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60 页/共 976 页

矠 【午集中】【矛字部】 矠 【唐韻】士革切,音賾。【說文】矛屬。【廣韻】以矛取物也。 又【廣韻】楚革切【集韻】測革切,□音策。義同。 又刺取也。【魯語】矠魚□。 又【集韻】仕角切,音浞。刺也。 本作□。【集韻】亦作捔□簎。【正譌】別作擉。 矡 【午集中】【矛字部】 矡 【玉篇】居縛切【集韻】厥縛切,□音矍。矛屬。 又【字彙補】錐也。 盳 【午集中】【目字部】 盳 【集韻】謨郞切,音芒。盳洋,仰視貌。 又蒲光切,音旁。無放切,音妄。義□同。 【正字通】俗盲字,从亡目,失明也。何能仰視。 蛳 【申集中】【虫字部】 螄 【唐韻】疏夷切【集韻】霜夷切,□音師。蟲名,螺也。【正韻】螺螄。 直 【午集中】【目字部】 直 〔古文〕□□【唐韻】除力切【集韻】逐力切,□音値。【說文】正見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書洪範】王道正直。 又準當也。【禮投壺】馬各直其算。【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爲皮幣,直四十萬。 又【增韻】當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疏】謂當堂上東序牆也。 又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尋。 又【玉篇】侍也。【晉書羊祜傳】悉統宿衞,入直殿中。 又順也。【詩鄭風】洵直且侯。 又猶宜也。【詩魏風】爰得我直。 又猶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 又猶故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嘗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 又埋枉曰直。【韓愈王仲舒墓誌】公知制誥友人得罪公,獨爲直其冤。 又直來,無事而來也。【公羊傳莊二十七年】直來曰來。 又【禮月令】田事旣畢,先定準直,農乃不惑。【疏】準謂輕重平均,直謂繩墨得中也。 又骨直,謂强毅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骨直以立。 又語發聲。【史記龜筴傳】神龜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正義曰】直,語發聲也。 又柄也。【禮明堂位】玉豆雕篹。【註】篹,籩屬,雕刻飾其直者也。【疏】雕鏤其柄。 又殖也。【揚子太□經】直,東方也,春也。質而未有文也。【註】直之言殖也。萬物甲始出殖立,未有枝葉也。 又【揚子方言】袒飾謂之直袊。【註】婦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袊也。 又【韻會小補】器直,曲尺也。梓人用之。 又官名。【鄧析子轉辭篇】湯有司直之人。又【通典】漢時繡衣直指,卽秦時御史大夫。 又直人,邑名。【左傳昭二十三年】劉子取直人。 又泉名。【公羊傳昭五年】直泉者何,涌泉也。 又門名。【三輔黃圖】長安城西出第二門曰直城門。 又姓。漢有直不疑。 又【諡法】肇敏行成曰直。 又【集韻】【韻會】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治。與値通。【史記項羽紀】直夜潰圍。【註】直,讀曰値。當也。【索隱曰】古字例以直爲値。【前漢酷吏傳】無直甯成之怒。【史記】作値。 又物價曰直。【北史齊景思王傳】食雞羹,何不還他價直也。 又傭作得錢亦曰直。【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 又叶直略切,音著。【樂府焦仲卿妻詩】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 又叶直六切,音逐。【楚辭九章】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嚮服。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 【六書正譌】从□从十目。□,古隱字。十目所視,雖隱亦直。會意。俗作直,非。考證:〔【揚子方言】袒謂之直衿。【註】婦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衿也。〕 謹照原文袒下增飾字。兩衿字□改袊。 盶 【午集中】【目字部】 盶 【集韻】五遠切,音阮。視也。【王延壽王孫賦】盶□□而踧□。【註】皆言形狀乖戾。 盷 【午集中】【目字部】 盷 【廣韻】亭年切,音田。目貌。【大戴禮本命篇】人生三月而徹盷,然後能有見。【註】盷,精也,轉視貌。 又【廣韻】地名,在絳。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大目也。一曰國名。 又【廣韻】【集韻】□胡涓切,音懸。盷瞑,大目也。 又【集韻】眉貧切,音珉。視貌。與盿同。 相 【午集中】【目字部】 相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又【增韻】□也。【周禮春官大宗伯】朝觀會同,則爲上相。【註】相,詔王禮也。出接賔曰□,入詔禮曰相。相者,五人卿爲上□。 