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76 页/共 976 页

秿 【午集下】【禾字部】 秿 【廣韻】扶甫切【集韻】【韻會】奉甫切,□音釜。禾穳積也。 又【廣韻】【集韻】□芳無切,音敷。義同。 又【廣韻】博孤切【集韻】奔模切,□音逋。【廣韻】刈禾治秿。【集韻】刈禾也。 又【集韻】滂摸切,音鋪。大豆也。 或作□。 禸 【午集下】【禸字部】 禸 【唐韻】【集韻】人九切【韻會】忍九切,□音蹂。【說文】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爾雅釋獸】狸狐貒貈醜,其足蹯,其跡禸。【疏】蹯,掌也。此四獸之類,皆有掌蹯,其指頭著地處名禸。 又【廣韻】【集韻】□女九切,音鈕。【爾雅釋獸】陸德明讀。 【正字通】篆文禸本三畫。舊本沿俗作厶,入五畫,非。○按《徐鉉新附篆文》作蹂,《正譌》斥爲俗字,非。又《秦風》厹矛。陸德明:厹音求。鄭註:三隅矛也。《字彙》禸讀柔上聲。又云與厹同,亦非。 禹 【午集下】【禸字部】 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夏王號。【顏師古曰】禹湯皆字,三王去唐之文,從高古之質,故夏商之王皆以名爲號。 又姓。【王憎孺百家譜】蘭陵蕭道游娶禹氏。 又諡法。【史記裴註】受禪成功曰禹。【書疏】淵源流通曰禹。 又【玉篇】舒也。 又【說文】蟲也。 禺 【午集下】【禸字部】 禺 【唐韻】【集韻】牛具切【韻會】元具切,□音遇。獸名,猴屬。【正字通】禺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山中多有之。說文專指爲母猴屬,誤。 又【廣韻】遇俱切,音虞。山名。【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韋昭曰】封,封山。禺,禺山。在吳郡永安縣。 又番禺,越地名。在南海。 又禺彊,神名。【莊子大宗師】禺强得之,立乎北極。【山海經】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鳥身,名禺彊。 又區也。【管子侈靡篇】是爲十禺。【註】每里爲一禺。 又事端初見也。【管子侈靡篇】將合可以禺。 又禺禺,魚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禺禺魼鰨。【郭璞曰】禺禺,魚皮有毛,黃地黑文。 又日在已曰禺中。 又姓。 又【集韻】魚容切,音顒。義同。 又通作寓。【爾雅釋獸】寓曰嗛。【郭註】寓謂獼猴之類,寄寓木上,此屬及皆頰裏貯食。【六書故】寓卽說文之禺。 亦通作虞。【山海經】夸父追日景,逮之於禺谷。【註】禺淵,日所入也。今作虞。 亦通作偶。【史記封禪書】木禺龍欒車一駟。【索隱曰】禺,音偶。謂偶其形於木,禺馬亦然。 又讀作務。【左傳哀十一年】公叔務人。【禮檀弓】作禺人。 离 【午集下】【禸字部】 离 〔古文〕□【廣韻】丑知切【集韻】【正韻】抽知切,□音摛。同魑。又【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 又散也,違也。【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离。亦同離。(離)【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驪。【說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玉篇】亦作鸝。【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集韻】或作鵹。 又卦名。【易離卦】彖曰:離,麗也。【玉篇】離,明也。 又【玉篇】散也。【廣韻】近曰離,遠曰別。【揚子方言】參蠡,分也。秦晉曰離。【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待王風】有女仳離。 又【玉篇】遇也。【揚子方言】羅謂之離。【易小過】飛鳥離之。【前漢揚雄傳反離騷註】應劭曰:離,猶遭也。 又【詩小雅】不離于裏。【疏】離,歷也。 又【玉篇】兩也。【禮曲禮】離坐離立。【註】離,兩也。兩相麗謂之離。 又【玉篇】判也。【禮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註】離經,斷絕句也。【周禮夏官形方氏】無有華離之地。【註】華讀爲□,正之使不□邪離絕。 又【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離,謂次序其聲懸也。【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又【儀禮大射禮】中離維綱。【註】離,猶過也,獵也。 又【玉篇】□也。【左傳昭元年】設衞離服。【註】離,□也。 又【爾雅釋親】男子謂□妹之子爲出,謂出之子爲離孫。 又【荀子非相篇】離離然。【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茸。又【屈原離騷】長余佩之陸離。【註】陸離,猶嵯,衆貌也。許愼云:美好貌。師古云:分散也。 又【前漢郊祀歌】闢流離。【註】流離,不得其所者。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滂濞泱軋,麗以林離。【註】林離,撡攦也。【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又【司馬相如大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註】服虔曰:皆神名也。師古曰:長離,靈鳥也。