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第 27 页/共 34 页
口疮门
口者脾之窍,唇内应乎脾。
小儿鹅口者,口内白屑满舌上,如鹅之口者,此为胎热,而心脾最甚,重发于口也。当内服凉惊丸,外用鹅口中涎,以绢包手指洗净,以保命散吹之,此亦名口疮。
口疮者,满口赤疮,此因胎禀本厚,养育过温,心脾积热,薰蒸于上,以成口疮。内服凉惊丸,补用地鸡[]擂水,遍涂疮上,又以一连散敷之。
以上二症,如服凉惊丸不效。洗心散如神。
口糜者,满口生疮溃烂,乃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以导赤散去小肠热,五苓散去膀胱热,当以导赤散调五苓散主之。
口疮服凉药不效,乃肝脾气不足,虚火泛上而无制,用理中汤治之,外用官桂末吹之。
吐泻后,口生疮者,亦是虚火。理中汤主之。
小儿上愕有胀起如悬痈者,此名重愕,由脾胃挟热,血气不能收敛而成此者,用针刺去恶血,内服凉膈散,外用碧雪散吹之,轻者服凉惊丸。
小儿两颐流涎浸溃胸前者,此滞颐,盖涎者脾之液,口为脾之窍,由脾胃虚冷,不能收敛津液,故涎从口出,而溃于颐者,宜温脾丹主之。
小儿口频撮者,气不和也。盖唇应于脾,气乃肺之所生。脾虚不能养子。故口频撮。宜补其母,则气自和,以异功散主之。
小儿口撮面青多哭者,此脐下痛也,理中汤主之。
初生因脐风口撮,脐腹肿者,不治。
小儿急欲乳吃。而口不吮乳者,此心脾有热,泻黄散治之。
卷五 口疮门
保命散(一名朱矾散)
朱砂、白枯矾各五钱,牙硝五钱,共为细末,搽舌上。
卷五 口疮门
一连散(即泻心汤)
黄连为末,蜜水调服。
卷五 口疮门
洗心散
白术,甘草,当归、荆芥,加生地。大黄(煨)。麻黄、赤芍、薄荷叶,生姜引。
碧雪散蒲黄、 青黛、 硼砂、 火硝、生甘草,各等分为细末,吹之。
卷五 口疮门
温脾丹
木香、 半夏各五钱,生姜一钱,白术一钱,青皮一钱, 陈皮一钱, 共研末, 粽糊为丸,米饮下。
卷五 口疮门
温脾丹
木香、 半夏各五钱,生姜一钱,白术一钱,青皮一钱, 陈皮一钱, 共研末, 粽糊为丸,米饮下。
卷五 口疮门
温脾丹
木香、 半夏各五钱,生姜一钱,白术一钱,青皮一钱, 陈皮一钱, 共研末, 粽糊为丸,米饮下。
卷五 口疮门
温脾丹
木香、 半夏各五钱,生姜一钱,白术一钱,青皮一钱, 陈皮一钱, 共研末, 粽糊为丸,米饮下。
卷五 舌病门
凉膈散
连翘、 山栀仁、大黄、 薄荷叶、 黄芩、 甘草、 芒硝,姜汁少许引。
西 江 月小儿重舌木舌,心脾蕴热攻中,舌下生舌两重重,木舌大硬肿痛。急用针刺去血,何妨鲜血流红,枯矾搽上有神功,解熟消风可用。
卷五
牙齿门
上片牙属胃,下片牙属大肠,齿属肾。
凡齿生迟者,肾气不足也。盖肾主骨,齿者骨之余。肾不足则髓亏,髓亏则不能充乎齿,所以齿生迟也。以地黄丸治之。
上下齿床[]肿者,此阳明实热也。凉膈散以酒蒸大黄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为佐,频频含咽。
重龈者,肾脏积热。附龈肿痛,谓之重龈。以针刺去其血,用盐汤洗净,黄柏末敷之。
小儿多食肉,牙齿臭息不可近者,此阳明有热也。内服神效丸,外用姜汁荆沥含咽。
牙疳者,状如狐惑,初作臭气,次则牙齿黑,甚则龈肉烂而出血,名日宣露。此由肾热, 气奔上焦。故以走马为喻,当速治之。若上下唇破鼻穿,牙齿落者,此名崩砂。气哨痰潮,饮食减少,则不可治。当内服黄柏丸,外用如圣散敷之。
咬牙者,风热也。由阳明、大肠二经积热,热则生风,故令相击而作声,必于梦中者,盖动则风散于表,静则风归于里也。
宣风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