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78 页/共 976 页

稐 【午集下】【禾字部】 稐 【集韻】魯本切,輪上聲。禾束也。 稑 【午集下】【禾字部】 稑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六。【說文】疾熟也。先種後熟曰穜,後種先熟曰稑。【周禮天官內宰】上春,詔王后帥六宮之人,生穜稑之種,而獻於王。 又【集韻】或作穋。【詩豳風】黍稷重穋。【說文】引《詩》作稑。 稒 【午集下】【禾字部】 稒 【廣韻】【集韻】【韻會】□古慕切,音顧。縣名。【前漢地理志】五原郡有稒陽縣。 稓 【午集下】【禾字部】 稓 【集韻】疾各切,音昨。鄕名,在臨邛。 又姓。 【辰集下】【欠字部】 【玉篇】【廣韻】【集韻】□於建切,音堰。大呼用力也。 又怒腹也。或作躽。 又【集韻】伊甸切,音宴。又於殄切,音蝘。義□同。 稔 【午集下】【禾字部】 稔 【廣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荏。【說文】穀熟也。【左傳襄二十七年】不及五稔。【註】稔,年也,熟也。穀一熟爲一年。 又凡積久者亦曰稔。【任彥昇奏彈】惡積釁稔。 稕 【午集下】【禾字部】 稕 〔古文〕□【唐韻】之閏切【集韻】【韻會】【正韻】朱閏切,□肫去聲。【說文】束稈也。 稖 【午集下】【禾字部】 稖 【篇海】步項切,音棒。耜屬。同。 窫 【午集下】【穴字部】 窫 【廣韻】烏黠切【集韻】乙黠切,□音札。【類篇】空大也,靜也。 又窫窳,國名。 又獸名。【山海經】少咸之山有獸,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註】似□而虎爪。 稗 【午集下】【禾字部】 稗 【廣韻】【集韻】【韻會】□傍卦切,音□。【說文】禾別也。【徐曰】似禾而別也。稊稗也。【廣韻】草似穀而實細。【孟子】苟爲不熟,不如荑稗。【後漢光武紀】建武三十一年,□留雨穀,形如稗實。【註】稗,草之似穀者。【六書故】稗,葉純似稻,節閒無毛,實似蕡,害稼。【正字通】有水稗旱稗二種。【韻會】一曰生水中。【謝靈運詩】蒲稗相因依。 又細也。【前漢藝文志】小說謂之稗說。又稗官。【師古註】小官也。【唐書陸贄傳】算稗販之緡。稗,謂小販之民。 稘 【午集下】【禾字部】 稘 【唐韻】【集韻】□居之切,音姬。朞本字。周年爲稘。【說文】稘復其時也。【唐書溫彥博傳】我見其不逮再稘。 又【玉篇】稈也。 又【集韻】渠之切,音奇。豆莖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集韻】□時制切,音逝。割肉。 □ 【未集上】【米字部】 □ 【揚雄蜀都賦】崔□交倚。【字彙】音義未詳。 稙 【午集下】【禾字部】 稙 【廣韻】【韻會】□竹力切,音陟。早種禾也。【詩魯頌】稙穉菽麥。【傳】先種曰稙,後種曰穉。 又【釋名】靑徐人謂長婦曰稙長。禾苗先生者曰稙,取名於此也。 又【集韻】丞職切,音寔。義同。 稸 【午集下】【禾字部】 稸 【廣韻】許竹切【集韻】許六切,□音畜。同蓄。積也,聚也。【戰國策】稸積朽腐而不用。【後漢袁紹傳】稸士馬以討不庭。 筃 【未集上】【竹字部】 筃 【集韻】伊眞切,音因。【類篇】竹名。【說文】車重席。與茵同。 稚 【午集下】【禾字部】 稚 【廣韻】直利切,音治。幼稚,亦小也,晚也。同稺。【穀梁傳僖十年】驪姬有二子,長曰奚齊,稚曰卓子。 又姓。【史記商本紀贊】契爲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稚氏。 稛 【午集下】【禾字部】 稛 【唐韻】【集韻】□苦本切,音棞。【說文】絭束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苦隕切,音麇。滿也。【齊語】稛載而歸。 【正韻】从倉囷之囷,與稇字不同。 稜 【午集下】【禾字部】 稜 【廣韻】魯登切【韻會】【正韻】盧登切,□音楞。【前漢李廣傳】威稜憺乎鄰國。【註】李奇曰:神靈之威曰稜。 又稻名。烏稜。 又藥名。三稜。又香附子,名水三稜。 又【廣韻】俗棱字。凡物有廉角者曰觚稜。【班固西都賦】上觚稜而棲金爵。【註】稜,柧也。柧與觚同。 又【韻會】魯鄧切,楞去聲。農人指田遠近多少曰幾稜。 又叶良中切,音龍。【班固東都賦】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稝 【午集下】【禾字部】 稝 【玉篇】【集韻】□蒲庚切,音彭。禾密也。 【正字通】禾相比成列也。 稞 【午集下】【禾字部】 稞 【廣韻】【集韻】□苦禾切,音科。靑州謂麥曰課。 又【唐韻】【集韻】□胡瓦切,音踝。