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渔歌 - 第 13 页/共 13 页

知寒轩谈荟 蛰云所述:顾太清词,盖采自《东海渔歌》,词家况夔笙刊行本也。余曩居连岛,与六桥都护三多时共往还,都护以佑孚斋王孙“乘槎载妓图”见示,中有太清手题《齐天乐》一阕,为《渔歌》集内所未裁。 太清姓顾氏,或谓顾八代之裔,或称江南顾氏,皆非也。尝读敦礼臣观察《紫藤馆诗钞》,其《哭砚》诗序云,余家有罗纹砚二,乃本生显妣爱新觉罗伯夫人所遗,实匲中物也。背有铭,一书太素道人,为先外祖多罗贝勒讳奕绘;一署太清道人,则外祖母为西林夫人也。又注云:外祖母姓西林觉罗,鄂文端公之族人,幼育于姑母顾氏家,故又姓顾。乡人杨子勤太守跋其图云:老人为西林鄂文端公曾孙女,寄食于顾氏,顾为荣邸侍卫,因被选为幻园贝勒侧福晋。纪鹏上公贝勒玄孙,尝与同直行朝,言之甚悉云云。幻园,奕绘字也。据此,纪鹏上公、礼臣观察俱系贝勒内外孙辈,其言自当可信。所谓顾姓者,固决非江南顾氏;若顾文端公之裔,则其氏为伊尔根觉罗,又焉得称西林族望哉?贝勒薨后,太清颇为家人所厄,以太福晋命出邸,赁居于西城养马营。余居养马营逾三十年,迄莫知太清遗宅所在,亦憾事也。(郭则沄) 晚晴簃诗汇 贝勒奕绘,字子章,号幻园,又号太素道人,荣纯亲王永琪孙。诗话云:幻园斐然著述才,尝撰《子章子》,未刊行。侧室顾春太清,雅善诗词,尝相酬唱,极闺门之乐。卷八 顾太清,字子春,漠军旗人,多罗贝勒奕绘侧室,有《天游阁集》。诗话云: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临桂况夔笙舍人周颐,于光绪已丑得《天游阁诗》写本,其词名《东海渔歌》,夔笙初未求得。宣统已酉,黄陂陈士可毅得诗五卷,缺第四卷;词四卷,缺第二卷。诗在四十前,多偕游之作。及称未亡,家难旋起,携子女移居邸外,有诗纪事。嗣是抚孤感逝,涉笔皆哀。其《论陈云伯诗》有云“绮语永沈黑暗狱”,端严可想。诗注述南谷墓庐事云:“主人皆有诗,载《明善堂流水编》第十五卷。太清有《金缕曲》(为阮相国题宋本《金石录》),共后半云:“南渡君臣荒唐甚,谁写乱离怀抱。抱遗憾、讹言颠倒。赖有先生为昭雪,算生年、特纪伊人老。”自注:“相传易安改适事,相国及静春居刘夫人辩之最详”云云。仁和吴伯宛谓:“才嫒不幸,大抵如斯,异代相怜,端在同病。”《松邻遗集》有《天游阁诗 集词集宋词选跋》卷一八八(徐世昌) 骨董琐记 “双溪垂钓图”,道光癸巳,费小楼为孙子琴作。题咏甚多,有宗室奕绘题一律云:“少年曾钓双溪水,一住西湖二十年。年时一去不复返,双溪之水流依然。垂垂杨柳图中见,缓缓归期梦里传。得意莫生乡国感,为君三复帝京篇。”款署“为孙子琴妹丈题句,效黄鹤楼题。太素道人奕绘。”下钤“太素道人”及“子章”两印。引首曰“幻园”。又西林春题《渔家乐》云:“垂柳西风吹不起,一竿闲钓双溪水。濠上高怀差可拟,烟光里,必有金鳞鲤。 智者从来无彼此,溪山住处皆堪止。打点琴书游帝里,随缘耳,神仙眷属谁如子。”款署“奉题子琴妹丈清照,西林春”。钤二印,曰“太清之印”,曰“西林春印”。引首印曰“天游”。卷七(邓之诚) 骨董琐记三记 奕绘、太清春合题《黄慎山水册子》。(以下引诗略) 道光十四年甲午,太素道人次韵。印章曰“奕绘”,朱白文;曰“奕绘之印”,白文;曰“子章子”,白文。甲午上元同次黄子韵。印章曰“臣清之印”,白文;曰“清吟”、曰“长生”,朱文。考《玉牒》第五册,荣亲王下贝勒奕绘媵妾顾氏。顾文真(按:真,可能为“星”字之误。)之女,疑王府包衣也。卷三(邓之诚) 近词丛话 太清两林春,姓顾氏,苏州人。才色双绝,为贝勒奕绘之侧幅晋,有《天游阁集》。所作词名《东海渔歌》,兹录其三阕焉。