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243 页/共 976 页

阈 【戌集上】【門字部】 閾 〔古文〕□【唐韻】于逼切【集韻】【正韻】越逼切,□音域。【說文】門榍也。論語曰:行不履閾。【徐曰】門限也。【爾雅釋宮】柣謂之閾。【疏】謂門下橫木爲外內之限。【禮玉藻】賔人不中門,不履閾。【註】閾,門限。【左傳僖二十二年】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前漢王莽傳】思不出乎門閾。【註】門橛也。 又【廣韻】况逼切【集韻】忽域切,□音洫。義同。 阉 【戌集上】【門字部】 閹 【唐韻】英廉切【集韻】【韻會】衣廉切【正韻】衣炎切,□音淹。【說文】豎也。宮中閹閽閉門者。从門,奄,意兼聲。【廣韻】男無勢,精閉者。【前漢敘傳】閹尹之呰。【註】謂宮人爲閹者,謂其精氣奄閉不洩也。一曰主奄閉門者。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釋文】閹,音淹。【史記歷書】游兆,閹茂二年。【註】閹茂,一作淹戊。【管子幼官篇】春行冬政,肅。行秋政,雷。行夏政,閹。【註】陽氣獨盛。 又【廣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渰。義同。 【集韻】通作奄。考證:〔【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閹茂。〕 謹照原文在戊改在戌。 阊 【戌集上】【門字部】 閶 【唐韻】尺量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昌。【說文】天門也。一曰楚人名門曰閶闔。【前漢禮樂志】游閶闔。【註】閶闔,天門。【後漢杜篤傳】排閶闔,入幽谷。【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鑰天門。【註】閶闔,始升天之門也。 又風名。【史記律書】閶闔風居西方。閶者,倡也。闔者,藏也。言陽氣道萬物闔黃泉也。【淮南子天文訓】四十五曰閶闔風至。【註】兌卦風。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 又門名。【正字通】閶門,姑蘇城門名。 又【集韻】他郞切,音湯。鼞或作閶。鼓聲也。 阋 【亥集上】【鬥字部】 鬩 【唐韻】許激切【集韻】【韻會】馨激切【正韻】迄逆切,□音赥。【說文】恆訟也。从鬥从兒,兒善訟者也。【詩小雅】兄弟鬩于牆。【傳】鬩,很也。【爾雅釋言】鬩恨。【註】相怨恨。【揚子方言】脅鬩,懼也。宋衞之閒,凡怒而噎噫謂之脅鬩。 又與閴通。【易豐卦閴其無人釋文】閴,姚作鬩,孟作窒,□通。 又【集韻】郝格切,音赫。義同。 铮 【戌集上】【金字部】 錚 【唐韻】側莖切【集韻】葘莖切,□音爭。【說文】金聲也。【潘岳籍田賦】衝牙錚鎗。【後漢劉盆子傳】光武曰:卿所謂鐵中錚錚者。 又鉦也。【東觀漢記】段熲有功而還,介士鼓吹錚鐸。【馬端臨曰】錚卽說文鉦,形圓如銅鑼。 又【廣韻】楚耕切【集韻】【韻會】初耕切【正韻】抽庚切,□音琤。義同。 又叶七羊切,音鎗。【張籍祭韓愈詩】頃息萬事盡,感情多摧傷。舊塋盟津北,野窆動鼓錚。 【集韻】或作鏳。考證:〔【東觀漢記】段潁有功而還,介士鼓吹錚鐸。〕 謹据後漢書段潁改段熲。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蘇典切,音銑。捵,手捻物也。 【申集上】【艸字部】 【篇海】都火切,音朶。木上垂也。字原从朶作。 铰 【戌集上】【金字部】 鉸 【廣韻】【韻會】□古巧切,音絞。【玉篇】釘鉸。【釋名】鏑,敵也。齊謂之鏃,關西謂之釘鉸,今凡刀柄鞍首,皆有釘鉸。 又【廣韻】鉸刀。【六書故】交刃刀也。利以翦。【李賀五粒小松歌】綠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髥鉸刀翦。【註】束龍髥,形容松葉之齊,如刀翦截也。鉸,卽今婦功縫人所用者。俗呼翦刀。 又【廣韻】古肴切,音交。義同。 又【廣韻】古孝切【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義同。 又【類篇】以金飾器也。【顏延之赭白馬賦】寶鉸星纏。【註】鉸,裝飾也。 【未集中】【糸字部】 【集韻】經天切,音堅。【類篇】或作,緊也。○按與同。詳字註。 铲 【戌集上】【金字部】 鏟 【唐韻】初限切【集韻】【韻會】楚限切【正韻】楚□切,□音剗。【說文】鏶也。一曰平。【韻會】平木鐵器。 又【正韻】與剗同。【木華海賦】鏟臨崖之阜陸。【杜甫詩】意欲鏟□障。 又損削也。