穀之善者。 又【集韻】魯果切,音裸。無皮穀。 稟 【午集下】【禾字部】 稟 【唐韻】【集韻】【韻會】□力錦切,音懔。【說文】賜穀也。从从禾。【徐曰】公稟賜之也。【廣韻】與也。【增韻】供也,給也,受也。【禮中庸】旣稟稱事。【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師古註】稟,給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筆錦切,賓上聲。受命曰稟。【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傳】稟,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又水名。【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又【集韻】逋鴆切,賓去聲。受也。 【韻會】俗作禀,非。 稠 【午集下】【禾字部】 稠 【唐韻】直由切【集韻】【韻會】□留切【正韻】除留切,□音儔。【說文】多也。【廣韻】穊也。【增韻】密也。又穠也。【戰國策】書策稠濁。【束晳補華黍詩】黍發稠華。 又地名。【北史魏本紀】永熙三年二月,帝至稠桑。 又姓。【前漢功臣表】常樂侯稠雕。 又【增韻】通作綢。【詩小雅】綢直如髮。【箋】綢,密也。 又【集韻】田聊切,音迢。【莊子天下篇】可謂稠適而上遂矣。【註】音調。本亦作調。 又【集韻】徒弔切,音糶。動搖貌。【前漢揚雄傳】天下稠。【註】稠,徒弔反。考證:〔【束皙補黍華詩】黍發稠花。〕 謹照原文黍華改華黍。稠花改稠華。 稡 【午集下】【禾字部】 稡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臧沒切,音卒。稡,詳字註。 又【韻會】子外切。與萃通。聚也。【郭璞爾雅序】會稡舊說。【疏】聚也。 稣 【午集下】【禾字部】 穌 【唐韻】素孤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韻會】孫徂切,□音蘇。【說文】把取禾若也。【徐曰】穌,猶部斂之也。 又【廣韻】息也,舒悅也。【韻會】死而更生曰穌。通作蘇。【書仲虺之誥】后來其蘇。【禮樂記】蟄蟲昭蘇。【註】更息曰蘇。【集韻】俗作甦。 又【職方外紀】耶穌,西國言救世生也。 又叶桑河切,音娑。【黃庭經】臨絕呼之亦復穌,久久行之飛太霞。霞音何。 稨 【午集下】【禾字部】 稨 【集韻】□眠切,音邊。籬上豆。 稪 【午集下】【禾字部】 稪 【玉篇】方木切【集韻】方六切,□音福。穀名。 又【集韻】房六切,音伏。義同。 稫 【午集下】【禾字部】 稫 【廣韻】芳逼切【集韻】【韻會】拍逼切,□音堛。稫稄,禾密貌。 又【集韻】筆力切,音逼。蹂禾下葉。 笕 【未集上】【竹字部】 筧 【廣韻】古典切【集韻】吉典切,□音繭。以竹通水也。【白居易石函記】錢塘湖北有石函,南有筧,放水漑田,若諸小筧,非灌田時,□須封閉築塞。其筧之南,舊有闕岸,若水暴漲於石函,南筧洩之,隄防潰也。 又【類篇】胡典切【篇海】讀如現。竹名。 稬 【午集下】【禾字部】 稬 【廣韻】乃臥切【集韻】【韻會】奴臥切,□音愞。稻之黏者,可爲酒。【說文】沛國謂稻曰稬。 又【廣韻】【集韻】□乃管切,音暖。又【唐韻】奴亂切,音偄。義□同。 俗作糯穤。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撫兩切。與仿髣同。相似也。 又晡橫切,音祊。相牽也。與搒同。 稱 【午集下】【禾字部】 稱 【唐韻】處陵切,音爯。知輕重也。【說文】銓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當一分,十分爲寸,其重以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銖。故諸程品皆从禾。【禮月令】蠶事旣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 又揚也,謂也。【禮表記】君子稱人之善則爵之。【前漢賈誼傳】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又言也。【禮檀弓】言在不稱徵。【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又舉也。【書牧誓】稱爾戈。【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又名號謂之稱。【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又姓。