慈溪记游调寄《浪淘沙》云(词文略),山行调寄《南柯子》云(词文略),春夜调寄《早春怨》云(词文略)。太清尝与贝勒雪中并辔游西山,作内家妆束,披红斗篷,于马上拨铁琵琶,手洁白如玉,见者咸谓为王嫱重生也。 或曰龚定庵尝通殷勤于太清,事为贝勒所知,大怒,立逼太清归,而索龚于客邸,将杀之,龚孑身逃以免。然其事末可尽信。(徐珂) 玉栖述雅 闺秀词,心思致密,往往赋物擅长。词题尤有绝韵者。西林顾太清春《东海渔歌 定风波》序云:“古春轩老人有《消夏集》,徵咏夜来香,鹦哥纫素馨以为架,盖云林手制也。”歇拍云:“闲向绿槐阴里挂,长夏。悄无人处一声蝉。”此则以意境胜,无庸刻画为工也。(况周颐) 兰云菱寝楼笔记 曩阅某词话云:本朝铁岭人词,“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直窥北宋堂奥。太清春《天游阁诗》写本,岁已丑余得于厂肆地摊。词名《东海渔歌》,求之十年不可得,仅从沈善宝(钱塘人,武凌云继室,有《鸿雪楼词》。)《闺秀词话》中得见五阕,录其四如左。忆与半塘同官京师时,以不得渔樵二歌为恨事,朱希真《樵歌》及《东海渔歌》也。余出都后,半塘竟得《樵歌》付梓,而《渔歌》至今杳然。就令它日得之,安能起半塘与共赏会耶!此余所为有椎琴之痛也。(况周颐) 小三吾亭词话 幼遐论词,尝以不得见渔樵二歌为恨,谓朱希真《樵歌》及顾春《东海渔歌》也。顾春字太清,为贝勒奕绘侧室。论满洲人词者,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去夏余从后斋将军假得《明善堂诗》,曾刺取太清春遗事,赋六绝句。今年乃得见《东海渔歌》(凡四卷,缺第二卷),惜幼遐客死扬州,不获共欣赏也。(冒广生) 孽海花闲话 定庵集中,《忆太平湖之丁香花》云:“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忆北方狮子猫》云:“故侯门第歌钟歇,犹办晨餐二寸鱼。”确为太清作,然亦不过遐想。宣统初,作者作此书时,邓秋枚借余所评太清《天游阁集》,于神州国光社出版,内载余因见太素集《上元侍宴》诗自注有“邸西为太平湖,邸东为太平街”语,赋诗云(见后,略)。不意作者拾掇入书,唐突至此,我当堕拔舌地狱矣。(胃广生) 心史丛刊三集 《丁香花》云:高宗第五子荣纯亲王,瑜贵妃所生,子绵亿降袭郡王,是为荣恪郡王。恪王子即奕绘贝勒。盖自荣邸受封,至此三世,此亦当时一荣国府也。贝勒笃好风雅,著有《明善堂集》,自号太素道人,又号幻园居士,名奕绘。《太清集》有与子章联句诗,子章疑为太素之字。生于嘉庆四年已未,至嘉庆乙亥、丙子间,恪王薨,贝勒袭爵,时年十七八。道光五年乙酉秋,授散秩大臣,时年二十七。明年丙戌,管理宗学。十年庚寅秋,管理御书处及武英殿修书处。是年冬,授正白旗汉军都统,时年三十二。至十五年乙未罢官,专意享闲散之福,时年三十七。又三年为道光十八年戊戌,年四十而卒。 贝勒生长富贵,酷嗜吟咏,所著《明善堂集》,内分诗词两种,诗曰《流水编》,词曰《南谷樵唱》。有侧室曰顾太清,名春,字子春,号曰太清。盖与太素为偶,世常称之曰太清春。太清工词翰,篇什为世所宝。世之爱重太清,什伯于太素也。昔王幼遐侍御,毕生专力于词,论词至满洲人,常曰:“满洲词人,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而已。”太清常自举其族望曰西林,自署名曰太清西林春。其姓顾,乃见之恽珠所选《国朝闺秀正始集》,集有《顾子春小传》。顾诗集名《子春集》,今传刻之本名《天游阁集》,盖与《正始集》所截不侔。意当时《太清集》尚来定今名也,抑太清尚有词集名《东海渔歌》,或总名为《子春集》,而诗称《天游阁》,词称《东海渔歌》耳。 