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斋初学集 - 第 17 页/共 115 页

(十三日立春) 迎春春在凤城头,簇仗衣冠进土牛。铺展烟光来紫陌,追随笑语到红楼。 林莺口噤思宫树,官柳眉舒向御沟。独有城南羁旅客,与春无分又添愁。 (觅春) 春明门外亦长安,不省阳春到此难。朔气逡巡辞弱柳,光风瑟缩辟崇兰。 西山翠比愁眉锁,上苑红如粉本看。狼藉江南春色早,讨春归去莫教残。 (春风) 午枕眠方足,晴窗曝未终。忽吹新白发,知是旧春风。 物候惊柔绿,心情怕软红。可怜春未老,送我向江东。 (送郭中书赴督师袁公幕) 昂昂千里马,不合驾鼓车。丈夫九尺身,岂肯随朱儒。 郭生ㄈ傥人,侧足承明庐。譬如鸡群鹤,戢翼不得舒。 一朝请论事,慷慨陈兵符。愿如汉卜式,接踵死匈奴。 天子赐颜色,群公咸叹。近臣寄边琐,此例今所无。 我从罢官来,不见关门书。屈指五年期,今又一岁初。 闻君赴严程,出祖临交衢。惭无绕朝赠,控马进一壶。 分张何所道?逝将归里闾。因风问袁公,匡复定何如? (鹦鹉) 鹦鹉人怜汝,雕笼豢养成。翠衿矜妙丽,红觜斗聪明。 侧近偷言语,凭高ネ槛楹。君何忧反舌,时过寂无声。 (鹊巢行) 树上老鸦群作恶,夺我鹊巢反啄鹊。鹊群苦少鸦苦多,冬架春成枉作窠。 扌弃将我巢为汝室,哑哑聒耳听不得。苍然一鹞号鸷鸟,左翎撩风右掠草。 眼看鹊弱与鸦强,何忍盘回坐树旁。 君不见鹞兮鹞兮善择木,浮图有穴崖有屋。鸦群自笑鹊自哭,注目寒空且攫肉。 (题郭无伤所藏朱鹭画竹是余往年所赠) 头白萧郎画竹闻,数茎萧飒坐生云。霜筠雪干还如我,障日成阴却拟君。 △其二 画里萧萧竹数竿,晴窗亦解报平安。年来小劫如风雨,赖有长身共岁寒。 (寒食) 客舍萧萧寄病身,落花寂寂度佳晨。忽闻寒食为今日,始觉风光已暮春。 名酒尽难禁独夜,好莺啼不趁愁人。吾生从道浑如梦,是梦何须太苦辛。 (寒食后一日作) 寒食凄凉作不成,春光取次又清明。孤臣气味愁钻火,故国心情记卖饧。 苦恨落花随柳絮,谩劳啼替莺声。东风谁唱吴娘曲?暮雨萧萧暗禁城。 (无花) 客里无花独倚楼,讨春无计恨悠悠。无花亦有便宜处,省却花飞一段愁。 (赠博平郭太保) 兰三朝一敝裘,濯龙门外看车流。风窗自咏游仙句,金穴谁论特进侯? 客到异书翻帐底,花开禊帖在床头。他时国史编家集,定与《联珠》一部收。 (送于锵秀才南归) 木星入斗霾且,疾雷震电当严冬。孤臣束身待谴逐,攒头缩颈如寒虫。 瓴瓦累门断人迹,谯诃匝户势浩汹。于子ゎ被就我宿,掉臂径突重围中。 朔风褰帘霜著壁,油灯无焰光蒙。布衾泼水寒不寐,背依倚弯角弓。 训狐号屋鼠啮器,梦魇惊觉杵撞胸。更阑漏尽坐相慰,软语唧唧疑吟蛩。 有时激昂抚枕席,蹴我起听谯楼钟。誓将排云叫阊阖,寄笺苦恨飞廉慵。 嗟子长身秀眉目,轮肝胆谁与同?我歌汝和良足乐,冰天雪窖春融融。 春来几何忽已老,杨花如雪飞城东。爱而思子苦不见,三月新妇关房栊。 一朝扣门声剥啄,策蹇揖我归匆匆。我身正坐不得去,别子目断南飞鸿。 子归解装正初夏,楝花风过榴花红。故人见子应叹息,讯我颜状悲途穷。 我生有命可自断,世事岂异马耳风。黄阁知为何老子,白首仍是旧阿侬。 梵川绿净不可唾,金坛酒碧照盏空。《五噫》未遂吴市隐,《十赉》行割华阳封。 因风寄语勿惆怅,料理家酿迟醉翁。 (左耳病戏作十二韵) 叹世侵寻似鹿皮,聋虽半耳已如痴。盈尊社酒凭谁饷?决牖仙方久不窥。 但遇一呼仍响应,若聆偶语却参差。僮便主聩夸脾健,婢噪医庸讳肾衰。 强欲属垣还侧耳,才看抛枕又支颐。史称偏听应如是,人说佯聋或近之。 憎老懒令娇女剔,怯狂畏与醉翁持。八音未许谙全部,两造只能割半词。 洞里乖龙眠正稳,床头斗蚁动还疑。耄呼贤吏犹多愧,归作家公渐有期。 空筏音闻旋恍忽,兜玄梦断转迷离。不须献馘从军法,好证圆通问道师。 (冷饮示侍儿) 花前宜试乐天杯,冷饮东垣未可ㄉ。笑杀家翁买燕女,错将温酒当行媒。 (奉酬山海督师袁公兼喜关内道梁君(廷栋)将赴关门二首) 临渝今是国储胥,锁钥东门万革车。匡坐油幢临虏使,横磨墨盾草邮书。 莺啼大纛连营静,月出雄关列灶虚。蚤晚师中得梁忄堇,度辽长策为君摅。 △其二 贳酒论兵亻暴直余,青灯宾从俨前除。扫犁羡尔谋方老,表饵惭吾术已疏。 甲第金铺鱼钥管,景钟铁索雁行书。白山好勒《磨颂》,衰晚何因借后车? (口占赠林将军(乔椿,晋江人)) 超距身轻三百前,飞刀法自九夷传。血漂楼橹如平地,土拭干将更属天。 魏绛歌钟悬ね考,卫青侯券空名镌。颇闻圣主思收复,亲式群蛙风九边。 (次房海客韵送刘起归宣城) (起与汤祭酒有,祭酒殁。始还故里,故诗有解释之语。) 冤亲场内好参禅,钻火应知定出烟。已分此生离虎口,何须知己付龙泉。 杯蛇辨后休除病,婴消时莫问天。执手送君成一笑,磨驴何日了前缘? (追和朽庵和尚乐归田园十咏(有序)) (正德间,朝士有以郎官罢归者,高僧朽庵林公以渊明《归去来兮辞》为题,赋《乐归田园十咏》送之。崇祯二年,余匏系都门,客有以朽庵遗笔见赠者。开卷吟讽,喟然三叹,遂援笔伸纸,追而和之。昔苏子瞻居海南,遍和陶诗,子繇序而传之。余何敢窃比子瞻,顾如子繇之言,所谓欲以晚节末路,师范渊明之万一者,其志趣不可谓不同也。然子瞻实追和渊明,而余之所和者,朽庵而已,世之君子,其尚恕余之僭逾,或亦因是而知朽庵也夫。是年四月十八日。) △归去来兮至觉今是而昨非次韵 久在樊笼始见几,高人只是急流归。畏荣未必知吾意,忤物何妨与世违。 戢羽岂容寻往迹,悬车自合敛余辉。却嫌此老还多事,形影神中辩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