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升经集注 - 第 8 页/共 10 页

夫柔之生刚,弱之生强,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所以从生者乎。   韦曰:柔弱者,道与气也,刚强者,天地与万物也。根本,即自然之道也。刘曰:刚强之质,从柔弱而生之,物各有之,不知其本,所谓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是故有以无为母,无以虚为母,虚以道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也。   李曰:几物有形,叉自无生,故以无为母。元无所有,以有有故,遂乃有无,无本空虚,起无见者,从虚而来,故以虚为母。虚既空矣,何能运行通而不壅,又由於道,故以道为母。道者,非无非有,非实非虚,不来不去,不始不终,非物使之,非人所造,不知所以,号日自然。道既自然而来,自然即是道之根本。此名无能生有,次第互生,欲结前能行柔弱,则以生刚强也。刘曰:阶浅以至深至妙,莫知所由,故日自然者也。   民之章第二十九   老子曰:民之所以轻命早终者,民自令之耳。非天地毁,鬼神害。   韦曰:天地之大者,生也,岂无故毁人命哉?以道往天下,其鬼不神,亦安得害我命哉!   以其有知,以其形动故也。   韦曰:用智逐欲,劳动其身,形废神竭,故中道夭而不终也。刘曰:智生形动,逐欲取败,自贻伊岁,鬼神何为。   是故无有生有,无形生形,何尸於成事而败之乎!   徐曰:人未生时,本无有身,杂於恍惚之问,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不能清净无为,养神守身,使长生久视,况复生养失理,动为罪咎,败其成身善事,致丧命早终乎。刘曰:心本无为,情欲斯起,神体无象,形色乃生,无象无为,尚生形欲,成事取败,诅足怪哉。   人欲长久,断情去欲,心意以索,命为反归之。   李曰;纵欲伤身,断情益寿,绝有为之想,内外都尽,心意以索也,年非外情,命在己身,故日反归之。   形神合同,固能长久。   刘曰:夫欲保命长久,不令早终者,当须除情去欲,心意都尽,命自归之,更无他卫。索,尽也,谓俱无欲也。李曰:魂离於人则身死,神将形合则命长也。   天下章第三十   老子曰:人虽在天下,令意莫在天下;人虽在国,令意莫在国;人虽在乡,令意莫在乡;人虽在家,令意莫在家;神虽在身,令神莫在身,是谓道人。   韦曰:所在皆忘,故能所在皆存。刘曰:涉远之宾,谁留迎旅,趣真之士,孰顾形体,形骸尚忘,况乎家国,犹弃人天何为。   意微章第三十一   老子曰:患生不意。   冲曰:夫富贵之人,自谓欢乐无忧,不意二字者,反为我身累患也。   祸生丝微。   丝,李刘本作私。李曰:息以累身,祸为破灭,意不以为息,而息已来,私不以为祸,而祸自至。人知在生实畏祸息,终日戒惧,仍虑横来,况公然行恶,如何可免,是以君子慎微,为之於未有也。冲曰:丝,别本作私,误也。不畏丝微之恶,致生纶着之祸,故曰小罪不积,则大罪不成。是以经言:民不畏威,则大畏至矣。   善生於恶。   刘曰:丧命之由,为责善名。   利生於害。   刘曰:吞钩者,为责芳饵也。   大生於小。   刘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难生於易。   李曰:天下难事,叉作於易。刘曰:始乎履霜,至於坚冰。   高生於下。   李曰:九重之台,起於垒土。   远生於近。   李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外生於内。   李曰:由内故有外也。刘曰:言出乎外,行加乎民。   贵生於贱。   李曰:因卑以至尊也。刘曰:贵以贱为本。   动生於安。   李曰:因静而有动也。刘曰:安其身而后动。   盛生於衰。   李曰:热极则寒。刘曰:日中则昃。   阴生於阳。   韦曰:阴阳,犹死生也,夫天下同善而无恶,同利而无害者,则善之名无因而生,然则善名由有恶而生,利名由有害而生,几此上事,皆是有欲有私之息也。李曰:静极则热。刘曰:命吕则律。   是故有无之相生,虚实之相成。   李曰:有生於无,无生於有,故日相生,虚者,阴也,实者,阳也。热极寒,实成虚也,静极躁,虚成实也,故日相成。刘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是以有归有,无归无也。   韦曰:有善则有恶,是有归有也,无利则无害,是无归无也。刘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西升经集注卷之五竟   #1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智士元思虑之变』。   #2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天下柔弱莫过于气』。   西升经集注卷之六   华阳韦处玄 句曲徐道邈 冲玄子   任真子李荣 刘仁会注 碧虚子集   在道章第三十二   老子曰:人在道中,道在人中。   李曰:道则大无不包,人则非道不生,故知人在道中也。道有细无不入,物无不在,是知道在人中也。   鱼在水中,水在鱼中。   刘曰:人之神气,天地交通也,方彼游鱼,内外资水。   道去人死,水乾鱼终。   李曰:此举喻也。鱼之於水,犹人之於道,道在则人存,道去则人亡,水有则鱼生,水无则鱼死。