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谱记 - 第 3 页/共 7 页

双头红,双头紫者,皆千叶花也。二花皆并蒂而生如鞍子而不相连属者也。唯应天神御花圃中有之,不有多叶者,盖地势有肥瘠,故有多叶之变耳。培壅得地力有簇五者,然开头愈多,则花愈小矣。      左紫,千叶紫花也。色深于安胜,然叶杪微白,近萼渐深,突起圆整有类魏花,开可八九寸,大者盈尺。此花最先出,国初时生于蒙民左氏家。今洛中传接者甚多,然难得真者。大抵多转不成千叶,虽长寿院弥陀寺一本特佳,岁岁成就。旧谱所谓左紫,即齐头紫,如碗而平,不若左紫之繁密圆整,而有夫含棱之异云。      紫绣球,千叶紫花也。色深而莹泽,叶黄而圆整,因得绣球之名。然稚得欠花,崐大率类左紫云。但叶杪白色,不如左紫之唇白也。比之陈州紫、袁家紫,特大同而崐小异耳。      安胜,紫花也。开头径尺余。本出于城中千叶安胜院,因此得名,近岁左紫与绣球最难绣花,唯安胜紫与大宋紫特盛,岁岁皆有,故名圃中传接甚多      大宋紫,千叶紫花也。本出于永宁县大宋川豪民李氏之圃,因为大宋紫。开头极盛,径尺余,众花无比其大者。其色大率类安胜紫云。      顺圣,千叶花也。色深,类陈州紫。每叶上有白缕数道,自唇到萼,紫白相间,浅深同,开头可八九寸许。熙宁中方有。      陈州紫、袁家紫,一色花,皆千叶,大率类紫绣球,而圆整不及也。      潜溪绯,本千叶绯花也,有皂橒心色之致美,众花少与比者。出龙门山潜溪寺,本后唐相李沣别墅。今寺僧元好事者,花亦不成千叶。民间传接者虽众,大率皆多叶花耳惜哉!      玉千叶、白花无橒心,莹洁如玉,温润可爱。景佑中,开于范尚书宅山篦中,细叶繁密,类魏花而白。今传接于洛中虽多,然难花。不岁成千叶也。      玉楼春,千叶白花也。类玉蒸饼而交,有楼子之状。元丰中生于河清县左氏家,献于潞公,故名曰玉楼春。      玉蒸饼,千叶白花也,本出延州,及流传到洛,而繁盛过于延州时。花头大于玉千叶,杪莹白,近萼微红,开头可盈尺。每到盛开,枝多低,亦谓之软条花云。      承露红,多叶红花也,每朵各有二叶,每叶之近萼处,各成一个鼓子花样。凡有十二个,唯叶杪折展与众花不同。其下玲珑不相倚着,望之如雕缕可爱。凌晨如有甘露盈润,其香益更旖旎。与承露紫大率相类,唯其色异耳。      玉楼红,多叶花也,色类彤云红,而每叶上有白缕数道若雕镂然,故以玉楼目崐之。      一百红者,千叶红花也。洛中塞食众花未开,独此最先,故此贵之。      绮园牡丹谱序 近代 刘辉晓      刘辉晓       清道光时为武定府阳信县岁进士,曾任贯城教谕,其他情况不详。          花之以富贵之品浓艳时者,首推牡丹。世以崇梅爱菊为高,爱牡丹者近俗。不知彭泽孤山际,休明登台省,终以清寒隐逸而逃也。然,小隐天津,冷眼富贵,亦宜于春日暄妍,移情贵客。韶光明媚,省识花王,来曹州之葭密都。州城南,地多桑麻,养花者少。余表兄献廷先生性爱菊,罗致根芽数十百种,每重阳前后移盆列几,布满室堂,不减东篱遗韵。及表兄弃世,余表侄国干养菊不辍。庄西广栽果木,周匝一园,中置一草亭,缭以柏墙,外门东向,曰“绮园”。亭前养菊,秋晚移请客室,郁郁芬芬不改昔年,所谓视其几案不忘父志耶。但纸醉金迷,仅恐寒蝶瘦之天;燕舞莺娇,少酣酒染衣之植。是有家承之秋实,无庶子之春华也。于是亭之西,界以藩篱,较植菊之园广轮倍加,别立一园。中为南北小径,左右调为两畦,尽植牡丹。每株相间各五尺许,不下四五百本。谷雨后,余尝两至其地,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何只四香阁上露莹红珠,宝栏边香吹锦撷,怡颜哉!余素未究其心,不别其类,益昧其名,空闻魏紫、姚黄讵识鞓红、欧碧?幸余表孙继襄频频指示,并选出牡丹花谱一册,且嘱为序。谨按其述说,挈黑、白、黄、绿、紫、红、杂色为纲,析以叶之尖圆,茎之短长,宜阴宜阳为注,移其名一百四十有奇。举是花之形状、品种、性情,无不尽注于谱。余叹为一草一木莫不有理,是格物之一端乎!      抑闻牡丹始名木芍药,而后有谢公康乐肇赐嘉名;厥后,白氏作歌,欧阳制序,钱思公书诸障,其用精不若是谱也。且是花以洛阳甲天下,他若殷红一色,共羡临芳殿前,粉雪千群,争夸慈恩寺里;沉香亭,君王带笑;仙春馆,妃子留痕。俱长安旧事。恐积块变化,末植他土也。乃地脉转移,南北无定。曩以何氏凝香园一时擅胜。未几,郡北赵氏桑篱园更出其名。今则 氏诸园之花与郡北多寡不等,而丰硕蔚茂,各各得色;有突过于从前。此昔人谓羯鼓催花,花神相助,精采在其斯乎?邵子诗,冷眼人间富贵花,想其对此而亦转盼垂青,若昌黎之“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眼暂明”也。因题诸谱而之序。      时值道光十九年岁在己亥武定府阳信县岁进士任贯城教谕刘辉晓题。      