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397 页/共 976 页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郞敵切,音歷。耳審聞也。 和 【丑集上】【口字部】 和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又【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又【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又【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又【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又【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又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又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又【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又【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又【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又【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又【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又【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又【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又【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咎 【丑集上】【口字部】 咎 【唐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舅。【說文】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書大禹謨】天降之咎。 又【爾雅釋詁】咎,病也。【疏】罪病也。【廣韻】愆也,過也。【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詩小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又【書序】殷始咎周。【傳】咎,惡也。 又與臼通。【晉語】宜咎。【註】咎。或作臼,古字通用。 又與舅通。【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作咎。【荀子臣道篇】晉之咎犯。【左傳】作舅。 又【唐韻正】四十四有韻中之半,古與篠,小,巧,皓通爲一韻。書大禹謨,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易小畜,初九復自道,何其咎。經傳子集如此用者甚多,非叶音也。 又【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廣韻】臯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漢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書序】咎單作明居。【傳】咎單,臣名。○按《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俱云姓也,誤。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註】赤狄別種。【陸德明音義】咎,古刀反。 又叶曁几切,音技。【史記龜筴傳】王若遣之,宋必有咎。後雖悔之,亦無及已。 又叶跽許切,音巨。【三略】强弱相虜,莫適禁禦,延及君臣,國受其咎。 又叶巨又切,音舊。【詩小雅】謀夫孔多,是不用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集叶疾救反。◎按《字彙》《正字通》俱以去聲爲咎字正音。考《玉篇》《廣韻》《集韻》諸書,咎字□無去聲一音。《字彙》《正字通》皆誤。 【子集下】【刀字部】 【唐韻】【集韻】□此芮切,音毳。小傷也。又【集韻】兪芮切,音銳。芒也。又【玉篇】籀文銳字。 哃 【丑集上】【口字部】 哃 【玉篇】徒工切【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音同。【玉篇】妄語也。【廣韻】哃□,大言。 咩 【丑集上】【口字部】 咩 【篇海】迷爾切,同哶。羊鳴也。 又【釋典】呪曰:賒咩。 咽 【丑集上】【口字部】 咽 【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嗌也。【玉篇】咽喉也。【韻會】醫經云:咽者嚥水,者□氣。【戰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集韻】或作胭□。 又【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 又【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音淵。【集韻】本作□,引《詩》鼗鼓□□。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 又【集韻】於巾切,音駰。【詩魯頌】鼓咽咽。【傳】咽咽,鼓節也。【集韻】或作鼝□□,亦書作鼘。【六書故】淵淵咽咽,其聲不同。淵淵狀鼓聲多而遠,咽咽聲近而□。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又【廣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音晏。【廣韻】本作嚥,吞也。【孟子】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又【廣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音噎。【廣韻】哽咽。【集韻】聲塞也。【漢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又塞也。