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艳丛书 - 第 420 页/共 467 页

其二:   天赋殊尤质,翻为异域人。   君王不好色,遣妾去和亲。(本集)   (国朝)袁 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乾隆丙辰荐举博学鸿词,己未进士,官江南江宁知县,卒年八十二。着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   昭君   阴山月落夜啼乌,放下琵琶影更孤。   知道君王终遣妾,将军不赐赐匈奴? 其二:   岁选良家玉一枝,六宫深处有谁知。   椒房绝少堂帘隔,何必重重用画师?(本集)   和金沛恩咏昭君纸鸢   玉门春老恨难忘,犹逐东风谒汉皇。   环佩影沈天漠北,琵琶声在白云乡。   素丝解作留仙带,细雨弹成坠马妆。   莫怪洛阳多纸贵,画图终日对斜阳。(《随园诗话》)   明妃(第一首因改官外出而作,第二首后十年再入朝,则凤池诸客都非旧人,故云。)   琵琶一曲靖边尘,欲报君恩屡顾身。   只是内家装束改,回头羞见汉宫人。   晓日瞳眬玉殿开,东风回首认蓬莱。   三千宫女如花貌,都是明妃去后来。   (国朝)胡天游(一名骙,字云持,一字稚威,山阴人。雍正己酉副贡生,乾隆丙辰荐举博学鸿词。着有《石笥山房诗文集》。)   赋得明妃三叠   明妃生照楚江清,艳比天边明月明。   尚愁金屋污仙骨,绝代岂为呼韩生。   龙堆雪卷黄沙雨,偏着春风双黛妩。   定知造物惜红颜,故使漂零擅千古。   君不见邯郸小家施薄朱,暮倚市门朝佩珠。   可怜光彩霸天下,何恨当年卫子夫。   明妃一顾已倾城,紫台远去转娉婷。   鸣駞嘶马杂羌语,夜夜朝朝那可听。   天低海水西流处,独有琵琶堪唤语。   断丝枯木本无情,犹胜人心千百许。   幽怨声声解与传,自怜意态骄神仙。   生不得当茂陵赤帝真龙子,乍可巫山峡月空婵娟。   明妃初向长门入,窈窕无心矜独立。   自然动影迥春风,璚鬟薄洗巫云湿。   六宫良家五陵子,容华多少夸桃李。   齐声郄步称第一,今朝争为甘心死?   妇人妒色恒自持,尚令忘妒前相悲。   如何瑰艳映海日,近出珠栊人不知。   以图索马安有马,况是丹青不能画。   画师长安市上儿,一生解貌东家施。   黄金纵使不相责,鄙人讵识天人姿?   昔疑汉妾今焉支,妾身分明不泪垂。   玉颜一为他人得,枉是千金莫赎时。(本集)    句   身与明妃同出塞,今朝低尽雪山天。(《题出塞图》,同上)   (国朝)吴 雯(字天章,山西蒲州人。乾隆间应博学鸿词不遇。着有《莲洋集》。)   明妃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国朝别裁集》)   (国朝)屈 复(字见心,号悔翁,晚号金粟道人,陕西蒲城人。布衣,乾隆丙辰荐举博学鸿词。着有《弱水诗集》。)   明妃   阴山一去紫台空,环佩何劳怨朔风。   汉帝六宫春草碧,只今谁在画图中?(本集)   (国朝)李 锴(字铁君,一字眉山,号荐青山人,又号焦明子,汉军人。乾隆丙辰荐试博学鸿词,复举经学。着有《睫巢集》。)   王昭君   凤凰虽为媒,鸩鸟能间之。   美人在宫中,袅枕宁自移。   艳色自骄矜,安怪他人为?   当轩拜天子,流光在前墀。   所愿在一见,去去无所辞。(《熙朝雅颂集》)   (国朝)吴省钦(字冲之,号白华,南汇人。乾隆乙卯,召试博学鸿词,赐内阁中书,癸未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湖北提督学政。着有《白华前后集》。)   明妃   苑漏迢迢永巷哀,玉阶宣唤梦空回。   平生休恨毛延寿,已赚君王省识来。   仙辔如琴鞚绝尘,琵琶弦诉汉宫春。   解围笑献平城计,从此和亲误美人。(本集)   (国朝)刘献廷(字继庄,庆阳人。)   王昭君二首   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国朝别裁集》)   (国朝)顾夔璋(字东昆,襄阳人。乾隆癸酉拔贡生,官广西试用州判。着有《东昆诗集》。)   昭君   庙算无人斩郅支,竟教女子塞垣驰。   琵琶空拨繁忧调,画像难描幽愤姿。   御苑可怜虚绣幕,单于岂遽缺金卮。   独悲青冢连陵墓(陵谓李陵,墓在紫塞),飜使男儿愧誓师。(本集)   (国朝)祝 颋(字亦山,无锡人。乾隆丙子举人,四川三台县知县。)   句   自从神女感云雨,生长明妃亦在兹。(《巫山十二峰》)   (国朝)祝德麟(号止堂,海宁人。乾隆癸未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官御史。着有《悦亲堂集》。)   王昭君   祸始韩安国,和亲议遂成。   妾身宁足惜,国体得无轻。   图画宫中貌,琵琶马上声。   伤心沙漠月,还似汉庭明。(本集)   (国朝)沈 初(字景初,号云椒,平湖人。乾隆癸未进士,殿试第二人及第,官至户部尚书,谥文恪。着有《兰韵堂集》。)   王昭君辞   君王未知妾,妾貌为谁好?   愿一见颜色,安知万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