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73 页/共 976 页

礧 【午集下】【石字部】 礧 【廣韻】落猥切【集韻】魯猥切,□音磊。礧硌,大石。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碨礧,山貌。或作□□。亦作□□。 又盧回切,音雷。擊也。石轉突也。【郭璞江賦】駭崩浪而相礧。 又盧對切,音類。【廣韻】礧,重也。 又同礌。【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司馬相如子虛賦】礧石相擊。 又【字彙補】同傀儡之儡。【唐書音訓】窟儡子,亦曰魁礧子。作偶人以戲。 礨 【午集下】【石字部】 礨 【集韻】魯猥切,音磊。礨空,小穴也。一曰小封。【莊子秋水篇】礨空之在大澤。【註】礨空,小穴。又【司馬相如上林賦】丘虛堀礨。 礩 【午集下】【石字部】 礩 【唐韻】之日切【集韻】【正韻】職日切,□音質。【說文】柱下石。 又【集韻】脂利切,音至。義同。 又【字彙補】同窒。【周書熊安生傳】宿疑礩滯。 礪 【午集下】【石字部】 礪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書費誓】礪乃鋒刃。【傳】磨石也。【正義】厲以粗糲爲稱,故砥細於礪。【玉篇】崦滋山礪石,可磨刃。【說文】經典通用厲。 礫 【午集下】【石字部】 礫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說文】小石也。【張衡西京賦】爛若磧礫。【註】石細者曰礫。 又丹沙亦曰丹礫。【郭璞江賦】其下則金礦丹礫。 又黃礫,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鮮支黃礫。【顏監云】黃礫,今用染者,黃屑木也。 又叶歷各切,音落。【郭璞三水山贊】三水之山,珍石惟錯。爰有璿瑰,金沙丹礫。 □ 【未集中】【老字部】 □ 【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壽。【玉篇】古文壽字。註詳土部十一畫。 礬 【午集下】【石字部】 礬 【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音煩。礬石。【山海經】女牀山,其隂多涅石。【郭註】礬石也。楚人名涅石,秦人名羽涅。【韻會】一名羽澤,有靑白黃黑絳五種。 又山礬,花名。【正字通】俗名椗花,木高數尺,葉密枝肥,冬不凋,花白而香。一名瑒花。黃庭堅曰:江南野中椗花,土人採葉燒灰,染紫爲黝,不借礬而成。因易名爲山礬。韻會譌爲鄭花,且云卽唐玉蘂花,謬也。 礭 【午集下】【石字部】 礭 【篇海】苦角切,音。鞭也。 又【郭璞江賦】礐硞礭。【註】皆水激石,嶮峻不平貌。 礮 【午集下】【石字部】 礮 【廣韻】匹貌切【集韻】【韻會】【正韻】披敎切,□拋去聲。俗作砲。機石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絕等倫。【張晏曰】范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爲機發行二百步,礮蓋出此。【魏略曰】諸葛亮起衝車,郝昭以繩連石磨壓之,衝車折,卽礮事。【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械,號將軍礮。 又通作拋。【後漢袁紹傳】曹操發石車擊袁紹,軍中呼霹靂車。【註】卽今拋車。【集韻】亦作□。考證:〔【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具,號將軍爲礮。〕 謹照原文具改械將軍下省爲字。 笒 【未集上】【竹字部】 笒 【廣韻】鋤針切【集韻】鋤簪切,□音岑。竹名。 又【廣韻】【集韻】□巨禁切,音噤。竹籖也。【釋名】笒,橫在車前,織竹作之,孔笒笒也。 又【篇海】笒,籛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與筨同。【篇海】實中竹名。 礯 【午集下】【石字部】 礯 【集韻】娟營切,音攖。【玉篇】石也。 礰 【午集下】【石字部】 礰 【集韻】同磿。詳磿字註。 又與靂同。【張衡西京賦】礔礰激而增響。【註】霹靂也。 又的礰。【張衡思□賦】顏的礰以遺光。【註】的礰,明也。 又□礰,石名。見【本草】。 礱 【午集下】【石字部】 礱 〔古文〕□【唐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說文】也。【晉語】趙文子爲室,斲其椽而礱之。【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礱厲,然後利。【揚子法言】有刀礱諸。 又【玉篇】磨穀爲礱。 又【集韻】盧貢切,音弄。義同。 【辰集上】【日字部】 【玉篇】于鬼切,音偉。日光也。同暐。 礴 【午集下】【石字部】 礴 【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音泊。旁礴,混同貌。又廣被也。又充塞也。【莊子逍遙遊】旁礴萬物。【揚子太□經】昆侖旁礴幽。昆侖,天之氣。旁礴,地之形。幽,人之心也。人心幽微,具天妙用。 又槃礴。【莊子田子方】畫史解衣槃礴。【註】箕坐也。 又通薄。【前漢揚雄傳】旁薄羣生。 又通魄。【司馬相如封禪書】旁魄四塞。 礸 【午集下】【石字部】 礸 【集韻】子末切,音拶。同礤。粗石也。 