○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註云:星名。【張衡思□賦】前長離使拂羽兮。【註】長離,南方朱雀神也。 又【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疏】音多變,聲流離也。 又【前漢西域傳】罽賔出璧流離。【註】師古曰:魏略云: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 又馬名。【李斯諫逐客書】乗纖離之馬。 又鳥名。【詩邶風】流離之子。【傳】流離,鳥也。○按爾雅釋鳥註,作留離。 又草名。【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註】離,蘼蕪也。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蘖離朱楊。【註】離,山梨。又【埤雅】韓詩曰:芍藥,離草也。將離,相贈以芍藥。一名可離。 又木名。【史記孔子世家註】《皇覽》曰:塋中樹,柞、枌、雒、離。 又水名。【前漢武帝紀】出零陵下離水。 又地名。【左傳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又國名。【前漢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 又【廣韻】姓也。孟子弟子離婁。 又【集韻】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詳虫部螭字註。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離跂,攘臂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註】離靡,謂相連不絕也。離,音力爾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廣韻】去也。【書胤征】畔官離次。【釋文】離,如字,又力智反。【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又與荔同。【司馬相如上林賦】答遝離支。【註】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粗,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師古:音力智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郞計切,音麗。【禮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註】離,讀如儷偶之儷,宿儷謂其屬。馮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與宿偶,當審伺□,不得過差也。【釋文】離,呂計反。偶也。 又叶音黎。【卓文君白頭吟】凄凄復凄凄,嫁女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又叶良何切,音羅。【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爲大家。家,音歌。(離)考證:〔【曲禮】離坐離立。【註】離,兩也。兩相麗,謂之立。〕 謹按註無此文。今据陳氏集說引方氏註改兩相麗謂之離。〔【揚雄校獵賦】淋離廓落。〕 謹照文選校獵賦改羽獵賦。〔【司馬相如上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 謹照漢書上林賦改大林賦。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初已切。飛貌。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諸延切,音旃。【說文】糜也。同。亦作饘。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先的切,音錫。汰米也。同淅。 禼 【午集下】【禸字部】 禼 【唐韻】【廣韻】私列切【集韻】【正韻】先結切,□音薛。與偰契□同。【前漢百官表】禼作司徒。 又【說文】蟲也。象形。 禽 【午集下】【禸字部】 禽 〔古文〕□【唐韻】【集韻】巨今切【韻會】【正韻】渠今切,□音琴。【爾雅釋鳥】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白虎通】禽,鳥獸總名,言爲人禽制也。【孔穎達云】王用三驅失前禽,則驅走者亦曰禽。【于越志】臨川吳澄問東隅吳正道禽獸二字,正道曰:禽卽獸也。曰:兩翼爲禽,四足爲獸,何以言。曰:禮不云乎,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又【韻會】鳥獸未孕曰禽。 又戰勝執獲曰禽。【左傳僖三十三年】外僕髠屯禽之以獻。通作擒。 又姓。【左傳】魯大夫禽鄭。【高士傳】禽慶。 又叶渠容切,音窮。【易林】吉日車攻,田弋獲禽。宣王飮酒,以告嘉功。 又【字彙補】龍支切,音離。【魏志和洽傳】諡□侯子禽。 禾 【午集下】【禾字部】 禾 【唐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和。【說文】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从木从□省,□象其穗。【春秋莊二十八年】大無麥禾。【疏】麥熟於夏,禾成在秋。 又凡穀皆曰禾。【詩豳風】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疏】苗生旣秀謂之禾。