上等分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米饮空心下。
鱼 汤治痢下五色脓血,或如烂鱼肠,并无大便,肠中搅痛不可忍,呻吟叫呼,声闻于外粉霜(研) 轻粉 朱砂(研) 砂(研,去砂石) 白丁香(各一钱) 乳香(半钱) 巴豆(二上为末,蒸枣肉为丸。婴孩三丸,如粟米大。二三岁、四五岁,如麻粒大,每用三四丸。
并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羚羊角丸治下血黑如鸡肝色相似,时发渴者。
羚羊角(一两半) 宣黄连(二两) 白茯苓(一两) 黄柏(去黑皮,一两半)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腊茶送下,病危者复生。若血鲜滑泄不固,欲作参附汤人参 绵附(炮,去皮脐) 肉豆蔻(微火煨裂)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二枚煎,食前服。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姜茶方治痢下腹痛,肚皮热,手不可近。
上用生姜切碎,如粟米大,草茶相等,煎服效。
又方煮茶,白痢用蜜,赤痢用姜。未效,用真人养脏汤再加杨芍药、当归、立止。(方见泻类。)
香连丸治冷热下痢,腹痛甚,肛门所泄皆热。(方见泄泻类。)
木香匀气散治宿冷不消,气滞腹痛,用紫苏汤调下。未效,用乳香、没药汤调服。(方见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六和汤治夏月冒暑,疟痢俱作,疟则间日而寒,战掉烦躁难禁,当发疟之时,痢或暂止则腹痛,昼夜频数。又,胸满干呕,食药莫下,以此药治之。用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红枣二枚,麦门冬二十粒去心煎。仍间服香连丸,米饮下。未效,用五苓散、消暑丸,仍多服加减清脾汤,更用胜金丸断之。(方见伤暑、泄泻、中暑、 疟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加味败毒散治痢。手足拘挛疼痛,加槟榔、木瓜。虚人,五积散合和,生姜、红枣煎。(阴证类。)
大防风汤祛风顺气,活血脉,壮筋骨,逐寒湿冷气。又治患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名或两膝肿大痛,脾胫枯腊,但存皮骨,拘挛蜷卧,不能屈伸,名曰鹤膝风。服之气肌肉渐生,自然行履如故。
熟干地黄(焙) 白术(各二两) 羌活(去芦) 人参(去芦。各一两) 川芎(洗)
附子(炮,去皮脐,三个,一两半) 防风(去芦,二两) 牛膝(去芦,酒浸,切,微炒,一两) 川当归(洗,去芦,酒浸,焙炒,二两) 黄 (去芦,微炒) 杜仲(去粗皮,炒) 白芍药(各二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大枣一枚,煎八分,空腹,温服。
郁李丸治痢后风,手足不能屈伸。或麻豆证传变,手足筋脉急,亦能治之。
郁李仁 枳壳 川独活 鳖甲(醋炙黄)
上等分为末,木瓜汤调下,酒亦可。
又方治脚手皆肿,不能行步。
川乌 赤芍药 苍术(酒浸) 土朱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引子同上。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木香散住腹痛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