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102 页/共 103 页
代赭石 赤石脂(各一两) 巴豆(三十粒,去壳压油)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上以上二味为末,别研巴豆、杏仁为膏,相和更捣一二千杵,当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杵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儿服如麻子大一粒,与少乳汁令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日更与一粒。百日儿服如小豆一粒,以此准定增减。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佳。紫丸无所不治,虽下不虚人。
卷之十八
夜啼四证
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证也。若重舌口疮,则要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微热,急取灯照口,若无疮,舌必肿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犯而啼也。
卷之十八 夜啼四证
蒜丸
治冷证腹痛夜啼。
大蒜(一颗,慢火煨香熟,取出细切,稍研,日中或火上焙半干,研) 乳香(半钱,别研)上研匀,丸如芥子大。每服七粒,以乳汁送下。
卷之十八 夜啼四证
灯花散
治热证心躁夜啼。
灯花(三两颗)
上研细。用灯芯煎汤调涂口中,以乳汁送下,日三服。
卷之十八 夜啼四证
蒲黄散
治小儿重舌。
真蒲黄(微炒,纸铺地上出火气)上研细。每抄些小掺舌下,时时掺之自愈,更以温水蘸熟帛裹指轻轻按掠之,按罢掺药。
卷之十八 夜啼四证
牡蛎散
治小儿口疮。
牡蛎( 通红,取出候冷研细,以纸裹了埋一尺土中七日出火气,三钱) 甘草(炙为末,一钱匕)上和匀。时时抄少许掺口中,或咽或吐皆无害。
卷之十八 夜啼四证
治客忤夜啼法
用本家厨下火柴头一个火灭者,以朱书云:吾是天上五雷公,将来作神将,能收夜啼鬼,一缚永不放,急急如律令!柴头以火烧焦头为上,书了勿令儿知,立在床下,倚床前脚里,男左女右。
卷之十八 夜啼四证
黄土散
治小儿卒客忤。
灶中黄土 蚯蚓屎(各等分)
上研匀。和水涂儿头上及五心良。
卷之十八
积热证治
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动脏腑,热则去。或既去而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红绵散加麻黄微发汗,表热乃去。表热去后,又发热者,何也?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表,或以谓不可医,误致夭伤者甚多。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热证也,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气归内,身体便凉;热重者,用银白散。
卷之十八 积热证治
四顺饮子
治小儿头昏颊赤,口内热,小便赤,大便少,此里热也。
大黄 当归(洗) 赤芍药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三岁上小儿,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作二服,食后服。一法,用芍药,欲利小便,则用赤者;虚热者,加甘草;下利者,减大黄;冒风邪,加麻黄去节;中风身体强戴眼者,加独活,并于一两中加减半钱。
卷之十八 积热证治
惺惺散
桔梗 细辛 人参 甘草(炙) 白茯苓 栝蒌根 白术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匕,水一小盏,薄荷三叶,同煎四分,温服,不拘时候。
卷之十八 积热证治
红绵散
僵蚕(炒) 白术(炒,直者) 天麻(一两,生用) 天南星(二两,薄片切,油浸黄) 苏木节(二两半,别研)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红绵少许,同煎至六分,温服。凡小儿风热,头目不清,并宜服之。若伤寒有表证发热者,每服入去节麻黄末半钱以下;有里热心躁渴者,入滑石末半钱以下,同煎服之。
卷之十八 积热证治
六神散
人参 白茯苓 干山药 白术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个,生姜二片,同煎至五分,通口服。此药用处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风证,加天麻;治利,加罂粟壳。
卷之十八 积热证治
银白散
干山药 白术 白茯苓(各半两) 人参 白扁豆 知母 甘草(炙) 升麻(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枣一个,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