禾是大名,非徒黍稷重穋四種,其餘稻秫苽粱皆名禾,惟麻與菽麥無禾稱,故再言禾以總之。 又【山海經】玉山,王母所居。昆侖之墟,其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二月生,八月熟。【註】木禾穀類可食。【鮑照詩】遠食玉山禾。 又禾,和也。【尚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王命歸周公於東,作歸禾,周公得命禾,旅天子命作嘉禾。【孔傳】異畝同穎,天下和同之象。【疏】後世同穎之禾,遂名嘉禾,由此。 又姓。考證:〔【尚書傳】唐叔得禾,異畝同穎。〕 謹按所引係書序,傳改序。 【辰集中】【木字部】 同樕。 禿 【午集下】【禾字部】 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谷切,通入聲。【說文】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王育說: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又【徐鍇曰】言禿人髮不纖長,若禾稼也。【穀梁傳成元年】季孫行父禿,聘于齊,齊使禿者御之。【史記灌夫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 又凡物落盡皆曰禿。【後漢張衡傳】蘇武以禿節效貞。又【孔融傳】禿巾微行。【註】謂不加幘。又【杜甫詩】漱壑松柏禿。 又姓。祝融後八姓,禿居一。出【國語】。又複姓。南凉主禿髮烏孤。 又與鵚同。禿鶖,鳥名。 秀 【午集下】【禾字部】 秀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繡。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詩大雅】實發實秀。○按《爾雅》云: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漢儒據此釋《詩》,遂以秀爲不榮而實。李巡曰:分別異名以曉人,故以英、秀對文,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詩出車篇》云黍稷方華。《生民篇》云實發實秀,是黍、稷有華亦稱秀也。此說甚是。《論語》明言不秀不實,秀實自不容混。朱子釋《論語》秀曰吐華,釋《生民》秀曰始穟。足正漢儒之誤。 又凡草皆得言秀。【詩豳風】四月秀葽。【禮月令】孟夏苦菜秀。 又三秀,芝草。【楚辭九歌】采三秀於山閒。 又秀氣。【禮禮運】人者,五行之秀氣。【周子太極圖說】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又秀士,秀才。【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史記賈誼傳】吳廷尉爲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韻會】秀才之名始此,後光武名秀,改爲茂才。 又州名。漢屬會□郡,五代晉錢元瓘奏置秀州,宋慶元改嘉興府。 又姓。 又與綉通。【石鼓文】秀弓寺射。【註】綉弓,戎弓也。 又叶思久切,音又。【詩大雅】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好叶訐口切。 私 【午集下】【禾字部】 私 【唐韻】息夷切【集韻】【韻會】【正韻】相咨切,□音司。【說文】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 又對公而言謂之私。【書周官】以公滅私。【詩小雅】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禮孔子閒居】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又家臣稱私。【儀禮士相見禮】見於大夫曰:某也,夫子之賤私。【禮玉藻】士自稱於大夫曰外私。【註】此大夫非己所臣,則稱外私。 又恩私也。【儀禮燕禮】寡君,君之私也。【註】謂獨受恩厚。【禮郊特牲】婦餕餘,私之也。【釋名】私,恤也,所恤念也。 又【爾雅釋親】女子謂姊妹之夫曰私。【詩衞風】譚公維私。 又天子以下皆曰私。【前漢張放傳】大官私官。【服虔註】私官,皇后之官。【後漢百官志】中宮私府令一人。 又姓。漢私匡。 又便也。【左傳襄十五年】師慧過宋,朝將私焉。【註】謂小便。○按《說文》專以禾訓私,而厶自爲部,訓姦衺也。引韓非、倉頡作字,自營爲厶,則私不兼公私義。今經傳公厶字皆作私,不復作厶矣。 秃 【午集下】【禾字部】 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谷切,通入聲。【說文】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王育說: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又【徐鍇曰】言禿人髮不纖長,若禾稼也。【穀梁傳成元年】季孫行父禿,聘于齊,齊使禿者御之。【史記灌夫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 又凡物落盡皆曰禿。【後漢張衡傳】蘇武以禿節效貞。又【孔融傳】禿巾微行。【註】謂不加幘。又【杜甫詩】漱壑松柏禿。 又姓。祝融後八姓,禿居一。出【國語】。又複姓。南凉主禿髮烏孤。 又與鵚同。禿鶖,鳥名。 秄 【午集下】【禾字部】 秄 【廣韻】祖里切【集韻】【正韻】祖似切,□音子。【說文】壅禾本也。【詩小雅】或耘或耔,从耒作耔。【前漢書】引《詩》作芓。 又【集韻】將吏切,音仔。俗謂禾猥生曰秄。 