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398 页/共 976 页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龍龕】同□。 【丑集上】【囗字部】 【字彙】翁上聲。圓穴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彙補】力求切,音流。小飛也。 員 【丑集上】【口字部】 員 〔古文〕云【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音圓。【說文】物數也。【徐鉉曰】古以貝爲貨,故數之。 又【玉篇】官數。【史記平原君傳】願君卽以遂備員而行矣。【前漢尹翁歸傳】責以員程。【註】師古曰:員,數也。 又【正韻】周也,幅員,亦作幅隕。【詩商頌】景員維河。【傳】員,均也。與幅隕同。又【廣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廣韻】益也。【詩小雅】無棄爾輔,員于爾輻。【傳】員,益也。 又地名。【前漢匈奴傳】前將軍出塞千二百余里,至烏員。 又通鄖。【前漢古今人表】員公辛。【註】師古曰:員讀曰鄖。亦與云通。【詩鄭風】聊樂我員。【釋文】員,本亦作云。【商頌】景員維河。【箋】員古文作云。【釋文】員,毛音圓,鄭音云:二音皆可讀。 又【集韻】于倫切【韻會】爲贇切,□音筠。【集韻】人字。【左傳襄二十六年】行人子員。 又【廣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音運。【廣韻】姓也,前涼錄有金城員敞,唐有棣州刺史員半千。【韻會】伍員,人名,後人慕之,爲姓。○按《左傳昭二十年》伍員,《釋文》本音云。楊愼曰:陸龜蒙詩,賴得伍員騷思少,誤讀平聲。此說非也。員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玉篇】【廣韻】作貟。考證:〔【詩小雅】無棄爾輔,員于爾幅。〕 謹照原文幅改輻。 〔【商頌】景員維河。【箋】員古與云通。〕 謹照原文古與云通改古文作云。 砡 【午集下】【石字部】 砡 【廣韻】魚菊切【集韻】逆菊切,□入聲。齊頭貌。【馬融長笛賦】□積頵砡。 又【五音集韻】魚欲切,音玉。【字林】齊也。 叚 【子集下】【又字部】 叚 【唐韻】古馬切【集韻】舉下切,□音賈。【說文】借也。【集韻】或作□,通作假。又【集韻】何加切,音瑕。姓也。【春秋傳】晉有叚嘉。通作瑕。 后 【丑集上】【口字部】 后 【唐韻】【集韻】【正韻】胡口切【韻會】很口切,□音後。【說文】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號者,君后也。【書仲虺之誥】徯我后。【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禮檀弓】夏后氏堲周。【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讓受于君,故稱后。 又【禮曲禮】天子有后。【疏】后,後也。言其後于天子,亦以廣後胤也。【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漢曰皇后,漢祖母稱太皇太后,母稱皇太后。 又諸侯亦稱后。【書舜典】班瑞于羣后。 又古者君稱臣亦曰后。【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疏】國語云:稷爲天官,單名爲稷,尊而君之,稱爲后稷。又【畢命】三后協心。【註】謂周公君□畢公也。 又【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傳】后土,社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註】土爲羣物主,故稱后也。其祀句龍焉,在家則祀中霤,在野則爲社。【正韻】后土,亦取厚載之義。 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后處字子里。【前漢儒林傳】后倉字近君。 又與後通。【禮曲禮】再拜稽首,而后對。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音□。義同。 又叶後五切,音戸。【蔡邕胡黃二公頌】允兹漢室,誕育二后。曰胡曰黃,方軌齊武。【陸雲漢高盛德頌】咸陽克殄,旣係秦后。峩峩阿房,乃淸帝宇。○按詩本音云:《周頌》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后後俱音戸,後人誤入四十五厚韻,故於《唐韻》正中歷引經集証之。然自《玉篇》以後,后在厚韻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後五切爲叶音矣。 吸 【丑集上】【口字部】 吸 【廣韻】【正韻】許及切【集韻】【韻會】迄及切,□音翕。【說文】內息也。从口及聲。【玉篇】吸,引也。【正字通】氣出爲吹,氣入爲息。【楚辭九章】吸湛露之浮涼。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瀏莅芔吸。【註】皆林木鼔動之聲。 又人名。【史記高祖紀】令將軍王吸屯武關。又【田橫傳】使灌嬰破殺齊將田吸于千乗。 又【廣韻】同翕。【玉篇】引《詩小雅》:載吸其舌。按今《詩》作翕。箋,猶引也。 又吸吸。【劉向九歎】雲吸吸以湫戾。 又【六書故】俗謂飮曰吸。 呺 【丑集上】【口字部】 呺 【廣韻】許嬌切【集韻】【韻會】虛嬌切,□音囂。【廣韻】呺然,大貌。【集韻】呺然,虛大貌。【莊子逍遙遊】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按《正字通》云:郭象古本作枵,今無考。 【集韻】或作□号。 又【集韻】【正韻】□乎刀切,音豪。