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卮言 - 第 2 页/共 5 页

──右谚 汉魏人诗语,有极得《三百篇》遗意者,谩记於後:“非惟雨之,又润泽之。非惟彳扁之,我汜布之。”“般般之兽,乐我君囿。”“总齐群邦,以翼大商。迭彼大彭,勋绩惟光。”“谁谓华高,企其齐而。谁谓德难,厉其其庶而。”“金支秀华,庶毛翠旌。”“王侯秉德,其邻翼翼,显明昭式。”“惟德之臧,建侯之常。”“如山如岳,嵩如不倾。如江如河,澹如不盈。”“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此二《雅周颂》和平之流韵也。“荦荦紫芝,可以疗饥。”“月出皎兮,君子之光。君有礼乐,我有衣裳。”“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衣带日以缓。”“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弃我如遗迹。”“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弦急知柱促。”“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愁多知夜长。”“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出户独徨,忧思当告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不惜年往,忧世不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榆。天命不忄舀,畴敢以渝。”“自惜袖短,内手知寒。”“忧来无方,人莫之知。”“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此《国风》清婉之微旨也。“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志ㄈ傥,精权奇。浮云,ㄙ上驰。”“今安匹,龙为友。”“临高台以轩。”“江有香草目以兰。”“昌乐肉飞。”“采虹垂天。”“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世无萱草,令我哀叹。”此秦齐变风奇峭之遗烈也。 秦始皇时,李斯所撰《峄山碑》,三句始下一韵,是《采苡}》第二章法。《琅芽台铭》,一句一韵,三句一换,是老子“明道若昧”章法。 太公《阴谋》有《笔铭》,云:“毫毛茂茂,(叶记月切)陷水可脱,陷文不活。”于鳞取之。余谓其言精而辞甚美,然是邓析以後语也。“毫毛茂茂”,是蒙恬以後事也,必非太公作。 屈氏之《骚》,《骚》之圣也。长卿之赋,赋之圣也。一以风,一以颂,造体极玄,故自作者,毋轻优劣。 《天问》虽属《离骚》,自是四言之韵,但词旨散漫,事迹惝,不可存也。 延寿《易林》、伯阳《参同》,虽以数术为书,要之皆四言之懿,《三百》遗法耳。 杨用言《招魂》远胜《大招》,足破宋人眼耳。宋玉深至不如屈,宏丽不如司马,而兼撮二家之胜。 《大风》三言,气笼宇宙,张千古帝王赤帜,高帝哉?汉武故是词人,《秋风》一章,几於《九歌》矣。《思李夫人赋》,长卿下,子云上,是耶?非耶?三言精绝,落叶哀蝉,疑是赝作。幽兰、秀簟,的为傅语。 “《大风》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风》乐极悲来,其悔心之萌乎?”文中子赞二帝语,去孔子不远。 《垓下歌》正不必以“虞兮”为嫌,悲壮乌咽,与《大风》各自描写帝王兴衰气象。千载而下,惟曹公“山不厌高”,“老骥伏枥”,司马仲达“天地开辟”、“日月重光”语,差可嗣响。 《柏梁》为七言歌行创体,要以拙胜。“日月星辰”一句,和者不及。“宗室广大日益滋”,为宗正刘安国。“外家公主不可治”,为京兆尹。按当作内史。“三辅盗贼天下危”,为左冯翊咸宣。“盗起南山为民灾”,为右扶风李成信。其语可谓强谏矣,而不闻逆耳。郭舍人“妃女唇甘如饴”,淫亵无人臣礼,而亦不闻罚治,何也?若“枇杷橘栗桃李梅”,虽极可笑,而法亦有所自,盖宋玉《招魂》篇内句也。 汉时卫霍营平,纠纠虎臣,然《柏梁诗》“郡国士马羽林材”、“和抚四夷不易哉”语,无愧七言风雅。《封建三王有》及屯田诸疏,两汉文章皆莫能及,然《三王表》或幕客所为。柏梁歌咏,咸依位序,独骠骑在丞相前,大将军在丞相後,昔人云“去病日贵”,此亦一徵。