【唐書高竇傳】埋光鏟采。【□子昂傳】鏟山輦石。 又與產同。【鮑照蕪城賦】鏟利銅山。 又【廣韻】初雁切【集韻】【韻會】初諫切,□音羼。義同。 又【集韻】齒善切,音闡。【博雅】籤謂之鏟。 铳 【戌集上】【金字部】 銃 【集韻】充仲切,音□。【玉篇】銎也。【集韻】斧穿也。 又【字彙補】銃,蜀語也。見黃山谷集。 又【集韻】昌六切,音俶。義同。 铴 【戌集上】【金字部】 鐋 【廣韻】【正韻】□他浪切,音儻。工人治木器。【韻會】以鐵爲齗,凡木石有斤斧痕迹者,摩之令平也。亦作□。 银 【戌集上】【金字部】 銀 【唐韻】語巾切【集韻】【韻會】【正韻】魚巾切,□音誾。【說文】白金也。【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註】朱提,縣名,出善銀。 又黃銀。【山海經臯塗之山註】黃銀出蜀中,與金無異,但上石則色白。又【唐書房□齡傳】賜□齡黃銀帶。 又【寶藏論】銀有十七種,天生牙出銀坑內石縫中,狀如亂絲,色紅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銜黑石者最奇,生樂平鄱陽產鉛之山,一名龍牙,一名龍鬚。生銀出石□中,成片塊,大小不定,狀如硬錫。母砂銀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赤光。黑鉛銀得子母之氣。此四種爲眞銀。有水銀、銀草、砂銀、曾靑銀、石綠銀、雄黃銀、雌黃銀、硫黃銀、膽礬銀、靈草銀,皆是以藥制成者。丹陽銀、銅銀、鐵銀、白錫銀,皆以藥點化者,皆假銀也。外國四種,新羅銀、波斯銀、林邑銀、雲南銀,□精好。 又水銀。【前漢劉向傳】水銀爲江海。【桂海虞衡志】邕州丹砂盛處,椎鑿有水銀自然流出。 又烏銀。【本草綱目】□藏器曰:今人用硫黃熏銀,再宿瀉之,則色黑。工人用爲器,養生家以器煑藥,可辟惡。 又姓。【正字通】漢銀木。明正德雞澤知縣銀鏡。 又地名。【公羊傳昭十一年】會于屈銀。【左傳】【穀梁】作厥憖。 又【集韻】州名。陝西白狄地,北周立銀州。 又【字彙】上聲。【黃香九宮賦】眄旭歷而銳銀。【註】猶鑽硏。 又【同文鐸】與垠同。【荀子成相篇】守其銀。 又【字彙補】廉鍔也。【大戴禮】銀手如斷,是卜商之行也。 又【韻補】叶音沿。【楊方合歡詩】修途曲且險,秋艸生兩邊。黃華如沓金,白華如散銀。 铷 【備考】【戌集】【金字部】 銣 【篇海類編】音汝。 铸 【戌集上】【金字部】 鑄 〔古文〕□【唐韻】之戍切【集韻】朱戍切,□音注。【說文】銷金成器也。【玉篇】熔鑄也。【左傳宣三年】鑄鼎象物。【註】象所圖物,著之於鼎。又【昭二十一年】天王將鑄無射。 又國名。【左傳襄二十三年】臧宣叔娶于鑄。【註】鑄國,濟北蛇丘縣所治。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濟北國有鑄鄕城。 又與祝通。【禮樂記】封帝堯之後于祝。【註】祝,或爲鑄。 又姓。【姓苑】堯後。以國爲氏。 又【字彙補】照秀切,音呪。【淮南子俶眞訓】今夫冶工之鑄器。【註】鑄,讀作祝。 铺 【戌集上】【金字部】 鋪 【唐韻】普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滂模切,□音□。【說文】著門鋪首也。从金甫聲。【增韻】所以銜環者,作龜蛇之形,以銅爲之,故曰金鋪。【前漢揚雄傳】排玉戸而颺金鋪兮。【註】鋪,門首也。 又【廣韻】□也,布也。【詩周南序疏】賦之言鋪,直鋪□今之政敎善惡。又【小雅乃安斯寢箋】乃鋪席,與羣臣安燕以樂之。【大雅】鋪敦淮濆。【註】鋪,布也。布其師旅也。【禮樂記】鋪筵席,□尊俎。 又病也。與痡通。【詩周南我僕痡矣釋文】痡,音敷。又普烏反。本又作鋪。又【大雅】淮夷來鋪。【傳】鋪,病也。 又徧也。【詩小雅】淪胥以鋪。【箋】鋪,徧也。【釋文】鋪,普烏反。王云:病也。 又【正字通】古器曰鋪,豆屬,有鋪□薦獻之義。博古圖:周劉公鋪,高五寸五分,深一寸六分,口徑七寸六分,容二升三合。銘云:劉公作杜嬬尊鋪,永寶用。名雖爲鋪,其器則豆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芳無切,音敷。【集韻】□也,設也。○按詩小雅、大雅、禮樂記、釋文□兼□、敷二音。 又【揚子方言】鋪,止也。【註】鋪,芳孤反。 又【揚子方言】揄鋪,毳也。荆揚江湖之閒曰揄鋪。【註】謂物之行蔽也。鋪音敷。 又【揚子方言】鋪頒,索也。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擻也。【註】鋪,音敷。 又【集韻】奔模切,音逋。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普故切,音怖。