【集韻】風聲。【增韻】叫呼怒聲。【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是惟無作,作則萬竅怒呺。【音義】呺,呼刀反。【集韻】或作□。【正字通】作号,非。 又【集韻】許后切,音吼。莊子:萬竅怒呺。徐邈讀。 又【集韻】後到切,音號。義同。 哜 【丑集上】【口字部】 嚌 〔古文〕□【唐韻】在詣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詣切,□音劑。【說文】嘗也。【書顧命】太保受同祭嚌。【傳】太保旣拜而祭,旣祭受福,嚌至齒,則王亦至齒。【禮雜記】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嚌之。 又【集韻】前西切,音齊。鳥哀聲。 又居諧切,音皆。嚌嚌,衆聲。【班彪北征賦】鴈雝雝以羣翔兮,鵾雞鳴以嚌嚌。游子悲其故鄉兮,心愴悢以傷懷。 又【集韻】莊皆切,音齋。嚌啀,笑貌。 哩 【丑集上】【口字部】 哩 【玉篇】力忌切,音吏。出陀羅尼。【正字通】語餘聲。 又【正字通】音里。元人詞曲,借爲助語。 又【正字通】明制,冬至日,賜諸臣甜食一盒,凡七種,一松子海哩□。鄭以偉曰:□字諸字書俱不載,今亦不識海哩□爲何物。○按五音《集韻》又莫六切,音目,楚人謂欺爲哩□,乃嚜字之譌。互詳嘿嚜二字註。 哰 【丑集上】【口字部】 哰 【廣韻】魯刀切【集韻】郎刀切,□音勞。【玉篇】囒哰,嗹嘍。【集韻】囒哰謰謱,言語不解也。【宋穆修殘春病酲詩】風簾窣窣燕哰哰。 又【廣韻】囒哰,撦挐。【揚子方言】哰,挐也,東南周晉之鄙曰哰。哰亦通語也。【註】平原人好哰。 哽 【丑集上】【口字部】 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杏切,音梗。【說文】本作□,語爲舌所介也。【玉篇】語爲人所忿疑也。 又【韻會】咽塞也。【後漢明帝紀】祝哽在前。○按《前漢賈山傳》作祝鯁,鯁哽通。 又哽咽,悲塞也。【莊子外物篇】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正韻】與梗同。又【集韻】【類篇】□於杏切,音。咽聲。 啠 【備考】【丑集】【口字部】 啠 【龍龕】音哲。智也。◎按卽哲字之譌。 【子集下】【儿字部】 【正字通】同昆。【總要】从二兄會意。【計有功曰】元次山結之弟季川名融,次山作處規,季川曰:不復言,有意乎。【註】者,兄之別稱。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奚韻】同胳。 □ 【未集中】【耒字部】 □ 【玉篇】骨外切,音儈。耕具。 唲 【丑集上】【口字部】 唲 【廣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音兒。【廣韻】曲從貌。【集韻】嚅唲,强笑。【楚辭卜居】喔咿嚅唲。【註】皆强笑之貌。嚅唲,一作儒兒。 又【廣韻】【集韻】於佳切【韻會】英佳切,□音娃。【玉篇】唲嘔,小兒語也。【廣韻】嘔唲,聲也。【荀子富國篇】拊循之,唲嘔之。【淮南子要略篇】攕揳唲齵之郄也。【廣韻】【集韻】書作□。 又【集韻】塢皆切,音諰。義同。 啋 【丑集上】【口字部】 啋 【篇海】許饒切,音囂。諠也,大也,動也,不安靜也。 又【篇海】【類編】迄逆切,音虩。義同。 又倉來切,音猜。語辭俗也。 呒 【丑集上】【口字部】 嘸 【集韻】斐父切,音撫。【前漢韓信傳】諸將皆嘸然,陽應曰諾。【註】孟康曰:嘸音撫,不精明也。 又【集韻】罔甫切,音武。義同。 只 【丑集上】【口字部】 只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 又【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又【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 又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 又【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 又【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 又【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會》小補非。 又【楊氏轉註古音】引《楚辭》大招,白日昭只。只讀作馨,語餘聲。本作□,省作只。○按□、只二字,諸韻書皆分載,音切各別,只□無馨音,楊氏說非。 【集韻】亦作□。 召 【丑集上】【口字部】 召 【唐韻】直少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笑切,□潮去聲。【說文】評也。【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詩齊風】自公召之。【禮曲禮】父召,無諾唯而起。 又【廣韻】【正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同邵。【廣韻】邑名。【詩序】甘棠,美召伯也。【箋】召伯,姬姓,名奭,食邑于召。 又姓。【廣韻】召公之後。【前漢循吏傳】召信臣,九江壽春人。【氏族博考】春秋召與邵一氏,後分爲二,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 叭 【丑集上】【口字部】 叭 【集韻】普八切,音汃。聲也。 又【五音集韻】普活切,音鱍。口開也。 又【正字通】讀若霸。喇叭,軍中吹器。俗呼號筒。見戚繼光新書號令篇。 吁 【丑集上】【口字部】 吁 〔古文〕□【唐韻】况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訏。【說文】驚也。【玉篇】疑怪之辭也。