按《古文苑》注称台成於元鼎二年,登台赋诗乃元封三年,而霍去病以元狩六年卒,是时青盖兼二职也。然则“郡国士马”之咏,亦出青口耶? 韦孟玄成《雅公布》之後,不失前规,繁而能整,故未易及。昌少之,私所不解。 锺嵘言“行行重行行”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後并“去者日以疏”五首为十九首,为枚乘作。或以“洛中何郁郁”、“游戏宛与洛”为咏东京,“盈盈楼上女”为犯惠帝讳。按临文不讳,如“总齐群邦”,故犯高讳,无妨。宛洛为故周都会,但王侯多第宅,周世王侯,不言第宅;“两宫”“双阙”,亦似东京语。意者中间杂有枚生或张衡蔡邕作,未可知。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缓”字妙极。又古歌云:“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岂古人亦相蹈袭耶?抑偶合也?“以”字雅,“趋”字峭,俱大有味。 “东风摇百草”,“摇”字稍露峥嵘,便是句法为人所窥。“朱华冒绿池”,“冒”字更捩眼耳。“青袍似春草”,复是後世巧端。 李少卿三章,清和调适,怨而不怒。子卿稍似错杂,第其旨法,亦鲁卫也。“上山采蘼芜”“四坐且莫喧”“悲与亲友别”“穆穆清风至”“橘柚垂华实”“十五从军征”“青青园中葵”“鸡鸣高树颠”“日出东南隅”“相逢狭路间”“昭昭素明月”“昔有霍家奴”“洛阳城东路”“飞来双白鹄”“翩翩堂前燕”“青青河边草”,“《悲歌》、《缓声》、《八变》、《艳歌》、《纨扇篇》、《白头吟》,是两汉五言神境,可与《十九首》、《苏》、李并驱。 《诗谱》称汉郊庙十九章,煅意刻酷,炼字神奇,信哉!然失之太峻,有《秦风小戎》之遗,非《颂》诗比也。唐山夫人雅歌之流,调短弱未舒耳。《铙歌》十八中有难解及迫诘屈曲者,“如孙如鱼乎?悲矣”、“尧羊蜚从王孙行”之类,或谓有缺文断简,“妃呼”、“收中吾”之类,或谓曲调之遗声,或谓兼正辞填讯,大小混录,至有直以为不足观者。“巫山高”、“芝为车”,非三言之始乎?“临高台以轩”、“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双珠玳瑁簪”,非五言之神足乎?“驾六飞龙四时和”,“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非七言之妙境乎?其误处既不能晓,佳处又不能识,以为不足观,宜也。 《铎舞》《巾舞》,歌俳歌政,如今之《琴谱》及乐声车公车之类,绝无意谊,不足存也。 录苏李杂诗十二首,虽总杂寡绪,而浑朴可咏,固不必二君手笔,要亦非晋人所能办也。如“人生一世间,贵与愿同俱”,“红尘蔽天地,白日何冥冥”,“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短褐中无绪,带断续以绳”,“泻水置瓶中,焉辨淄与渑”,“仰视云间星,忽若割长帷”,仿佛河梁间语。 杨用录古诗逸句及书语可入诗者,不能精,亦有遗漏。余择而录之:“红尘蔽天地,白日何冥冥。”“安知凤皇德,贵其来见稀。”(皆李陵)“泛泛江汉萍,飘荡永无根。”“青青陵中草,倾叶朝日。”(作“希”乃妙。)“天霜木叶下,鸿雁当南飞。”“人远精神近,寤寐见容光。”“初秋北风至,吹我章华台。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石上生菖蒲,一雨八九节。仙人劝我冫食,令我好颜色。”“去归不顾门,萎韭不入园。”(诸葛孔明)“探怀授所欢,愿醉不顾身。”(王仲宣“皎月垂素光,玄云为仿佛。”(刘公)“金荆持作枕,紫荆持作床。”“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翕如翔云会,忽若惊风散。”(刺腆)“迅飚翼华盖,飘若鸿飞。”(石崇)“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右军)“遥看野树短。”(虞骞)“浴景出东氵亭。”(《仙诗》)已上皆古诗。“生无一日欢,死有万世名。”(《列子》)“片玉可以琦,奚必待盈尺。”“骏马养外厩,美人充下陈。”(《陈国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煎。”(《龚胜传》)“孔子辞廪丘,终不盗带钩。许由让天下,终不利封侯。”“日回而月周,终不与时游。”“南游罔{穴良}野,北息沈墨乡。”