秅 【午集下】【禾字部】 秅 【唐韻】宅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直加切,□音茶。數名。【儀禮聘禮】禾三十車,車三秅,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乗爲一秅。 又國名。【前漢西域傳】烏秅國,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故切,音妒。義同。 稶 【午集下】【禾字部】 稶 【集韻】稢本字。 秆 【午集下】【禾字部】 秆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旱切,音笴。同稈。【左傳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秆焉。【註】秉,把也。秆,槀也。(稈)【集韻】古旱切,音笴。與杆同。【博雅】稻穰謂之稈。【說文】禾莖也。引春秋傳:或投一秉稈。今左傳昭二十七年作或取一秉秆。 秇 【午集下】【禾字部】 秇 【集韻】藝古作秇。註詳艸部十五畫。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或書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同筍。○按卽箰字之譌。 【辰集中】【木字部】 【集韻】【類篇】□汪胡切,音烏。【玉篇】槦,木中箭笴。 又【類篇】椑,靑□也。出長沙。【潘岳閒居賦】梁侯烏椑之□。不从木。 又【集韻】烏沒切。同榲。榲桲,或作桲。 秈 【午集下】【禾字部】 秈 【廣韻】【集韻】□相然切,音仙。【揚子方言】江南呼稉爲秈。或作。 秉 【午集下】【禾字部】 秉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禾盈把也。【詩小雅】彼有遺秉。【疏】秉,把也。【禮聘禮】四秉曰筥。【註】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今萊易閒刈稻聚把有名爲筥者。 又米數。【禮聘禮】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又【小爾雅】鐘二謂之秉,秉十六斛。○按《儀禮》禾米之秉,字同□異。惟徐氏《韻譜》二石爲秉,又是一說。蓋石卽斛也。冉子與粟五秉。據《儀禮》爲八十石,據徐氏止十石,多寡迥別,俟考正。 又執持也。【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隂竅於山川。【詩大雅】民之秉彝。【書君奭】秉德明恤。 又去聲,陂病切。與柄同。【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絳侯世家】許負相周亞夫曰: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爲將相,持國秉。 又姓。○按《說文》秉,从又持禾,《正字通》兼載鐘鼎文□字重出。□字原从□从殳。 秊 【午集下】【禾字部】 秊 【唐韻】奴顚切【集韻】寧顚切。□年本字。【說文】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宣公十六年】大有秊。【穀梁傳桓三年】五穀皆熟爲有年。【疏】取歲穀一熟之義。 【正字通】俗俱作年。(年)〔古文〕□【唐韻】【廣韻】奴顚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顚切【正韻】寧田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又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又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又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又【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 【集韻】亦書作。唐武后作□。(年)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秋 【午集下】【禾字部】 秋 〔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又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又【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又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又【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又春秋,魯史名。 又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又姓。 又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又【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秌 【午集下】【禾字部】 秌 【說文】秋本字。 种 【午集下】【禾字部】 种 【廣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蟲。稚也。 又姓。後漢司徒种暠。