【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又【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音秤。權衡正斤兩者。俗作秤。見前。 又度也,量也。【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又適物之宜也。【易繫辭】巽稱而隱。【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又愜意。【爾雅釋詁】稱,好也。【註】物稱人意亦爲好。 又相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註】稱,猶等也。 又衣單複具曰稱。【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註】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又副也。【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又舉也。【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註】稱,舉也。今俗謂之舉錢。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遙切,音標。竹名。 稳 【午集下】【禾字部】 穩 【唐韻】【集韻】【正韻】□烏本切,溫上聲。【說文】蹂穀聚也。一曰安也。从禾,隱省。古通用安隱。 又【字彙補】叶烏銑切,音偃。【蘇軾垂雲亭詩】江山雖有餘,亭榭苦難穩。登臨不得要,萬象各偃蹇。 稴 【午集下】【禾字部】 稴 【廣韻】力兼切【集韻】勒兼切,□音濂。【說文】稻不黏者。 一曰靑稻白米。 又稴,禾不實貌。 又【廣韻】戸兼切,音嫌。又【廣韻】【集韻】□胡讒切,音咸。又【集韻】堅嫌切,音兼。又【廣韻】力忝切【集韻】盧忝切,□音溓。又【廣韻】力店切【集韻】歷店切,□音。義□同。 稵 【午集下】【禾字部】 稵 【廣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兹。禾生貌。【玉篇】益也。與滋同。一曰蒔也。 又同□,詳□字註。 稷 【午集下】【禾字部】 稷 〔古文〕□【唐韻】子力切【集韻】【韻會】【正韻】節力切,□音卽。【說文】齋也。五穀之長。【徐曰】案本草,稷卽穄,一名粢。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其米爲黃米。【通志】稷苗穗似蘆,而米可食。【月令章句】稷,秋種夏熟,歷四時,備隂陽,穀之貴者。【詩王風】彼稷之苗。【禮曲禮】稷曰明粢。 又神名。【風俗通義】稷,五穀之長。五穀衆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 又農官名曰后稷。【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左傳昭二十九年】蔡墨曰: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爲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爲稷,自商以來祀之。 又疾也。【詩小雅】旣齊旣稷。【註】齊整稷疾。言祭祀禮容莊敬也。○按《毛傳》訓稷爲疾。鄭箋仍訓黍稷之稷。朱註本《毛傳》,宜从毛訓爲是。 又姓。漢上津令稷嗣。 又地名。【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註】稷,晉地。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前漢地理志】西河郡美稷縣。 又與昃通。【穀梁傳定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註】稷,昃也。下稷謂脯時。○按《隷釋郙閣□》言劬勞曰稷,用《穀梁》日下稷之文,與《堯母□》日不稷,《費鳳□》乾乾日稷同。 【集韻】或作□。 稹 【午集下】【禾字部】 稹 【唐韻】【韻會】之忍切【集韻】【正韻】止忍切,□音軫。叢緻也。又聚物也。【爾雅釋言】苞稹也。【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稹。郭璞曰:今人呼叢緻者爲稹。【郭璞江賦】橉杞稹薄。【註】稹,稠穊也。 又【廣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義同。 