《东海渔歌》与《南谷樵唱》相配,亦即太清配太素之意,想见闺房唱和韵事。然南谷乃贝勒自营之佳城,别墅存焉。取名词集,乃实有其地。太清专就对偶求之,以东海对南谷,以渔歌对樵唱,意惟以示其唱随之雅与好合之致焉耳。太清后亦从葬南谷。冒鹤亭《太清遗事诗》有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是诗首句言其生时之邸;第二句言其死后之葬地;三句上半言其貌,下半取再顾倾人国之意,关合其姓;四句乃掀然大波,为人间一宗公案。此余之所以有此篇之作,冀为昔人白其食射以留名士美人之真相者也。(孟森) 丁香花按语 按:冒君于报章见此稿,郎来访,云:《天游阁集》后所引况氏笔记(按:系指况周颐之《兰云菱寝楼笔记》),实系旧笔。既得《东海渔歌》,后付梓时忘未删除。又《渔歌》所阙第二卷,近又得之,补印入集,板存西泠印社云云。至太清事迹,冒君谓“无以难我,然终信其旧闻为不误,并非由己始倡此言。”《丁香花》诗以“缟衣人”三字,指为定公眷属,冒君谓“用诗语为解,会意甚正当,故无可非难。”至“长安俊物”一语,当时本关合定公诗,语甚含蓄,经仆揭山,遂尔辽露,言次若有微愠也。定公与太清事,今京师士大夫多争其确者,如罗瘿公之流是已。存此与世人永久质之。一时喜新好异之谈,固未能以此折其雅兴耳。(孟森) 清代名人传咯 奕绘(字子章,号太素道人、幻园居士),一七九九年二月二十日——一八三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宗室,诗人,高宗皇帝的曾孙。他的祖父永琪(号筠亭,谥纯,一七四一——一七六六),是高宗的第五子,一七六五年封荣亲王。其父绵亿(谥恪,一七六四——一八一五),成年时于一七八四年封为贝勒,一七九九年晋为荣郡王。奕绘一八一五年袭贝勒。他学识渊博,尤擅长书法,精于古玩鉴赏,并通晓建筑设计,但以他的诗最负盛名。他留下一部诗集《流水编》和一部词集《南谷樵唱》,这两部集作合称《阴善堂集》或《子章子》。他曾任侍卫处协助事务侍卫班领(一八二五——一八三五)并同时兼领数职。他一八三五年致仕,三年后去世。 奕绘纳著名女诗人顾太清(字子春,号云槎外史,一七九九—— )为妾,人又称顾为太清春或西林春。她出身于汉人或是旗人家庭仍是悬案。她不仅能诗,兼擅绘画,并收藏艺术品。她和奕绘在一起生活美满,生有七个孩子(按:实为三男二女共五个孩子)。奕绘死后,奕绘之子,正室所生的载钧(死于一八五七年)袭贝子爵。此子与太清不协,因而把她从府中赶出,迫其另租民房。顾太清虽然遭此巨变,仍尽力将子女抚养成人,从而能与各门联姻。一八七五年她双目失明,翌年她仍然在世。她何年去世不详。 顾太清的词与著名大词人性德和厉鹗之作齐名。她的词简洁动人,用韵奇特,选字丰富多彩。她的诗集名《天游阁集》,七卷。一九一零年冒广生据一部残稿(但阙词集)将此书编为五卷出版(按:实际上只有四卷)。一九一四年他刊出她的一部词集,题名《东海渔歌》,计四卷(按:实际上只有三卷)。据日本学者铃木虎雄所记,他看到过《天游阁集》一部手稿,计七卷诗及六卷词。据说已佚失的《东海渔歌》卷二,已刊于《词学季刊》(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三三年八月)。这本杂志第二十六页记载说:根据奕绘的后裔名叫恒煦的说法,顾太清是鄂尔泰的曾孙女,为汉军旗的顾家所养,奕绘家是顾家所在旗的佐领。前面提到的这本杂志(第二卷第一、二期)刊出奕绘的词,题名《写春精舍词》。这几首词据说是来自奕绘的手稿,这本杂志后来的一期(第二卷第四期)刊出据信是顾太清的宵像。 有一则毫无根据的传闻,大意是说龚自珍与顾太清相爱,传闻的起因可能是这两位作者的诗都曾描写过一丛紫丁香。