(種)〔古文〕□□【廣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音腫。穀種也。【詩大雅】誕降嘉種。【周禮地官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又【夏官職方氏】豫州,其穀宜五種。【註】黍稷菽麥稻。 又種類。【書盤庚】無俾易種于兹新邑。【史記高帝紀】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後漢竇融傳】此遺種處也。 又地名。【史記貨殖傳】楊平陽□西賈秦翟,北賈種代。【註】種在恆州石邑縣,北蓋蔚州也。 又外域國名。【後漢任延傳】武威郡,北當匈奴,南接種羌,民畏宼抄,多棄田業。 又【莊子胠篋篇】舍夫種種之機。【註】種種,謹慤貌。 又【增韻】種種,猶物物也。 又髮短貌。【左傳昭三年】余髮如此種種。 又【廣韻】之用切【集韻】朱用切,□音偅。蓺植也,布也。【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註】種,布也。種物必布於地,故爲布也。【史記李斯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前漢律歷志】鶉首初井十六度,芒種。 【正字通】說文種,先穜後孰也。从禾,重聲,直容切。穜,蓺也,从禾童聲,之用切,分穜種爲二。按,詩重穋借用重字,說文似與詩異。又童聲,與之用之音反。蓺與種植之種通。周禮種植之種與書傳所用種字皆同,當从經傳爲正。舊音同,音蟲,皆非。 【卯集中】【手字部】 【正字通】掊字之譌。掊克之掊本作。因字形相近譌爲,正韻與抔同,誤也。 詳掊字註。互見抔字註。字从。 【辰集下】【止字部】 【集韻】同魘。 竖 【酉集中】【豆字部】 豎 【唐韻】臣庾切【集韻】【韻會】上主切,□音裋。【說文】豎立也。【徐曰】豆器,故爲豎立。【後漢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魏志鍾繇傳】起偃爲豎。 又【韻會】貞也。【字彙】直也。 又【廣韻】童僕之未冠者。【列子說符篇】鄰人亡羊,請楊子之豎追之。【宋書周朗傳】婢豎無定科。 又內廷之小臣也。【周禮天官】內豎掌內外之通令,凡小事。【註】豎,未冠者之官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左右小吏。 又凡□鄙者皆曰豎。【史記留侯世家】豎儒幾敗乃公事。【晉書阮籍傳】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又姓。【左傳昭十六年】鄭大夫豎柎。 又【韻會】通作裋。【史記秦始皇紀】寒者利裋褐。【註】一作短,一作豎。謂褐衣豎裁爲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僮豎之褐,亦短褐也。【集韻】或作□。 又【正韻】【字彙補】□殊遇切,音樹。【通鑑】龎涓曰:遂成豎子之名。胡三省讀去聲。 【集韻】籀作。或作□。俗作竪,非。 【巳集中】【火字部】 【正字通】譌字。【六書統】爟作。字彙亦云同爟。誤。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五各切【集韻】【韻會】逆各切,□音愕。【玉篇】穽也。 竘 【午集下】【立字部】 竘 【說文】丘羽切【廣韻】驅雨切【集韻】委羽切,□區上聲。健也,匠也。【逸周書】有竘匠。 又【集韻】果羽切,音矩。義同。 又【玉篇】丘垢切【廣韻】苦后切【集韻】去厚切,□音口。【博雅】治也。一曰巧也。【揚子方言】竘,貌治也,吳越飾貌爲竘,或謂之巧。【註】竘,謂治作也。 又【集韻】許后切,音吼。義同。 站 【午集下】【立字部】 站 【廣韻】【集韻】□陟陷切,音佔。久立也。【篇海】坐立不動貌。俗言獨立也。 又【集韻】知咸切,音詀。義同。 【廣韻】或作□。【集韻】亦作趈。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七六切,音蹙。笪也。 又就六切。義同。 笎 【未集上】【竹字部】 笎 【集韻】愚袁切,音元。竹名。【齊民要術】笎竹黑皮有文。 竚 【午集下】【立字部】 竚 【廣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宁。企也,久立也。【楚辭九歌】結桂枝兮延竚。【王逸註】竚,立也。 本作佇。 笆 【未集上】【竹字部】 笆 【廣韻】傍下切【集韻】補下切,□音把。【廣韻】竹名,出蜀。【篇海】竹有刺者。【竹譜】棘竹騈深,一叢爲林。根若推輪,節若束針。亦曰笆竹,城固是任。蔑筍旣食,鬢髮則侵。【註】笆竹筍味,落人鬢髮。 又【集韻】部下切,音跁。義同。 又【廣韻】伯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邦加切,□音巴。【廣韻】有刺竹籬也。【史記索隱】今江南謂葦籬曰笆籬。【前漢司馬相如傳】諸蔗笆苴。【註】文穎曰:笆蕉。 竜 【午集下】【立字部】 竜 【集韻】龍古作竜。註見部首。 又【類篇】起也。 又地名。【字彙補】雲南有佴革竜地,有九山最險。 竝 【午集下】【立字部】 竝 【廣韻】蒲迥切【集韻】【正韻】部迥切,□音倂。【類篇】倂也,比也,皆也,偕也。【書立政】以竝受此丕丕基。【詩齊風】竝驅從兩肩兮。【禮禮運】聖人參於天地,竝於鬼神。 又【類篇】蒲浪切,傍去聲。近也。【晉書百官志】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散騎竝乘輿車。 又連也。【史記大宛傳】竝南山。【前漢郊祀志】北竝勃海。 又【類篇】部滿切,讀如伴。【前漢地理志】牂柯郡屬縣。【註】竝,音伴。 亦作並。 竞 【午集下】【立字部】 競 【廣韻】渠敬切【集韻】【韻會】渠映切【正韻】具映切,□音傹。彊也。【書立政】乃有室大競。【爾雅釋詁】競,彊也。