義同。一曰鋪首,著門銜環者。 又【韻會】賈肆也。【正字通】俗作舗。資暇集市肆中,筐筥等鱗次其物以粥者曰星貨鋪,言羅列繁密如星。今呼星火舗,非。 锄 【戌集上】【金字部】 鋤 【廣韻】士魚切【集韻】牀魚切,□音鉏。【左傳僖三十三年註】耨,鋤也。【釋文】本又作鉏。【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釋名】鋤,助也,去穢助苗長也。 又【集韻】狀所切。與鉏同。鉏鋙亦作鋤鋙。 链 【戌集上】【金字部】 鏈 【唐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音連。【說文】銅屬。【玉篇】鉛鑛也。 又【正字通】通作連。【史記貨殖傳】江南出金錫連。【註】徐廣曰:鉛未煉者。 又【六書故】今人以鋃鐺之類相連屬者爲鏈。 又【集韻】抽延切,音脠。義同。一曰卝也。 铿 【戌集上】【金字部】 鏗 【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正韻】丘庚切,□音。【玉篇】鏗鏘,金石聲。【禮樂記】鐘聲鏗。【疏】言金鐘之聲鏗鏗然。【前漢禮樂志】但能紀其鏗鎗鼓舞。【註】鏗鎗,金石之聲。【集韻】或作鍞銵。 又【韻會】琴聲。【論語】鼓瑟希,鏗爾。 又【廣韻】撞也。【楚辭招魂】鏗鍾搖簴。【註】鏗,撞也。【班固東都賦】發鯨魚,鏗華鍾。 又人名。【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註】彭鏗,彭祖也。【神仙傳】彭祖,姓籛名鏗。考證:〔【前漢□法志】但能紀其鏗鎗鼓舞。〕 謹按所引出禮樂志不出□法志。謹照原書□法志改禮樂志。 【辰集中】【木字部】 【篇海】子六切,音蹙。車轅木。【正字通】俗槭字。 □ 【未集中】【网字部】 □ 【集韻】徒谷切,音獨。罜或从賣作□。【玉篇】魚罔。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俗裹字。 【辰集上】【日字部】 【篇海】與同。@,暴本字。 【寅集上】【尢字部】 【集韻】盧臥切,蜾去聲。行不正也。 【子集中】【人字部】 【說文】鬒本字,引《詩》:髮如雲。〇按《詩鄘風》今作鬒。 【丑集下】【女字部】 【字彙】丘仰切,羌上聲。亂貌。【正字通】譌字。 阤 【戌集中】【阜字部】 阤 【唐韻】【集韻】【韻會】丈爾切【正韻】丈几切,□音褫。【說文】小崩也。【玉篇】毀也,落也。【周語】聚不阤崩,而物有所歸。【註】大曰崩,小曰阤。【集韻】或作陊陁。 又【集韻】一曰崖際。【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阤,阪也,輪庳則難引。【釋文】阤,丈爾反。劉讀堂何反。 又【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音豕。【廣韻】壞也。【後漢李膺傳】綱紀頹阤。 又【集韻】【韻會】□待可切,音舵。【博雅】壞也。或作陊陀。 又【集韻】演爾切,音迆。本作陁。詳後陁字註。 又【韻會小補】唐何切。同陀。【史記司馬相如傳】登陂阤之長坂。【漢書】作陁。 阥 【戌集中】【阜字部】 阥 【字彙】俗隂字。 阨 【戌集中】【阜字部】 阨 【集韻】【正韻】烏懈切【韻會】幺解切,□音。【集韻】本作□。或作隘,阸陋也。【正韻】狹也。【左思吳都賦】邦有湫阨而踡跼。 又【左傳昭元年】彼徒我車,所遇又阨。【註】地險不便車。又【定四年】還塞大隧、直轅、冥阨。【註】三者漢東之隘道。【史記秦始皇紀】閉關據阨。 又【集韻】【正韻】□乙革切,音厄。【集韻】限也。本作阸,塞也。 又【周禮地官鄕師】以歲時巡國及野,而賙萬民之囏阨。【孟子】阨窮而不憫。◎按說文、玉篇、廣韻皆有阸無阨,故正字通云,阨,俗阸字。然左傳、孟子皆作阨,亦未可以爲俗字也。考證:〔【定四年】還塞大隧,直轅,冥阨。【註】二者,漢東之隘道。〕 謹照原文二者改三者。 阪 【戌集中】【阜字部】 阪 【唐韻】【集韻】【韻會】□甫遠切,音反。【說文】坡者曰阪。一曰澤障。一曰山脅也。【玉篇】險也。【廣韻】大陂不平。【詩小雅】瞻彼阪田。【箋】阪田,崎嶇墝埆之處。【禮月令】善相丘陵阪險原隰。【戰國策】外阪遷延。【註】阪,坡也。【史記范睢傳】右隴蜀,左關阪。◎按鄭風,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阪遠二字,廣韻俱在阮韻。朱註,阪,叶孚臠切。字彙、正字通仍之,云,又音顯。 又地名。【書立政】夷微盧烝三亳阪尹。【左傳昭二十三年】單子從阪道。劉子從尹道伐尹。〇按書傳訓作阪地之尹長,而左傳云,阪道、尹道,明是二地名,當從左氏。又釋文、詩、禮阪字,俱兼反、昄二音,惟書阪尹專音反。 