(俱《淮南子》)“跣跗被商舄,重译吟诗书。”(王充)“新霁清升,天光入隙中。”(佛经)“陇坂萦九曲,不知高几里。”(《三秦记》)“乔木知旧都。”(《吕览》)“新林无长木。”(同)“素湍如委练。”(罗含《记》)“挥袖起风尘。”(刘邵)“兰葩岂虚鲜。”(郭璞)“文禽蔽绿水。”(应璩)“两雄不并栖。”(《三国志》)已上杂书语。 《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也。人不易晓,至以《木兰》并称。《木兰》不必用“可汗”为疑,“朔气”“寒光”致贬,要其本色,自是梁陈及唐人手段。《胡笳十八拍》软语似出闺,而中杂唐调,非文姬笔也,与《木兰》颇类。 余读《琴操》所称记舜禹孔子诗,咸浅易不足道。《拘幽》,文王在系也,而曰:“殷道□ □ ,浸浊烦。朱紫相合,不别分。迷乱声色,信谗言。”即无论其词已,内文明,外柔顺,蒙难者固如是乎?“瞻天案图,殷将亡。”岂三分服事至德人语!“望来羊”固因眼如望羊傅也。他如《献玉退怨歌》谓楚怀王子平王。夫平王,灵王弟也,历数百年而始至怀王。至乃谓玉人为乐正子,何其俚也。《穷劫曲》言楚王乖劣,任用无忌,诛夷白氏,三战破郢,王出奔。用无忌者,平王也。奔者昭王也。太子建已死,有子胜,後封白公,非白氏也。其辞曰:“留兵纵骑虏京阙。”时未有骑战也。《河梁歌》:“举兵所伐攻秦王。”句践时秦未称王也,句践又无攻秦。夫伪为古而传者,未有不通於古者也。不通古而传,是岂伪者之罪哉! 词赋非一时可就。《西京杂记》言相如为《子虚上林》,游神荡思,百馀日乃就,故也。梁王兔园诸公无一佳者,可知矣。坐有相如,宁当罚酒,不免腐毫。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虽尔忽,何言之壮也。“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是千古情语之祖。 《卜居》《渔》你,便是《赤壁》。诸公作俑,作法於凉,令人永慨。 长卿《子虚》诸赋,本从《高唐》物色诸体,而辞胜之。《长门》从《骚》来,毋论胜屈,故高於宋也。长卿以赋为文,故《难蜀封禅》绵丽而少骨;贾傅以文为赋,故《吊屈鹏鸟》率直而少致。 太史公千秋轶才,而不晓作赋。其载《子虚上林》,亦以文辞宏丽,为世所珍而已,非真能赏咏之也。观其推重贾生诸赋可知。贾畅达用世之才耳,所为赋自是一家。太史公亦自有《士不遇赋》,绝不成文理。荀卿《成相》诸篇,便是千古恶道。 杂而不乱,复而不厌,其所以为屈乎?丽而不俳,放而有制,其所以为长卿乎?以整次求二子则寡矣。子云虽有剽模,尚少迳。班张而後,愈博愈晦愈下。 子云服膺长卿,尝曰:“长卿赋不是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耻?”研摩白首,竟不能逮,乃谤言欺人云:“雕虫之技,壮夫不为。”遂开千古藏拙端,为宋人门户。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长门》一章,几於并美。阿娇复幸,不见纪传,此君深於爱才,优於风调,容或有这,史失载耳。凡出长卿手,靡不丽工至,独《琴心》二歌浅稚,或是一时匆卒,或後人傅益。子瞻乃谓李陵三章亦伪作,此儿童之见。夫工出意表,意寓法外,令曹氏父子犹尚难之,况他人乎? 《子虚》《上林》材极富,辞极丽,而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意极高,所以不可及也。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处。 《长门》“邪气壮而攻中”语,亦是太拙。至“揄长袂以自翳,数昔日之{侃言}殃”以後,如有神助。汉家雄主,例为色,或再幸再弃,不可知也。 孟坚《两都》,似不如张平子。平子虽有衍辞,而多佳境壮语。 “□ 薄怒以自持,曾不可乎犯干。目略微盼,精彩相授,志熊横出,不可胜记。”此玉之赋神女也。“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盼。”此玉之赋登徒也。“神光离合,乍阴乍阳。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此子建之赋神女也。其妙处在意而不在象,然本之屈氏“满堂兮美人,忽与余兮目成。”“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变法而为之者也。 