礼 【午集下】【示字部】 礼 【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禮)〔古文〕礼□□【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礽 【午集下】【示字部】 礽 【廣韻】如乗切【集韻】如蒸切,□音仍。【玉篇】福也。又就也。亦作仍。 社 【午集下】【示字部】 社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常者切,闍上聲。土地神主也。【禮祭義】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詩小雅】以社以方。【疏】社,五土之神,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共工氏有子句龍爲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爲社。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后土。杜預曰:在家則主中霤,在野則爲社。【白虎通】人非土不立,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禮祭法】王爲羣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爲立社曰王社,諸侯爲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爲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又【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隂氣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也。○按:社爲地祭,但祭有二祭法,大社卽《郊特牲》所云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者,曰方丘,亦曰太折。夏日至,地示之祭,於此行焉,此北郊之社與郊對舉者也。又王社,《載芟》詩序所謂春籍田而祈社稷,《良耜》詩序所謂秋報社稷者,於此行焉,祭土穀之神,而以句龍后稷配,此庫門內右之社,不與郊□稱者也。蓋大社以祭率土之地示,王社以祭畿內之土穀,均名爲社,而大小則不同耳。 又私社。【前漢五行志】建昭五年,兗州刺吏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臣瓚註】舊制二十五家爲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爲田社,是私社也。 又書社。【史記孔子世家】楚昭王將以書社地封孔子。【註】二十五家爲里,里各立社。書社者,書其社之人名於籍。 又社日。【月令廣義】立春後五戊爲春社,立秋後五戊爲秋社。 又後世賓朋會聚曰結社。【事文類聚】遠公結白蓮社,以書招淵明。又謝靈運求入淨社,遠師以心雜止之。 又江淮謂母爲社。【淮南子說山訓】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 又複姓。【風俗通】齊昌徙居社南,因以爲氏。【何氏姓苑】有社北氏。 又叶他魯切,音土。【前漢敘傳】布歷燕齊,叔亦相魯。民思其故,或金或社。 礿 【午集下】【示字部】 礿 【唐韻】以灼切【集韻】【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藥。亦作禴。祭名。【禮王制】天子四時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疏】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鮮薄。○按礿禘嘗烝爲四時之祭,乃三代通禮。鄭康成泥《天保》詩及《周官》有禴、祠、烝、嘗語,遂指此爲夏殷之禮。周則春曰祠,夏曰禴,不知《天保》詩作於武王時,而禴、祠、烝、嘗實諸侯之禮。武王末受命,典禮未定,故止春禴、夏禘、秋嘗、冬烝,未遑追王上祀,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不必執彼疑此也。若《周官》所言,先儒多謂爲周公未成之書,更不必泥耳。餘詳禘字註。 又【集韻】弋笑切,音耀。義同。 祀 【午集下】【示字部】 祀 〔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似。祭也。【書洪範】八政,三曰祀。【禮祭法】聖王制祭祀,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葘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又【月令】春祀戸,夏祀竈,秋祀門,冬祀行,中央土,祀中霤。又【祭法】王爲羣姓立七祀,諸侯爲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二祀,庶士庶人一祀。 又年也。【書伊訓】惟元祀。【傳】取四時祭祀一訖也。【釋名】殷曰祀。祀,巳也。新氣升,故氣巳也。 又【孝經士章疏】祀者,似也。似將見先人也。 又叶夷益切,音亦。【詩小雅】以爲酒食,以享以祀。叶上翼下福,福音壁。 又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司馬相如封禪頌】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用享祉。 