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 第 246 页/共 283 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缭liǎo
注解:缠也。从纟尞声。卢鸟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缠chán
注解:绕也。从纟廛声。直连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绕rǎo
注解:缠也。从纟尧声。而沼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紾zhěn
注解:紾转也。紾字各本无,今补。此三字句,与上文翻冤也一例,浅人□之,如离黄仓庚也之□离,巂周燕也之□巂耳。紾转葢古语。郑司农考工记注之抮縳,卽紾转二字也。凡了戾曰紾转,亦单□曰紾,亦曰轸□。(牛力反)考工记老牛之角紾而昔,郑司农云:紾读为抮转之抮。孟子□云紾兄之臂,赵注皆云:戾也。淮南原道训抮抱,高注:了戾也。抮抱,广雅作轸□,云转戾也。方言曰:轸,戾也。郭注:相了戾也。江东音善。从纟□声。之忍切。十二部。按周礼释文云:刘徒展反,许愼尚展反。又徒展反。此说文旧音也。尚展一反卽景纯所谓江东音善也。徒展一反于今语言为近。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缳xuàn
注解:落也。落者,今之络字。古叚落,不作络,谓包络也。庄子落马首,汉书虎落皆作落。木落乃物成之象,故曰落成,曰包落,皆取成就之意也。马融传曰:缳橐四野之飞征。李注引说文,又引国语缳于山有牢。贾逵注云:缳,还也。按还环古今字,古用还不用环。国语缳于山有牢,今本讹作环山于有牢。韦注曰:环,绕也。山于误倒,环为俗字,葢非韦氏之误,而浅人转写所致也,知古书之貤缪不可知者多矣。从纟瞏声。胡畎切。十四部。李贤又胡串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辫biàn
注解:交也。玄应引作交织之也。终军传曰,解辫发,削左衽。三苍叚编为之。从纟辡声。分而合也,故从辡,形声中有会意也。频犬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结jié
注解:缔也。从纟吉声。古屑切。十二部。古无髻字,卽用此。见髟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縎ɡǔ
注解:结也。玉篇云:结不解。从纟骨声。古忽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缔dì
注解:结不解也。解者,判也。下文曰:纽结而可解也。故结而不可解者曰缔。从纟帝声。特计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缚fù
注解:束也。束下曰缚也,与此为转注。引申之,所以缚之之物亦曰缚。从纟尃声。符镢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绷bēnɡ
注解:束也。从纟崩声。补盲切。古音在六部。《墨子》曰:汉志:墨子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禹葬会稽,桐棺三寸,葛□绷之。”今墨子节葬篇此句三见,皆作缄,古蒸侵二部音转冣近也。郑注礼记曰:齐人谓棺束乃缄。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絿qiú
注解:急也。毛诗传曰:絿,急也。左传杜注从之。后儒好异乃以缓释絿,字义于字音不洽矣,絿之言纠也。从纟求声。巨鸠切。三部。《诗》曰:“不竞不絿。”商颂长发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絅jiōnɡ
注解:急引也。此本义也。中庸:诗曰衣锦尚絅。此叚借为褧字也。从纟冋声。古荧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pài
注解:□丝也。□各本作□。今正。□,分离也。水之衺流别曰□,别水曰派。血理之分曰□。□丝曰□。广韵曰:未缉麻也。从纟□声。匹卦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题:□luò
注解:不均也。此与颣双声,其义亦相近。从纟羸声。力卧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给jǐ
注解:相足也。足居人下,人必有足而后体全。故引申为完足。相足者,彼不足此足之也。故从合。从纟合声。形声亦会意也。居立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綝chēn
注解:止也。葢古以綝为禁字。释诂曰:綝,善也。从纟林声。读若郴。丑林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縪bì
注解:止也。考工记玉人曰:天子圭中必。注曰:必读如鹿车縪之縪。谓以组约其中央,为执之以备失队。按鹿车卽繀车,东齐海岱之闲谓之道轨。广雅曰:道轨谓之鹿车。鹿车下铁,陈宋淮楚之闲谓之毕,所谓鹿车縪也,与用组约圭中央皆所以止者。又详革部□下。从纟毕声。卑吉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终zhōnɡ
注解:絿丝也。按絿字恐误,疑下文□字之讹,取其相属也。广韵云:终,极也,竆也,竟也。其义皆当作冬。冬者,四时尽也。故其引申之义如此。俗分别冬为四时尽,终为极也竆也竟也,乃使冬失其引申之义,终失其本义矣。有□而后有□,冬而后有终,此造字之先后也,其音义则先有终之古文也。从纟冬声。职戎切。九部。□,古文终。有□而后有□,(有)冬而后有终。〖注〗□、□、□、□、□、□、夂,□古文终。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jié