【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又【廣韻】同噎。詳噎字註。又□。 哾 【丑集上】【口字部】 哾 【字彙】山劣切,音說。嘗也。【正字通】俗字。 又【字彙】式芮切,音稅。義同。◎按哾字諸書皆不載,惟篇海哾字有山劣、式芮二切。字彙云□,俗哾字,當有據,今無考。原字从刀、酉、欠。 唀 【丑集上】【口字部】 唀 【篇海】音誘。唀,訹也。○按唀當爲俗誘字。 噅 【丑集上】【口字部】 噅 【廣韻】許爲切【集韻】吁爲切,□音麾。【玉篇】口不正也。【廣韻】口不言正。 又【廣雅】醜也。【淮南子修務訓】啳□哆噅,籧蒢戚施。 又【集韻】一曰誚謂之噅。 又驅爲切,音虧。義同。 唹 【丑集上】【口字部】 唹 【廣韻】央居切【集韻】衣虛切,□音於。【玉篇】笑貌。【集韻】《博雅》笑也。 又【集韻】歐許切,音□。義同。 啘 【丑集上】【口字部】 啘 【篇海】之劣切,音拙。義闕。 又於劣切,音噎,義闕。出【黃帝八十一難經】。 □ 【未集中】【聿字部】 □ 【集韻】與勩同。 啮 【丑集上】【口字部】 嚙 【集韻】五巧切。與齩咬□同。齧骨也。 疩 【午集中】【疒字部】 疩 【正字通】俗瘁字。 皍 【午集中】【白字部】 皍 【字彙補】古文卽字。註詳卩部七畫。 咍 【丑集上】【口字部】 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來切,音。【說文】蚩笑也。【左思吳都賦】東吳王孫囅然而咍。【註】楚人謂相調笑曰咍。 又【字彙】湯來切,音台。姓也。【正字通】明弘治舉人咍左,見奇姓通。咍讀如字,字彙音台,誤。 又叶與之切,音移。【楚辭九章】忠何辜以遇罰兮,亦非余之所志也。行不羣以顚越兮,又衆兆之所咍也。志叶音之。 又叶許記切,音戲。【束皙□居釋】束子閒居,門人□侍。下幃深譚,隱几而咍。 呼 【丑集上】【口字部】 呼 〔古文〕□戲【唐韻】荒烏切【集韻】【韻會】【正韻】荒胡切,□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又【廣韻】喚也。 又【集韻】嗚呼,歎辭。【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又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又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又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姓呼延者是也。 又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又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一名夜呼。 又【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又【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又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 又【集韻】許箇切,音□。【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 又【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考證:〔【爾雅釋草】蓫薚,馬尾。【註】蔏□,一名夜呼。〕 謹照原文註改疏。 咂 【丑集上】【口字部】 咂 【篇海】子答切,音帀。入口也。 咐 【丑集上】【口字部】 咐 【字彙補】奉蒲切,音苻。噓也。【淮南子本經訓】斟酌萬殊,旁薄衆宜,以相嘔咐,醞釀而成肓羣生。 咠 【丑集上】【口字部】 咠 〔古文〕舙【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入切,音緝。【說文】聶語也。【玉篇】咠咠,口舌聲也。【廣韻】咠咠,譖言也。【說文】引《詩》咠咠幡幡。○按今《詩小雅》本作緝緝翩翩。 又【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湒。義同。【集韻】或作□。 又【集韻】一入切,音揖。義同。 厤 【子集下】【厂字部】 厤 【玉篇】古文曆字。註見日部十二畫。又【說文】治也。【玉篇】理也。亦作秝。 厦 【子集下】【厂字部】 厦 【集韻】所嫁切,沙去聲。旁屋也。或作□。【韻會】作廈。【監韻】从厂,誤。(廈)【唐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音夏。【說文】屋也。【玉篇】今之門廡也。又【韻會】通作夏。【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註】今之門廡旁廣而□。 又【集韻】大屋。【唐太宗登三臺詩】所欣成大廈。(廈)考證:〔【玉篇】門之廡也。〕 謹照原文改今之門廡也。 哒 【丑集上】【口字部】 噠 【集韻】當割切,音妲。嚈噠,西夷國名。【北史魏肅宗紀】神龜二年,吐谷渾,岩昌,嚈噠等國竝遣使朝貢。 又【集韻】陁葛切,音達。義同。 又宅軋切。坦噠,語不正。 叅 【子集下】【厶字部】 叅 【正韻】倉含切,音驂。【廣韻】參俗作叅。 发 【午集中】【癶字部】 發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 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 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 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詩齊風】履我發兮。【疏】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爲行也。【禮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無移。【註】謂起屨也。 又【釋名】撥也。撥使開也。【禮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疏】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 又【廣韻】明也。【論語】亦足以發。【註】謂發明大體也。 又【廣韻】舉也。【增韻】興也。【前漢王吉傳】愼毋有所發。【註】謂興舉眾事也。 又亂也。【詩邶風】毋發我笱。 又伐也。【詩周頌】駿發爾私。【疏】以耜擊伐其私田,使之發起也。 又遣也。【禮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註】發禮往賀也。 