【廣韻】嘆也。【書堯典】帝曰:吁嚚訟可乎。【詩周南】云何吁矣。 又留吁,赤狄別種。【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又省作于。【詩周南】于嗟麟兮。【召南】于嗟乎騶虞。 又【集韻】雲俱切,音迂。義同。 又【集韻】【正韻】□休居切。與噓同。【王充論衡】猪馬以气吁之。 又【廣韻】【集韻】□王遇切,音芋。義同。 【說文】本作吁。吁,字从口从亐。 吏 【丑集上】【口字部】 吏 【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音利。【說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从一。【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禮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 又【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又姓。【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又【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 【說文】本作叓。 吠 【丑集上】【口字部】 吠 【唐韻】扶廢切【集韻】【韻會】房廢切,□音茷。【說文】犬吠鳴也。【廣韻】犬聲。【詩召南】無使尨也吠。【戰國策】跖之狗吠堯。【楚辭九章】邑犬羣吠兮,吠所怪也。 又吠狗,地名。【齊語】以燕爲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註】燕之二邑。 【集韻】或作犻□。 吧 【丑集上】【口字部】 吧 【廣韻】普巴切【集韻】披巴切,□音葩。【廣韻】吧呀,大口貌。 又【廣韻】伯加切【集韻】邦加切,□音巴。義同。 又【廣韻】吧呀,小兒忿爭。 吹 【丑集上】【口字部】 吹 【唐韻】【正韻】昌垂切【集韻】姝爲切【韻會】樞爲切,□音炊。【說文】噓也。【玉篇】出氣也。【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詩小雅】鼔瑟吹笙。 又吹噓。【揚子方言】吹,助也。【註】吹噓,相佐助也。 又【集韻】亦作龡。【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竽笙。 又同炊。【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註】炊與吹同。傹當爲僵。言可以氣吹之而僵仆。 又【廣韻】【集韻】【韻會】□尺僞切,音□。【廣韻】鼔吹也。【禮月令】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又】季冬,命樂師大合吹而罷。【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古今樂錄】漢樂有鼓吹鐃歌十八曲。 呀 【丑集上】【口字部】 呀 【唐韻】許加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加切,□音岈。【說文】張口貌。【韓愈月蝕詩】如口開呀呀。 又谽呀,谷空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谽呀豁閜。【註】谷之形容也。呀,呼加反。 又【玉篇】大空貌。【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 又【廣韻】五加切【正韻】牛加切,□音牙。【廣韻】吧呀。【韓愈月蝕詩】牙角何呀呀。○按《韓愈月蝕詩》如口開呀呀,或攺作齖齖,因避重韻也,不知《唐韻》九麻中呀字兩見,音義各別,《韓詩》□非重韻。《集韻》《類篇》刪五加切一音,非。 又叶虎何切,音呵。【韓愈東方朔雜事詩】王母聞以笑,衞官助呀呀。不知萬萬人,生身埋泥沙。沙叶音娑。 呙 【丑集上】【口字部】 咼 【唐韻】苦媧切【集韻】空媧切,□音跬。【說文】口戾不正也。【廣韻】同喎。【集韻】或作□。 又與和同。【淮南子說山訓】咼氏之璧。 又【正字通】音戈。姓也。南唐咼拯,宋咼輔,明咼文光。 呤 【丑集上】【口字部】 呤 【廣韻】【集韻】□郞丁切,音靈。【玉篇】啨呤也。 又【廣韻】□蒼云:呤呤,語也。 砈 【午集下】【石字部】 砈 【五音集韻】奴果切,捼上聲。。砈,石貌。 叮 【丑集上】【口字部】 叮 【廣韻】【集韻】【正韻】□當經切,音丁。【玉篇】叮嚀,囑付也。 又通作丁寧。【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 叶 【丑集上】【口字部】 叶 【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又【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又【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叶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又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又【博雅】聚也。 又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又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又與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 又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又【韻補】叶,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又叶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又【集韻】徒協切,音牒。