又【廣韻】同坂。【集韻】亦同岅。□詳阪坂二字註。 又與反同。【荀子成相篇】阪爲先聖。【註】阪與反同。反先聖之所爲。 又【玉篇】步坂切【集韻】部版切,□音魬。【集韻】陂也。 又【集韻】蒲限切,音版。阪泉,地名。【左傳僖二十五年】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 又叶平聲。【王褒關山篇】從軍出隴阪,驅馬渡關山。考證:〔【書立政】夷微盧烝三毫阪尹。〕 謹照原文三毫改三亳。 【未集中】【网字部】 譌字。○按《篇海》,音義同□。疑卽□字之譌。 【未集中】【耒字部】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音葘。【博雅】耕也。或作□□。通作葘。 又【玉篇】田一歲也。□字原作艸下。 阫 【戌集中】【阜字部】 阫 【集韻】【韻會】【正韻】□蒲枚切,音陪。【集韻】牆也。或作坏。【莊子庚桑楚】日中穴阫。 又【集韻】【韻會】【正韻】□鋪枚切,音胚。義同。 阬 【戌集中】【阜字部】 阬 【唐韻】客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庚切,□音砊。【說文】閬也。【玉篇】埳也,池也。【爾雅釋詁】阬,阬虛也。【註】阬阬,謂阬壍也。【疏】阬阬者,坎陷之虛也。【史記貨殖傳】馳阬谷。【廣韻】同坑。亦同硎。 又【增韻】陷也。【史記秦始皇紀】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又長阬,地名。【前漢趙充國傳】出鹽澤,過長阬。 又姓。【左傳哀十四年】司馬牛卒於魯郭門之外,阬氏葬諸丘輿。【註】阬氏,魯人也。【釋文】阬,苦庚反。或音岡。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地名。 又【莊子天運篇】在谷滿谷,在阬滿阬。塗郤守神,以物爲量。【楚辭九歌】高飛兮安翔,乗淸氣兮御隂陽。吾與君兮齊速,導帝之兮九阬。 又【揚雄甘泉賦】□衆車於東阬。【註】師古曰:阬,大阜也,讀與岡同。一曰東阬,東海也。 又【廣韻】苦浪切【集韻】口浪切,□音抗。【廣韻】門也。【集韻】坑也。 阭 【戌集中】【阜字部】 阭 【唐韻】余準切【集韻】庾準切,□音尹。【說文】高也。 又一曰石也。 又【集韻】粗兗切,音雋。【玉篇】高也。又地名。 又【集韻】俞罪切,音倄。義同。 又【集韻】以轉切,音兗。亦高也。或作□。 【申集中】【虫字部】 【唐韻】所鳩切【集韻】疎鳩切,□音搜。【玉篇】蛷,蟲名。亦名蠷。【博雅】蛷,□蛷也。 又【酉陽雜俎】古蠼,短狐,踏影蠱,皆中人影爲害。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七葉切,音妾。連緒也。○按音義與緁同。當卽緁字之譌。 【申集上】【艸字部】 【集韻】伊眞切,音因。薼,香草。【類篇】通作茵。 阮 【戌集中】【阜字部】 阮 【唐韻】虞遠切【集韻】【韻會】【正韻】五遠切,□音邧。【玉篇】山名。 又【玉篇】關名。【前漢成帝紀】流民欲入五阮關者,勿苛留。 又國名。【詩大雅】侵阮徂共。 又姓。【廣韻】出□留。 又【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代郡五阮關也。【前漢地理志】作五原。【正韻】阮,古原字。 又【廣韻】五阮郡。【前漢地理志】作五原郡。【註】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篇海】同□。 阯 【戌集中】【阜字部】 阯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正韻】諸氏切,□音止。【說文】基也。【史記封禪書】石關者,在太山下阯南方。【前漢疏廣傳】頗立產業基阯。 又【釋名】水出其前曰阯丘。阯,基阯也,言所出然。 【說文】阯,或作址。 又交阯,漢郡名。【前漢武帝紀】合浦交阯。【後漢南蠻傳】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正字通】亦作趾。 阱 【戌集中】【阜字部】 阱 〔古文〕汬【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靜。【廣韻】坑也。【集韻】陷也。【周禮秋官雍氏】春令爲阱擭溝瀆之利於民者,秋令塞阱杜擭。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政切,音淨。義同。 【集韻】同穽。 防 【戌集中】【阜字部】 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扶方切,音房。