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渔歌 - 第 12 页/共 13 页
言毕,欲行再鼓,忽被啼鸟惊觉。醒来谱此小令,以记其事
风清月清,鸾呜凤呜。谁家绣阁娉婷,借冰丝写情。
云声水声,鱼听鹤听。恼人好梦偏惊,是山灵化成。时居南谷霏云馆。
西江月 光绪二年午日梦游夕阳寺
寻得夕阳小寺,梅花初放厓阿。一湾流水绕陂陀,细路斜通略徇。
好梦留连怕醒,偏教时刻无多。登山临水乐如何,好梦焉能长作。
东海渔歌补遗
渔家乐 题双溪垂钓图
垂柳西风吹不起,一竿闲钓双溪水。濠上高怀差可拟。烟光里,必有金鳞鲤。
智者从来无彼此,溪山住处皆堪止。打点琴书游故里。随缘耳,神仙眷属谁如子
此词录自《骨董琐记》卷七。
柳枝词
正月烧灯暖气融,天涯何处不春风。请看八九沿河柳,尽在生机浩荡中。
二月东风第几场?狗儿才吐小鹅黄。输他草色人先见,苦荬茵蔯挑满筐。
三月清池结绿萍,杨花飞过杏花汀。流莺似惜春光尽,啼遍邮传长短亭。
四月黄梅细雨催,荼蘼开过枣花开。柳条不属春拘管,勾引乌衣燕子来。
五月田家打麦劳,绿杨多处乱呜蜩。小船卖酒游人醉,一串活鱼贯柳条。
六月浓阴系画船,荷花香到水亭前。轻雷又送东南雨,摇动青青一树烟。
七月双星会有期,盈盈一水隔相思。何如满树垂杨线,不管纷纷乱乱丝。
八月凉生桂殿秋,冰盘高挂柳梢头。云阶月地知何夕,遮断神仙白玉楼。
九月凄凄霜气浑,乱飞黄叶又黄昏。临歧莫唱折杨柳,风雨重阳最断魂。
十月漫天雪作花,柔条叶净剩枯杈。平桥野渡无人处,栖定冲寒数点鸦。
十一月中树尽枯,一阳复后又扶苏。青娥不减年时色,装点溪山入画图。
十二月来生意含,无边花木待春三。新年有象桃符换,天地多情柳色酣。
右《柳枝词》十二首,原载诗集卷一中。原钞本上有顾太清朱笔眉批:“此移入《柬海渔歌集》。”据此今移诃集。
鹧鸪天 荠菜
溪上星星小白花,也随春色斗豪奢。绿波渺渺无边水,细草盈盈一寸芽。
春有限,遍天涯,千红万紫互交加。野人自有真生趣,桃叶携筐亦可夸。
此词《东海渔歌》各本皆不载,今据奕绘《南谷樵唱》卷三《鹤鸪天 荠菜》附录太清次韵词辑补。
序跋辑录
陈士可藏本《天游阁集》题记 甘遁
究斋先生得《天游阁集》,皆当日手订原稿,凡诗五卷,中缺第四卷,余亦多有割裂,盖未定之本也。太清与明善主人,同生艳于嘉庆四年已未,主人生朝在上元后一日,太清更稍前数日。集中纪年始于丙戌,乃道光六年,年二十八,至十八年戊戌,主人薨逝,年政四十。诗稿以二十二年壬寅止,则太清年四十四矣。其事实备见诗注,惟卒年无考。此集未知曾刊行否 明善主人诗曰《流水编》。尚有传本,记俟搜访。宣统己酉春日,珍重假观因题卷端,甘遁。
风雨楼本《天游阁集》前识语 冒广生
钝宦曰:少时闻外祖周季贶先生(星诒)言太清遗事綦哗,其后以计偕入都,与临桂王幼遐侍御(鹏运)论词,至满洲人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幼遐藏词至多,独以未见渔樵二歌为憾,谓朱希真《樵歌》及太清《东海渔歌》也。太清为贝勒(奕绘)侧室,贝勒自号曰太素道人。前年余从後斋将军(溥侗)假得太素所著《明善堂集》,尝刺取太清遗事赋六绝,嘉兴沈子封提学(曾桐)亟嗟异之。今年春,黄陂陈士可参事(毅)得此册於厂肆,凡诗五卷,缺第四卷,词四卷,缺第二卷,中多割裂,盖当时未经写定之本。略为排此,间加考证,以诒好事。太清姓顾,或曰吴人,或曰顾八代之裔。宣统己酉七月。
