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第 28 页/共 34 页
上唇生疮,虫食其脏,曰惑。下唇生疮,虫食其肛,曰狐。
出伤寒指掌之言。狐感者,取其进退犹豫之义。
咬牙,惟痘疹中有此者为危,余无大害。亦有因病战栗,鼓颔而斗牙者,治其病则自止矣。
牙齿落而不再生者,由于舌舐之故,其肉顽厚,用针刺出血,以鼠骨散擦之,即生。
文蛤散治牙疳。
雄黄、枯矾各五分,五倍子二钱,蚕退纸 (烧灰存性)一钱,共为末,先以米泔水洗净,以药搽上,一日三、四次,以愈为度。
卷五 牙齿门
蚕退纸散
治牙疳。
蚕退纸(烧灰)五分,人中白(烧过)五分,红褐片(烧灰)五分,白砒(枣肉包烧烟尽,取用)一分,共为末,搽之。
卷五 牙齿门
神效丸
兰香叶、当归、藿香叶、木香各一钱,升麻二钱,生地(酒洗)、甘草各二钱,黄连(酒炒)、砂仁各五钱,共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白汤送下。
卷五 牙齿门
黄柏丸
黄柏(半生半炒)为末,炼蜜丸,白汤送下。
卷五 牙齿门
如圣散
用妇人尿桶中白垢,刮取锻尽烟一钱,铜绿二分,麝香半分,共为末,以腊茶浸米泔水洗净血后,搽此药。
宣风散槟榔二个,陈皮、甘草各两半,牵牛(半生半炒),共为末,蜜水调,食前服。
卷五 牙齿门
鼠骨散
用雄鼠一只,烂尽肉,取骨研末,加麝香少许,擦上, 用姜汤漱口。
西江 月上下牙龈黑烂,龈宣息露堪嗟,败唇穿鼻落齿牙,迅速呼为走马。肉坏咽喉可畏,啼声渐变哑嘎, 又名狐惑兆非佳, 治螶回疮无价[]。
卷五
咽喉门
咽者, 胃腕主纳水谷; 喉者,肺管主气出入,为一身之总要。
若胸膈间蕴积热毒,致生风痰,壅滞而不散,发而为咽喉病,名虽数种,皆受热毒,宜速解热毒, 缓则有难救之患。轻则甘桔汤,重则化毒汤主之。
如出痘疮而咽喉痛者,此毒气上攻也,加减甘桔汤主之。喉中生疮,不能吮乳者,化毒汤主之。
小儿为诸骨所哽,骨大难咽者,以鹅羽扫喉吐之。骨小者,用海上方及祝由科治之, 不治恐伤人。
误吞麦芒者,取鹅口中涎咽之,即效。
卷五 咽喉门
甘桔汤
桔梗、甘草、人参,水煎,细细吞之。
化毒汤桔梗五钱,薄荷叶、荆芥穗各二钱,甘草二钱半,朴硝一钱,山豆根一钱半,牙硝、硼砂各二钱半,雄黄、辰砂各二钱。为细末,吹之,或以水调服。
卷五 咽喉门
海上方
用金风花根槌碎,米醋煎,用有嘴瓶盛之。将口衔瓶嘴,仰面咽之,其骨即出,吞时勿令沾牙[]。
用玉簪花根亦可,或威灵仙根亦可,俱如前法。
卷五 咽喉门
祝由科
用净水半碗,一气书龙师火帝七遍,吞水即效。
西江 月小儿咽喉部位,一身躯命所关,蕴积热毒膈胸间,致生风痰不散。病虽数种各别,治宜去痰为先,后解风热病斯痊,还有难救之患。
咽喉若然有疾,治宜认其重轻,轻者甘桔散先行,重则化毒当进。如或喉肿口噤,开关散子宜薰,喉风急教散通神,吐痰消肿退病。
如患单双鹅症,治者不可胡行,可针之症要用针,不当针时要禁。只用薰渗等药,退后根据次施行,蟾酥锭子点疮疗,疮毒自消可幸。
卷五
形声门
发乃血之余,肾之苗也。小儿发久不生,虽生不黑而稀,此由肾气衰,则血气不足之故也,地黄丸主之。
齿乃骨之余,骨者肾所主也。齿久不生,虽生而不齐者,此肾虚故也, 地黄丸主之。
行迟者, 何也?盖骨乃髓之所养,血气不充,则髓不满骨,故软弱不能行。此由肾与肝俱虚得之。盖肝主筋,筋弱而不能早行;肾主骨,骨弱而不坚。加昧地黄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