又見也。【禮禮器】君子樂其發也。【註】樂多其外見也。 又動也。【老子道德經】地無以寧,將恐發。 又洩也。【楚辭大招】春氣奮發。又【曆法】春夏曰發,秋冬曰斂。 又發發,疾貌。【詩小雅】飄風發發。【箋】寒且疾也。 又【詩傳】長發,大禘也。【疏】大禘之樂歌也。【唐書禮樂志】懿祖曰:長發之舞。 又昏禮曰發齊。【荀子禮論】大昏之未發齊也。【註】謂未有威儀節文。象太古時也。【史記禮書】作廢齊。 又【玉篇】發,駕車也。【揚子方言】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宋趙□魏之閒謂之稅。【註】舍宜音寫,今通發,寫也。稅猶脫也。 又【後漢五行志】東方神鳥曰發明。【博雅】鳳皇晨鳴曰發明。 又【汲冢周書】發人鹿鹿者,若鹿迅走。【註】發,東夷也。 又淸發,水名。見【左傳】。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餘發縣,屬九眞郡。發干縣,屬東郡。 又姓。【史記封禪書】游水發根。【註】游水,縣名。發根,人姓名。 又【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詩衞風】鱣鮪發發。【傳】盛貌。馬融曰:魚尾著網發發然。【韓詩】作鱍。【說文】作鮁。 又叶方吠切,音廢。【詩豳風】一之日觱發。【傳】風寒也,叶下烈烈。音例。 又叶非律切,廢入聲。【揚雄長楊賦】紛紜沸渭,雲合電發。猋騰波流,機駭蠭軼。軼音亦。一說本賦發軼,與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驃衞,衞字爲韻。發,音費。軼,音替。古霽寘二韻通,非發讀廢入聲,與軼音亦叶也。考證:〔【左傳桓元年】聲名以發之。〕 謹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禮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軍甲。〕 謹照原文軍甲改車甲。 叢 【子集下】【又字部】 叢 【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族平聲。【說文】聚也。从丵从取。【書無逸】是叢于厥身。又姓。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又臺名。在邯鄲。又【集韻】或作樷。【前漢東方朔傳】樷珍怪。又作藂。【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註】詩葛覃註:灌木曰藂。又【韻補】叶徂黃切,音牀。【韓愈此日足可惜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淮之水舒舒,楚山直叢叢。逢音房。【韻會】後人誤作菆,或作蕞,二字皆非。毛氏曰:丵,上从四直,兩長兩短。从丱,非。丵原刻下从羊。 哔 【丑集上】【口字部】 嗶 【集韻】同咇。 吅 【丑集上】【口字部】 吅 【唐韻】【集韻】□况袁切,音萱。【說文】驚虖也,讀若讙。【徐鉉曰】今俗別作喧,非。【玉篇】囂也,與讙通。【廣韻】喚聲。 又【集韻】荀緣切,音宣。義同。 又【集韻】訟古作吅。註詳言部四畫。 又【字彙補】與鄰同。【漢隸衡立□】【孫根□】俱有吅字。【釋文】卽鄰字。【吹景錄】鄰厸吅三字,一字也。 吉 【丑集上】【口字部】 吉 【唐韻】居質切【集韻】【韻會】【正韻】激質切,□音拮。【說文】善也。【廣韻】吉利也。【書大禹謨】惠迪吉。 又朔日曰吉。【詩小雅】二月初吉。【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 又州名。【韻會】漢豫章地,隋置吉州。 又姓。【廣韻】出馮翊尹吉甫之後。漢有漢中太守吉恪。 又【集韻】極乙切,音佶。本作姞,姓也。 又【集韻】謹也。 又【集韻】【韻會】□其吉切,音咭。亦姓也。【詩小雅】彼君子女,謂之尹吉。【箋】吉讀爲姞。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舊姓也。○按《釋文》吉,毛讀如字。鄭讀爲姞,其吉反,又其乙反,三音皆可讀。 又【唐韻正】叶音髻。【曹植黃帝三鼎贊】鼎質之精,古之神器。黃帝是鑄,以象太一。能輕能重,知凶識吉。一叶於二反。【徐勉萱草賦】亦曰宜男,加名斯吉。華而不豔,雅而不質。隨晦明而舒卷,與風霜而榮悴。質叶音致。考證:〔按釋文吉,毛讀如字。鄭讀爲姞,其吉反,又其一反,〕 謹照原文其一反改其乙反。 吔 【備考】【丑集】【口字部】 吔 【五音篇海】音也。又音陀。 吗 【丑集上】【口字部】 嗎 【字彙】俗罵字。 吭 【丑集上】【口字部】 吭 【廣韻】胡郞切【集韻】【韻會】寒剛切,□音航。【玉篇】鳥嚨也。【廣韻】鳥喉。【集韻】咽也。或作亢。【爾雅釋鳥】亢,鳥嚨。【註】嚨,謂喉嚨。亢卽咽。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下浪切,音笐。義同。【左思蜀都賦】弄吭淸渠。【註】吭,胡浪反。 又【正韻】吞也。【集韻】或作頏肮。 又【廣韻】胡朗切【集韻】戸朗切,□音沆。義同。 又【廣韻】聲也。 又【集韻】【韻會】□口朗切,音慷。【集韻】咽也。 【集韻】或作頏亢。 吴 【丑集上】【口字部】 吴 俗吳字。【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 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又【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又【齊語】西服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又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又【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又【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又【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又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呐 【丑集上】【口字部】 呐 【集韻】【正韻】□奴骨切。與訥同。【集韻】或作詘。【玉篇】遲鈍也。【集韻】言難也。【禮檀弓】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諸其口。【前漢李廣傳】呐口少言。【註】呐,亦訥字。【鮑宣傳】呐鈍于辭。 又【集韻】如劣切【韻會】【正韻】儒劣切,□音□。【集韻】言緩也。或書作。 又【廣韻】【集韻】□女劣切,音笍。【廣韻】嗗呐,聲不出。【集韻】或書作。 