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第 346 页/共 361 页

三日,舟人分胙,行差晚。与儿辈登堤观蜀江,乃知李太白。荆门望蜀江。诗。江色 绿且明。为善状物也。自离塔子矶,至是始望见巴山。山在松滋县。泊灌子口,盖松滋。枝 江两邑之间。松滋晋县,自此入蜀江。枝江唐县,古罗国也,江陵九十九洲在焉。晋柳约 之。罗述。甄季之闻桓玄死,自白帝至枝江,即此地也。欧阳文忠公有。枝江山行。五言 二十四韵。盖文忠赴夷陵时,自此陆行至峡州,故其。望州坡。诗云。崎岖几日山行倦, 却喜坡头见峡州。灌子口,一名松滋渡。刘宾客有诗云。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 道回。 四日,过杨木寨。盖松滋有四寨,曰杨木。车羊。高平。税家云。泊龙湾。 五日,过白羊市,盖峡州宜都县境上。宜都,唐县也。谒张文忠公天觉墓,残伐墓木 横道,几不可行。天觉之子直龙图阁茂已卒。二孙,一有官,病狂易,一白丁也。初作墓 江滨,已而不果葬,改葬山间,今墓是也。而旧墓亦不复毁。启隧道出入,中可容数十人 坐。有道人结屋其旁守之。道人出一石刻草书云。莫将外物寻奇宝,须问真师决汞铅。寄 八琼张子高。钟离权始自王屋游都下,弟子浮玉山人来乞此字。今又将西还,丹元子再请 书卷之末。绍圣元年仲冬望日。权,即世所谓钟离先生。子高即天觉,丹元子即东坡先生 与之酬倡者。后有魏泰道辅跋云。天觉修黄箓醮法成,浮玉山人谓之曰。上天录公之功, 为须弥山八琼洞主,宜刻印谢帝而佩之。天觉不以为信,故浮玉又出钟离公书为证。后丹 元子又为天觉求书卷末。又有徐注者跋云。天觉舟过真州,方出谒,有布衣幅巾者,径 入舟中,索笔大书。闲人吕洞宾来谒张天觉。十字,掷笔即去。而天觉适归,墨犹未干。 注,真州人,云亲见之。坟前碑楼壁间,有诗一篇云。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坐清。 霖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三朝元老心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白发故人来一别, 却归林下看升平。盖魏道辅赠天觉诗,后人所题者。唐立夫舍人亦有一诗,末句云。无 碑堪堕泪,著句与招魂。宜都知县右文林郎吕大辨来。泊赤崖。 文集卷四十八 入蜀记第六 六日,过荆门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岩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过碚,望五龙及 鸡笼山,嵯峨正如夏云之奇峰。荆门者,当以险固得名。碚上有石穴,正方,高可通人,俗 谓之荆门,则妄也。晚至峡州,泊至喜亭下。峡州在唐为硖州,后改峡,而印文则为陕州。 元丰中,郎官何洵直建言,陕与陕相乱,请改铸印文从山。事下少府监,而监丞欧阳发言, 湖北之陕州,从阜从夹。陕西之陕州,从阜从夹。偏旁不同,本不相乱,恐四方谓少府监 官皆不识字。当时朝士之议皆是发,而卒从洵直言改铸云。至喜亭记。欧阳公撰,黄鲁 直书。 七日,见知州右朝奉大夫叶安行字履道。以小舟游西山甘泉寺,竹桥石磴,甚有幽趣, 有静练。洗心二亭,下临江,山颇疏豁。法堂之右,小径数十步,至一泉,曰孝妇泉,谓 姜诗妻庞氏也。泉上亦有庞氏祠,然欧阳文忠公不以为信,故其诗曰。丛祠已废姜祠在, 事迹难寻楚语讹。又此篇首章云。江上孤峰蔽绿萝。初读之,但谓孤峰蒙藤萝耳,及至 此,乃知山下为绿萝溪也。又至汉景帝庙及东山寺,景帝不知何以有庙于此。欧阳公为令 时,有祈雨文,在集中。东山寺,亦见欧阳公诗。距望京门五里,寺外一亭,临小池,有 山如屏环之,颇佳。亭前冬青及柏,皆百余年物。遂至夷陵县,见县令左从政郎胡振。厅 事东至喜堂,郡守朱虞部为欧阳公所筑者,已焚坏。柱础尚存,规模颇雄深。又东,则祠 堂,亦简陋,肖像殊不类,可叹。厅事前一井,相传为欧阳公所浚,水极甘寒,为一郡之 冠。井旁一楠,合抱,亦传为公手植。晚,郡集于楚塞楼,遍历尔雅台。锦嶂亭。亭前海 棠二本,亦百年物。尔雅台者,图经以为郭景纯注。尔雅。于此。又有绛雪亭,取欧阳公 千叶红梨诗,而红梨已不存矣。 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 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 皆青苍不凋,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 入峡山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系船与诸子及证师登三游洞,蹑石磴二里,其险处 不可着脚。洞大如三间屋,有一穴通人过,然阴黑峻险尤可畏。缭山腹,伛偻自岩下,至 洞前,差可行。然下临溪潭,石壁十余丈,水声恐人。又一穴,后有壁,可居。钟乳岁久 垂地若柱,正当穴门。上有刻云。黄大临弟庭坚,同辛癠子大方,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来游。 旁石壁上刻云。景祐四年七月十日,夷陵欧阳永叔。