【說文】隄也。【玉篇】鄣也。【廣韻】防禦也。【爾雅釋地】墳,大防。【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註】防,隄也。【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註】防爲田之大限。【孟子】無曲防。【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 又【玉篇】備也。【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又【玉篇】禁也。【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註】防,禁放溢也。 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註】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顏延之答鄭尚書詩】踟躕淸防密。【註】淸防,屛風也。 又□邑名。【詩□風】防有鵲巢。【傳】防,邑也。 又魯地名。【春秋隱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註】防,魯地,在琅琊縣東南。又【隱十年】取防。【註】高平昌邑縣西南有西防城。 又防風氏,國名。【魯語】禹致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 又姓。【正字通】漢有孝子防廣,明防盛。 又與房同。【史記項羽紀】封楊武爲吳防侯。【前漢地理志】作吳房,屬汝南郡。【註】孟康曰:本房子國。又【武帝紀】有芝生殿防內中。又【溝洫志】宣防塞兮萬福來。 又【說文】或作□。【玉篇】或作坊。【禮坊記】大爲之坊,民猶踰之。【註】坊,同防。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詩秦風】維此仲行,百夫之防。【傳】防,比也。【箋】猶當也。【釋文】毛音方,鄭音房。 又【集韻】通作方。【前漢功臣表】汁防肅侯雍齒。【史記】作什方。 又【廣韻】符况切【集韻】【韻會】符訪切,□坊去聲。【廣韻】守禦也。【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防。【釋文】防,扶放切,又音房。 又【集韻】隄也。亦同坊。 阳 【戌集中】【阜字部】 阳 與陽同。見【字彙補】□字註。(陽)〔古文〕□□□【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 又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 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又【玉篇】雙也。 又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 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又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又【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詩大雅】度其夕陽。【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又水北也。【詩大雅】在洽之陽。【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又【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又【詩豳風】我朱孔陽。【傳】陽,明也。 又【玉篇】淸也。 又【詩周頌】龍旂陽陽。【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又【詩王風】君子陽陽。【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又國名。【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註】陽,國名。【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又縣名。【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註】屬□留。 