又【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又【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又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又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又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又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又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又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又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又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又【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又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又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又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又太史□部有相風竿。【傅休奕相風賦】表以靈鳥,鎭以金虎。以□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又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又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又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又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又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又【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又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 【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轉注。相,思將切,省視也。□,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爲二,非。 眻 【午集中】【目字部】 眻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音陽。美目也。 又【玉篇】眉閒曰眻。 又【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陽去聲。義同。 【集韻】或作。通作揚。 盹 【午集中】【目字部】 盹 【集韻】朱倫切,音諄。與□同。【類篇】鈍目也。【篇海】目藏也。 又【廣韻】【集韻】□之閏切,諄去聲。義同。 盺 【午集中】【目字部】 盺 【集韻】許斤切,音欣。【玉篇】喜也。 又【類篇】視不明貌。 盻 【午集中】【目字部】 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計切,音係。【說文】恨視貌。【魏志許褚傳】馬超問,虎侯安在。魏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盻之,超不敢動。 又勤苦貌。【孟子】使民盻盻然。【趙註】勤苦不休息貌。【朱註】恨視也。 又【廣韻】五計切。【集韻】研計切,□音詣。又【集韻】吾禮切,詣上聲。義□同。 【字彙】盻字乃盻恨之盻,今人混作盼睞之盼,非。 盼 【午集中】【目字部】 盼 【唐韻】【集韻】【韻會】匹莧切【正韻】匹襉切,□攀去聲。【玉篇】目黑白分明也。【詩衞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註】盼,叶匹見反。 又【佩觿集】美人動目貌。【宋玉神女賦】目若微盼,精彩相接。 又【正韻】顧也,視也。【宋書謝晦傳】同被齒盼。【魏書昭成子孫元暉傳】亦蒙恩盼。 又木名。【山海經】浮山多盼木,枳葉而無傷,木蟲居之。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盼頓州。 又水名。【山海經】黃山,盼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 又人名。【史記楚世家】齊將田盼子。 又姓。【山海經】深目民之國盼姓,食魚。【註】黃帝時姓也。 又【集韻】披班切,音攀。亦美目也。 又【字彙補】符分切,音汾。瞵盼,天旦欲明也。【王褒九懷】進瞵盼兮上丘墟。○按《說文》盼、盻、眄音義各別。《韻補》盼一作眄。舉要盼亦同盻。□非。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師加切,音沙。小也。亦作紗。 盾 【午集中】【目字部】 盾 【唐韻】食尹切【集韻】【韻會】豎尹切,□犉上聲。【說文】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釋名】遯也。跪其後,避以隱遯也。【詩秦風】龍盾之合。【傳】盾,干也。畫龍於盾,合而載之,以蔽車也。【左傳定八年】虞人以鈹盾夾之。【周禮夏官】司兵掌五盾。【註】干櫓之屬。【齊語】管子曰:制輕罪,贖以鞼盾一戟。【註】綴革有文,如繪也。【管子幼官篇】兵尚脅盾。【註】署之于脅,故名。【宋史兵農志】楊偕獻所製神盾。【元史世祖紀】馬八國進銅盾。 又鉤盾,宦者近署。【前漢昭帝紀】上耕于鉤盾弄田。 又官名。【唐書百官志】鉤盾署令二人,掌供薪炭,鵝鴨,蒲藺,陂池,藪澤之物。