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说 - 第 9 页/共 9 页

田山姜《新秋雨夕卞司寇斋中观尤展成李白登科传奇诗》云:“四条弦动第三厅,一阕霓裳酒未停。偶尔清歌天便妬,秋镫寒雁雨淋铃。” 新安吕履恒字元素,《梦月岩诗余》有《念奴娇》题《秣陵春》传奇云:“六朝如梦,谁解道野老江头歌哭? 海思云愁还寄托,旧部《霓裳》法曲。瑶水筵前、翠微宫裹,夙世仙缘卜。非空非色,个中人自如玉幠紊碜魈撝郏心同明镜,形影交相逐。劫火虽烧莲性在,不怕罡风颠扑。拨尽鹍弦,挝残羯鼓,泪断声难续。曲终人远,数峯江上犹绿。” 龚合肥邀顾黄公看丁继之演《水浒》赤发鬼。丁年已八十。顾即席赠以诗云:“左右看君正少年,翠鬟红袖并花前。按歌传遍青楼曲,作使当场白打钱。酒态惯撩监史罚,舞腰犹博善才怜。贞元朝士今无几,却有民间地上仙。” 韩山子朱潮远《四本堂座右编》云:“豫督张公自德,先巡盐淮扬以‘黄粱梦’ 征诗。予偶投句云:‘从前熟读《烂柯经》,不免邯郸此道行。桃叶洞中遇汉、魏,白云枕上建功名。十年宰相身原在,一梦河山饭未成。蛙市蜂衙乌兔疾,金鞭指我过蓬、瀛。’公一见,即折节造谢。” 吾郡闺秀徐淑则《观演长生殿诗》云:“钿合金钗事渺然,徒劳瀛海问神仙。可怜空有他生誓,何处重逢七夕缘 宫监归来头似雪,梨园老去散如烟。今宵听奏《霓裳》曲,谁赐开元旧宝钱 ”〔二九〕 〔注〕原题“江都焦循”。 剧说校勘记 本编所重印的《剧说》,是用《读曲丛刊》本作底本。此本虽然较为完整,但仍有一些错讹。现在,凡此本误而稿本不误的地方,径据稿本改正;两本均误的地方,就编者所见,或参考它书订正,或仅仅加注以说明。 稿本有已删去的几处,有被刻本所略去的两点,现仍补收在注中。 《中国文学参考数据小丛书》本,已附有一部分校勘,本编参用了其中的《西河全集》、《桐下听然》两条。其余仅是刻本误而稿本不误,故不再采用。又《小丛书》本对于《剧说》所引《乐府杂录》各条,多据钱熙祚校本加以校注,因本编已收有增补钱校《乐府杂录》,故从略。 〔一〕引用书目中,有几处误笔,如《暖姝由笔》的作者本是徐充而误作“徐光”,郑仲夔的著作祗有《耳新》却误作“耳闻”,今均代为改正,幷识于此。又《古杭梦游录》和《都城记胜》本是一书,也不应重列。 〔二〕“《香囊》之幻”,原“幻”字作“诡”,今据《庄狱委谈》改。 〔三〕刻本此段末尾作:“……大会则用南戏,其始止二腔,较‘海盐’更为清柔而婉折也。” 删节过甚,语意不明,今从稿本。 〔四〕“周挺斋论曲云”一段,乃是涵虚子《太和正音谱》中文,应加更正。 〔五〕“辰钩月”,原作“辰句月”。 〔六〕“五雷轰”,后来均称“五雷阵”,不知“轰”字是否有误。 〔七〕“王翛然”,原脱一“然”字。 〔八〕“雌”,原作“妻”。 〔九〕按:此段节引自《列子 汤问篇》,误“偃师”为“优师”。 〔一〇〕稿本此处多一行注文:“潜说友尝撰《临安志》,甚佳。” 〔一一〕“着”,疑是“注”字。 〔一二〕稿本此处多一行注文:“《洞天元记》,杨慎作。” 〔一三〕按:《茶余客话》所引杜宝《水锦图经》,不但删节过甚,且有误句、误字。可参阅《太平广记》二百二十六,伎巧二。 〔一四〕“尝”,原作“察”,据《桐下听然》改。 〔一五〕“为”字,据《艺苑厄言》加。 〔一六〕稿本此条原很长,删节后,同于刻本。今录删去之文如下: “李艾塘作《岁星记》传奇,余为之序云:(首一段同刻本)‘岁乙丑,访李君艾塘于防风馆,见其近作《岁星记》传奇,本《列仙传》‘东方朔为岁星之精’也。夫曼倩在孝武时,文章不让相如,谏诤同于长孺。二句本方正学先生。班生专为立传,而明辩当时所传他事奇言怪事之非,则“岁星”之说,为孟坚所不信。然而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一代非常之人,未有不锺毓于星辰河岳之灵者,曼倩之为岁星,何独不然?艾塘作此,可与升庵、孝若、笨庵诸曲,比肩伯仲,夫又何疑?艾塘此记成,旋付歌儿。较曲者以不合律,请改。艾塘曰:“令歌者来,吾口授之。”且唱且演,关白唱段,一一指示,各尽其妙。嗟乎!论曲者每短《琵琶记》不谐于律,惜未经高氏亲授之耳。汤若士云: “不妨天下人抝折嗓子。”此浑语也。岂眞抝折嗓子耶?’” 〔一七〕按李笠翁有《巧团圆》传奇。此作“奇团圆”,疑误。 〔一八〕此处衍一“用”字,据毛西河原文删去。 〔一九〕“卢至”,原作“卢止”。按:《柳南随笔》即误作“卢止”。 〔二〇〕“移”字,刻本缺,稿本作“稍”,今据《桯史》。 〔二一〕“点鬼簿”,似应作“录鬼簿”。 〔二二〕刻本“宁”下空一字,稿本字句凌乱不明。按:所缺当是“初”字。 〔二三〕“定杨”,原作“定阳”。 〔二四〕“胜乐道人”,原作“乐胜道人”。 〔二五〕此条见卷三,今重出。 〔二六〕“赶棒”,原作“赶棍”。 〔二七〕“熏猪耳”,原作“董猪儿”。 〔二八〕“诸公子”,原作“诸公”。 〔二九〕稿本此卷中有已删去者一条,今录于下: “班中演《长生殿》者,每忌全演,相传全演则班必散。乾隆三十几年,长白伊公按鹾两淮,故令春台班演全部《长生殿》以试之,乃是秋春台班竟以他故散去。赵仰葵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