宋玉《讽赋》与《登徒子好色》一章,词旨不甚相远,故昭明遗之。《大言》《小言》,枚皋滑稽之流耳。《小言》无内之中本骋辞耳,而若薄有所悟。 班姬《捣素》如“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自出。准华裁於昔时,疑形异於今日”,又“书既封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皆六朝鲍谢之所自出也。昭明知选彼而遗此,未审其故。 子云《逐贫赋》固为退之《送穷文》梯阶,然大单薄,少变化。内贫答主人“茅茨上阶,瑶台琼榭”之比,乃以俭答夺得,非贫答主人也。退之横出意变,而辞亦雄赡,末语“烧车与船,延之上坐”,亦自胜凡。子云之为赋、为《玄》、为《法言》,其旁搜酷拟,沉想曲换,亦自性近之耳,非必材高也。 傅武仲有《舞赋》,皆托宋玉为襄王问对。及阅《古文苑》宋玉《舞赋》,所少十分之七,而中间精语,如“华飞{髟肖}而杂纤罗”,大是丽语。至于形容舞态,如“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骆驿飞散,飒沓合并。绰约闲靡,机迅体轻”,又“回身还入,迫于急节。纡形赴远,ㄘ以摧折。纤蛾飞,缤若绝。”此外亦不多得也。岂武仲衍玉赋以为己作耶?抑後人节约武仲之赋,因序语而误以为玉作也? 枚乘《菟园赋》,记者以为王薨後,子皋所为。据结尾妇人先歌而後无和者,亦似不完之篇。 “凄唳辛酸,嘤嘤关关,若离鸿之鸣子也。含胡单谐,雍雍喈喈,若群雏之从母也。”其《笙赋》之巧诣乎?(“鸣”作“命”。)“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间辽故音Φ,弦长故微鸣。”其《琴赋》之实用乎?“扬和颜,攘皓腕”以至“变态无穷”数百语,稍极形容,盖叔夜善於琴故也。子渊《洞箫》、季长《长笛》,才不胜学,善铺叙而少发挥。《洞箫》孝子慈母之喻,不若安仁之切而雅也。 杨用所载七仄,如宋玉“吐舌万里唾四海”,纬书“七变入臼米出甲”,佛偈“一切水月一切摄”,七平如《文选》“离飞绡垂纤罗”,俱不如老杜“梨花梅花参差开”、“有客有客字子美”和美易读,而杨不之及。按傅武仲《舞赋》,家有《古文苑文选》,皆云“华飞绡杂纤罗”,不言“垂纤罗”也。 东方曼倩管公明郭景纯俱以奇才挟神术,而宦俱不达。景纯以舌为笔者也,公明以笔为舌者也,曼倩笔舌互用者也。若其超物之哲,曼倩为最,公明次之,景纯下矣。 ●卷三 《檀弓》、《考工记》、《孟子》、左氏、《战国策》、司马迁,圣於文者乎?其叙事则化工之肖物。班氏,贤於文者乎?人巧极,天工错。庄生、《列子》、《楞严》、《维摩诘》,鬼神於文者乎?其达见,峡决而河溃也,窈冥变幻而莫知其端倪也。 诸文外,《山海经》、《穆天子传》亦自古健有法。 太史公之文,有数端焉。帝王纪,以己释《尚书》者也,又多引图纬子家言,其文衍而虚;春秋诸世家,以己损益诸史者也,其文畅而杂;仪秦鞅睢诸传,以己损益《战国策》者也,其文雄而肆;刘项《纪》、信越诸《传》,志所闻也,其文宏而壮;《河渠》、《平准》诸书,志所见也,其文核而详,婉而多风;《刺客游侠》、《货殖》诸传,发所寄也,其文精严而工笃,磊落而多感慨。 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犹未离实也。六朝之文浮,离实矣。唐之文庸,犹未离浮也。宋之文陋,离浮矣,愈下矣。元无文。韩柳氏振唐者也,其文实。欧苏氏振宋者也,其文虚。临川氏法而狭。南丰氏饫而衍。 老氏谈理则传,其文则经。佛氏谈理则经,其文则传。 《圆觉》之深妙,《楞严》之宏博,《维摩》之奇肆,乎《鬼谷》、《淮南》上矣。 枚生《七发》,其原玉之变乎?措意垂竭,忽发观潮,遂成滑稽。且辞气跌荡,怪丽不恒。子建而後,模拟牵率,往往可厌,然其法存也。至後人为这而加陋,其法废矣。 《檀弓》简,《考工记》烦。《檀弓》明,《考工记》奥。各极其妙。虽非圣笔,未是汉武以後人语。 孟轲氏,理之辨而经者。庄周氏,理之辨而不经者。公孙侨,事之辨而经者。苏秦,事之辨而不经者。然材皆不可及。 吾尝怪庾子嵩不好读《庄子》,开卷至数行,即掩曰:“了不异人。”以为此本无所晓,而漫为大言者,使晓人得这,便当沉湎濡首。 《吕氏春秋》文有绝佳者,有绝不佳者,以非出一手故耳。《淮南鸿烈》虽似错杂,而气法如一,当由刘安手裁。扬子云称其一出一入,字直百金。《韩非子》文甚奇。如《亢仓冠》之流,皆伪书。 贾太傅有经国之才,言言蓍龟也。其辞而开,健而饫。 