又【集韻】【韻會】□女律切,音柮。語不明。◎按呐二字,音義略同。然玉篇、廣韻,呐俱分載,不言呐同,惟集韻如劣、女劣二切,、呐無異。字作内下口。 吚 【丑集上】【口字部】 吚 【集韻】於夷切,音伊。本作咿。或省作吚。詳後咿字註。 又許四切,音咥。呻也。 及 【子集下】【又字部】 及 〔古文〕□□【唐韻】其立切【集韻】【韻會】極入切【正韻】忌立切,□琴入聲。【說文】逮也。从又从人。【徐曰】及,捕人也。會意。【廣韻】至也。又【韻會】旁及,覃被也。【詩大雅】覃及鬼方。【周頌】燕及皇天。又【增韻】連累也。【左傳隱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又兼與之辭。【左傳宣七年】與謀曰及。又【後漢黨錮傳】張儉等八人爲八及,言能導人追宗也。又【韻補】叶極業切。【詩大雅】征夫捷捷,每懷靡及。 【子集下】【八字部】 【集韻】公古作。註見二畫。 各 【丑集上】【口字部】 各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閣。【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又屠各,北方種落名。【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 又【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 又【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車出各。 启 【丑集上】【口字部】 启 【唐韻】康禮切【集韻】【韻會】遣禮切【正韻】祛禮切,□音棨。【說文】開也。从戶从口。【玉篇】書曰启明,本亦作啓。 又【爾雅釋天】明星謂之启明。【註】太白星也。晨見東方爲启明,昏見西方爲太白。○按《詩小雅》作啓明。 吱 【丑集上】【口字部】 吱 【集韻】章移切,音支。吱吱,聲也。 又【廣韻】【集韻】□去智切,音跂。【廣韻】行喘息貌。【集韻】本作□。 又【集韻】遣爾切,音企。義同。 呭 【丑集上】【口字部】 呭 【唐韻】餘制切【集韻】以制切,□音曳。【玉篇】呭呭,猶沓沓也。【說文】多言也,引《詩大雅》無然呭呭。○按《詩》今本及《孟子》□作無然泄泄。 又【廣韻】呭,樂也。 又【集韻】私列切,音薛。樂也。 【集韻】或作。 呷 【丑集上】【口字部】 呷 【唐韻】【正韻】呼甲切【集韻】迄甲切,□音。【說文】吸呷也。【長箋】吸而飮曰呷。甲有斂藏義,故从甲。 又【廣韻】喤呷,衆聲。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噏呷萃蔡。【註】衣裳張起之貌。 咏 【丑集上】【口字部】 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本作詠,歌也。【前漢東方朔傳】彈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風。【禮文王世子】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註】發咏,謂以樂納之。 又【集韻】或作永。【詩魏風】誰之永號。【釋文】作咏。○按《玉篇》《廣韻》諸書本作咏。《字彙》作咏,从二水,附六畫,非,今攺正。咏字右从二水作,不从永。(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歌也。【玉篇】長言也。【增韻】詠歌謳吟也。【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傳】以合詠歌之聲也。【爾雅序】敘詩人之興詠。【疏】詠者,永言也。【前漢藝文志】詠其聲謂之歌。 又鳥鳴亦曰詠。【陸機悲哉行】耳悲詠時禽。【註】禽聲應時而變也。 又通作咏。【史記樂書】歌詠其聲也。【禮樂記】作歌咏。 又【說文長箋】省作永。【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咺 【丑集上】【口字部】 咺 【唐韻】况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音烜。【揚子方言】咺,痛也。凡哀泣而不止曰咺。燕之外鄙,朝鮮冽水之閒,小兒泣而不止曰咺。 又【詩衞風】赫兮咺兮。【傳】咺,威儀容止宣著也。【禮大學】作喧。 又【集韻】懼也。 又人名。【春秋隱元年】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又【僖二十八年】衞元咺出奔晉。 又【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集韻】懼也。 又【韻會】權也。 又【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嘽咺、憋懯四人相與遊於世。【註】張湛曰:咺,迂緩貌。殷敬順曰:寬綽貌。考證:〔【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單咺,□懯四人相與遊於世。【註】張湛曰,咺,汗緩貌。〕 謹照原文單咺改嘽咺。□改憋。汗改迂。 咾 【丑集上】【口字部】 咾 【集韻】魯皓切,音老。聲也。 哉 【丑集上】【口字部】 哉 〔古文〕才【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栽。【說文】言之閒也。【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書伊訓】朕哉自亳。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書益稷】禹曰:兪哉。【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論語】無所取材。【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書武成】哉生明。【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錫哉周。【傳】哉,載也。【疏】文王能布□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又□。 哊 【丑集上】【口字部】 哊 【廣韻】于六切,囿入聲。【玉篇】吐也。【廣韻】吐聲。 又【集韻】乙六切,音彧。義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亦作□。詳字註。 哓 【丑集上】【口字部】 嘵 【唐韻】許幺切【集韻】【韻會】馨幺切,□音膮。【說文】懼也。【詩豳風】予維音嘵嘵。【傳】嘵嘵,懼也。【爾雅釋訓】作憢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