注解:合也。合者,亼口也。因为凡□合之偁。众丝之合曰□,如衣部五采相合曰杂也。从纟集。集当作雧,会意亦形声也。读若捷。□入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纨wán
注解:□也。□者,白致缯也。纨卽□也,故从丸,言其滑易也。商颂毛传曰:丸丸,易直也。释名曰:纨,涣也。细泽有光涣涣然也。从纟丸声。胡官切。十四部。纨篆旧在终篆前,非也。今依玉篇次此。与缯为伍,玉篇必仍许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缯zēnɡ
注解:帛也。七篇帛下曰缯也,是为转注。春秋传叚为鄫字。从纟曾声。疾陵切。六部。□,籒文缯,从宰省。宰省声也。不曰辛声定为宰省声者,辛与曾有眞蒸之别,宰省与曾为之蒸之相合,通转冣近者也。杨雄□为汉律祠宗庙丹书告也。也字依韵会补。□为祠宗庙丹书告神之帛,见于汉律者字如此作,杨雄言之。雄甘泉赋曰。上天之縡。葢卽谓郊祀丹书告神者。此则从宰不省者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緭wèi
注解:缯也。从纟胃声。云贵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絩tiào
注解:绮丝之数也。言绮以见凡缯也。绮者,文缯也。文缯丝尚有数,则余缯可知。其若干丝为一絩,未闻。《汉律》曰:“绮丝数谓之絩,布谓之总,礼经:布八十缕为升。禾部曰:布八十缕为稯。汉王莽传:一月之禄十緵布二匹。孟康曰:緵,八十缕也。今按緫卽稯也,稯卽緵也,緵卽升也,皆谓八十缕。召南:羔羊五緫。传曰:緫,数也。绶组谓之首。”司马绍统舆服志:乘舆黄赤绶五百首,诸矦王赤绶三百首,相国绿绶二百四十首,公侯、将军紫绶百八十首,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靑绶百二十首,千石、六百石黑绶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六十首。凡先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为一文,文采淳为一圭。首多者系细,首少者系麤。从纟兆声。治小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绮qǐ
注解:文缯也。谓缯之有文者也。文者,错画也。错画谓□逪其介画,缯为□逪方文,谓之文绮。引申之曰交□结绮窗,曰疆场绮分,皆谓似绮文。从纟奇声。袪彼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縠hú
注解:细缚也。缚之细者也。诗:玼兮玼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传曰:礼有展衣者,以丹縠为衣。蒙,□也。絺之靡者为绉。靡谓如□碎然,细之至也。笺云:绉絺,絺之蹙蹙者是也。此谓里衣绉絺,外服丹縠衣,縠与绉絺正一类也。今之绉纱,古之縠也。周礼谓之沙,注谓之沙縠。疏云轻者为沙,绉者为縠。按古只作沙,无纱字。从纟□声。胡谷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縳juàn
注解:白鲜□也。□各本作色。今正。下文云:缟,鲜□也。今本讹鲜色,则此色误亦同。□与支音同。缟为鲜支,縳为鲜支之白者。聘礼束纺注曰:纺,纺丝为之,今之縳也。周礼素沙注曰,素沙者,今之白縳也。释文皆引说文居掾反。声类以为今正绢字。按据许则縳与绢各物,音近而义殊。二礼之郑注,自谓縳不谓绢也。縳以其质坚名之,字从专。绢以色如麦□名之,字从肙。李登作声类时已失其传矣。若羽人十抟为縳,左传縳一如瑱,又皆卷缚之义,非字之本义。从纟专声。持沇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缣jiān
注解:幷丝缯也。谓骈丝为之,双丝缯也。吕氏春秋: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襌缁也。以襌缁当纺缁,子岂有不得哉。任氏大椿曰:襌缁卽单缁也。余谓此纺卽方也。并丝曰方,犹并船曰方。此纺非纺之本义。后汉舆服志及古今注并云:合单纺为一系者同。此方丝所谓兼丝也。从纟兼声。形声中有会意。古甜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绨tí
注解:□缯也。□各本作厚。今正。管子轻重戊篇:管子对桓公:鲁梁之民俗为绨。公服绨。旣又对桓公:宜服帛去绨。然则帛薄绨厚可知也。史记范睢传索隐曰。葢今之絁。按非也。絁卽许之□字。从纟弟声。杜兮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练liàn
注解:湅缯也。湅者,□也。□者,淅也。淅者,汏米也。湅缯汏诸水中,如汏米然,考工记所谓湅帛也。已湅之帛曰练,引申为精□之偁,如汉书练时曰、练章程是也。从纟柬声。郞甸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缟ɡǎo
注解:鲜□也。各本作鲜色。今正。汉地理志师古注:缟,鲜支也。司马相如传正同。颜语多本说文,彼时未误,葢支亦作□,因讹色也。广雅:□緫,鲜支,縠,绢也。许谓缟卽鲜支。郑风:缟衣綦巾。毛曰:缟衣,白色男服也。王逸曰:缟,素也。任氏大椿释缯曰:孰帛曰练,生帛曰缟。从纟高声。古老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shī
注解:粗绪也。粗者,疏也。粗绪葢亦缯名。广韵云:缯似布,俗作絁。玉裁按葢今之绵紬。从纟玺声。式支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
标题:紬chóu
注解:大丝缯也。大丝较常丝为大也。左传:卫文公大帛之冠。大帛谓大丝缯。后汉书大练亦谓大丝练也。独□说飞軨以缇紬广八尺,长拄地。今缯帛通呼为紬。不必大丝也。假借为抽字。史记:紬石室金匮之书。徐广音抽,师古汉书音胄,皆是也。音胄谓同籒也。籒者,读书也。释名曰:紬,抽也。抽引丝端出细绪也。与许说迥异。从纟由声。直由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