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斋初学集 - 第 19 页/共 115 页

(寄题泰和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 宿云墩) 墩深云所归,云去墩仍在。却疑此非墩,亦是云变态。 (寄题泰和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 愚山) 江声啮山腰,帆影挂树杪。只疑船舷上,欲戛山头草。 (寄题泰和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 浮山) 浮山山下水,尽带梅花馥。似怜梅清寒,十里赐汤沐。 (寄题泰和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 秋声阁) 东风看酒泛,落叶使人悲。不是悲秋士,秋声那得知。 (寄题泰和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 萧斋) 萧辰坐萧斋,纵笔作萧字。他年改精蓝,亦应号萧寺。 (寄题泰和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 凫阁) 泛泛水中凫,安眠复徐引。君胡为此阁?知己问詹尹。 (次韵答杨补见赠) 倦鸟慕林薮,羁人念乡里。中年哀乐多,识字忧患始。 刺促复何为?归秉田间耒。书簏估生计,鹤料算食指。 休日谅未晚,拙政亦吾以。息影依衡茅,引竿向清Г。 君看悬屋车,岂复虑生耳。 △其二 微雨帘帷寂,凝尘几榻静。生面恍开卷,熟客笑引镜。 博奕为犹贤,饮酒安用圣。且理幽忧疾,遑恤膏肓病。 散发谢束修,毁车绝奔迸。聊复学农圃,终当变名姓。 君能从我游,带月锄可并。 (次张藐姑韵送房海客赴南吏部) 薄游只似在岩扃,窥户何愁屦不停。淮水月如官况白,冶城草并客袍青。 物情或可饶甘子,药笼无多辨苓。莫向半山论旧事,谢公墩畔雨冥冥。 (闰四月廿三日梦中作) 柔桑覆笼绿毵毵,密雨温风正养蚕。门外衔泥春燕语,樱桃消息到江南。 (阁讼将结赴法司对簿口号三绝句) 突兀沙堤棘寺傍,莫将铃索笑锒铛。台阶今夜占星象,先看垣前贯索光。 △其二 毁冠策蹇路人怜,拂面青蝇互扑缘。犹胜诸公埋诏狱,一生不得到西天。 △其三 廿年史局叹虺ㄨ,蠹纸成箱笔作堆。头白汗青成底事,却将诗案继西台。 (次韵藐姑送别) 紫陌青云未可论,红笺梦入旧慈恩。到家秋枕闻蛩语,别路春风记鸟言。 身隐却怜明主弃,道穷还仗古人尊。祝君努力匡时略,安稳东吴老灌园。 (二髯篇戏简甘肃梅中丞兼呈兵部王尚书左坊文中允) 先朝昔煽乱,妇寺据肘腋。四海一应山,奋髯相抵格。 身縻若卢狱,祸蔓苇笥藉。自从杨髯死,士气久沈汩。 妇寺有遗种,螟禅魂魄。灵狸雌雄并,训狐朋扇剧。 冯城复依社,夜出而昼匿。冠盖满长安,咋指空叹。 在东畏くぐ,连蜷避雌霓。矧彼叩头虫,向火乞余炙。 堂堂髯司马,中枢屹柱石。长身出班行,正气喷交戟。 暨暨髯中丞,轮肝胆赤。尺书来酒泉,忠愤壮羽檄。 举朝何蚩蚩?低眉戴巾帼。贤哉此二髯,庶不负头额。 人生禀阴阳,须者阳之液。髯多得阳刚,其人亦Σ{山各}。 所以妇寺流,颐颔如脯腊。何用拔须眉,天为芟与柞。 我须苦不修,揽镜颇不怿。既羡缘坡竹,又愧春田麦。 猛欲施锥凿,穴窍自穿刺。马尾非族类,颠毛又狼藉。 旁人向我笑,笑我目论窄。徒以髯取人,子羽恐貌失。 二髯固绝伦,髯奴还见责。不见文宫相,亦是无须客。 作诗寄中丞,捉笔笑哑哑。遥知发函时,掀髯堕冠帻。 初学集卷八 ○崇祯诗集(四) (起己巳六月,尽八月。) (出都门口占寄萧伯玉) 同日南迁客,前期潞水楂。不知萧伯玉,底事尚京华? 赤日烧肌烬,苍蝇聒耳哗。想君消受得,犹未苦思家。 (潞河别刘咸仲(廷谏)吏部) 别绪乡心浩莫分,潞河风雨帝城云。能宽放弃惟良友,未忘京华为圣君。 衰鬓数茎还去国,秋风一叶又离群。渭城歌罢休垂泪,逐客频年实饱闻。 (潞河舟中夜坐答茅止生见赠) 浪涌波喧絮语闻,烛花无焰夜初分。弈棋国手谁论我?杯酒英雄敢并君。 牛马旋迷新涨水,鱼龙还感旧嘘云。他时重听西窗雨。记取孤舟潞水。 (六月廿七日舟发潞河书事感怀寄中朝诸君子凡四首) 回首觚棱又梦中,凤城只在五云东。情怀黯ホ归雅日,踪迹差池去燕风。 天下安危两司马,人间出处一飞鸿。素衣待放还三宿,未忍驱车泣路穷。 △其二 黄金台下士纵横,侧席何人副圣明?紫阁虚传闻禁漏,白麻遽欲下延英。 沙堤银烛儿童羡,火齐金盘道路争。极目中条山色好,隐居吾欲访阳城。 △其三 圣德轩图可比伦,明廷屈轶正嶙峋。流传谏纸台生色,突兀班心国有人。 反舌春残休发口,训狐月白自谋身。凭君传语昌黎叟,载笔无烦论争臣。 △其四 信宿辞朝奏数行,封题和泪进明光。三家村里人仍在,一叶舟中意尽长。 老去惟应思帝力,穷来只合掉书囊。熙朝不数贞元日,敢效忠州录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