下缺一字。又云。判官丁。下又缺 数字。丁者,宝臣也,字元珍。今丁字下二字,亦仿佛可见,殊不类元珍字。又永叔但曰 夷陵,不称令。洞外溪上又有一崩石偃仆,刻云。黄庭坚弟叔向子相侄檠同道人唐履来游, 观辛亥旧题,如梦中事也。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庚寅。按鲁直初谪黔南,以绍圣二年过此, 岁在乙亥,今云辛亥者误也。泊石牌峡。石穴中,有石如老翁持鱼竿状,略无少异。 九日,微云,过扇子峡。重山相掩,政如屏风扇,疑以此得名。登虾蟆碚,水品所载 第四泉是也。虾蟆在山麓,临江,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皮包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者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绿润,泉泠泠有声,自洞出,垂虾蟆口鼻间,成水帘入江。是 日极寒,岩岭有积雪,而洞中温然如春。碚洞相对。稍西有一峰,孤起侵云,名天柱峰。自 此山势稍平,然江岸皆大石堆积弥望,正如浚渠积土状。晚次黄牛庙,山复高峻。村人来 卖茶菜者甚众。其中有妇人,皆以青斑布帕首,然颇白晰,语音亦颇正。茶则皆如柴枝草 叶,苦不可入口。庙曰灵感,神封嘉应保安侯,皆绍兴以来制书也。其下即无义滩,乱石 塞中流,望之可畏。然舟过乃不甚觉,盖操舟之妙也。传云,神佐夏禹治水有功,故食于 此。门左右各一石马,颇卑小,以小屋覆之。其右马无左耳,盖欧阳公所见也。庙后丛木, 似冬青而非,莫能名者。落叶有黑文,类符篆,叶叶不同,儿辈亦求得数叶。欧诗刻石庙 中,又有张文忠一赞,其词曰。壮哉黄牛,有大神力。辇聚巨石,百千万亿。剑戟齿牙, 磥硊江侧。壅激波涛,险不可测。威胁舟人,骇怖失色。刲羊酾酒,千载庙食。张公之意, 似谓神聚石壅流以胁人求祭飨。使神之用心果如此,岂能巍然庙食千载乎。盖过论也。夜, 舟人来告,请无击更鼓,云庙后山中多虎,闻鼓则出。 十日早,以特豕壶酒,祭灵感庙,遂行。过鹿角。虎头。史君诸滩,水缩已三之二,然 湍险犹可畏。泊城下,归州秭归县界也。与儿曹步沙上,回望,正见黄牛峡。庙后山如屏 风叠,嵯峨插天,第四叠上,有若牛状,其色赤黄。前有一人,如着帽立者。昨日及今早, 云冒山顶,至是始见之。因至白沙市慈济院,见主僧志坚问地名城下之由。云院后有楚故 城,今尚在,因相与访之。城在一冈阜上,甚小,南北有门,前临江水,对黄牛峡。城西 北一山,蜿蜒回抱。山上有伍子胥庙,大抵自荆以西,子胥庙至多。城下多巧石,如灵壁 湖口之类。 十一日,过达洞滩。滩恶,与骨肉皆乘轿陆行过滩。滩际多奇石,五色粲然可爱,亦 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犹见黄牛峡庙后山。太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 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欧阳公云。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山高更远望犹见, 不是黄牛滞客舟。盖谚谓。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一朝一暮,黄牛如故。故二公皆及之。 欧阳公自荆渚赴夷陵,而有下牢。三游及虾蟆碚。黄牛庙诗者,盖在官时来游也。故。忆 夷陵山。诗云。忆尝祗吏役,巨细悉经觏。其后又云。荒烟下牢戍,百仞塞溪漱。虾蟆 喷水帘,甘液胜饮酎。亦尝到黄牛泊舟听猿狖也。晚泊马肝峡口。两山对立,修耸摩天, 略如庐山。江岸多石,百丈萦绊,极难过。夜小雨。 十二日早,过东碯滩,入马肝峡。石壁高绝处,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其傍又有 狮子岩,岩中有一小石,蹲踞张颐,碧草被之,正如一青狮子。微泉泠泠,自岩中出,舟 行急,不能取尝,当亦佳泉也。溪上又有一峰孤起,秀丽略如小孤山。晚抵新滩,登岸宿 新安驿,夜雪。 十三日,舟上新滩,由南岸上。及十七八,船底为石所损,急遣人往拯之,仅不至沉。 然锐石穿船底,牢不可动,盖舟人载陶器多所致。新滩两岸,南曰官漕,北曰龙门。龙门 水尤湍急,多暗石。官漕差可行,然亦多锐石,故为峡中最险处,非轻舟无一物,不可上 下。舟人冒利,以至此,可为戒云。游江渎北庙,庙正临龙门。其下石罅中,有温泉,浅 而不涸,一村赖之。妇人汲水,皆背负一全木盎,长二尺,下有三足,至泉旁,以杓挹水, 及八分,即倒坐旁石,束盎背上而去。大抵峡中负物率着背,又多妇人,不独水也。有妇 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钅义至六 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十四日,留驿中。晚,以小舟渡江南,登山,至江渎南庙。新修未毕,有一碑,前进 士曾华旦撰。言因山崩石壅,成此滩,害舟不可计,于是著令,自十月至二月禁行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