與同,書篇名。 【韻會】或作□,非。 吞 【丑集上】【口字部】 吞 【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音□。【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又【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 又【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 又【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又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咛 【丑集上】【口字部】 嚀 【廣韻】奴丁切【集韻】【韻會】囊丁切,□音寧。【集韻】叮嚀,囑辭。通作寧。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與殍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說文】古文胤字。註詳五畫。 □ 【未集下】【肉字部】 □ 【玉篇】普密切【五音集韻】譬吉切,□音匹。吹肉也。 咫 【丑集上】【口字部】 咫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周制,寸尺咫尋,皆以人之體爲法。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左傳僖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晉語】文公學讀書於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聞則多矣。【註】咫,咫尺閒也。【魯語】肅愼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 又【楚語】是知天咫,安知民則。【註】咫言少也,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 又【酉陽雜俎】書目有天咫。 【集韻】或作□□。 咯 【丑集上】【口字部】 咯 【集韻】歷各切,音酪。訟言也。或作詻。 又剛鶴切,音各。雉聲。 咶 【丑集上】【口字部】 咶 【廣韻】火怪切【集韻】火夬切,□音。【廣韻】鼻息。【博雅】息也。 又【廣韻】下刮切,音頢。義同。【集韻】或作□。 又【集韻】胡化切,音。與話同。言也。 又【正韻】善指切,音視。與同。【管子地數篇】十口之家,十人咶鹽。【莊子人間世】咶其葉,則口爛而爲傷。【荀子疆國篇】是猶伏而咶天。【後漢皇后記】湯夢及天而咶之。 咷 【丑集上】【口字部】 咷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濤。【說文】楚謂兒泣不止曰噭咷。又【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又【集韻】他弔切,音糶。義同。 又亭歷切,音狄。【前漢韓延壽傳】歌者先居射室,望見延壽車,噭咷楚歌。【註】咷音滌濯之滌。 哕 【丑集上】【口字部】 噦 【唐韻】【集韻】【韻會】□於月切,音黦。【說文】气啎也。【玉篇】逆氣也。【禮內則】不敢噦噫嚏咳。【正字通】方書,有物無聲曰吐,有聲無物曰噦,有物有聲曰嘔。【集韻】或作□。 又【廣韻】【集韻】【韻會】□乙劣切,音。義同。 又【廣韻】呼會切【集韻】【韻會】呼外切,□音翽。【玉篇】鳥鳴也。【詩小雅】鸞聲噦噦。【傳】噦噦,徐行有節也。【釋文】呼會反。【集韻】本作銊,同鐬。 又【詩小雅】噦噦其冥。【箋】噦噦猶煟煟也,寬明之貌。 又【集韻】【韻會】□呼惠切,音嘒。【詩小雅】鸞聲噦噦。徐邈讀。 又【集韻】【韻會】□許穢切,音喙。與顪同。頤下毛。一曰頰也。 哨 【丑集上】【口字部】 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肖切,音陗。【玉篇】哨,小也。 又【廣韻】壺口黯者名也。【禮投壺】某有枉矢哨壺。【註】枉哨,不正貌。謙辭。【釋文】哨,七笑反,徐以救反。 又【集韻】余救切,音柚。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才笑切,音噍。【說文】不容也。 又【韻會】多言也。【揚子法言】禮義哨哨。 又【集韻】所教切,音稍。與□燿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大胷燿後。【註】燿讀爲哨,頎小也。【釋文】哨音稍,劉李音與燿同,沈音蘇堯反。【馬融廣成頌】大匈哨後。 又哨遍,樂府曲名。 又【正字通】凡屯戍防盜處名曰哨。 又【集韻】丑照切,音朓。口不正也。 又【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音宵。義同。 又【集韻】【韻會】□蘇遭切,音騷。【揚子方言】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哨。 硆 【午集下】【石字部】 硆 【廣韻】五合切,岸入聲。與礘同。詳礘字註。 又【篇海】石硆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與脊同。背也。 