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谱 - 第 6 页/共 7 页

○《藏法食经》云“淡竹安盐中一宿。煑糠令冷,藏之。再出,别煑糠加盐,藏之五日,可食。   ○生藏法。将陶器一口可受一石者,选肥笋覆之宻,泥塞之,勿令风入,到无笋时,掲器,则宛转器中,取其弱处,剪之,勿令见风。入汤便瀹后,方脱皮一,将笋截其尖鋭,用盐汤煑之停冷,入瓶,用前冷盐汤同封瓶口。令宻后沈于井底,至九月井水暖旱,取出,如生。五味治之而食。   ○干法。将大笋,生去尖鋭头,中折之,多盐渍,停乆,曝干。用时,乆浸,易水而渍,作羮如新笋也。   ○脯法。作熟脯,搥碎姜酢渍之,火焙燥后,盎中藏。无令风犯。   ○会稽箭笋干法。多将小笋蒸后,以盐酢焙干。凡笋宜蒸,味全。今越箭干,为美啖也。   ○结笋干法。秦陇已来,出笋纎长。土人用土盐,盐干结之,市于山东。道浸而为臛菜,甚美   ○取麻法。南方,作疎作扇作鞋。取篁竹、麻竹,当其正月,新竹,上表独是笋,下已成竹,逐节断,重重起,已,入汤煑柔,韧作绩,纎疎作鞋,随意可也。   ●四之事   ○竹之与笋,葢草木中之殊名,亲属一物,则其根叶密而坚其茎,心空而直其枝,背戾而袅其叶,玲珑而繁贞而不刚,柔而不屈居,天下之大端贯,四时而不易叶,葢得气之本也。是故君子爱之。壮者,谓之竹;弱者,谓之笋。厥譬母子焉。少慕长焉。言其济人之利博矣。歴代文士,名而志之,乆则滋蔓,以广于后:   神农 周成王 周公 尹吉甫 子夏 庄周 列御冦 汉髙祖 东方朔 张平子 马援 汉乐安相李尤 魏侍中王粲 王子年 晋潘岳 左太冲 王宣 葛洪 陆云 丘道护 吴孟宗 王彪之 郭璞 刘殷 丁固 木玄虚 江逌 戴凯之 刘虚哲 沈道虔 何随 齐陈后 明僧绍 王俭 梁简文帝 刘孝绰 范元琰 梁元帝 宗懔 陈江揔 阴铿 萧大圜 杜台卿 北齐萧悫 唐杨师道 李淳风 道士吴筠 段成式 白居易 陈藏器 释志彻 陆龟蒙 刘恂 夏侯彪之 沈如琢 梁髙祖 林谞 何光远 程崇雅 范旻。   ○《神农本经》中,竹笋味甘,主疾等居。李英公《本草》同而广。今详:神农作本经,非也。三五之世,朴略之风,史氏不繁,纪録无见斯。实后医工,知草木之性,托名炎帝耳。   ○周成王将崩,命召毕,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篇》云“敷重笋席。(玄粉纯席仍几)”孔注“箬竹”云“私宴之坐,故席机质饰也。”说笋“席”者多,或云“以箬竹为席。”今详:箬竹,笋新成,岂堪起而为篾?非篾安能织席?此恐不然。知用笋皮殻破而编簟也。故《尚书正义》云“取笋竹之皮,以为席。”是也。其正义中,不取笋皮。皮短,故连言笋竹之皮,即笋成竹时,其皮长而劲,可破织席,明矣。若取箬竹,破以为篾而织者,即同前篾席也。今尚质取笋皮织也。一云“如取长节笋新成竹者,起皮亦通而织,但弱脆耳。”亦异前篾席,此合“质素之义”也。   ○周公作《周礼》云“加豆之实,笋葅鱼醢。”郑玄注“凡葅醢,皆以气味相成,其状未闻。”“箈葅鴈醢”注“箈,箭萌。”   ○尹吉甫作韩奕诗,以美宣王“能锡命诸侯”。其三章:韩侯出祖,显父饯之。曰“清酒百壶,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子夏作《尔雅》云“笋,竹萌。■〈怠〉箭,萌等。”按张楫诸儒,说“周公作释诂以训成。”王一云“子夏作《释训》。叔孙通作《释言》。”今云“皆子夏作。”前三篇,后诸篇续加糅,罔知也。如言“昌斀”,岂可新制礼以讳事鬼神,自犯父名而能训子侄耶?金縢云“惟尔。元孙某不言发是也。”郭璞云“兴于中古而注。”张仲,周宣王时贤臣,自为函矢。陆羽《说茶》引《释草》而列,周公非也。今『笋』列子夏,亦未全是。不知《释草》本何人作?且引卜商为是。   ○庄子说“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一气万形,有变化,云为『死生互质者}也。故曰『羊奚比乎不笋乆竹,生于青宁』。”   ○列子云“羊奚比生乎不笋乆竹,生青宁。”文意同庄子。   ○汉髙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卒。徃薛县治冠。应劭注“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薛鲁国县有竹冠师,故髙祖令徃修治旧冠也。贱而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是也。   ○东方朔着《神异经》记周巡天下所见。《山海经》所不载者,列之,虽有而不论者,亦列之说。