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第 32 页/共 34 页

黄连、甘草、石膏、知母、柴胡、山栀仁、玄参、升麻、生地、黄芩、人参、青黛,生姜三片,豆豉二十粒引。   卷五 斑疹、隐疹门   调中汤   苍术、陈皮、砂仁、白芍(炒)、甘草(炙)、藿香叶、桔梗、半夏、白芷、羌活、枳壳、川芎,姜三片引。   卷五 斑疹、隐疹门   化斑汤   人参、石膏、知母、甘草、水竹叶,粳米引。   如斑红者易治,黑者难治。   小儿瘾疹多属于脾,以其隐隐在皮肤之间,发而多痒。或不红者,并风与湿而成也。加味羌活散治之,或加减攻毒散亦效。   卷五 斑疹、隐疹门   加味羌活散   羌活、前胡、人参、桔梗、甘草、薄荷叶、枳壳、川芎、天麻、茯苓、蝉退,姜三片引。   卷五 斑疹、隐疹门   加减攻毒散   羌活、枳壳、前胡、柴胡、当归、川芎、枳壳、桔梗、茯苓、人参、甘草、薄荷叶、防风、荆芥、苍术、芍药、生地,姜枣引。   续诸疮验方小儿眉丛中生疮,浸淫不干者,名曰链银疮。用穿山甲前膊上甲,炙焦为末,入轻粉少许,清油调敷。   冻耳成疮者,内服防风通圣散,外用铅粉,以水擂细,将艾揉烂,焚成乌色,研末敷之。   卷五 斑疹、隐疹门   防风通圣散   防风、川芎、当归、薄荷叶、大黄(炒)、山栀仁、赤芍、麻黄(去节)、连翘、石膏、黄芩、桔梗、滑石、荆芥、白术、甘草,加干葛,生姜引。   身上生疮如粟米大,成块成路极痛者,此名龙缠疮。用珍珠、凤尾草,捣汁搽之。又以渣调清油敷之,效。   卷五 斑疹、隐疹门   又验方   取糯米不拘多少,浸胀擂浆,淀粉搽之。   卷五 斑疹、隐疹门   治天泡疮方   以韭菜地蚯蚓粪,炒干研撮细末,油调搽。   小儿手足生疮,疮头黑,破流黄水,四畔浮浆极痛者,此名鱼脐疮。用蛇皮烧存性,研细末,鸡蛋清、清油调搽。   阴囊生疮溃烂,皮脆子欲坠者,此名脆囊症,乃湿热也。用紫苏叶为末,湿则渗之,干则清油调搽。   又方用墻中白螺壳子,为末敷之。   凡小儿不论痈毒疮疖,及无名恶疮,破伤血出,与诸虫咬螫者,并用紫金锭水磨化,内服外涂,效不可言。   有头顶上生疮,似流水而非流水者,以远年铁磨水搽之,其效如神。   卷五 斑疹、隐疹门   又治流水疮方   盐一盅,麦麸一盅,少将水和匀,如弹子大,放炭火上烧灰存性,如疮湿则干搽,疮干以清油调搽之。   注:[] 常山:原韦注,五十岁以后体气衰弱者,不宜妄用。   [] 当从: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当作"。   [] 来时潮热: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痰火发热"。   [] 桃枝为引最验:山东泰安州李雨沾 方悦父发梓版为"东面桃柳枝煎。"[] 截后才调脾胃,只消清疟养脾: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前后发热唇膏,只因寒湿伤脾"。   [] 如是小儿久疟: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若是产恶疾疟"。   [] 原实者: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厚实者"。   [] 便秘: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便闭"。下同。   [] 先: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干"。   [] 目闭: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烦躁"。   [] 宜施: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为施"。   [] 初间: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初然"。   [] 蛔虫: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疳虫"。   [] 三种: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三家"。   [] 练:系"楝"字之误。   [] 干蟾: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干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