风雨楼本《天游阁集》诗补按语 冒广生
钝宦曰:余录《天游阁集》竟,复从《国朝闺秀正始集》得其诗六首,皆集中所无者,不知编集时手自删去,抑在原缺之第四卷中耶?临桂况夔笙舍人周颐曾云,在京师地摊买得此集。夔笙顷流寓江南,无从借勘。《正始集》小传称太清字子春,有《子春集》,其集名亦与此异。
陈士可藏本《东海渔歌》题记 甘遁
甘遁邨萌校定天游阁词,曰《东海渔歌》者,旧凡四卷,中缺其一。而首卷篇叶特多,因分析之,以足四卷之数。别录一本中有《金缕曲 为阮相国题宋本<金石录>>>。其后段云:“南渡君臣荒唐甚,谁写乱离怀抱。抱遗憾、讹言颠倒。赖有先生为昭雪,算生年、特纪伊人老。”自注:“相传易安改适事,相国及静春居刘夫人辨之最详。”三复斯言,悄然兴感。夫以幽栖居士,遭泆女之讥,惠斋夫人,腾棋客之谤。才嫒不幸,大抵如斯。异代相怜,端在同病。如易安者,汴京故家,建炎命妇,流离多难,已愈四旬,喘息仅存,惟欠一死。庸讵蒙羞多露,腼汗下堂,跋彼谰言,徒乖雅道。敬援风人托兴之旨,以助前哲辩诬之论,后有览者,当鉴其衷。宣统纪元已酉三月京师寓庐写记。
西泠印社本《东海渔歌》序 况周颐
光绪戊子、己丑间,与半塘同客都门,于厂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顾太清(春)《天游阁诗》,皆手稿。太清诗楷书秀整,惜词独缺如。其后仅得闻《东海渔歌》之名,或告余手稿在盛伯希处,得自锡公子;或曰文道希有传钞本,求之皆不可得。思之思之,二十年于兹矣。
癸丑十月,索居海隅,冒子瓯隐自温州寄《东海渔歌》来,欹床炳烛,雒诵竟卷,低徊三复而涵咏玩索之。太清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沈著,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求其诣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词未尝寓目,纯乎来人法乳,故能不烦洗伐,绝无一毫纤艳涉其笔端。
曩阅某词话谓:“铁岭词人,顾太清与纳兰容若齐名。”窃疑称美之或过。今以两家词互校,欲求妍秀韶今,自是容若擅长;若以格调谕,似乎容若不逮太清。太清词,其佳处在气格,不在字句,当于全体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为论定,一声一字为工拙。此等词,无人能知,无人能爱。夫以绝代佳人,而能填无人能爱之词,是亦奇矣。夫词之为体,易涉纤佻,闺人以小慧为词,欲求其深隐沈著,殆无一二焉。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闺秀词》至百家,旁搜博采,几于无美不臻,而唯太清未备,亦遗珠之惜也。
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骚雅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鈎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庸断断置辩也。