又關名。【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又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又古帝號。【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又【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又【玉篇】傷也。 又【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註】泆陽,鬼名。 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又昌陽,菖蒲別名。【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又姓。【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註】古仙人陽陵。【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又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又通作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又與佯同。【禮檀弓】陽若善之。【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又音腸。【爾雅釋詁】陽,予也。【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釋文】陽,音腸。 【五音集韻】俗作□。【字彙】俗作阦。【字彙補】亦作□陽氜。 【未集中】【糸字部】 【集韻】絇,或作。詳絇字註。 阴 【戌集中】【阜字部】 阴 與隂同。見【字彙補】□字註。(陰)〔古文〕霒侌□□□瘖【唐韻】【集韻】【韻會】於今切【正韻】於禽切,□音音。【說文】闇也。【釋名】陰,蔭也,氣在內奧蔭也。【玉篇】幽無形,深難測謂之陰。【易坤卦】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以定晏陰之所成。又【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註】陰禮,婦人之禮。又【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又【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註】陰禮,謂男女之禮。 又陰晴。【詩邶風】曀曀其陰。【又】以陰以雨。 又【說文】山之北也。【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又【說文】水之南也。【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註】介山在南。 又【玉篇】影也。【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又【正字通】□背曰陰。楊修解曹娥□陰八字。 又【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註】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又【玉篇】默也。【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又【詩秦風】陰靷鋈續。【傳】陰,揜軓也。【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又地名。【左傳襄九年】濟于陰阪侵鄭。又【昭十九年】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又【二十二年】帥師軍于陰。【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陰縣。【註】卽左傳下陰也。又漢有兩陰山縣。【地理志】西河郡陰山,又桂陽郡陰山。 又山名。【史記秦始皇紀】自楡中□河以東,屬之陰山。【註】徐廣曰:在五原之北。 又姓。【廣韻】管修自齊適楚,爲陰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記褚少孫龜筴傳:陰兢活之,與之俱亡。