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春秋经解 - 第 10 页/共 28 页

葬衞文公   【按本例云大国次国之葬例月其越礼而葬者僭也故加日以见之其不及礼而葬者逼也故去月以见之传称宋华元乐举厚葬文公今宋公之葬实日衞文侯之俭也今衞文之葬实不月以类考之可知矣古人以送死可当大事故春秋以葬礼为重于其过不及者明着讥焉按此与经解卒葬不着例之说异】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衞子莒庆盟于洮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衞甯速盟于向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   夏齐人伐我北鄙   衞人伐齐   公子遂如楚乞师   秋楚人灭防以防子归   【按本例云传谓虁子不祀其祖楚人让之而防子终不祀也故楚人灭防夫有不祀之罪而且致怒大国者取亡之道春秋讥焉故不月以见之国灭不月则以归不得而日也】   冬楚人伐宋围缗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   【按本例云公恃逺国之师以伐甥舅之国而取其邑致怨之道故不月以见讥】   公至自伐齐   二十有七年春杞子来朝   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   乙巳公子遂帅师入   春接其君秋入其国以内为过于无讥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是时齐桓既没楚人肆横执宋公伐宋国败宋师献宋防围宋邑不道于宋已甚今又围宋宋之盟犹薄之盟尔   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衞   公子买戍衞不卒戍刺之   【按本例云刺大夫例日谨有罪也以罪刺者不言其事言其事者有托也故不日以见讥】   楚人救衞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按本例云晋文于是失正矣故加日以见讥】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楚杀其大夫得臣   衞侯出奔楚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衞子莒子盟于践土   【按本例云晋文始覇也桓文之盟不日以着其信则此何以日为下公朝于王所当日也加日于上知既盟而朝同在癸丑之日耳】   陈侯如会   公朝于王所   六月衞侯郑自楚复归于衞衞元咺出奔晋   陈侯欵卒   秋伯姬来   公子遂如齐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   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   河阳之会三家皆谓再致天王似误矣温之会天王未尝与自为河阳之狩耳何以言之彼践土之盟加朝之日于盟之上知既盟而朝同在癸丑之日则王在践土明矣此则先书温之会又书狩于河阳然后书壬申朝于王所三者似异日则温之会天王不在温亦明矣然河阳逺矣王适以诸侯会温之时而遽为河阳之狩是王实欲会诸侯假狩之名以行尔温者河阳之地也于诸侯会以其邑言于天子狩以其地言晋文行覇帅诸侯朝王以尊周室春秋予之此所以志公之朝也【按本例云有日无月葢月阙又黄震日抄云召王者左氏之言下劳者后世之说以经文为正则诸侯之会在温天子之狩在河阳诸侯既会而复以壬申日朝于王所其事不过如此若王室微诸侯强天王因出狩而就见其迹亦晓然可知也】   晋人执衞侯归之于京师衞元咺自晋复归于衞诸侯遂围许   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   公至自围许   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秋大雨雹   冬介葛卢来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衞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衞侯郑归于衞   晋人秦人围郑   郑不会翟泉之盟时秦晋方睦故相与围之【按黄震日抄云诸家多据左传谓晋文旧尝过郑郑无礼而报怨考践土与温之会郑伯皆在岂至是始责旧怨哉】   介人侵萧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   公子遂如晋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秋七月   冬伯姬来求妇   狄围衞十有二月衞迁于帝丘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己丑郑伯防卒   衞人侵狄秋衞人及狄盟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   癸巳葬晋文公   狄侵齐   公伐邾取訾娄   秋公子遂帅师伐邾   晋人败狄于箕   冬十月公如齐   十有二月公至自齐   乙巳公薨于小寝   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经部,春秋类,崔氏春秋经解>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经解卷六     宋 崔子方 撰文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凡君薨子继于是即位矣必逾年正月然后书即位何也一年不可有二君故不于先君之年书即位而于嗣君之年书之追治之也春秋之例国之重事则日即位固君之重事其不日何也追志之事不可以日志也至于定公则异是矣然后以日即位也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来防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