余有词癖,唯半塘实同之。曩在京师,搜罗古今人词,以不得渔樵二歌为恨事,宋朱希真《樵歌》及《东海渔歌》也。洎余出都后数年,半塘乃得《樵歌》刻之;今又十数年,而余竟得《渔歌》。而半塘墓木拱矣。嗟乎!一编幸存,九原不作,开兹缥帙,能无悁悁以悲耶!《东海渔歌》凡四卷,缺第二卷。曩阅沈女士善宝《闺秀词话》。得太清词五阕,录入《兰云菱梦楼笔记》。今此三卷中适无此五阕,当是编入第二卷者,则是第二卷亦不尽缺。惜乎不得与半塘共赏会也。上元癸丑仲冬,桂林况周颐夔笙序菸海上寓庐。
西泠印社本《东海渔歌》后记 况周颐
右词五阕,见钱塘沈湘佩女史善宝《闺秀词话》,适为三卷中所无,当是编入第二卷者。甲寅六月,蕙凤词隐记。
《东海渔歌》三卷,附补五阕,甲寅荷花生日校毕。各阕后间缀评语。太清词亦未即卓然成家,阅者能知其词之所以为佳,再以评语参之,则于倚声消息思过个矣。蕙风再记。
过录陈士可藏《东海渔歌》钞本题记 冒广生
况夔笙借此词排印,删改均出其手。又删去眉批,间于词后附其评语。至宋词目后余所跋语,乃将“钝宦”二字改作“周颐”,则盗名矣。此本当时未寄还,越三十八年乃复见之。钝宦冒广生,庚寅清明日年七十八岁记,时在上海。
顾太清《宋词选》目录(残)后记 冒广生
右太清所录《宋词》一卷,凡七十四首。诗集中有《选宋词三卷遂以词中七言句集为三十八绝》云云,知此卷亦是残稿也。为写目录一通,附《天游阁集》后,俾知作者抉择之旨所在。庚戌十月钝宦记。
词学季刊《东海渔歌》第二卷后记 龙沐勋
右太清(春)《东海渔歌》二,绍兴诸贞壮先生(宗元)旧藏,号称海内孤本者也。余从彊邨老人所假得录副。贞壮原跋云:“余既得其原稿,复移录此册,以便校印。”其书楼不戒于火,原稿恐早荡为飞烟,贞壮旋归道山,副本亦无从踪迹矣。往年况蕙风先生得《渔歌》二卷,存卷一、卷三、卷四,而缺卷二。当付西泠印社,用活字版印行,而为之序曰:“曩在京师,搜罗古今人词,以不得渔樵二歌为恨事。”又称:“太清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沈著,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求其致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词,未尝寓目,纯乎宋人法乳。故能不烦洗伐,纯无一毫纤艳涉其笔端。曩阅某词话谓:‘铁岭词人,顾太清与纳兰容若齐名。’窃疑称美之或过。今以两家词互校,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长;若以格调论,似乎容若不逮太清。太清词,其佳处在气格,不在字句,当于全体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为论定,一声一字为工拙。此等词,无人能知,无人能爱。夫以绝代佳人,而能填无人能爱之词,是亦奇矣。”蕙风论词,以重、拙、大为主,而于太清之作,备极推崇,可想见其格调之高矣。频年兵燹,旧籍日稀,今此残帙,既合刻未能,辄先揭载,以资流布,亦庶几稍弥蕙风之缺憾云。传闻日本铃木虎雄博士藏有《渔歌》六卷足本,不知视此奚如。合浦珠还,定在何日?聊志数语,以待后缘。癸酉仲夏沐勋附记。
竹西馆本《东海渔歌》序 王佳
丁丑春,老友庆博如先生出示国朝闺秀顾太清《天游阁诗集>>。因而录之。集后附词四阕,有况夔笙笔记,称太清词集名《东海渔歌》。求之逾十年不得。予窥见一斑,更思睹其全豹,向往之股,殆同况氏,然亦无从寻觅也。