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杓端外一星,爲盾天鋒。 又國名。【魏書世祖紀】頞盾國獻獅子。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詳見矛字註。 又【集韻】庾準切【正韻】羽敏切,□音允。亦干也。 又中盾,太子詹事之屬。【前漢班固敘傳】數遣中盾,請問近臣。【師古曰】盾,讀曰允。今作中允。 又【廣韻】徒損切【集韻】【韻會】杜本切【正韻】徒本切,□豚上聲。人名。晉卿趙盾。 【集韻】通作楯。別作□,非。 省 【午集中】【目字部】 省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幷切,騂上聲。【說文】視也。【爾雅釋詁】察也。【易觀卦】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論語】吾日三省吾身。 又【廣韻】審也。【正字通】明也。【列子楊朱篇】實僞之辨,如此其省也。又孟孫陽曰:一毛微於肌膚,肌膚微於一節,省矣。 又【爾雅釋詁】善也。【詩大雅】帝省其山。【箋】省,善也。【禮大傳】省于其君。【註】善于其君,謂免于大難也。 又【小爾雅】過也。【史記秦始皇紀】飾省宣義。【註】飾,文飾也。省,過也。 又【博雅】省省,不安也。【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謂不安爲省省。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景切,生上聲。禁署也。【前漢昭帝紀】帝姊長公主共養省中。【蔡邕云】本爲禁中,避元后父名改曰省中。【師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者當察視,不可妄也。又【唐書百官志】官司之別曰省,曰臺,如尚書,黃門,中書,祕書,殿中,內侍六省是也。【韻會】本作□。或作□。 又【集韻】□也。【韻會】少也。【左傳僖二十一年】貶食省用。【禮鄉飲酒義】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省矣。【註】小減曰省。【史記李將軍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註】省,少也。 又【釋名】省,嗇也。曜嗇約少之言也。 又藕名。【淸異錄】北戎藕止三孔,漢語轉譯其名曰省事三。 又姓。【左傳】宋大夫省臧。 又與眚通。【書洪範】王省惟歲。【史記宋世家】作眚。【公羊傳莊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省。【左傳】【穀梁】作眚。 又【集韻】息淺切,音蘚。同獮。秋田也。【禮玉藻】惟君有黼裘,以誓省。【註】省,當爲獮。 【說文】本作□。从睂省,从屮。【徐鉉曰】屮,通識也。【同文舉要】舊从目从屮,徹於目者,能省視。又从少从目。凡物少經目則省事。眇同意。【字彙補】又作①。①字原作屮下省。 眂 【午集中】【目字部】 眂 【唐韻】常利切【集韻】時利切,□音嗜。【說文】眂貌。 又與視通。【周禮天官大宰】王眂治朝,則贊聽治。又【食醫】凡食齊眂春時。【疏】眂,猶比也。【師曠禽經】白鷁相眂而孕。【註】雄雌相視而孕也。 又【博雅】語也。【正韻】與眎通。互詳眎字註。 又【廣韻】承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亦與視同。 又【唐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嗜平聲。【玉篇】視也。【廣韻】眂眂役目。 又【集韻】章移切,音支。義同。 【說文】見部,古視字从氐。【舉要】亦作眡。○按从氐非,視音諧聲,當以从氏爲正。考證:〔【周禮天官大宰】王眂治朝,則贊聽政。〕 謹照原文聽政改聽治。 【辰集上】【日字部】 【說文】晉本字。 【寅集下】【广字部】 【集韻】仕下切,槎上聲。【玉篇】屋也。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義同。 又鋤加切,音槎。庌,不齊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彙補】音義同翑。詳翑字註。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如乗切【集韻】如蒸切,□音仍。木名也。 又【集韻】如證切【韻會】【正韻】而證切,□音認。上車也。【類篇】止車木。 又【集韻】【類篇】□人之切,音而。亦木名。 眄 【午集中】【目字部】 眄 【唐韻】莫甸切【集韻】【韻會】眠見切【正韻】莫見切,□音麫。【說文】目偏合也。 又袤視也。【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眄。【史記鄒陽傳】按劒相眄。【前漢班固敘傳】虞卿以顧眄,而捐相印。【陶潛歸去來辭】眄庭柯以怡顏。 又流眄,轉眼貌。【張衡西京賦】眳藐流眄,一顧傾城。 又【淮南子覽冥訓】臥倨倨,興眄眄。【註】眄眄然,視無智巧貌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彌殄切【正韻】莫辨切,□麫上聲。義同。 俗作。 眅 【午集中】【目字部】 眅 【唐韻】普班切【集韻】【韻會】【正韻】披班切,□音攀。【說文】多白眼也。 又【六書故】反目貌。 又人名。【左傳】鄭游眅,字子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版切,攀上聲。義同。 又【正字通】膜侵睛,謂之眅睛。 又【集韻】普患切,攀去聲。義同。 【集韻】或作□。 眆 【午集中】【目字部】 眆 【集韻】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紡。