可 【丑集上】【口字部】 可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又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又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又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又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又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又【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又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台 【丑集上】【口字部】 臺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又【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又【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又【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又姓。北史有台氏。 又天台,山名,在會稽。 又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又【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又【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又【集韻】台谷,地名。 又【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考證:〔【集韻】祥吏切,音寺。古文嗣字。〕 謹照原文古文嗣字改嗣古作台。〔【古文尚書】作弗台。〕 謹照文選典引註古改今。弗改不。(臺)〔古文〕□【廣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苔。【說文】觀四方而高者。【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爾雅釋宮】闍謂之臺。【註】積土四方也。【禮月令】仲夏之月,可以處臺榭。【疏】積土爲之,所以觀望。【五經要義】天子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圃臺以觀鳥獸。 又【古今注】城門皆築土爲之。累土曰臺,故亦謂之臺門。 又官名。【正字通】袁紹傳,三臺註:漢官尚書爲中臺,御史爲憲臺,謁者爲外臺。又漢百官表註:禮樂官知禮容,故禮部稱容臺。又王彥威爲曲臺新禮三十卷:故太常稱曲臺。又漢秘書監曰芸臺,唐改祕書爲麟臺,唐百官志門下省曰鸞臺,宋銀臺司掌受天下奏狀。 又【博雅】臺,支也。 又賤者之稱。【左傳昭七年】僕臣臺。【註】皁輿,隷僕之至□者也。【孟子】蓋自是臺無饋也。【註】臺,賤官,主使令者。又【輟耕錄】婢役于婢者,謂之重臺。【蘇軾梅花詩】天敎桃李作輿臺。 又【博雅】臺,輩也。 又【揚子方言】臺,敵延也。東齊海岱之閒曰臺,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物力同者謂之臺敵。 又【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臺。【註】靈臺者,心也。 又姓。漢侍中臺佟。又澹臺,複姓。 又【字彙補】古謂陵墓爲臺,如鄴都之三臺,山海經帝堯臺,帝嚳臺是也。又咍臺,卽臺□之聲也。【世說】許噪於丞相帳,咍臺大鼾。【通雅】咍臺,晉人常語也。 又山名。【輿地志】五臺山,在雁門郡。【山海經】鹿臺之山。【註】今名麓臺山。【淮南子地形訓】濟出王屋,時泗沂出臺台術。【註】時泗沂,皆水名。臺台術,皆山名。【抱朴子登陟卷】昔張蓋蹹及偶高成,二人竝精思於雲臺山石室中。 又神名。【左傳昭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汾神也。【山海經】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註】郭曰:帝臺,神人名。 又漸臺,星名也。 又宮殿名。【鄒陽上吳王書】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三輔黃圖】未央有曲臺殿。 又草名。【爾雅釋草】艾,冰臺。【疏】艾,一名冰臺,卽今艾蒿也。【詩小雅】南山有臺。【傳】臺,夫須也。【疏】夫須,莎草也,可爲簑笠。【又】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傳】臺,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也。【箋】臺,夫須也。都人之士,以臺皮爲笠。 又【字彙】洪孤切,音乎。臺駘,邾地名。【禮檀弓】敗于臺駘。【註】臺音壷,駘音臺。臺當爲壷字之譌。一作壷駘,或作狐駘。【正字通】臺有壷音,非臺與壷同。字彙以臺爲古壷字,誤也。又【字彙補】左傳,臺駘。歷考註疏,□無狐音。字彙不知何據而云:亦誤也。 又【韻補】叶田黎切,音題。【參同契】皓若搴帷帳,瞑目登高臺,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迷。 又叶同都切,音徒。【易林】典冊法書,藏在蘭臺。 吋 【丑集上】【口字部】 吋 【字彙】徒口切,豆上聲。叱也。○按吋字諸韻書皆不載,止見《篇海》。《正字通》斥爲俗字,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