庚辰六月,表弟张霈卿于齐君景班斋中假得《东海渔歌》词,为蕙风排印本。嗣又得朱彊邨钞本《渔歌》一卷。沉氏称四卷缺第二卷,附补遗五阕,朱氏本适足补卷二之缺。数日之间,于况氏未曾梦见者一并见之,可谓有美必合者矣,于是尽两日工,录副以归之。因念缥缃易散,已少留传,竹简久磨,颇难寻觅,忍使既合之璧,随故国以飘零,遗物之编,作空山之风雨也哉?爰用聚珍板合印一通,以贻海内同好,并以太清轶事数则,附诸卷首,以资街论。
传闻日本铃木博士藏有《渔歌》六卷。况氏疑《闺秀词话》所载之五阕,是编入第二卷者,今考钞本中与补遗重见者只二阕,余三首未载入。又《天游阁集》有《柳枝》十二首,冒钝宦注称此十二首有太清朱笔自注:“此词移入《东海渔歌》集。”今此四卷中亦未见此十二首,是此外犹有遗帙也。海外有《渔歌》六卷,其信然欤?尚冀旦暮遇之,俾成足本,是又予所私幸者也。辛巳首夏,王佳寿森于竹西小隐。
钞配本《东海渔歌》题序 李一氓
清顾春(女)撰,四卷。木活字本三卷,钞配一卷。顾词在清代仅有极少传钞本,徐乃昌汇刻清《闺秀词》时,亦未见刊入。况夔笙一九一三年得钤本,缺第二卷,一九一四年由杭州西泠印社以木活字排印发行。余藏此本。王佳毒森一九四零年得朱祖谋钞本一卷,恰为第二卷,遂加三卷于一九四一年铅印发行。齐燕铭有藏本。一九七七年假得,依活字本规模,框行为同一式,用罗纹纸墨印钞配第二卷,遂成全帙。
书前,余倩潘絜兹同志写作者图像一幅。后悉启功先生藏作者“听雪小照”——作者有《金经曲》一阕,自题此图,再倩絜兹同志重橅一过,置于第三卷之首。书分订二册,重加装整,复护以锦套,甚阔矣。《香珊瑚馆词》载:“家藏善孚斋‘王孙乘槎载妓图’,中有天游老人(即顾春)《齐天乐》一阕,为集外之作。”兹转录于次:“众香国里香风起,灵槎御风而下。天女腰肢,维摩眉宇,闻是王孙自写。欲何为也?有百八牟尼,一函般若。不著纤尘,屏除一切更娴雅。 本来心在云水,现官身说法,恁般潇洒。不染峰峦,不增泉石,一片青天光射。翠鬟娇姹。岂谢傅东山,管弦游冶。载个人儿,散天花侍者。”此词意味,与《渔歌》合调,当为顾作,惜况、王均未留意,补刊入卷。况刊补入之五词,见沈善宝《闺秀词话》,仅两阕在第二卷,多出三阕,以此,集外《补遗》,应为四阕也。杨钟义《白山词介》。选录奕绘词十二首,而不及顾词,不知何故。复见王世襄同志藏有“天游阁”古琴一张,为顾氏原物,记之可补太清轶事。
李一氓钞配本《东海渔歌》题跋 齐燕铭
顾太清词集《东海渔歌》。诗集《天游阁集》,初未有刊本。一九零九年即宣统元年己酉,黄陂陈士可(毅)得两稿于北京厂肆,诗五卷“缺第四卷,词四卷”缺第二卷。冒鹤亭(广生号钝宦)钞得后,以诗集第五卷前半析出,聊补第四卷之缺,并加考证,付风雨楼以铅字排印。越四年,以词集寄况夔笙(周颐号蕙风),次年况复据沈善宝《闺秀词话》所载五首,辑为《补遗》付西泠印社以木刻活字排印,原缺第二卷仍之。一九四一年王寿森(佳)得朱彊邨钞本《渔歌》一卷,适足补原第二卷之缺,又辑近人笔记有关太清者为《太清轶事》一卷,附集排印。一氓同志见而喜之,乃出所藏西泠排印木,倩人钞配第二卷,并录王序及所辑轶事于后。又《天游阁集》迻录《柳枝词》十二首于《补遗》之后。此十二首者,太清在集中自注移入《东海渔歌》云。至此,《东海渔歌》乃成今日所见最完善之本,一氓可谓好事者矣。