又叶詳兹切,音祠。【參同契】絫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見形象,夢寐感慨之。 【集韻】或作□。 祁 【午集下】【示字部】 祁 【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盛也,大也。【書君牙】冬祁寒。【詩小雅】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又舒遲貌。【詩召南】被之祁祁。又【小雅】興雨祁祁。 又衆多也。【詩豳風】采蘩祁祁。又【大雅】諸娣從之,祁祁如雲。【註】祁祁,徐靚也。如雲,衆多也。 又姓。 又通作耆。【史記五帝紀註】堯姓伊祁。【禮郊特牲】作伊耆。 又縣名。在太原。 又諡。【左傳莊六年】鄧祁侯。【疏】諡法,經典不易曰祁。衞有石祁子。又【史記諡法】治典不殺曰祁。【註】秉常不衰也。 又【廣韻】職雉切【集韻】軫視切,□音旨。地名。考證:〔【詩召南】彼之祁祁。〕 謹照原文彼改被。 竬 【午集下】【立字部】 竬 【玉篇】丘主切。立也。 祅 【午集下】【示字部】 祅 【唐韻】【集韻】【韻會】於喬切【正韻】伊堯切,□音幺。【說文】本作。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前漢天文志】迅雷風祅。【禮樂志】姦僞不萌,祅孽伏息。 又叶衣虛切,音於。【孔臧鶚賦】觀之歡然,覽考經書。在德爲祥,棄常爲祅。 【子集下】【卜字部】 【字彙補】同卣。 【辰集上】【日字部】 【集韻】敕列切,音徹。明也。 又直列切,音轍。義同。 祆 【午集下】【示字部】 祆 【廣韻】呼烟切,音詽。【說文】關中謂天爲祆。 又【集韻】他年切,音天。又【集韻】【韻會】□馨烟切,音暄。【正韻】虛延切,音軒。義□同。 又官名。唐官品有祆正。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吐芮切,音退。斷也。 亦作□。 祇 【午集下】【示字部】 祇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同示,地神。【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又安也。【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韓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適也,但也。【詩小雅】祇攪我心。 【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揚子曰:兹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陸德明司馬溫公□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玉篇】秖,竹尸切。【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章移切,音支。木盛也。○按《說文》無,《玉篇》附林部,今倂入。 【辰集中】【木字部】 同。 祈 【午集下】【示字部】 祈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希切,音旂。【說文】求福也。【書召誥】祈天永命。【詩小雅】以祈甘雨。 又【爾雅釋言】叫也。【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註】祈,□也,謂有災變,號呼告於神,以求福。□,音叫。 又報也,告也。【詩大雅】以祈黃耉。【疏】報養黃耉之老人,酌大斗而嘗之,以告黃耉將養之也。 亦作蘄。【荀子儒效篇】跨天下而無蘄。 又通圻。【書酒誥】圻父薄違。【詩小雅】作祈父。【毛萇曰】祈折畿□同。 又同祁。【書君牙】冬祁寒。【禮緇衣】作祈寒。 又【集韻】古委切,音詭。同,祭山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其祈沈以馬。 祉 【午集下】【示字部】 祉 【唐韻】【正韻】敕里切【集韻】【韻會】丑里切,□音恥。【說文】福也。【徐曰】祉之言止也,福所止不移也。【易泰卦】以祉元吉。【詩小雅】旣受多祉。 祊 【午集下】【示字部】 祊 【集韻】【韻會】晡橫切【正韻】補耕切,□音閍。【說文】作□。从示,彭聲。或从方,門內祭先祖,所以彷徨也。【詩小雅】祝祭于祊。【傳】祊,門內也。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待賓客處也。【禮禮器】設祭於堂,爲祊乎外。【註】祊,明曰繹祭也。謂之祊者,於廟門之旁,因名焉。【疏】祊有二義,一正祭時,祭神於廟,復求神於廟門內。一明日繹祭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 又邑名。【春秋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註】祊,鄭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 又通邴。【公羊傳隱八年】作來歸邴。【註】彼命反,又音丙。 又叶補光切,音邦。【詩小雅】祝祭于祊,與下祀事孔明叶。明音芒。 【正字通】周禮大司馬,中秋敎治兵,羅弊致禽以祀祊。鄭註:祊,當爲方,主祭四方,報成萬物。引《詩》:以社以方。據此是《周禮》方譌作祊,非方祊同也。《字彙》祊音方,合方、祊爲一字,誤。 