又音奠。【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隂也者,疏理而柔。【註】陽木文理緻而堅。鄭司農云:稹,讀爲奠祭之奠。 又【集韻】亭年切,音田。木根相迫也。與槇同。 又□眠切,音邊。籬上豆。與□同。考證:〔【周禮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于隂陽。〕 謹照原文于改其。 稺 【午集下】【禾字部】 稺 【唐韻】【集韻】直利切【正韻】直意切,□音治。【說文】幼禾也。【廣韻】晚禾。【詩魯頌】稙稺菽麥。【註】後種曰稺。 又【增韻】凡人物幼小皆曰稺。【詩鄘風】衆稺且狂。【傳】幼稺。【史記五帝紀】舜以夔爲典樂敎稺子。【鄭註】國子也。 又【五音集韻】直離切,音馳。幼也。 一曰自驕矜貌。【管子重令篇】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饑色,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稺也,謂之逆。【註】稺,驕也。 又【正字通】叶賄韻。【詩小雅】無害我田。稺,叶下火。火,音毀。 【集韻】亦作稚□。考證:〔【詩衞風】衆稺且狂。〕 謹照原文衞風改鄘風。 稻 【午集下】【禾字部】 稻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音道。【說文】稌也。【韻會】有芒穀,卽今南方所食之米,水生而色白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稻曰嘉蔬。【詩豳風】十月穫稻。【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疏】以下田種稻,故云稼下地。【史記夏本紀】禹令益予衆庶,稻可種□濕。【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爲稬,不黏爲秔。又有一種曰秈,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爲早稻,秔爲晚稻。【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南方自六月至九月穫,北方地寒,十月乃穫。 又姓。【何氏姓苑】今晉陵人。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稻縣。 又【集韻】土皓切,音討。秔也。關西語。 又叶徒苟切。【詩豳風】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叶徒故切,音度。【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藳。 稼 【午集下】【禾字部】 稼 【唐韻】古訝切【集韻】【韻會】居訝切【正韻】居亞切,□音駕。種之曰稼,斂之曰穡。【書洪範】土爰稼穡。【疏】種穀曰稼,若嫁女之有所生然。【說文】禾之秀實爲稼,莖節爲禾。【詩豳風】十月納禾稼。 又【說文】一曰在野曰稼。 又【說文】一曰稼,家事也。 又叶古五切,音鼓。【韓愈送李愿序】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 又叶居賀切,音箇。【陸雲詩】有奄萋萋,甘雨未播。黍稷方華,中田多稼。庭槐振藻,園桃阿那。 【集韻】稼,或省作家。 穓 【午集下】【禾字部】 穓 【五音集韻】與職切,音弋。耕也。 稽 【午集下】【禾字部】 稽 〔古文〕□【廣韻】古奚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音雞。考也,計也議也,合也,治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易繫辭】於稽其類。【註】考也。【禮緇衣】行必稽其所敝。【註】猶考也,議也。又【儒行】古人與稽。【註】稽猶合也。古人與合,則不合於今人也。【周禮天官小宰】聽師田以□稽。【註】□,閱也。稽,計也。合也。合計其士之卒伍,閱其兵器,爲之要簿也。【前漢賈誼傳】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稽。【註】相與計較也。 又留止也。【說文徐註】禾之曲止也,尤者異也。有所異處,必稽考之,卽遲留也。【前漢食貨志】蓄積餘贏,以稽市物。【註】稽,貯滯也。【後漢馬援傳】何足久稽天下士。 又至也。【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而不溺。 