这丛丁香长在太平湖畔,此湖位于北京内城西南角,而奕绘的府第就在那一带。这座府第后来归奕譞所有,后来因此称为“七爷府”。德宗皇帝就诞生在这里,后来成为民国大学的校舍。(美 恒慕义主编,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译) 清代名人轶事——龚定庵 阅近人笔记,载龚与明善堂主人事。按主人名奕绘,号太素,为荣恪郡王绵亿之子。封贝勒,著有《明善堂集》。侧福晋者,郎太清西林春,著《天游阁集》者也。太清姓顾,吴门人,才色双绝。贝勒元配妙华夫人殁后,宠专房。贝勒由散秩大臣,管宗人府及御书处,又管武英殿修书处,旋改正白旗汉军都统。性爱才,座客常满。其管宗人府时,龚方为宗人府主事,常以白事诣邸中,贝勒爱其才,尊为上宾。由是得出入府第,与太清通殷勤,时相唱和。龚《杂诗》中,所谓“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即指此事。闻太清好著白衣,故云云。太清貌绝美,尝与贝勒雪中并辔游西山,作内家妆,披红斗篷,于马上拨铁琵琶,手如白玉,见者咸目为王嫱重生。又闻贝勒所作词名《西山樵唱》,太清词名《东海渔歌》,当时特取其对偶云。某说部中,见有龚集外诗一首,此诗旧藏蒋剑人家,后归王紫佺,皆与龚子孝拱相友善,决为龚作无疑。诗云:“未定公刘马,先宰郑伯羊。海棠颠未已,狮子吼何狂。杨叛春天曲,蓝桥昨夜霜。微云才一抹,佳婿忆秦郎。”又题友人扇一绝云:“女儿公子各风华,争羡皇都选婚家。三代以来春数点,二南卷里有桃花。”(按:此诗题为《书魏槃仲扇》,见集外未刻诗。)情辞惝恍,他人断无此思想,无此笔墨也。 定庵以道光十九年,年四十八乞休,二十一年,五十岁殁于丹阳。其殁也,实以暴疾,外间颇有异词。初定庵官京曹时,常为明善堂主人上客。主人之侧福晋西林春太清,慕其才,颇有暧昧事。人谓定庵集中《游仙》诸诗,及词中《桂殿秋》、《忆瑶姬》、《梦玉人引》诸阕,惝恍迷离,实皆为此事发也。后稍为主人所觉,定庵急引疾归,而卒不免,盖主人阴遣客鸩之也。或又谓:定庵晚年,所眷灵箫,实别有所私。定庵一日往灵箫处,适遇其人,因语灵箫与之绝,箫阳诺之,而踪迹愈密。半岁后,定庵一日又见其人从灵箫家中出,因怀鸩以往,语灵箫,其人倘再至者,即以此药之。药方固出禁中,服之不即死,死亦无伤痕可验也。灵箫受药,即置酒中以进,定庵饮之,归即不快,数日遂卒。(葛虚存编) 满族女词人顾太清和《东海渔歌》 顾太清,姓西林觉罗氏,是清代有名的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子甘肃巡抚鄂昌的孙女。鄂昌因胡中藻诗钞狱得罪赐死,家产籍没,家道中落。鄂昌的儿子鄂实峰以游幕为生,后来移家香山,娶香山富察氏女,生一子二女,长女即太清,本名春,字梅仙,号太清。严格说,应当写作西林春才正确,若用字称,也应写作西林太清。至于姓顾是因为太清入为贝勒奕绘侧室,呈报宗人府时,假托的姓氏(冒护卫顾文星之女)。这一点连太清的外孙富察敦崇《哭砚诗》注中所称“外祖母姓西林觉罗氏……幼育于祖母顾氏,故又姓顾”也不对。富察敦崇有意掩没事实,故意这样写。主要目的是当时避忌和鄂昌的关系。所以词人正确的姓氏、名号和旗分,应写作:西林春,字梅仙,号太清,满洲镶蓝旗人。但因为中外沿用“顾太清”之名久而广泛,也可以写作:西林春(即顾太清),姓西林觉罗氏,因系鄂昌之裔,改姓顾氏。字梅仙,号太清,常自署名太清春,晚年也自署太清老人椿。 奕绘与太清由诗词唱和,而互相倾慕,由倾慕到成为夫妻,很经过一番波折。主要是因为太清乃“罪人之后”的关系,受到舆论和家庭的压力。