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选 - 第 8 页/共 133 页

绵搭絮   拙鲁速   东原乐   凭栏人   青山口   黄蔷薇   庆元贞   踏阵马   雪里梅   寨儿令【一作柳营曲】   眉儿弯   送远行   郓州春   梅花引   看花回   南乡子   糖多令   雪中梅   小络丝娘   醉中天【以下二章与仙吕出入】   三番玉楼人   鬼三台【一作三台印与中吕出入】   古竹马【与南吕出入】   酒旗儿【与商调出入】   尾声   随煞【与黄钟仙吕双调大石出入】   收尾【与正宫南吕双调出入】   ○大石调三十五章   六国朝   念奴娇   催拍子   喜梧桐   初问口【一作卜金钱】   喜秋风   怨别离   净瓶儿   玉翼蝉   常相会   催花乐【一作擂鼓体】   百字令   憨郭郎【一作蒙童儿】   还京乐   荼■〈艹糜〉香   蓦山溪   鹧鸪天   灯月交辉   雁过南楼   初生月儿   林里鸡近   阳关三迭   天上谣【以下三章本小石调】   恼杀人   伊州遍   女冠子【与黄钟出入】   好观音【以下三章与仙吕出入】   青杏儿【本小石调】   归塞北   尾声【本小石调】   观音煞   带赚煞   玉翼蝉煞   净瓶儿煞【与中吕出入】   随煞【与黄钟仙吕双调越调出入】   ○燕南芝庵论曲   古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又云。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词山曲海。千生万熟。三千小令。四十大曲。   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曰套数。时行小令曰叶儿。套数当有乐府气味。乐府不可似套数。   古善唱者五人。秦青薛谭韩秦娥沈古之李存符。帝王知音者五人。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宋徽宗金章宗。   近世所谓大曲。苏小小蝶恋花。邓千江望海潮。苏东坡念奴娇。辛稼轩摸鱼儿。晏叔原鹧鸪天。柳耆卿雨霖铃。吴彦高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伯坚石州慢。张子野天仙子。   三教所尚。道家唱情。释家唱性。儒家唱理。   凡唱曲有地所。东平唱木兰花慢。大名唱摸鱼儿。南京唱生查子。彰德唱木斛沙。陕西唱阳关三迭黑漆弩。   凡声音各应律吕。分六宫十一调。唱仙吕宫宜清新绵邈。南吕宫宜感叹伤悲。中吕宫宜高下闪赚。黄钟宫宜富贵缠绵。正宫宜惆怅雄壮。道宫宜飘逸清幽。大石调宜风流酝藉。小石调宜旖旎妩媚。高平调宜条物滉漾。般涉调宜拾掇坑堑。歇指调宜急并虚歇。商角调宜悲伤婉转。双调宜健捷激袅。商调宜凄怆怨慕。角调宜呜咽悠扬。宫调宜典雅沉重。越调宜淘写冷笑。   凡唱所忌。子弟不唱作家歌。浪子不唱及时曲。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南人不唱。北人不歌。   凡歌之格调。有抑扬顿挫。有顶迭垜换。有萦纡牵结。有敦拖呜咽。有推题九转。有摇欠遏透。   凡歌之节奏。有停声。有待拍。有偷吹。有拽棒。有字真。有句笃。有依腔。有贴调。   凡歌一声。声有四节。曰起末。曰过度。曰揾簪。曰攧落。   凡歌一句。句有声韵。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   凡一曲中各有其声。曰变声。曰敦声。曰杌声。曰啀声。曰困声。   凡歌有三过声。曰偷气。曰取气。曰换气。曰歇气。曰就气。又爱者有一口气。   凡歌声变件有三台。有破子。有遍子。有攧落。有实催。有全篇。有尾声。有赚煞。有随煞。有隔煞。有羯煞。有本调煞。有拐子煞。有三煞。有十煞。   凡调有子母。有姑舅兄弟。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如仙吕点绛唇大石调青杏子。世称为杀唱刽子。   有爱唱者。有学唱者。有能唱者。有会唱者。有高不揭。低不咽。有排字儿。打截儿。放掯儿。唱意儿。明掯儿。暗掯儿。长掯儿。短掯儿。碎掯儿。   