论有清一代词人,向以太清与纳兰并称。余尝以为容若词自秀雅,而太清之真淳本色,则非容若所及。况蕙风云:以格调论,似容若不及太清,可称谠论。
太清为贝勒奕绘侧室,生于清嘉庆四年己未(一七九九年),卒年不详。考《诗集》注明年月者,最后为壬寅夏四月二十二日。壬寅者,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则卒年当在此后,约五十余岁。太清或云吴人,或云顾八代之后(满洲镶黄旗伊尔根觉罗),或云鄂文端(鄂尔泰)曾孙女,姓西林觉罗氏,幼经变故,养于顾氏。疑莫能明。考太清词《清平乐 谢人赠芸苔菜》序云:“不食此味已二十六年矣!”芸苔俗名金花菜,上海人谓之草头,江南甚多。“五 四”时代以前,京中绝无此物。又《定风波 谢人赠蜜清荔枝》云:“二十七年风景变,曾见连林闽海野人家。”阅此,则太清十岁左右,不仅在江南,而且亦曾游闽海。又奕绘词《浣溪沙》:“此日天游阁里人,当年尝遍苦酸辛。”又云:“旷劫因缘成眷属”云云。则“幼经变故”之语,似亦可信,特不详其经过耳。
奕绘号太素,为清高宗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孙,荣恪郡王绵亿之子,与太清同年生,卒于道光十八年戊戌(一八三八)。府邸在太平湖,今中央音乐学院,即其旧址。奕绘正室妙华夫人,以一八二九年卒。《天游阁集》有“载钧以长子承袭贝子,行颇乖忤”,似即妙华所生。太清生三男三女(按:应为三男二女):男载钊、载初、载同,同夭疡;女孟文(按此不为太清所生)早嫁,次叔文、以文。太素卒后,太清不得于其姑,被遣出府。《天游阁集》有诗,小序:“七月七日先夫子弃世,十月二十八日奉堂上命,携钊、初两儿,叔文、以文两女移居邸外,无所栖迟,卖金凤钗,购得住宅一区(另诗注在西城养马营)。赋诗记之。”诗云:“仙人已化云间鹤,华表何年一再回。亡肉含寃谁代雪?牵萝补屋自应该。已看凤翅凌云去,剩有花光照眼来(原注:此宅庭中海棠最多)。兀坐不堪思往事,九回肠断寸心哀。”“亡肉含寃”见《汉书 蒯通传》。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以后邻母代雪,遂呼妇还。世传龚定庵事,涉及太清。况周颐所谓:“末世妖言竞作,深文周纳,宇内几无完人。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兔于微云之滓。”“亡肉含寃”,岂指此事欤?太清文字交游极广,集中为人题诗、作画,时有所见。闺友之外,并世名流亦时有唱和,旧社会岂能容此。集中《金纽曲 为阮芸台题宋本<金石录>》有句:“更谁究、妖言颠倒,赖有名言为昭雪。”(阮文有辩李易安事)亦有感而言也。大凡中国文人,于女子有才智者,率好造作蜚语,肆意诋诬而后快,前有易安,后有太清,是其著者。漱玉尚有俞理初为之辩诬,考证极详;太清事,尚未见有援据实事为之申辩者,亦憾事也!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一氓钞补本装成后,属题数语,因拉杂书之,请正。 燕铭
奕绘《明善堂集》,北京图书馆有其书,钞本八册。闻之叶遐庵。《南谷樵唱》(变绘词集),亦藏陈士可家。陈书于全国解放后,悉归中国科学院,不知其书尚在否?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又识。 燕铭