祋 【午集下】【示字部】 祋 【廣韻】丁外切【集韻】【韻會】都外切,□音□。【說文】殳也。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詩曰:何戈與祋。 又祋祤,縣名。在馮翊。【前漢郊祀志】鳳皇集祋栩。 又【廣韻】丁活切,音掇。義同。前漢郊祀志,顏師古讀。 又姓。漢光祿勳祋諷。 祌 【午集下】【示字部】 祌 【玉篇】【集韻】□直衆切,音仲。神名。 又【字彙補】川中切。與冲同。【荀子非十二子篇】神禫其詞。【註】卽冲澹也。 竎 【午集下】【立字部】 竎 【玉篇】方又切。登也。 祏 【午集下】【示字部】 祏 【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音石。宗廟中藏主石室也。【左傳莊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疏】慮有非常火災,於廟之北壁內爲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則出而祭之,旣祭納於石室。祏字从示,神之也。【說文】周禮有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爲主。考證:〔【左傳莊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守宗祏。〕 謹照原文守改司。 祦 【午集下】【示字部】 祦 【廣韻】五乎切【集韻】訛胡切,□音吳。福也。 祐 【午集下】【示字部】 祐 〔古文〕□【集韻】【類篇】【韻會】□尤救切,音又。神助也。【易大有】自天祐之。【繫辭】祐者,助也。 又通作右。【詩周頌】維天其有之。【箋】神享其德而助之。【書太甲】皇天眷佑有商。 又叶于貴切,音位。【楚辭天問】驚女采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喜,音戲。 祒 【午集下】【示字部】 祒 【集韻】田聊切,音迢。人名。巫咸祒。見【莊子】。 又【五音集韻】尺招切,音弨。又【集韻】市沼切,音紹。義□同。 祓 【午集下】【示字部】 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勿切,音拂。除災求福也。又潔也,除也。【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註】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左傳襄二十五年】祝祓社。 又【司馬相如封禪書】祓飾厥文。【師古註】祓飾者,除去舊事,更飾新文。 又【五音集韻】方肺切,音廢。義同。 又縣名。在琅邪郡。 又通作茀。【爾雅釋詁】祓,福也。【註】詩:祓祿爾康矣。今詩本作茀。 又通作弗。【詩大雅】以弗無子。【註】弗之言祓也。祓除其無子之疾。考證:〔【爾雅釋詁】祓,福也。【註】詩,祓祿爾康矣。〕 謹照原文爾祿改祿爾。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聽,古作□。註詳十六畫。 祮 【備考】【午集】【示字部】 祮 【龍龕】同祰。 【卯集下】【攴字部】 【廣韻】【集韻】□侯旰切,音翰。【說文】止也。周書曰:我于艱。○按書文侯之命,今本作扞。【類篇】或作攼。 又【集韻】許我切。與同。 穎 【午集下】【禾字部】 穎 【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潁。【玉篇】禾末也。【詩大雅】實穎實栗。【傳】穎,垂穎也。【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傳】穎,穗也。禾各生一莖,而合爲一穗。 又鐶也。【禮少儀】刀卻刃授穎。 又錐鋩也。【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 又警枕也。【禮少議】穎杖琴瑟。【註】穎,警枕也。【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爲警枕。【釋文】穎,京領反。 又【韻會】筆頭也。韓愈有毛穎傳。 又【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陸機文賦】拔尤取穎。 又姓。【左傳隱元年】穎考叔爲潁谷封人。後遂以爲氏。【急就篇】亦作潁。○按穎當依《說文》隷禾部,《字彙》《正字通》譌入頁部,今改正。 穑 【午集下】【禾字部】 穡 【唐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色。【說文】穀可收曰穡。【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疏】種之曰稼,斂之曰穡,穡是秋收之名。又【洪範疏】穡,惜也。言聚蓄之可惜也。 亦通作嗇。【禮郊特牲】主先嗇而祭司嗇。【註】先嗇若神農,司嗇后稷是也。 又愛吝也。【左傳僖二十一年】臧文仲曰:務穡勸分。【註】穡,儉也。【疏】穡是愛惜之義,故爲儉。又【昭元年】穆叔曰:大國省穡而用之。【註】穡,愛也。 穔 【午集下】【禾字部】 穔 【玉篇】【集韻】□胡光切,音黃。野穀。 穕 【午集下】【禾字部】 穕 【廣韻】【集韻】□七接切,音妾。土穕,農具。 穖 【午集下】【禾字部】 穖 【唐韻】居狶切,音蟣。【說文】禾穖也。 又【韻會】居豈切,音已。義同。 又【集韻】几利切。同穊,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