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 - 第 45 页/共 182 页
人参散治泻后烦渴。(方见呕吐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神术散治胃经伤风,自汗,小便难,下痢。(方见咳嗽类。)
露宿汤治风痢、纯下清血。
杏仁(七个,去皮尖) 苦木疮(一掌大) 乌梅(二个) 草果(一个) 酸石榴皮(半个) 青皮上锉散,作一剂,水二碗,生姜三片,煎七分,露星一宿,次早空腹服。
胃风汤治法药件并见泄泻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人参败毒散治寒邪壮热,下痢,及所下似痢非痢,似血非血,色如浊酒者,加陈米百粒煎伤寒阳证类。)
不换金正气散治脏腑受寒,下痢赤白,加乌梅,陈米煎。(方见时疫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六和汤治冒者伏热,致成痢疾,烦渴,小便赤涩。(方见伤暑类。)
五苓散治同上。能分阴阳,利水道。(方见伤暑类。)
柏皮汤治暑痢。(方见泄泻类。)
酒蒸黄连丸治伏热泻痢不止。用香薷散,灯心二十茎,车前草二根煎,吞服,立效。(方伤暑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加味除湿汤治一身尽痛,重着,浮黄,下痢如豆羹汁。
半夏曲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 苍术(炒,各一两) 藿香叶 陈皮(炒) 茯苓(各五钱)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服,空心。仍以五苓散兼服,利其小艾姜丸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
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 川白姜(一两,炮)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苦散治脾受湿气,泄痢不止,米谷不化。
黄连(去须,锉如豆) 吴茱萸 白芍药(锉如豆。各二两,同炒令赤色)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小承气汤治下痢赤黄,但烦饮冷,小便不利,得热则极,心烦躁喜渴。先服一二服荡之,实热方可。
次用五苓散加车前子,以利小便,黄连阿胶丸佐治之,即效。(方见伤暑及咳嗽类。)
小柴胡汤治下痢赤白,心中烦躁,潮热,加赤芍药、地榆、麦门冬、淡竹叶煎,效。(方阳证类。)
败毒散治同上。加陈米煎。(方见伤寒阳证类。)
乌梅丸治下痢纯血,脐腹绞痛,脉急大数。由肠胃久虚,或先经下血,痢未止,服热药蕴热,渗成血痢。
乌梅(二两,焙) 黄连(三两) 茱萸 当归 酸石榴皮(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米饮汤下。更以意加减服。
地榆散治热留肠胃,下痢鲜血。亦名泼火散。(方见伤暑类)
柏皮汤治热证,发热下痢。(方见泄泻类。)
芍药柏皮丸治一切湿热恶痢,频并窘痛,无问脓血,并宜服。
芍药 黄柏(各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上为末,水丸小豆大。温水下三四十丸,无时候,及夜五六服。忌油腻、脂肥、发热等物。
三黄熟艾汤治伤寒四五日,大下热痢,诸药不止,宜服此除热止痢。亦作丸子,熟水吞下治时行毒痢良验。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二分) 熟艾(半个鸡子大)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酒蒸黄连丸治身热,下痢鲜血,烦躁多渴,或伤热物过度。
黄连(一斤,去须) 好酒(二升半)
上用酒浸,瓦器盛,置甑上蒸至烂,取出晒干,研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又疗伤酒过多,脏毒下血,大便泄泻,用温米饮下,食前,一日两服。
白头翁汤治热痢下血,连月不瘥。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皮 秦皮(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不拘时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