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音义 - 第 35 页/共 36 页

○枫桥   苏州寒山寺前枫桥也。 纷纷   多乱而无取之貌。皆商贾之事。 啐啄   如鸡抱卵。小鸡欲出。以嘴吮声曰啐。母鸡忆出。以嘴啮之曰啄。作家机缘相投。见机而解。亦犹是矣。 稗贩   上音败。草也。似稻而非稻。俗谓良田中[廿/狼]稗。松林中荆棘也。贩者。贱买。贵卖也。稗。或作裨。附也。楞严经云。裨贩如来也。虽裨附我教之中。以佛法贪贩利养也。 ○慈受深   东京慧林慈受怀深禅师。夏氏子。嗣长芦崇信禅师。 径山讷   临安府。径山妙空智讷禅师。嗣长芦信禅师。 殆   甚也。 碌碌   庸常多石之貌。 行解   泯解而修曰行。心明朗彻曰解。 涸   水乾也。 区区   卑屈也。自谦也。 ○灵芝照   杭州灵芝寺圆照禅师。字湛然。余姚唐氏子。嗣未详。 谗谤   佞言深切。谮言贤良。曰谗。未至深切。但言人恶。曰谤。 反目   怒目相视也。易云。夫妻反目。 攘臂   宣袂出臂也。孟子云。冯妇攘臂下车。 宼雠   上。敌暴也。下。冤仇也。孟子云。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宼雠。 子游下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注云。数。频渎也。事君苟谏之不行。则去之可也。若谏之频渎。则听者厌。轻者去其爵。重则伤其身。是求荣於君。而反取其辱也。导友不纳。则止之可也。若导之频渎。令听者厌。乃至口然而心不然。言和而意不和。一言不和。怒气相加。是则求亲而反疎也。 噎郁   上。气不通也。下。气变色也。 斗构   权巧方便。令人暗结冤雠。如两将相敌。兵仗在后。相斗之形。故曰斗构也。 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周灵王。庚戌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生於鲁国兖州邹邑。平乡晋昌里。父叔梁纥。母颜氏。至唐七帝玄宗。谥号曰文宣。 谮愬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矣。注曰。浸润者。如水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谮者。毁人之行也。言毁人之行。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愬。与诉同。愬者。愬己之冤也。言愬冤急迫而切。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暴矣。二者难察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照之远。不蔽於近也。 曾参   姓曾。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武城人。至孝。孔子因之作孝经。秦之甘茂曰。鲁人与曾参同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母曰。吾子不杀人。织机自若。少倾人又告曾参杀人。母又自若。又一人告之。其母投机杼。下机踰墙而走。臣贤不及曾参。王信臣又不及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投抒矣。秦武王。任使甘茂伐韩。韩侵宜阳之言。 市有虎   韩子曰。庞共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中有虎。大王曰否。又一人言信乎。王曰否。三人言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共曰。市无虎明矣。三人言城市有虎。王既信矣。而说佞之言。慎勿轻信。愿王察之。王大悦。 浼   音每。染污也。 申   呈也。明也。 文中子   姓王。名通。字仲淹。洛阳龙门人。没后。门人谥为文中子。隋炀帝时人。西游长安。见帝於太极殿。奏太平十二策。遵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帝大悦曰。得生几晚。下其议於公卿不允。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作东征歌而归。读诗书。正礼乐。修六经。赞易道。九年六经大备。门人自远而至者。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如晦。赵郡李靖。南阳陈元。河东薜守。中山贾琼。太原王珪。清河房玄龄。巨鹿魏征。颕川陈叔达。咸称为师。面南而受王佐之道。及余往来。受道千余人。贾琼问曰。何以息谤。文中子曰。无辩。问如何止怨。曰无争。乃云。闻谤而怒者。谗之囮。见誉而喜者。佞之媒。绝囮去媒。谗佞远矣。囮。音由。鸟之媒也。 事   承也。习也。 ○懒庵枢   临安府灵隐寺。懒庵道枢禅师。嗣道场居惠禅师。 渠   他也。 ○四种常住   钞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谓众僧舍宅什物。树木田园仆畜。米麦等物。以体局当处。不通余界。但得受用。不许分卖。故重云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谓寺中供僧成熟之饮食等物。体具十方。非局本处。善现律云。不打钟食。犯偷盗罪。今诸寺居同食。食既成熟。乃打钟鼓。盖明十方僧。俱有分故也。三者。现前常住者。此有二种。谓一物现前。二僧众现前。但此物。惟施此处现前僧众故也。四者。十方现前常住。谓亡僧之物。施轻体同十方。唯本处现在僧得分故。毗婆沙论云。盗亡僧物。则於谁处得根本罪。答。已作羯磨者。於羯磨众处得。若未作羯磨者。普於一切善诸说法众得。今详分亡僧物。十方来僧。在羯磨数前即得。羯磨后来不得也。 ○涅盘   梵语涅盘。此云灭度。谓除烦恼。度过生死故也。又涅而不生。盘而不灭。不生不灭。故名涅盘。 不作下   字相。文字空也。句相。语言性空也。闻相。能闻性空也。佛相。能说法人空也。说相。所说之法空也。 航   渡人之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