曹州牡丹谱 清 余鹏年      序       曹州牡丹之盛,著于谈资久矣。而纪述未有专书。怀宁余伯扶考廉,博学工诗,主讲席于此。壬子春,予以报最北上,及旋役至曹,伯扶为予言,二月杪覃溪阁学师来按试,试竣,相见,属以花应用谱,伯扶因考之往籍,征诸土人,别其名色种族,及夏月而谱成。冬,予谒于省垣,受其谱而读之,厘然可备典故,师因属予序而付诸梓。昔欧阳公于钱思公楼下小屏间见细书牡丹名九十余种,及其著于录者才二十余种耳。今曹州乡人所植,盖知之而不能言,而士大夫博雅稽古者,又或言之而不切时地。伯扶乃能订今古、证同异,又附以栽接之法,俾后之骚人墨客,皆得有所援据,而予以莅事之余,得闻师门绪论复得伯扶名笔,以共传不朽,实与邑之人士胥厚幸焉。故不辞而序其概如此。乾隆癸丑春三月,知菏泽县事宛平安奎文序。      自 序         《素问》:清明次五日,牡丹花。牡丹得名,其古矣乎。考《汉志》有《黄帝内经》,《隋志》乃有《素问》,非出远也。《广雅》白芍 ,牡丹也。《本草》:芍药一名白芍 。崔豹《古今注》芍药有草木二种,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李时珍曰: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昔谢康乐谓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又苏颂谓山牡丹者,二月梗上生苗叶,三月花,根长五七尺。近世人多贵重,欲其花之诡异,皆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斯其始盛欤。唐盛于长安,在《事物纪原》。洛阳分有其盛,自天后时已然。有宋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自序:求得唐李卫公《平泉花木记》、范尚书、欧阳钱思公双桂楼下水屏中所录九十余种,但言其略。因以耳目所闻见,及近世所出新花,参校三贤谱记,凡百余品,亦殚于此乎。陆放翁在蜀天彭为花品,云皆买自洛中。僧仲林《越中花品》绝丽者才三十二。唯李英《吴中花品》皆出洛阳花品之外。张邦基在作《陈州牡丹记》,则以牛家缕金黄傲洛阳以所无。薛风翔作《亳州牡丹史》,夏之臣作崐评,上品有天香一品、万花一品。东坡所云变态百出,务为新奇,以追逐时好者,不可胜纪已。曹州之有牡丹,未审如于保时。志乘略不载。其散栽于它品者,曰:曹州状花红、乔家四瓜瓤、金玉交辉、飞燕红妆、花红平头、梅州红、忍济红、倚新妆等,由来亦旧。予以辛亥春至曹。其至也,春已晚,未及访花。明年春,学使者阁学翁公来试士,谒之,问曰:“作花品乎”?曰‘未也’。翁公案试它府,去,缄诗至曰:“洛阳花要订平生”,盖促之矣。乃集弟子之知花事,园丁之老于栽花者,偕于游诸圃,勘视而笔记之。归而质以前贤之传述,率成此谱。欧阳子云:但取其特著者,次第之而已。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日怀宁余鹏年自序于重华书院。      花正色 花间色       花正色(计三十四种)      黄者七种 青者一种 红者十五种 白者八种 黑者三种            黄者七种      金玉交辉(俗名金玉灵):      绿胎修干,花大瓣,层叶黄蕊,贯珠累累出房外,开至欲残尚似放时。此曹州所自出,薛《史》品居第一。      金轮:      肉红胎,近胎二层叶,胎下护枝叶俱肉红,茎挺出,花淡黄。间背相接,圆满如轮,其黄气毬之族欤?实异品也。      黄绒铺锦(一名金粟,一名丝头黄):      细瓣如卷绒缕,下有四五瓣差阔连缀承之,上有金须布满,殆张所谓缕金黄者。      姚黄(俗名落英黄)      此花黄胎,护根叶浅绿色,疏长过于花头,若拥若覆。初开微黄,垂残愈黄。薛《史》有大黄最宜相阴,簪之瓶中,经宿则色可等。秋葵者似之,第大黄无青心稍异。      禁院黄(俗名鲁府黄):      花色亚于金轮,淡高秀,欧《品》所谓姚黄别品者。曹人传是明鲁王府中种。考明诸王分封曹地者,钜野王泰澄龙 ,定陶王铨鑨,不闻有鲁王。因检府志,钜野王后辄称鲁宗,此鲁府之名所自,盖不可征实如此。      御衣黄:      胎类姚黄,唯护枝叶红色,有千叶单叶二种。千叶者诸谱称色似黄葵是也。单叶肤理轻皱,弱于渊绡,爱重之者,盖不以千叶为胜。      庆云黄:      质过御衣黄,色类丹州黄,而近萼处带浅红。昔人谓其郁然轮囷,兹则见其温润匀荣也。      青者一种      雨过天青(俗名补天石):      白胎翠茎,花平头,房小色微青,而列晚。或以欧碧当之,初旭才照,露华半稀,清香自含,流光俯仰,乃妆窑天青色也,率易以今名。      红 者 十 五 种      飞燕红妆 (一名红杨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