最后由于二位词人的冲破一切阻力,才使太清改换姓氏,成为奕绘的侧室。 奕绘在清宗室中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和王引之合编过《康熙字典考证》。他的著作很多,有《子章子》、《妙莲集》、《集陶集》、《明善堂文集》、《明善堂文集流水编》等,《南谷樵唱》包括在《流水编》中(按:此词集不包括在《流水编》中,而是《明善堂文集》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又善篆书,在管钦天监事务时,又向西洋传教士学了拉丁文,家中藏书极富。太清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除了自己已有的学问外,在与奕绘的谈论中,得到了很多教益,迅速扩大了知识面。又加奕绘交游很广,如和阮元、潘世恩、王引之等当代学术界名流都有来往,太清便也和这些人的内眷时相唱和。就是这些外部条件使太清成为清代第一流的女词人。 太清生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五日,死于光绪三年十一月初三日,享年七十九岁,凡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金启孙) 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书法 ……至于传世的顾太清书迹,远比有印本的《天游阁集》、《东海渔歌》少得多。见于著录的太清遗墨,除前引况蕙风所称的《天游阁集》手稿外,别有:一、清阮元旧藏宋刊《金石录》,有太清亲笔题跋;二、番禺叶恭绰先生所藏宋赵子固画兰二幅长卷,有太清题诗;三、清文廷式曾得太清手书《金缕曲 题行有恒堂诗集》稿。诸家著录虽盛称太清“楷书秀整”、“书法秀丽”、“书法亦雅静”云云,然均未能影刊真迹,使人不能见其本真。一九八八年,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为纪念建馆三十五周年,曾举办馆藏书画展览,极为罕见的顾太清书法真迹才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并于同年八月由该馆编印出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建馆三十五周年纪念册》一书,顾太清在道光十七年(按:应为二十七年)丁未( 一八四七年)所书团扇,便收入纪念册中。这一团扇写《消寒》诗六首,俱作小行书,笔法清隽美秀。其诗云:(诗文从略)道光丁未夏日,录旧作《消寒》诗六首,书于红雨轩北窗,太清西林春。(按:《消寒》诗写于道光二十二年壬寅,故称旧作。原为九首,此处所书为六首。) 此为太清四十八岁(按:应为四十九岁)时书,距太素逝世已九年,空寂悲凉境际跃然纸上。在此书件名款下,加钤“太清”白文印、“西林春”朱文印各一方。笔法醇厚清华,意态安祥雅静,从晋唐中来而不尽拘于点画法式,体势自然,天真焕发,通篇神韵渊永,无琢磨求工之态。似不曾受宋以后人书影响,更无干禄书柔甜俗媚之习。这一书件笔法近龚定庵书风,而以谨重为别致,堪称为文人书之高者。此件原是叶恭绰先生珍藏品,后归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其初为邓之诚(文如)先生故物。原件裱为挂轴,民国初年在邓家时,曾遍徵题咏。有曾习经、张尔田、崇彝、陈庆、林止、丁传靖、叶恭绰、冼玉清等人题跋十四事。(王贵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