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续拾 - 第 68 页/共 91 页
《全唐文》八百四十四有传。
○诸加尊号表
陛下登宝祚以来,累贡章表,盖缘中外臣寮,请上尊号,未奉诏允,实慊群情。臣等闻帝王受命,必有鸿名,天人合符,须膺大号,是彰圣德,以耀宝图。今己歼厥渠魁,荡平九寓,御明堂而垂化,礼百神以告功,尚执谦冲,未加徽称,觊陛下开不违之旨,在臣等有难夺之勤。伏惟皇帝陛下亲举义师,躬除国耻,起坠地之宗庙,祚升天之神灵,再造乾坤,中兴历数,功逾夏代,道迈汉年。况乎八表诸侯,归陛下如百川之赴东海;中原多土,仰陛下如众星之拱北辰。保国安邦,功成名遂,傥固扌为谦之□,是违亿兆之心。且义士忠臣,犹赏之以茅土,而英风丕业,乃滞之於典章。臣与万国公侯,普天黎庶,禺望圣旨,下允众情。(《册府》)
○请出内府财帛劳军奏
臣窃知内库所积有余,租庸赡军不足,今内外诸军,室家不能相保,傥非即时安恤,臣惧人心离散。(《册府》一百八十一)
☆李琪
《全唐文》八百四十七有传,
○请转运官物授官奏
臣伏思汉文帝时,欲人务农,及募人入粟,得拜爵及赎罪,景帝亦如之。後汉安帝时,水旱不足,三公奏请富人入粟,得封关内侯及公卿已下散官。本朝乾元中亦曾如此。今陛下纵不欲入粟授官,愿降明敕下诸道,合差百姓转般之物,有能出力运官物到京者,五百石己上,白身授一初任州县官,有官者依资次迁授,次迁者便与放选;千石已上至万石者,不拘文武,显为赏酬,免令方春农人流散。此亦转仓赡军之一术也。(《五代会要》二十七)
☆蔡同文
《全唐文》八百四十八有传。
○武成王庙四壁设酒醢奏
伏见武成王庙中,每上戊释奠,汉留侯张良配坐,武安君吴起等为十哲。当排祭之时,止于武成王、张良十哲面前,其范蠡等六十四人,图形於四壁,面前并无酒醢。自今後,乞准本朝旧制例,武成王庙四壁诸英贤画像面前,请各一豆、一爵祀享。(《五代会要》卷三)
☆李元龟
《全唐文》八百四十九有传。
○徒流放还依律处分奏
准《开成格》,应断天下徒流人到所流处,本管画时申御史台,候年月满日申奏,方得放还本贯。近年凡徒流人,所管虽奏,不申御史台,报大理寺,所以不知放还年月。望依格律处分。(《五代会要》卷九)
☆张昭远
昭远,後唐天成二年为左补阙。
○加估折纳奏
切见今秋物价绝贱,百姓随地亩纽配钱物,名目多般,皆贱籴供输,极伤农业。既未能减放,则请加估折纳斛斗,稍便於民。又国朝己来,备凶年之法,州府置常平仓,饥岁以振贫民,请于天下最丰熟处,折纳斛斗,以仓贮之,依常平示出纳,则国家常有粟而民不匮也。(《册府》五百二)
☆张延朗
《全唐文》八百四十九有传。
○州县徵科赏罚奏
州县官徵科赏罚例:县令、录事参军正官,一年依限徵科了绝加阶,二年依限与试衔,三年总及限与服色;如摄令、录,一年内了绝仍摄二年,三年内总及限与真命;主簿一年、二年如县令条,三年总了别任使;本判官一年加阶,二年改试衔,三年转官;本曹官省限内了绝,与试衔转官;诸节级三年内总了绝者,与赏钱三十千。其责罚依天成四年五月五日敕。(《册府》六百三十三)
☆张鹏
鹏,清泰中御史中丞。
○常朝就敷政门外赐食奏
文武常参官入ト日廊下设食,每宣放仗拜後就食,相承以为谢食拜。臣以每日常朝,宣不坐後拜退,岂谢食之谓乎?如臣所见,自今宣放仗拜後,且就以候,将设食,别降使於敷政门外宣赐酒食,群臣谢恩後食。(《册府》)
☆范延光