李一氓钞配本《东海渔歌》题跋 王爱兰
《国朝闺秀正始集》、《兰闺宝录》二书,乃先曾祖见亭公讳鳞庆助其母恽太夫人,汇集清代之养诗词书画诸女名流者也。恽太夫人名珠,字星联,一字珍浦,山自恽南田家,素秉南田翁家法,善书画,诗词亦佳,与太清女史往还甚密。曾祖见亭公道光年任江南河道总督,足迹遍宇内,著有《鸿雪因缘图记》诸书。此书每篇后皆附一图,为当时名手贺焕文所绘,其中载有助其母汇编《国朝闺秀正始集》、《兰闺宝录》之篇。绘集中,载有太清女史之传略。一氓李公雅好诗词,搜藏甚富,当亦收有以上诸书也。所考太清女史旧址,原为清高宗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府邸,光绪朝改为醇贤亲王奕譞之府邸,位太平湖之东岸,德宗诞生于此府邸。按前朝之成例,醇贤亲王迁于什刹后海北岸,即惯称为摄政王府者,今乃卫生部等所在地,内子溥韫娱及其兄溥仪即出生于此府。因与太清女史旧址及吾两家素有源缘,故题数语于后。 一九七八年元月,爱兰题记。
李一氓钞配本《束海渔歌》题跋 茅盾
无锡王西神(余与王为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同事),江浙骚客,竞相推许,认为能手。王之词,常见于当时王所编之《小说月报》。西神辑有《清闺秀词捕遗》。未刊行。藏有铅字排印本《东海渔歌》残本,仅第一卷之半,西神视为至宝。今读一氓兄所得西泠印社活字本,并钞配第二卷,辑录王序及太清轶事若干则,幸得诵读,快何如之!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日,茅盾。
李一氓钞配本《东海渔歌》题跋 周叔弢
清代木活字本,始于乾隆年武英殿聚珍版,继之者不下千余家。辛亥革命以后,西泠印社最为有名,字仿赵宋,宣纸徽墨,光彩夺目,超越前人。一氓同志出示此书,卷二手钞补足,卷首摹词人小照,益为此书增色。拜读数过,欢喜无量,谨志岁月于后云。一九七九年八月周叔弢,时年八十有九。
词学季刊《写春精舍词》后记 季刊编者
右奕绘《写春精舍词》一卷,戴亮吉先生(正诚)藏手稿本。本刊所载《东海渔歌》作者太清西林春,为奕绘侧室。奕绘亦号太素道人,著有《子章子》。《渔歌》经王半塘、况蕙风诸先生之揄扬,已大显于世,而奕绘词乃湮没无闻。今得此本,庶几双壁。承戴君录副见寄,合并附志谢忱。编者附识。
生平事迹辑录
国朝闺秀正始集
顾太清,字子春,汉军人,多罗贝勒奕绘侧室,著有《子春集》。按贝勒别号幻园居士,工诗好学,尤精内典。(恽珠)
名媛诗话
满洲西林太清(春),宗室奕太素贝勒继室,将军载钊、载初之母,著有《天游阁诗稿》。才气横溢,挥笔立成,待人诚信,无骄矜习气。吾入都,晤于云林处,蒙其刮目倾心,遂订交焉。则诗有“巾帼英雄异俗流,江南江北任遨游。萧条行李春明路,半载新诗半载愁”之句。此后倡和,皆即席挥毫,不待铜钵声终,俱已脱稿。《天游阁集》中诗作,全以神行,绝不拘拘绳墨。《题画桃花》云:“柳半垂条草半芽,轻寒轻暖欲烘霞。瑶池自有三千岁,错被人呼薄命花。”《中秋寄仲兄》云:“茫茫四海少朋俦,应似东坡念子由。今岁秋来寒特早,西风和泪寄羊裘。”《题桃源图》云:“一棹春波去路深,夕阳又下碧山岑。重来纵有渔郎问,满涧桃花无处寻。”《自题梅花》云:“风帷小影抱寒梅,忽讶低枝近水开。