人铃须归道,鱼定当归水,故日人相造乎道,鱼相造乎水,水之与道,人之与鱼#1,不可暂失矣。   故圣人自知反归未生,捐弃侨奢,绝除忧思。   韦曰:捐弃侨奢,然后绝除忧思,忧思既除,然后能反未生,未生既反,则道留而长存也。李曰:自知者不可思须失道也,反归未生,抱守於本,捐弃侨奢,去泰去甚,绝除忧思,无欲无愁,以道赏心,何忧之有。   是故形隐神留。   刘曰:寂然不动。   天下归焉。   韦曰:隐,安也,形能安神,故神亦留止於形也。冲曰:同世之形,托死隐变,精神之身,留世化物,天下慕德,皆来从归也。李曰:凝神九重,故言形隐,道在圣德,故日神留,岘风而至,慕道而来,万方朝觐,天下归焉。刘曰:归其静也。   无为无事,国实民富,保道畜常,是谓玄同。   李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不用针智,名日无为。不饰兵戈,名曰无事。不以有为挠物,常以无事安仁,任用贤哲,百姓繁昌国实。却被走马,以事桑田,财足谷多,故云民富。守於真正,故云保道。因循日新,是日畜常。保道得道,畜常得常,达於常道,故日冥同也。刘曰:主上无为,群生安业,储积充实,而民富贵,至理之道如此。   有国章第三十三   老子曰:有国者,其根深也。   韦曰:王参四大,继天理物,当与道同根无为也。李日以道为根,所得深矣。   天地覆载,万物畜养,金玉重宝不积留也。   韦曰:天地无为於覆载,故常覆载,是以藏金於山,藏珠於渊,则重宝无所逃其域矣,奚假积留於府藏哉。李曰:夫有国者,宜以道为根,德为本,德无不被,道无不通,为天地之所覆载,保其清宁,万物之所养育,获其长久,不须积聚金玉,而金玉自然留止也。刘曰:天地自覆载,万物自畜养,圣人根深宁极,金玉重宝一气所须,是弃而不用也。   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寿命存也。   李曰:外,遗忘也。用之有为而天下失,行道之德而天下存,故言有也。以生为有,爱养伤生,故其身亡也。能忘於身,身将道合,寿命无极,故其身存也。刘曰:夫遗天地者无事,无事者则物归之,遗形骸者无欲,无欲者则命存矣。夫天地形骸,尚自外之,金玉重宝,何足留意也。   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乐人之所不乐,为人之所不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备矣。   李曰:至学之士,学人之所不能学,立行之者,为人之所不能为,为与不为皆为,学与不学皆学,教无不达,理无不通,故日道德备矣。细而言之,常俗小人所好者有为,怀道君子所好者无为,此善人之所不善也。人皆悦於声色,我独悦於无声无色,此喜人之所不喜也。人皆爱於名利,我独忘於名利,此乐人之所不乐也。人皆作僧爱,我独作不僧不爱,此为人之所不为也。人皆信邪,我独信正,此信人之所不信也。人皆行恶,我独行善,此行人之所不行也。道与俗反,志远功高,事无不圆,故云备矣。刘曰:善者,善无情也,喜者,喜无事也,乐者,乐无味也,为者,为无为也,信者,信无心也,行者,行道德也。夫此六句亦有义焉,解行不然也,道德不备也。   皆有章第三十四   老子曰: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   韦曰:道无不在,岂圣人独有,而万物皆无哉!《庄子》云:道在屎溺。屎溺犹有其道,而况万物者乎。刘曰:所明道无不在,修者得之。   万物不自知,道自居之。   冲曰:万物无知,情均刍狗,不知圣匠剖大混一朴,散为无穷之物,不能自知生本,由道气合生物,道自居之。刘曰:藏诸用也。   众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   韦曰:但不自知,又不知物,则神道自然冥会也,冲曰:神为生形之本,众皆得而生,不自知生我者神,神自生我也,刘曰:近在诸身而不能知。   君有德施於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   冲曰:君有无为之德施於百姓,百姓得其自为日用不知,谓我自然,不知受君之德也。韦曰:上不知下,下不知上,上下相忘,乃为道治也。刘曰: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也。   是故圣人藏神於内,魄不出也。   冲曰:圣人知生我者神,故养神守身,藏神形内,炼形化魄,合於真神,混而为一,不役魂魄,又何出焉。李曰:魄,寂也,轻躁之徒,其神自离,圣人法道,安静无为,神不离身,寂然在内,故云不出也。刘曰:静之至也。   守其母,其子全。   李曰:保道存神,守其母也,於身无害,其子全也。   而民炽盛,保其国也。   刘曰:本固邦宁。   玄虚积充,寿命长也。   冲曰:玄虚者道也,真积妙气,积充我身,故能飞行空虚,寿命长久也。   人能徒知天地万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归本,是大不知也。   韦曰:命者,自然也,本者,道也。我都无知,故能归一反於自然也。李曰:有灵之中,人最为智,测之於景,亲之於天,察之於地,通之物理,无有不知,是称为智。而不知身由道生,归根反本,而守愚至死,信命将终,是大不知也。刘曰:谓假学之流,虽复穷教尽艺,辩智多能,奇使异端,规模圣轨,而不悟生之所由,反命归本之道,而逐於外者,於世虽得其美名,於身是谓愚焉。   治身章第三十五   老子曰:治身之道,先隐天地,静居万物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