《全唐文》八百四十九有传。
○请赐指挥俸料奏
诸道指挥使月俸未有定制,请大藩镇都指挥使月赐料钱三十贯、粮十石、春衣十五匹、冬衣二十匹,其馀藩府约此为等第。(《册府》五百八)
○添支侍卫亲军指挥料钱奏
侍卫亲军都指挥与小指挥,每月钱料春冬衣物,元一例支给无等差。昨并省军都,自捧圣严卫相羽休已下逐厢都指挥使,新定名管禁兵五千人,欲为等第,每月添支料钱各三十千,粮十五石,衙官粮十分。(同上)
☆李郁
郁,天成二年为宗正丞。
○请复园陵旧制奏
两京畿甸园陵之制,其地十里曰封山。爰自伪室己来,收在公田之籍,今方绍袭,宜正规仪。(《册府》一百七十四)
☆聂延祚
延祚,天成中少府监。
○厘革牌印奏
牌印旧体,不与朱记相参。伏自近年,亦归当监铸造,既须篆字,何异印文?伏乞下中书厘革。(《册府》六百二十)
☆郭从义
从义,其先沙部人。後唐赐姓李,长兴三年,为永兴郡部署。晋天福初复姓,《宋史》有传。
○诛赵思绾奏
新除华州留後赵思绾,三月三日授华州留後,准诏赴任,三移行期,仍要铠甲以给牙兵。及与之,又不遵路。至九日夕,有部曲曹彦进告,思绾欲于十一日夜,同恶五百人奔南山入蜀。是日诘旦,再促上路,云俟夜进涂。臣等与王俊入城,分兵守四门。其赵思绾部下军各已执带,遂至牙署,令召思绾,至则执之,与一行徒党,并处置讫。(《册府》四百三十五)
☆范延策
延策,後唐安州节度副使。
○上三事奏
一请不禁过淮猪羊,而禁丝绵匹帛,以实中国;一请於山禁要害,置军镇以绝寇盗;一述藩侯之弊,请敕从事明谏诤之,不从,令诸军校列班廷诤。(《册府》四百四十)
☆孔知邵
知邵,唐长兴中为太常丞。
○除替诸道副使等官奏
诸道行军司马、副使、两使判官已下,及防御、团练、军事判官,并请依考限,欲满一月前,本处闻奏,朝廷选替补授。(《册府》六百三十三)
☆李延范
延节,长兴中大理卿,迁殿中监。
○条具切要逐件奏
当寺今有要切事节,谨具逐件如後。
一件,寺司每奉敕旨断案,准格须委法直司据罪人所犯,检定法条,本断官将所犯罪名,并所检法律及法书本卷,对验不差,然後逐件於法上署名,下法定断。伏见寺司案内,每将法直官所检条件法状,备录在详断案。伏准格文,法直官祗合录出科条,勘押入案,至於引条判断,合在曹官,仍不许於断状内载法直官姓名者。自今已後,其法状臣欲落下,留充寺司案底,不录在奏状中,冀免元敕法状三重在案。其本断官仍於断状後具言,臣所断前件文案,皆是将法直司所验条法,一一周细详认,悉是罪人所犯科条,或言将某色律条比附详断,逐件参检,并无漏落法律,及无欠少案内事节。
一件,格文内大和四年十二月三日,刑部员外张讽奏,大理寺官结断刑狱,准旧例,自卿至司直诉事,皆许各申所见陈论。伏以所见者是消息律文,附会经义,以谳正其法,非为率胸臆之见,逞章句之说,以定罪名。近者法司断狱,例皆缉缀词句,漏略律文。且一罪抵法,结断之词,或生或死,遂使刑名不定,人徇其私。臣请今後各令寻究律文,具载实事,以定刑辟。如能引据经义,辨析情理,并任所见详断。若非礼律所载,不得妄为判章,出外所犯之罪。
一件,详刑定罪,实在法律一科,须是犯人本条,或取比附详断。自今後大理寺详断文案,只得以本犯一条法律断罪,不得更将稍似格律,於本条前後安排。如是罪人合以官品减等,官告赎罪之类条件,即许於法状内次第区分。(《五代会要》十六)
○逃户归业二年内放免两税奏
请指挥诸道州府,每逃户归业後,委州司各与公凭,二年内放免两税差科。如有违,许州论讦勘责。若州县官招得五百户已上,等第奖酬。(《五代会要》二十五)