■〈〈伂,去亻〉〉竹可以船,其子美,煑而食之,可以亡创厉。张茂先注“子,笋也。恶厉,创也。”   ○张平子作《南都赋》,述南阳光武,旧都也。云“春卵夏笋,秋韭冬菁。”   ○东汉马援,至荔浦见冬苞笋,上言《禹贡》“厥包橘柚”。疑谓是也。   ○汉乐安相李尤“字伯仁”,作七疑云“橙酰笋葅。”   ○魏侍中王粲,作《释》云“越鱊凉拘,全笋葅菁。”   ○王子年《拾遗记》云“蓬莱山有浮筠之簳,叶青茎紫,子如大珠,有青鸾栖其上。下砂礰细如粉,暴风至,竹条翻起,拂细砂如云雾,仙者来观戏焉。风吹竹,折如钟磬之音。竹既如彼。”今详,萌谓“仙笋”矣。   ○潘岳为河阳懐令,频宰三邑,勤于政绩,为尚书郎廷尉评免官,作《闲居赋》云“青笋紫姜。”按笋不过缥緑,赋言青笋,今是处,竹萌多作青緑色,非青碧色也。   ○左太冲《吴都赋》云“苞竹抽节,徃徃萦结。”注“苞谓笋,苞皮抽节谓长也。”   ○王宣居宇堂前有笋两茎,一日盗折而亡,宣顾而不言。   ○葛洪云“吴景帝时,戍将广陵发一冢,有人体如生。人共轝出,死人怀中颓然出笋。”   ○陆云“字士龙”为性喜笑,作《笑林》云“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是何物?语曰竹也。归煑其床箦,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轣辘欺我如此。』”   ○丘道护诔龎道士昙。谛曰“梨柚荐甘,蒲笋为蔌。”   ○孟宗“字恭武”江夏人,为性至孝。従李肃学,其母为作厚褥大被。人问其母。曰“小儿无徳,致客学者,多贪,故与为广被,庶可气类相接,读书不懈。”及长,为朱据军吏,将母在营,既不得志遇。夜雨屋漏,因泣以谢母。母勉之,迁吴县令。在官得物,未寄母,不先食。及母卒,母性嗜笋,冬节将至,宗乃入林哀泣,笋为之生,得以供祭。   ○王彪之作《闽中赋》曰“竹则,苞甜亦苦,缥箭班弓,员当函矢,桃枝育虫,缃箬素笋,彤竿緑筒。”   ○郭璞“字景纯”博物多识,世谓无比,作《尔雅》“■〈怠〉箭,萌。”注云“笋”。《周礼》“■〈怠〉葅鴈醢”。又作“菼薍其萌虇”。注云“今江东呼芦笋为虇虇,音缱绻之绻。”   ○晋刘殷,年甫九岁,孝性自然,为曽祖母冬思笋,殷泣而获,供馈焉。   ○丁固仕吴,性敦孝,敬母。尝思笋,因遂泣竹生笋,母子俱大贤,位至封公,贵极人望。   ○木玄虚着《四明山记》云“雪窦山北嵓,生石乳,其峯,非人可升。有毛竹银笋。”详其毛竹自生,毛笋若银笋,即银矿如笋。然如池州山穴,曽有悬囚人下窥,至百余寻,后见洞明焕,遂手搴之得三数茎。疑是此耶?或云“毛竹,笋白如银。”未详。   ○江逌作《竹赋》云“望春擢笋,应秋发坚。”   ○戴凯之作《竹谱》搜括竹类言有六十一焉。笋类附在此也。又云“■〈函〉■〈隋〉竹,大如脚指虫。食其笋皮,类绣,甚可爱。”   ○宋刘虚哲,性孝谨。母疾笃,祷祈备徧,梦一黄衣翁曰“汝可取南山竹笋,食之病立瘥。”惊觉俱依梦,采南山竹笋,馈母食之病愈。   ○宋沈道虔,人有拔屋后笋,令人止之曰“惜此笋,欲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   ○何随《华阳国志》云“人有盗其园笋。随见,挈屐而归,恐盗者见也。”   ○齐孝宣陈皇后,性嗜笋、鸭卵。永明九年诏太庙祭,后荐笋鸭卵。云“齐王俭赠髙士宗测『蒲褥笋席』。”   ○齐明僧绍,字真承,隠江东摄山。齐太祖谓其弟庆符曰“卿兄髙尚,朕虽不相接,时通梦中焉。”遗绍竹根如意、笋箨冠。太祖闻绍出游定林寺,嘱沙门僧逺欲相接,竟不谐。永明中征,不就而卒。   ○梁简文帝《七励》云“澄琼浆之素色,杂金笋之甘葅。”又,《春晩赋》云“望初篁之傍岭,爱新荷之发池。”   ○梁刘孝绰《谢建安王饷米等启》“传教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笋葅脯鲊;茗至味芳云,杜潭抽节。』”等。   ○范元琰家有竹圃,每人见盗笋,苦于过沟。元琰伐树为桥,与盗者过,盗人感其情而息意不盗。   ○梁元帝赋《得竹诗》曰“作龙迁葛水,为马向并州。柯亭临絶涧,桃枝夹细流。冠学芙蓉势,花堪威鳯游。”略诸句。“冠学芙蓉势”亦笋皮冠也。   ○梁宗懔作《荆楚歳时记》云“五月民并断竹笋,为糭拣叶抽头五。”丝系臂谓“为长命缕”。   ○陈江揔《岁暮还宅诗》云“悒然想泉石,驱驾出中台。翫竹春前笋,惊花雪后梅。”   ○陈阴铿《侍宴赋得竹诗》曰“夹池一丛竹,青翠不惊寒。叶酝宜城酒,皮裁薛县冠。”今详:阴铿用“汉髙祖徃薛县,治笋殻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