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集 - 第 250 页/共 332 页

有敕。卿等已聘告归,少休就馆。即颁燕俎,临遣辅臣。式示异恩,以荣回驭。   【班荆馆赐大辽贺坤成节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方事回辕,聊兹弭盖。念征途之尚永,加秋暑之未衰。往锡燕嘉,少休徒驭。   【赐宰相吕大防已下罢散坤成节道场香酒果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竭诚卫上,体国均休。恪修西竺之仪,仰献南山之祝。宜膺宠锡,以示褒优。   【赐大辽贺坤成节使副内中酒果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来陈庆币,克讲邻欢。载嘉远聘之勤,宜示宠绥之意。颁兹芳旨,服我恩私。   【赐大辽贺坤成节人使朝辞讫归驿酒果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远敦使事,率礼无违。既上谒辞,言还有日。宜加颁锡,益示宠荣。   【坤成节就驿赐阿里骨进奉人使御筵口宣(元四年七月十四日)】   有敕。汝等来修贡篚,适遘诞辰。宜均庆赐之恩,共乐亨嘉之会。往颁燕俎,咸极欢心。   【瀛洲赐大辽贺坤成节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四年七月十四日)】   有敕。鞭辔既劳,封疆渐迩。虽勤归念,少憩暑途。服我恩私,式同燕喜。   【坤成节就驿赐于阗国进奉人使御筵口宣(元四年七月十四日)】   有敕。汝等奉琛远至,授馆少留。适遘诞辰,宜均庆泽。钦承恩渥,共乐燕私。   【班荆馆赐大辽贺坤成节人使回程酒果口宣(元四年七月十七日)】   有敕。卿等奉璋来聘,弭节言还。眷此暑途,少留归驭。往颁燕俎,式示恩私。   【赐新除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辞免不允批答口宣】   有敕。朕图任元老,以表四方。以卿望在士民,心存社稷。勉膺异数,式副佥言。   【赐皇弟普宁郡王似生日礼物口宣】   有敕。岁将更端,月亦既望。实以兹日,笃生贤王。宜厚宠颁,以介多福。   【班荆馆赐大辽贺坤成节人使回程香酒果口宣】   有敕。卿等讲成聘礼,归次都门。复此少留,逝将言迈。宜颁饯,以宠行骖。         ●卷一百十三 ◎内制批答七十六首   【赐正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乞外郡不许批答(元元年十月八日)】   览表具之。卿以应务之才,居本兵之地。绥静中外,人无间言。何疑上章,欲求去位。未喻厥意,闻之怃然。夫荣亲莫大于功名,养志不专于甘旨。而况魏阙之下,父母之邦。退食问安,孰便于此?勉循其旧,以卒辅予。   【赐安焘乞外郡不允批答(元元年十月八日)】   省表具之。夫事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而况艰难之际,一日万几。冰渊之惧,当务同济。卿练达兵要,灼知边情。寄托之深,义难引去。亟求自便,朕何赖焉。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刘挚辞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元元年十一月)】   览表具之。道有行藏,时有用舍。岁不我与,难以智求。道之将行,岂容力避。大言大利,固当安而受之;小行小廉,非所望于卿者。成命不再,可无复辞。   【赐刘挚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元元年十一月)】   省表具之。政如农耕,以既获为能事;言如药石,以愈疾为成功。若耕不获,疾不愈,朕何望焉。所以用卿者,非以富贵卿也。勉卒成业,何以辞为。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出入四世,师表万民。无羡于功名,而有厌于富贵。其所以忘身徇国,舍逸就劳者,岂有求而然哉。凡以先帝之恩,生民之故也。卿之在朝,如玉在山,如珠在渊。光景不陈,而草木自遂。去就之际,损益非轻。昔西伯善养老,而太公自至。鲁穆公无人子思之侧,而长者去之。卿自为谋则善矣,独不为朝廷惜乎?药饵有间,时游庙堂。家居之乐,何以异此。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朕修身以承六圣,虚己以听四辅。而法度未定,阴阳未和,民未乐生,吏未称职。中夜以思,方食而叹。虽不敢以事诿元老,实望其以身率百官。卿犹未即于安,孰敢不尽其力。此圣母冲人之本意,而天下有识之所望也。昔唐太宗以干戈之事,尚能起李靖于既老;而穆宗、文宗以燕安之际,不能用裴度于未病。治乱之效,于斯可见。朕意如此,卿其少安。   【赐宰相吕公著乞退不许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才全而德备,积厚而施博。明亮笃诚,坐屈群策。既以天下公议而用于此矣,岂以卿之私意而听其去哉。水旱之灾,不德所召。卿当助我,求所以消复之道,不当求去我也。《诗》不云乎:“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勉思厥职,以答民望。   【赐宰相吕公著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用贤之功,必要之久远。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朕之用卿,期于百姓之既富;卿之自信,亦岂一日而成功。常之灾,天以警朕。夙夜祗惧,与卿同之。朕若归过于股肱,何以答天戒;卿若释政而安逸,何以塞民言。各思其忧,少安厥位。   【赐尚书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十八日)】   卿以方闻之举,擢自厚陵。禁林之选,用于神考。逮受顾命,弼予冲人。义既同于戚休,身岂轻于出处。遽欲引去,闻之恻然。姑安厥常,以助予治。   【赐尚书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十八日)】   祥除之初,念我圣祖。所与共政,不忘旧人。而卿博学多闻,通练古今。小心畏慎,不见过失。力求引去,为之惘然。勉留辅予,益祗厥服。   【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已下上第一表请皇帝御正殿复常膳不允批答(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朕即位二年,水旱继作。致灾之故,实惟冲人。既延及于无辜,复贻忧于文母。是以坐不安席,食不甘味。实欲深念厥咎,岂徒见之空言。而雨不崇朝,农犹告病。欲徇来请,惕然未宁。其一乃心,勉正厥事。毋重朕之不德,以答天之深戒。   【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已下上第一表请太皇太后复常膳不许批答(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