西京之流而东也,其王褒为之导乎?由学者靡而短於思,由才者俳而浅於法。刘中垒宏而肆,其根杂。扬中散法而奥,其根晦。《法言》所云“故眼之”,是何语? 东京之衰也,其始自敬通乎?蔡中郎之文弱,力不副见,差去浮耳。王充野人也,其识琐而鄙,其辞散邮,其旨乖而稚。中郎爱而欲掩之,亦可推矣。 呜呼!子长不绝也,其书绝矣。千古而有子长也,亦不能成《史记》,何也?西京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不称书矣,一也;其诏令、辞命、奏书、赋颂,鲜古文,不称书矣,二也;其人有籍信荆的尝无忌之流足模写者乎?三也;其词有《尚书》《毛诗》左氏《战国策》韩非吕不韦之书足荟蕞者乎?四也。呜呼!岂惟子长,即尼父亦然,《六经》无可着手矣。 孟坚叙事,如堆氏上官之,废昌邑王春天事,赵韩吏迹,京房术败,虽不得如化工肖物,犹是顾凯之陆探微写生。东京以还,重可得乎?陈寿简质,差胜范晔,然宛缛详至,大不及也。 曹公莽莽,古直悲凉。子桓小藻,自是乐府本色。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辞太华。 魏武帝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涛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辞亦有本。相如《上林》云:“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月生西陂。”马融《广成》云:“天地虹洞,因无端涯。大明出东,月生西陂。”扬雄《校猎》云:“出入日月,天与地沓。”然觉扬语奇,武帝语壮。又“月生西陂”语有何致,而马融复袭之? 子建“谒帝承明庐”、“明月照高楼”,子2“西北有浮云”、“秋风萧瑟”,非邺下诸子可及。仲宣公远在下风。吾每至“谒帝”一章,便数十过不可了。悲婉宏壮,情事理境,无所不有。 《洛神赋》,王右军大令各书数十本,当是晋人极推之耳。清彻圆丽,神女之流,陈王诸赋,皆《小言》无及者。然此赋始名感甄,又以蒲生当其塘上,际此忌兄,而不自匿讳,何也?《蒲生》实不如《塘上》,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伧父耳。 《塘上》之作,朴茂真至,可与《纨扇》《白头》姨姒。甄既摧折,而芳誉不称,良为雅叹。 “莫以豪贤帮,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贱,弃捐菅与蒯。”其语意妙绝,千古称之。然《左传》逸诗已先道矣,云:“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 陈思王《赠白马王彪》诗全法《大雅》、《文王》之什体,以故首二章不相承耳。後人不知,有欲合而为一者,良可笑也。 杨德祖《答临淄侯书》中有“猥受顾锡,教使刊定。《春秋》这成,莫能损益。吕氏《淮南》,字直千金。弟子扌甘口,市人拱手”,及览临淄侯书,称“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不言刊定。唯所云“丁敬礼尝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後世谁相知定吾文者’”,此植相托意耶?当时孔文举为先达,其於文特高雄,德祖次之。孔璋书檄饶凶瑜次之。而诗皆不称也。刘桢王粲,诗胜於文。兼至者独临淄耳。正平子建直可称建安才子,其次文举,又其次为公仲宣。 读子桓“客子常畏人”及答吴朝歌锺大理书,似少年美资负才性,而好货好色,且当不得恒享者。桓灵宝技艺差相埒,而气尚过之。子桓乃得十年天子,都所不解。 孔文举好酒及客,恒曰:“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桓灵宝为义兴大守,不得志,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遂弃官归。孔语便是唐律,桓句亦是唐选。而桓尤爽俊,其人不作逆,一才子也。 子桓之《杂诗》二首,子建之《杂诗》六首,可入《十九首》,不能辨也。若仲宣公,便觉自远。 古乐府:“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二语妙绝。老杜:“玉仍当歌。”“当”字出此,然不甚合作,可与知者道也。用引孟德“对酒当歌”云:“子美一阐明之,不然,读者以为该当之当矣。”