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有川嗓。有堂声。皆合破箫管。大抵唱得雄壮者。失之村沙。唱得藴拽者。失之乜斜。唱得轻巧者。失之寒贱。唱得本分者。失之老实。唱得用意者。失之穿凿。唱得打搯者。失之本调。   凡唱节病有困的。灰的。涎的。叫的。大的。有乐官声。撒钱声。拽锯声。猫叫声。不入耳。不着人。不彻腔。不合调。工夫少。遍数少。步力少。官场少。字样讹。文理差。无丛林。无传授。嗓拗劣调。落架漏气。   凡唱声病散散焦焦。干干冽冽。哑哑#ref(xia.png,,20x20)#ref(xia.png,,20x20)。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浊浊赸赸。格嗓囊鼻。摇头歪口。合眼张口。撮唇撇口。昂头咳嗽。   凡添字病如则他。兀那。是他家。俺子道。我不见。兀的不呢。一条了。唇撒了。一片了。团圞了。破孩了。茄子了之类是也。   ○高安周挺斋论曲   凡作乐府。切忌有伤于音律。如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人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讹。不伤音律。不为害也。大抵先要明腔。后要识谱。审其音而为之。庶不忝于先辈。至如词中字多难唱处。横放杰出。皆是才人拴缚不住之气。自非老于文学者。即为劣调矣。   凡经史语。乐府语。天下通语。可入杂剧。如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讥诮语。各处乡语。书生语。构肆语。张打油语。皆不可入如双声迭韵语不可专意作之。然亦不可无此体。总之造语必儁。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格调高。音律好。衬字无。平仄稳。   凡乐府最忌者有四。一曰语病。如达不着王母机。或对曰。烧公鸭。举坐大笑是也。二曰语涩。谓句生硬而平仄不叶是也。三曰语粗。谓无细腻儁美之词是也。四曰语嫩。谓词句太弱。且庸腐又不切当。专务鄙猥小家。全无大气象是也。   凡用事要明事隐使。隐事明使。   凡作乐府。要知某调某句。某是务头。可施儁语于其上。其余宜自立一家言。不可多用全语。   凡对偶如逢双必对。自然之理也。又扇面对。如调笑令第四句对第六句。第五句对第七句。驻马听起四句是也。又重迭对。如鬼三台第一句对第二句。第四句对第五句。第一第二第三句对第四第五第六句是也。又救尾对。如红绣鞋第四第五第六句为三对。寨儿令第九第十第十一句为三对是也。   有六字三韵。词家以为难。如西厢麻郎儿幺云。忽听一声猛惊。太平令云。自古相女配夫是也。   ○吴兴赵子昂论曲   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娼优所扮。谓之戾家把戏。盖以杂剧出于鸿儒硕士骚人墨客所作。皆良家也。彼娼优岂能办此。故关汉卿以为非是他当行本事。我家生活。他不过为奴隶之役。供笑献勤。以奉我辈耳。子弟所扮。是我一家风月。虽复戏言。甚合于理。   院本中有娼夫之词。名曰绿巾词。虽有绝佳者。不得并称乐府。如黄番绰镜新磨雷海青辈。皆古名娼。止以乐名呼之。亘世无字。今赵明镜讹传赵文敬。张酷贫讹传张国宾。皆是非也。   ○丹丘先生论曲   杂剧有正末。副末。狚。狐。靓。鸨。猱。捷讥。引戏。九色之名。正末者。当场男子能指事者也。俗谓之末泥。副末执磕瓜以扑靓。即古所谓苍鹘是也。当场之妓曰狚。狚狷之雌者也。其性好淫。今俗讹为旦。狐当场妆官者是也。今俗讹为孤。靓傅粉墨。献笑供谄者也。粉白黛绿。古称靓妆。故谓之妆靓色。今俗讹为净妓女之老者曰鸨。鸨似雁而大。无后趾。虎文。喜淫而无厌。诸鸟求之即就。世呼独豹者是也。凡妓女总称曰猱。猱亦狷属。喜食虎肝脑。虎见而爱之。辄负于背。猱乃取虱遗虎首。虎即死。取其肝脑食焉。以喻少年爱色者。亦如遇猱然。不至丧身不止也。捷讥古谓之滑稽。杂剧中取其便捷讥谑。故云引戏即院本中之狚也。   构肆中戏房出入之所。谓之鬼门道。言其所扮者皆已往昔人。出入于此。故云鬼门。愚俗无知。以置鼓于门。改为鼓门道。后又讹而为古。皆非也。苏东坡诗有云。搬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