【玉篇】眆,見似不諦。【正字通】與仿彷髣□同。 又【集韻】微見也。或作眪。 又【正韻】與倣同。【唐袁楚客規魏元忠書】非眆桀歟。 眇 【午集中】【目字部】 眇 【唐韻】亡沼切【集韻】【韻會】【正韻】弭沼切,□音藐。【說文】一目小也。【釋名】目匡陷急曰眇。眇,小也。【正韻】偏盲也。【易履卦】眇能視。【穀梁傳成元年】晉郤克眇。 又【正韻】微也,細也,末也。【前漢昭帝詔】朕以眇身護保宗廟。 又【博雅】遠也。【莊子庚桑楚】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 又【增韻】盡也。【荀子王制篇】王者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 又細視也。【前漢班固答賔戲】離婁眇目於毫分。 又杳眇,遠視貌。【史記司馬相如傳】俛杳眇而無見。 又【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妙。【類篇】成也。【易繫辭】眇萬物而爲言。王肅說。今本作妙。 又【集韻】眇然,微細貌。 又幼眇,精微也。【前漢元帝贊】窮極幼眇。【註】師古讀要妙。 又要眇,好貌。【楚辭九歌】美要眇兮宜修。 眈 【午集中】【目字部】 眈 【唐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音酖。【說文】視近而志遠。【易頤卦】虎視眈眈。【釋文】虎下視貌。 又樂也。【書無逸】惟眈樂之從。【傳】過樂之謂眈。【中庸】和樂且眈。【詩小雅】作湛。【爾雅釋詁】作妉。【說文】作媅,音義□同。 又【廣韻】【集韻】□都感切,酖上聲。亦虎視也。 又【廣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音潭。義同。 又【集韻】徒感切,潭上聲。徐視也。與□同。 又【集韻】丑甚切,音踸。出頭視也。通作闖。 又叶持林切,音沈。【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眈。叶上葚。葚,平聲。【張翰雜詩】靑條若總翠,黃葉如散金。嘉卉亮有觀,顧此難久眈。 【正字通】眈與耽別。耳□之耽从耳,眈樂之眈从目。易,書,詩本作眈,譌作耽。正韻:耽,一作眈,非。俗作躭,尤非。 眉 【午集中】【目字部】 眉 〔古文〕□【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悲切,□音麋。【說文】目上毛也。【釋名】媚也。有嫵媚也。【春秋元命包】天有攝提,人有兩眉,爲人表□,陽立于二,故眉長二寸。【註】攝提二星頗曲,人眉似之。 又【揚子方言】東齊謂老曰眉。【郭璞註】言秀眉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註】豪眉也。 又渠眉,玉飾之溝瑑也。【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又井邊地曰眉。【前漢游俠傳】揚雄酒箴曰: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註】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又姓。宋眉壽,明眉旭。 又【韻會】通作麋。【大戴禮主言篇】孔子愀然揚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縣南百里,兩山相對如蛾眉。 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爲名。○按《說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額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隸作眉,《字彙補》又作□□,非。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重主切,音柱。身直貌。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聖,古作□。註詳七畫。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五秦切,音廷。義闕。 眊 【午集中】【目字部】 眊 【唐韻】亡報切【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音帽。【說文】目少精也。一曰不明貌。【孟子】胷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前漢息夫躬傳】憤眊不知所爲。【封龍子御對篇】眊眊乎其猶醉也。 又【唐國史補】進士不捷而飲,謂之打眊□。【蘇軾與潘三失解後飲酒詩】顧我自爲都眊矂。一作毷氉。 又與耄同。言老而視眊也。【前漢武帝紀】哀夫老眊。【註】眊,古耄字。老稱也。 又【玉篇】【廣韻】莫角切【集韻】墨角切,□尨入聲。義同。 又【博雅】眊眊,思也。或作□。 又【集韻】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 又【集韻】慕各切,音莫。目不明也。與瞙同。 眪 【午集中】【目字部】 眪 【集韻】補永切,音丙。視也。 又【類篇】目明也。 又人名。柳眪,見【唐書宰相表】。 又【集韻】撫兩切,音紡。微見也。與眆同。 【字彙補】或書作□。 看 【午集中】【目字部】 看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又【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 又【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又姓。見【姓苑】。 