又滑稽。【史記樗里子傳】滑稽多智。【註】滑,亂也。稽,同也。辯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能亂同異也。一云酒器,可轉注,吐酒不已,俳優之人,詞不窮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 又【吳語】□鐸拱稽。【註】□,抱也。拱,執也。稽,棨戟也。 又山名。【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山鎭曰會稽。 又姓。【呂氏春秋】秦有賢者稽黃。 又【廣韻】康禮切【集韻】【韻會】遣禮切【正韻】祛禮切,□音啓。下拜首至地。【書舜典】禹拜稽首。【傳】首至地,臣事君之禮。【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註】稽顙者,觸地無容。 【說文】稽从□从尤,旨聲,自爲部。 稾 【午集下】【禾字部】 稾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老切,音杲。【玉篇】禾稈也。【韻會】禾莖爲稾,去皮爲秸。古有罪者席稾飮水。【前漢貢禹傳】已奉穀租,又出稾稅。 又文草曰稾。【史記屈原傳】屬草稾未定。【前漢孔光傳削草註】言已繕寫,輒削壞其稾。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眞定國稾城。 又【集韻】居效切,音敎。枯禾。 又居號切,音高。散也。【儀禮旣夕】稾車載蓑笠。鄭康成讀。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韻】部本切,音笨。性不慧也。 稿 【午集下】【禾字部】 稿 【正字通】同稾。 □ 【午集下】【穴字部】 □ 【等韻】居祐切,音救。窮也,深也,謀也,盡也。 【寅集上】【尢字部】 【集韻】子末切,音拶。□,足大也。 穀 【午集下】【禾字部】 穀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谷。【說文】續也。百穀之總名。从禾,聲。【長箋】穀有穅秕,故从。【書洪範】百穀用成。【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鄭司農云: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一說九穀無秫大麥,而有粱苽。又【天官膳夫】食用六穀。【註】黍,稷,粱,麥,苽,稌。又【天官疾醫】五穀養其病。【註】麻,黍,稷,麥,豆。【酉陽雜俎】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麥。【爾雅翼】梁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漑種之總名。菽者,衆豆之總名。三穀各二十種,爲六十,蔬果之屬,助穀各二十種,凡百穀。又【星經】八穀星,主黍,稷,稻,粱,麻,菽,麥,烏麻,星明則俱熟。 又【爾雅釋詁】穀,善也。【書洪範】旣富方穀。【詩□風】穀旦于差。【禮曲禮】自稱曰不穀。【註】謙稱。 又生也。【詩王風】穀則異室。【註】穀,生也。 又【爾雅釋言】穀,祿也。【詩小雅】俾爾戩穀。【註】穀,祿也。 又養也。【詩小雅】以穀我士女。【戰國策】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 又孺子曰穀。【荀子禮論篇】臧穀猶且羞之。 又國名。【春秋桓七年】穀伯綏來朝。【註】穀國在南鄕築陽縣北。 又水名。【周語】穀洛鬭。 又【揚子方言】螳螂,齊杞以東謂之馬穀。 又姓。又穀梁,複姓。 又【集韻】居□切,音冓。祿也。【論語】不至於穀。皇侃讀。 又楚地名。【左傳僖二十八年】連穀。【陸德明音義】胡木切,音斛。 又與谷同。【前漢王莽傳】穀風迅疾,從東北來。 又與告通。【禮檀弓】齊穀王姬之喪。【註】穀,當爲告,聲之譌。 又叶訖力切。【六韜】紛紛渺渺,好色無極。吾觀其野,草菅勝穀。 又叶工洛切。【詩小雅】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旣庭且碩,曾孫是若。 又與同。【左傳宣四年】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 【集韻】或从米作糓。 穁 【午集下】【禾字部】 穁 【廣韻】而容切【集韻】如容切,□音茸。穠穁,芳也。一曰禾稍。 又【廣韻】而隴切【集韻】乳勇切,□音宂。稻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