不许飞花惊鹤梦,月明人逐暗香来。”《游山归答六女叔文》云:“十二十三偏落雨,月明十五涨溪流。贪看秋色归来晚,竟作南山十日留。”《雨后游敬业湖》云:“一泓积水绕灵祠,荷叶荷花香满池。稽首潮音观自在,莫教花叶两离披。”(原注:湖上有祠曰“汇通”,有阁曰“潮音普觉”。)“雨后湖光事事幽,绿杨风软似清秋。永天阔处荷花少,照见当年帝子楼。”(原注:湖南岸临庄敬公主妆楼。)佳句如《瓠□(娄+瓜)》云:“长柄几经劳画手,细腰不待减宫厨。”《次夫子儿示原韵》云“下愚富贵萌骄念,上善工夫好读书。”《经先茔有感》云:“大字已无书屋匾(原注:丙舍有先文端公书‘双藤书屋’),长松半隐墓门墙。”《祝夫子四十寿》云:“万言诗句垂千古,一气洪濛合大钧。”《送钊儿往完县勘地》云:“饱看山水多加饭,乍历程途要早眠。”《海淀车中口占》云:“一条官路朝初散,五月新蜩耳乍明。”《雨中用清闷阁韵》云:“野卉短垣纷落瓣,瓦盆积水小生波。”《梦中得句》云:“种桑未必能供茧,树蕙无非暂养心。”太清诗结句最峭。如《寒江》:“最忆富春滩上客,一竿无恙老羊裘。”《秋柳》云:“难禁最是潇潇雨,冷到红阑第几桥。”妹霞仙(旭)有《延青草阁诗草》。壬寅上巳后七日,太清集同人赏海棠,前数日狂风大作,园中花已零落,诸君即分咏盆中海棠。霞仙是日未到,次日寄四诗至,颇堪压倒元白。
太清之倚声,有《东海渔歌》四卷,巧思慧想,出人意外。《惜分钗 咏空冲》云:“春将至,睛天气,消闲坐看儿童戏。借天风,鼓其中,结彩为绳,截竹为筒。空!空! 人间事,观愚智,大都制器存深意。理无穷,事无终,实则能呜,虚则能容。冲!冲!”《浪淘沙 春日同夫子慈溪纪游》云:“花木自成蹊,春与人宜。清流荇藻荡参差。小鸟避人栖不定,扑乱杨枝。 归骑踏香泥,山影沈西。鸳鸯冲破碧烟飞。三十六双花样好,同浴清溪。”《醉翁操 题云林湖月沁琴图》云:“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清辉怅望兮婵娟。有美兮飞仙,悄无言。扬袖促鸣弦,照垂杨素蟾影偏。 羡君志在,流水高山。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新声和且圆。轻徽徐徐弹,法曲散人间,夜深香霭非麝兰。”《南柯子 山行》云:“絺綌生凉意,层舆缓缓游。连林梨枣缀枝头。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 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牧踪樵径渐深幽。昨夜骤添溪水软绕村流。”《早春怨 春夜》云:“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已亥秋,余与太清、屏山、云林、伯芳结“秋江吟社”,初集“牵牛花”,用《鹊桥仙》调。太清结句云:“枉将名字列天星,任尘世、相思不管。”云林云:“金风玉器夕逢秋,也不见、花开并蒂。”盖二人已赋悼亡也。余后半阕云:“花擎翠盏,藤垂金缕,消受早凉如水。红闺儿女问芳名,含笑向、渡河星指。”虚白老人大为称赏。(沈善宝)
天咫偶闻
八旗人才,国初最盛,乾嘉而后已少逊矣。余思辑刻八旗人著述,曾记书目一纸,闺秀著作内有顾太清《子春集》。