又【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 又叶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 又叶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 【說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 眎 【午集中】【目字部】 眎 【玉篇】古文視字。註詳見部五畫。【魏志武帝紀】袁紹虎眎四州。【宋史流球國傳】眎月盈虧以紀時。【文子微明篇】眎于冥冥,聽于無聲。 又人名。【南史蕭思話傳】蕭惠明子眎素。 又【廣韻】神至切,音示。【玉篇】語也。【廣韻】呈也。【前漢趙充國傳】以眎羌虜。【註】眎,亦示字。 眐 【午集中】【目字部】 眐 【廣韻】【集韻】□諸盈切,音征。【玉篇】獨視貌。 又【集韻】之盛切,征去聲。耑視也。 眑 【午集中】【目字部】 眑 【集韻】【韻會】【正韻】□伊鳥切,音杳。【類篇】視貌。 又【韻會】深遠也。【前漢禮樂志安世房中歌】淸思眑眑。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糾切,幽上聲。義同。 又【集韻】於絞切,音拗。深目也。與窅同。 又【廣韻】【集韻】□於交切,拗平聲。與同。面目不平也。見【趙叔向肎綮錄】。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集韻】□他德切,音忒。得也。 【辰集中】【木字部】 【廣韻】百鎋切【集韻】布拔切,□音捌。【廣韻】木名。【類篇】□具。 又【集韻】百轄切。柲也。 又【類篇】兵廢切,音肺。劵契也。 【寅集下】【弓字部】 【廣韻】【集韻】□平義切,音髲。【玉篇】□,所以張弩也。【集韻】□,張弓貌。 又【廣韻】弓。【集韻】絲皮飾弓也。一曰曲弓也。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權俱切,音劬。蠻峒歌。 又烏侯切,音謳。巴人歌。 眒 【午集中】【目字部】 眒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試刃切,申去聲。張目也。又引目也。 又【玉篇】疾貌。【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儵眒淒洌。【張揖註】皆疾貌。 又【廣韻】鳥獸驚貌。【左思蜀都賦】鷹犬倏眒。【李善註】眒,驚也。 又【廣韻】失人切【集韻】升人切,□音申。義同。 【集韻】或作瞋。 眓 【午集中】【目字部】 眓 【唐韻】【集韻】□呼括切,音豁。【說文】視高貌。【博雅】眓眓,視也。 又【集韻】呼哲切,音□。義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類篇】側立切。以新穀汁漬舊穀汁也。 □ 【未集中】【而字部】 □ 【集韻】需,俗作□。【六書統】□,連繫也,从二而。人之切,與需音義別。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同翼。◎按卽□字之譌。 眕 【午集中】【目字部】 眕 【唐韻】之忍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說文】目有所限而止也。 又【爾雅釋言】重也。【左傳隱三年】石碏曰:憾而能眕者,鮮矣。【註】安重貌。戴侗曰:有忍意。 又人名。晉右衞將軍□眕。【晉書音義】又音眞。 【篇海】或作□。 眖 【午集中】【目字部】 眖 【集韻】許放切,音況。【玉篇】視也。 又人名。孟眖。見【宋史宗室表】。 眘 【午集中】【目字部】 眘 【玉篇】古文愼字。註詳心部十一畫。【史記虞卿傳】趙王割縣媾秦。卿曰:王眘勿予。【南史王融傳】州閭鄉黨見許愚眘。 又國名。【前漢武帝紀】海外肅眘。 又人名。【宋史】孝宗諱眘。 又姓。見【直音】。 【說文】本作□。【廣韻】作昚。【正韻】亦作眘。【讀書通】通作麎。 眙 【午集中】【目字部】 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丑吏切,笞去聲。【說文】直視也。【徐曰】視不移也。【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 又【揚子方言】眙,逗也。西秦謂之逗。【註】逗卽今住字,謂住視也。 又【字林】驚視貌。【班固西都賦】雖輕迅與僄狡,猶愕眙而不能階。 又【廣韻】丈證切,澄去聲。直視貌。一作瞪。 又【集韻】丑證切,敕去聲。義同一作覴。 又【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音怡。舉目貌。 又盱眙,縣名,在楚州。通作台。 眚 【午集中】【目字部】 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景切,生上聲。【說文】目病生翳也。 又【廣韻】過也,災也。【易訟卦】无眚。【釋文】子夏傳云:妖祥曰眚。馬云:災也。鄭云:過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眚謂過誤。【左傳僖三十三年】不以一眚掩大德。【註】眚謂微傷。【後漢郞顗傳】景雲降集,眚沴息矣。【註】眚沴,謂災氣。 又妖病也。【前漢外戚傳】中山小王未滿歲有眚病。【孟康註】妖病也。蘇林曰:名爲肝厥,發時唇口手足指甲皆靑。 又裁省也。【周禮地官大司徒】荒政十二,七曰眚禮。【註】荒政,殺禮也。 又通作,瘦謂之。【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眚,損也。四面削其地,猶人眚瘦也。 又通作省。詳省字註。 又【集韻】息井切,騂上聲。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