索隱曰:陰,姓。兢,名也。是商時卽有陰姓矣。又左傳僖十五年: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註:飴甥,食邑于陰。戰國策有陰□、陰姬,疑卽出於此。又昭二十四年,陰不佞,以溫人南侵。疑陰亦姓也。 又【正字通】男子勢曰陰。【史記呂不韋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爲舍人。 又【逸周書】墠上張赤帟陰羽。【註】陰,鶴也。 【玉篇】今作隂。【五音集韻】俗作□。【字彙】俗作阥。【字彙補】亦作□阴□。 又【集韻】烏含切,音菴。本作闇,治喪廬也。【論語】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又【集韻】【韻會】□於禁切,音蔭。【集韻】瘞藏也。【禮祭義】骨肉斃于下,陰爲野土。【註】陰,讀爲依廕之廕。 又【詩大雅】旣之陰女,反予來赫。【箋】覆陰也。【韻會小補】蔭,通作陰。 又【正字通】音飮。古醫方有淡陰之疾,俗作淡飮。 又叶於容切,音雍。【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箋】凌陰,冰室。【揚子太□經】日飛懸陰,萬物融融。 又叶於虔切,音煙。【黃庭經】上有靈下關元,左爲少陽右太陰。 又【韻會小補】本作殷。淺黑色也。亦作陰。【詩小雅我馬維駰傳】陰白雜毛曰駰。陰,淺黑色也。(陰)考證:〔【戰國策】齊秦之處陰合。〕 謹照原文之處改之交。〔【詩秦風】陰靷鋈續。【傳】陰,揜軌也。〕 謹照原文軌改軓。〔【逸周書】墠上張赤奕陰羽。〕 謹照原文赤奕改赤帟。 隭 【戌集中】【阜字部】 隭 【集韻】同陑。 额 【戌集下】【頁字部】 額 【廣韻】五陌切【集韻】【韻會】【正韻】鄂格切,□音峉。【說文】頟顙也。詳頟字註。 又叶逆各切,音咢。【後漢城中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尺音綽。 阶 【戌集中】【阜字部】 階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皆。【說文】陛也。【玉篇】登堂道也,級也。【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 又【釋名】階,梯也,如梯之有等差也。【禮喪大記】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無林麓,則狄人設階。【註】階,所乗以升屋者,梯也。 又【易繫辭】言語以爲階。【詩大雅】誰生厲階。 又【禮少儀】不得階主。【註】階,上進者。【疏】階是等級。人升階,必上進,故以階爲上進。 又星名。【前漢東方朔傳】願□泰階六符。【註】泰階,三台也。 又官階。【南史張融傳】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唐書百官志】文階二十八階,武階二十一階。 又烏階,草名。【爾雅釋草註】欔,一名烏階。 又州名。【韻會】西戎別種,白馬氐地,魏武州,唐攺階州。 又叶居夷切,音基。【詩小雅】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爲亂階。又【大雅】懿厥哲婦,爲梟爲鴟。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又叶堅奚切,音稽。【班固西都賦】雖輕迅與僄狡,猶愕眙而不能階。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阷 【戌集中】【阜字部】 阷 【玉篇】丑貞切【集韻】癡貞切,□音檉。【玉篇】丘也。 又【篇海】吞也。 阸 【戌集中】【阜字部】 阸 【唐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音戹。【說文】塞也。【廣韻】限也,礙也。【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秉其阸塞地利。 又【廣韻】危也,迫也。【前漢元帝紀】百姓仍遭凶阸。 又【廣韻】【集韻】【正韻】□烏懈切,音。【玉篇】險也,塞也。【廣韻】阻塞也。【史記律書】後且擁兵阻阸。【前漢諸侯王表】至虖阸河洛之閒。【註】應劭曰:阸者,狹也。 又【廣韻】阸嶭,山形。 又叶音鬱。【胡廣司隷校尉箴】大漢通變,崇弘□易。吞舟之網,以濟難阸。 【玉篇】同隘。【集韻】同阨。互見阨隘二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