太平湖在内城西南隅角楼下,太平街之极西也。平流十顷,地疑兴庆之宫;高柳数章,人误曲江之苑。当夕阳衔堞,水影涵楼,上下都作胭脂色,尤令过者流连不能去。其北即醇邸故府。(震钧)
栖霞阁野乘
奕绘号太素,为荣恪郡王绵亿之子,封贝勒,有《明善堂集》。侧福晋即太清西林春,著《天游阁集》者也。太清姓顾,吴门人,才色双绝。贝勒性爱才,座客常满。其管宗人府时,龚定庵为宗人府主事,常以白事诣邸中,贝勒爱其才,尊为上宾,由是得出入府第,与太清唱和。太清尝与贝勒雪中并辔游西山,作内家装,于马上拨铁琵琶,手白如玉,见者咸谓王嫱重生。又贝勒所作词名《西山樵唱》,太清词名《东海渔歌》。(孙静庵)
紫藤馆诗草
《哭砚》云:余家有罗纹砚,乃本生显妣爱新觉罗伯夫人之所遗。……砚乃匳中物也。方四寸有余,青质白纹,背有铭二。其太素道人,乃先外祖多罗只勒讳奕绘;太清道人,外祖母西林夫人也。砚在余家六十余年,乃于宣统元年六月初十日黄昏时,为奴子祥儿失手坠地,伤其一角,声如细磁,脆如玻璃。余闻之痛惜己极,不觉自批己之颊曰:“此非奴之过也。”因作诗以哭之。(自注:外祖母性西林觉罗,鄂文端公之族人,幼育于姑母顾氏家,故又姓顾。)诗云:“呜呼砚兮,与君不永终兮。实吾母之所赐兮,其伤心为何如兮。砚兮砚兮,予终身不能释然矣。”(敦礼臣)
书太清事
太素贝勒(奕绘),荣纯亲王(永琪)之孙也。风流文采,结识名流。侧室顾太清氏,才华绝世,所为词曰《东海渔歌》,与贝勒之《西山樵唱》,取名对偶。闺房韵事,堪媲赵管。乃世传龚定庵自珍事,多涉及之。且有举定庵诗词以证之者,扑朔迷离,语殊无据。定庵文人,狂放不羁,或其幻想偶寄,因成蜚语。市虎三人,流为掌故。遂使一代词人,蒙诬地下。其与易安居士相同,不仅才华已也。至其身世,尤传说纷纭,或言铁岭,或谓吴越,莫衷一是。而其所以名西林春,知者尤鲜。盖太清本鄂文端公(尔泰)曾孙女,西林觉罗氏。幼经变故,养于顾氏。顾氏为荣邸之包衣人,遂被选为侧辐晋。及贝勒卒后,抚孤成立。杨鉴资姻叔(名涑,雪桥老人锺义哲嗣)云:“某公髫龄曾亲见之。于同末光初之际,时已垂老。”则大归之说,荒诞不经,当无辩也。甲子后,雪桥老人始闻其始末于贝勒后人恒公名煦者,与世传不同如此,可谓信而有徵。今墓在西山南谷,附于太素贝勒园寝。其署复姓西林,名春,正复姓之一证也。(载《词学季刊》第一卷第四号补白。曼殊启功)
雪桥诗话
潘绂庭先生《赠子章贝勒奕绘》云:“昨承高轩过,今登大雅堂。诗宗韩吏部,篆学蔡中郎。爱士论真品,观书味古香。玉台仙眷属,韵事共流芳。”谓太清夫人工诗画也。太清顾氏,字子春,有集。贝勒为荣纯亲王孙。荣府尝自制真松烟墨,光黑迥异徽制。姚文僖诗:“荣王好古法古制,支竈爇松成麝气。千槌万杵苦费功,工多质良自矜贵。持磨古砚昵相受,浓不增胶清自黝。含睛点漆妙各臻,元乌玉金世稀有。”(杨锺义)
清词玉屑
龚定庵识太素贝勒,因得与太清以诗唱和。其诗所谓“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者,世遂有窥帘赠枕之疑。固不足按。
太清春,吴人,侍太素为侧室。每相从,并辔游西山,多倡随之什。而其集罕传,十年前于友人处见有《东海渔歌》、《西山樵唱》合刊,审为近人所得钞本。
太清又善画,近见夏闰庵藏其《杏花小帧》。盖道光丁酉八月追忆山南野渡杏花而作,春明词侣各有题咏。(郭则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