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说 - 第 1 页/共 9 页

剧说 清 焦循着 剧说提要 《剧说》六卷,清焦循着。焦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人。生于一七六三年(乾隆二十八年)。自幼好学。壮年从阮元灾山东、浙江各处左幕宾。一八○一年(嘉庆六年)中举人。有人劝他去应礼部试,他因生母年老多病,坚辞不往。母丧之后,闭户著书,名其居曰半九书塾,筑书楼曰雕菰,凡十余年,足迹不入城市,一八二○年(嘉庆二十五年)卒。 焦氏精于经学及算术,生平著作有:《雕菰楼易学》、《易于钥录》、《孟子正义》、《六经补疏》、《里堂学算记》等数十种。此外又有《足征录》、《邗记》、《里堂道听录》、《读书三十二赞》、及《雕菰楼集》、《词》、《诗话》。 焦氏尤好戏曲,着有《曲考》、《剧说》及《花部农谭》。《曲考》今补传,但可于《扬州画舫录》所载《曲海目》一条见其大概。《花部农谭》,已收入本编。 《剧说》一书,是辑录散见于各书中的论曲、论剧之语而成。卷前所列《引用书目》共一百六十六种,实际还不止此数,其中并有不少罕见的珍本,为研究古典戏曲汇集了相当丰富的参考资料。 《剧说》流传的版本有: (一)《读曲丛刊》本。 (二)《曲苑》本。 (三)《重订曲苑》本。 (四)《增补曲苑》本。 (五)《国学基本丛书》本。 (六)《中国文学参考数据小丛书》本《剧说》一种,为第二辑第九种,一九五七年七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以上各种版本,《曲苑》及《重订曲苑》本是根据《读曲丛刊》本景印,《增补曲苑》本诃《国学基本丛书》本是根据《曲苑》本、《读曲丛刊》本排印,《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是根据《读曲丛刊》本排印,加以标点,同时还有小部分的校勘。 《读曲丛刊》本,来源未详。《剧说》从未见刻本,《读曲丛刊》所根据的,不是原稿本,就是传钞本了。 北京图书馆藏有焦循《剧说》稿本六卷,有“焦循手录”和“里堂”两图章,确是焦氏手稿,但不如《读曲丛刊》本完整,或许此稿本还不是最后的定稿。 引用书目〔一〕 《乐府杂录》 唐 段安节 《教坊记》 唐 崔令钦 《辍耕录》 元 陶宗仪 《名义考》 明 周祈 《猥谈》 明 祝允明 《道听录》 《庄岳委谈》 明 胡应麟 《复斋漫录》 明 许浩 《谷尘山房笔麈》 明 于慎行 《近峰闻略》 明 皇甫录 《云麓漫钞》 宋 赵彦卫 《应庵随录》 明 罗鹤 《暖姝由笔》 明 徐充 《国初事迹》 明 刘辰 《紫桃轩杂缀》 明 李日华 《宋史新编》 明 柯维骐 《麈史》 宋 王得臣 《霏雪录》 明 镏绩 《四朝闻见录》 宋 叶绍翁 《说圃识余》 王元征 《癸辛杂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 宋 周密 《都城纪胜》 宋 耐得翁 《乐郊私语》 元 姚桐寿 《水东日记》 明 叶盛 《溪山余话》 明 陆深 《汇苑详注》 明 王世贞 《蜗亭杂订》 徐又陵 《客座赘语》 明 顾起元 《眞珠船》 明 胡侍 《警心录》 《西河词话》 毛奇龄 《武林旧事》 宋 周密 《录鬼簿》 元 锺嗣成 《碧鸡漫志》 宋 王灼 《铁围山丛谈》 宋 蔡绦 《嘉佑杂志》 宋 江休复 《知新录》 王棠 《怀铅录》 《古杭梦游录》 元 李有 《闻见近录》 宋 王巩 《唐阙志》 唐 高彦休 《金楼子》 梁 孝元皇帝 《清波杂志》 宋 周辉 《委巷丛谈》 明 田汝成 《闲燕常谈》 宋 董弅 《明史纪事本末》 谷应泰 《宙载》 明 张合 《河上楮谈》 明 朱孟震 《钱塘遗事》 宋 刘一清 《笔谈》 明 张元长 《书影》 周亮工 《旷园杂志》 吴陈淡 《诗辨坻》 《曲藻》 明 王世贞 《南濠诗话》 明 都穆 《留青日札》 明 田艺衡 《大圜索隐》 《真细录》 《闲中今古录》 明 黄溥言 《雕邱杂录》 梁青远 《在园杂志》 刘廷玑 《静志居诗话》 朱彝尊 《茶余客话》 阮葵生 《甄江逸志》 劳大与 《听雨笔记》 《冬夜笺记》 王崇简 《天禄识余》 高士奇 《南窗闲笔》 《谭辂》 明 张凤翼 《洛阳伽蓝记》 后魏 杨衒之 《天香楼偶得》 虞兆漋 《山居新话》 元 杨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