【左傳僖七年】心則不競,何憚于病。 又爭也,逐也,高也,遽也。【詩商頌】不競不絿。【註】競,逐也。【左傳襄十年】鄭其有災乎,師競已甚。【註】爭競也。《哀二十三年》: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註】競,遽也。 又【增韻】盛也。【左傳昭三年】二惠競爽。 又【集韻】或作□。亦作傹。【周禮春官鐘師註】繁遏執傹也。【韻會補】又作倞。【開元五經文字】毛詩:秉心無倞。 又借作境。【秦詛楚文】奮兵盛師,以偪□邊競。 又叶居良切。【黃庭經】魂魄內守不爭競,神生腹中銜玉鐺。 又叶其兩切。【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俗作□。考證:〔【左傳襄十年】鄭其災乎,師競已甚。〕 謹照原文災上增有字。〔【又】季康子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職競焉。〕 謹按此係哀二十三年傳文。謹將又季康子曰五字改爲哀二十三年。職上增有字。 竟 【午集下】【立字部】 竟 【廣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 又【說文】樂曲盡爲竟。 又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 又姓。出【何氏姓苑】。 又【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曾禮註:字彙附於去聲,非。 又【韻補】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圖讚】有人爰處,員丘之上。稟此遐齡,悠悠無竟。考證:〔【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彊首也。〕 謹照孔疏原文彊改界。 章 【午集下】【立字部】 章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又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又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又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又【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又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又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又【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又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又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又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又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又【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又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又總章,舜明堂名。 又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又姓,秦將章邯。 又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又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又俗或謂舅曰章。 又【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又懼貌。亦作慞。 又【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又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 【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又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楩楠豫章。〕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竢 【午集下】【立字部】 竢 【廣韻】【集韻】【韻會】□牀史切,音俟。【爾雅釋詁】竢,待也。【前畫漢賈誼傳】竢罪長沙。【註】竢,古俟字。註見人部七。 竣 【午集下】【立字部】 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倫切,音逡。【說文】止也,事畢也,退立也。【廣韻】倨也,改也。【周語】有司已事而竣。 又【集韻】壯倫切。伏貌。 又【韻會】逡緣切,音詮。義同。【集韻】或作踆□。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良冉切,音斂。善美之名。 竤 【午集下】【立字部】 竤 【篇海】胡萌切,音宏。度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