大聩聩可笑。孟德正谓遇酒即当歌也,下云“人生几何”可见矣。若以“对酒当歌”作去声,有何趣味? 阮公《咏怀》,远近之间,遇境即际,兴穷即止,坐不着论宗佳耳。人乃谓陈子昂胜之,何必子昂,宁无感兴乎哉! 嵇叔夜土木形骸,不事雕饰,想于文亦尔。如《养生论绝交书》,类信笔成者,或遂重犯,或不相续,然独造之语,自是奇丽超逸,览之跃然而醒。诗少涉矜持,更不如嗣宗。吾每想其人,两腋习习风举。 平子《四愁》,千古绝唱,傅玄拟之,致不足言,大是笑资耳。玄又有《日出东南隅》一篇,汰去精英,窃其常语,尤有句厌者。本词:“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於意已足,绰有馀味。今复益以天地正位之语,正如低措大记旧文不全,时己意续貂,罚饮墨水一斗可也。 陆士衡翩翩藻秀,颇见才致,无奈俳弱何。安仁气力胜之,趣旨不足。太冲莽苍,《咏史招隐》,绰有兼人之语,但太不雕琢。 子卿第二章,弦歌商曲,错叠数语。十九首:“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亦大重犯,然不害为古。“奚必丝与笔,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乃害古也。然使各用之,山水清音,极是妙咏,灌木悲吟,不失佳语,故曰:“离则双美,合则两伤。” 李令伯《陈情》一表,天下称孝。後起拜汉中,自以失分怀怨,应制赋诗云:“人亦有言,有因有缘。仕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谢公东山捉鼻,恒恐富贵逼人。既处台鼎,嫌隙小构,见桓子野弹琴抚怨诗一曲,至捋须流涕。殷深源卧不起,及後败废,时云:“会稽王将人上楼,著去梯。匹如始作养刘不出山时观,有何不可?”乃知向者都非真境。 王武子读孙子荆诗而云:“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此语极有致。文生於情,世所恒晓。情生於文,则未易论。盖有出之者偶然,而览之者实际也。吾平生时遇此境,亦见同调中有此。又庾子嵩作《意赋》成,为文康所难,而云:“正在有意无意之间。”此是Т辞,料子嵩文必不能佳。然有意无意之间,却是文章妙用。 “以彼径雨茎,荫此百尺条。”是涉世语。“贵者虽自贵,弃之若埃尘。”是轻世语。“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是出世语。每讽太冲诗,便飘欲仙。 石卫尉纵横一代,领袖诸豪,岂独以财雄之,政才气胜耳。《思归引》、《明君辞》情质未离,不在潘陆下,刘司空亦其俦也。《答卢中郎》五言,磊块一时,涕泪千古。 沈休文云:“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取高前式。”然则少陵以前,人固有“诗史”之称矣。 实境诗於实境读之,哀乐便自百倍。东阳既废,夷然而已,送甥至江口,诵曹颜远“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泣数行下。余每览刘司空“岂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未尝不掩卷酸鼻也。呜呼!越石已矣,千载而下,犹有生气。彼石勒段,今竟何在。 王处仲每酒间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人不足言,其志乃大可悯矣。余自庚申以後,每读刘司空二语,未尝不欷罢酒。至少陵“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後事”,辄黯然低回久之。 王处仲赏咏“老骥伏枥”之语,至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唾壶尽缺。即玄德悲髀肉生意也。桓玄子恒言“不能流芳百世,亦当贻臭万年”,至今为书生骂端,然直是大英雄语。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泉下人。”人虽不相蒙,意实有会。 偶阅士龙与兄书,前後所评□ 者云:“《二祖颂》甚为高伟,《述思赋》深情至言,实为清妙,恐故未得为兄赋之最。《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多体,便欲不清。