☆窦专
专,同光朝左谏议大夫。
○请罢租庸使归三司奏
臣伏见天下诸色钱谷,比属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和有郎中、员外支计分劈。自後以租赋殷繁,添置司之额。自唐天宝中,安史作乱,民户流亡,征赋不时,经费多阙。惟江淮、岭表,郡县完全,总三司货财,发一使征赋,在处勘覆,目曰租庸。才收京城,寻废职务。广明中,黄巢充斥,僖宗省方,依前以江淮征赋又置租庸使催征,及至车辂还京,旋亦停废。伪梁不知故事,将四镇节制征输,置宫使名目管系,既废宫後,改置租庸,杂以掊敛相兼,加之出放生利。况户口什一之税,是太平之日规绳,租庸总三司合勘,因丧乱之时制置,在京无此名目,乃是出使权宜。若要委一官之能,何妨总三司合判。伏请敕郡县重集户口,计定租税,令盐铁却归三司,收其征赋。务使仍旧会计到京,且便上供,何须直进。既户口不失,则增赋倍多,致海内有久远之安,示天下为一家之治。(《五代会要》二十四)
☆申著
著,天成中少府少监。
○未明事理不得行责奏
伏乞指挥诸道州府,此後或显犯宪章者,候文案毕,任依格法断惩。如未明事理,不得行责情杖。(《五代会要》卷十)
☆杨知方
知方,後唐兴唐府冠氏县尉。
○自陈请验文书状
光化三年明经及第,其後选授官两任。庄宗郊天年,於将作监内行事礼毕,拟授太子通事舍人,旋值错竖父母年几驳落。其年丁父忧。至天成二年又丁母忧。去年九月方服阕,今春欲赴郊天行事,又缘贫困,无财可办。今乞引验已前文书,量赐陶铸者。(《册府》六百三十三)
☆郝琼
琼,右街使,兼判尚书考功。
○司吏逐月支赐粮钱奏
去年五月诏,中外官员自宰臣、节度使以下,并逐年书考课。计官员千馀,当司人吏四人,二人赴官,又公用不足。乞依三铨例,当司归司官逐月支赐纸笔粮钱。(《册府》六百三十六)
☆任赞
《全唐文》八百五十有传。
○勿启幸门奏
郊天前有犯重罪合当极法者,并令推鞫断遣,无容开启幸门。(《册府》四百七十五)
☆崔居检
《全唐文》八百五十有传。
○大祠中祠车驾不出奏
大祠、中祠差官行事,皇帝虽不与祭,其日亦不视朝。伏见车驾其日或出,於礼不使。今後请每遇大祠、中祠,车驾不出。(《五代会要》卷四)
☆王权
《全唐文》八百五十一有传。
○诸道详勘职方地图奏
伏见诸道州府,每遇闰年,准例送尚书省职方地图者。顷因多事之後,诸道州府旧本虽存,其间郡邑或迁,馆递曾改,添增镇戌,创造城池,窃恐尚以旧规录为正本,未专详勘,必有差殊。伏请颁下诸州,其所送职方地图,各令按目下郡县镇戌城池,水陆道路,或经新旧移易者,并须载之於图。其有山岭溪湖、步骑舟楫,各得便於登涉者,亦须备载。(《五代会要》十五)
☆李象
《全唐文》八百五十一有传。
○散官犯罪不得当赎奏
请今後凡是散官,不计高低,若犯罪,不得当赎,亦不得上请。
详定院覆奏:应内外文武官,有品宫者自依品官法,无品官者、有散试官者,应内外带职廷臣宾从、有功将校等,并请同九品官例。其京都军巡使及诸道州府衙前职员、内外离任镇将等,并请准律,不得上请当赎。其巡司马步司判官,虽有曾历品官者,亦请同流外职。准津,杖罪已下依决罚例,徒罪已上仍旧当赎法。(《五代会要》卷十)
☆卢质
《全唐文》八百五十一有传。
○仆射上事仪注务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