(老杜诗云:”陆机二十作《文赋》。“当已过二十也。)《祖德颂》甚复尽美。《漏赋》可谓精工。”又云:“张公父子亦语云:‘兄文过子安。’云谓兄作《二京》,必传无疑。”又云:“张公赋诔自过五言诗耳。《玄泰诔》自不及《士祚诔》,兄《丞相箴》小多,不如《女史箴》耳。”又云:“《登楼》名高,恐未可越。《祖德颂》无乃谏语耳,然靡靡清工,用辞纬泽,亦未易恐兄未熟视之耳。”又云:“蔡氏所长,唯铭颂耳。铭之善者,亦复数篇,其馀平平。兄诗赋自兴绝域,不当稍与比较。”按张为司空,蔡则中郎也。又云:“尝闻汤仲叹《九歌》。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绝滔滔,故自是识者。古今来为如此文,此为宗矣。真元盛称《九辨》,意甚不爱。”其兄弟间议论如此,大自可采。 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又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拣金,往往见宝。”又 先尝谓士衡曰:“人患才少,子患才多。”然则陆之文病在多而芜也。余不以为然。陆病不在多而在模拟,寡自然之致。 晋史不载夏侯孝若《东方朔赞》而载其《训弟文》,真无识者也。 晋《拂舞歌》《白鸠》《独漉》得孟德父子遗韵,《白舞歌》已开齐梁妙境,有子桓《燕歌》之风。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不得已而托之名也。“千秋万岁後,荣名安所之。”名亦无归矣,又不得则归之酒,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且饮一杯酒。”“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亦不得已而归之酒,曰:“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至於被服纨素,其趣愈卑,而其情益可悯矣。 倚马事,乃桓温征慕容时,唤袁虎倚马前作露布,文不辍笔。今人罕知其事,至有自谦为“倚牛者”,可笑也。 陆士衡之“来日苦短,去日苦长”,傅休奕之“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张季鹰之“荣与壮俱去,贱与老相寻”,曹颜远之“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语若卑浅,而亦实境所就,故不忍多读。 渡江以还,作者无几,非惟戎马为阻,当由清谈间之耳。景纯《游仙》,晔晔佳丽,第少玄旨。《江赋》亦工,似在木玄虚下。玄虚《海赋》,人谓未有首尾,尾诚不可了,首则如是矣,或作九河乃可用此首,今却不免孤负大海。 “翕波则洪连□ ,吹涝则百川倒流。”此玄虚之雄也。“举翰则宇宙生风,抗鳞则四渎起涛。”此兴公之雄也。“湍转则日月似惊,浪动则星河如覆。”此思光之雄也。三《海赋》措语无大悬绝,读之令人转忆扬马耳。 融之此赋,本传载之甚明。又有“增”“盐”二韵,出於应手,以为佳话。而用云“恨不见全文”,何也?用无史学,如“张浚”、“张俊”,三尺小儿能晓,以为秘闻,何况其它。 渊明托旨冲澹,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後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谓为自然,谬以千里。 “问君何为尔?心远地自偏。”“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清悠淡水,有自然之味。然坐此不得入汉魏果中,是未妆严佛阶级语。 谢灵运天质奇丽,运思精凿,虽格体创亦,是潘陆之馀法也,其雅缛乃过之。“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宁在“池塘春草”下耶?“挂席拾海月”,事俚而语雅。“天鸡弄和风”,景近而趣遥。 延之创撰整严,而斧凿时露,其才大不胜学,岂惟惠休之评,视灵运殆更霄壤。如《应诏曲水燕》,而起语云:“道隐未形,治彰既乱。帝迹悬衡,皇流共贯。惟王创物,永锡洪算。”与题有毫发干涉耶?至於《东宫释尊》之篇起句“国尚师位,家崇儒门”,老生板对,唐律赋之不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