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记 - 第 3 页/共 6 页

轩辕时   史皇,黄帝之臣也。始善图画,创制垂法,体象天地,功侔造化,首冠群工,不亦宜哉?(见《世本》,与苍颉同时。)   周   封膜,周时人,善画,见《穆天子传》。郭璞云,姓封名膜。   齐   敬君者,善画。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画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妻对之。齐王知其妻美,与钱百万,纳其妻。(刘向《说苑》具载。)   秦   烈裔,謇涓国人。秦皇二年,本国献之。口含丹墨,喷壁成龙兽,以指历地,如绳界之,转手方圆,皆如规矩度,方寸内五岳、四渎、列土备焉。善画鸾凤,轩轩然惟恐飞去。(见王子年《拾遗录》。)   汉   毛延寿(杜陵人),陈敞(安陵人),刘白(新丰人),龚宽(洛阳人),阳望(下杜人),樊育(长安人)   已上六人并永光、建昭中画手。时元帝后宫既多,使图其状,每披图召见。诸宫人竞赂画工钱帛,独王嫱貌丽,意不敬求,工人遂为丑状。及匈奴求汉美女,上按图召昭君,行,帝见昭君貌第一,甚悔之。而籍已定,乃穷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赀,皆巨万。毛延寿画人,老少美恶皆得其真。陈敞、刘白、龚宽并工牛马,但人物不及延寿。阳望、樊育亦善画,尤善布色。(见葛洪《西京杂记》。)   后汉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多才艺,善画,自为寿藏于郢城,画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人居宾位,自居主位,各为赞颂。献帝建安六年,官至太常卿。(见范晔《东汉书》。)   刘褒,汉桓帝时人,曾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官至蜀郡太守。(见孙畅之《述画记》及张华《博物志》云。)   蔡邕,字伯喈,(裴孝源所定品第云:伯喈在下品。)陈留圉人。工书画,善鼓琴。建宁中为郎中,校书东观,刊正六经文字,书于太学石壁,天下模学。又创八分书体。为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年六十一。灵帝诏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于省,(喜、震、叔节、赐、彪。)兼命为赞及书。邕书画与赞皆擅名于代,时称三美。(见《东观汉记》并孙畅之《述画》。有《讲学图》、《小列女图》传于代。)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高才过人,性巧,明天象,善画。累拜侍中,出为河间王相,年六十二。昔建州浦城县山有兽名骇神,豕身人首,状貌丑恶,百鬼恶之,好出水边石上。平子往写之,兽入潭中不出。或云:“此兽畏人画,故不出也,可去纸笔。”兽果出,平子拱手不动,潜以足指画兽,今号为巴兽潭。(见郭氏《异物志》。彦远按:《三齐记》云:昔秦始皇见海神,使左右巧者以足画之。又按:应劭《风俗通》云:公输班见水上蠡形,以足画之。巧者非止于手运思,脚亦应乎心也。)   刘旦、杨鲁,并光和中画手。待诏尚方,画于洪都学。(二人并见谢承《后汉书》。)   魏   少帝曹髦,字士彦,(中品)东海定王霦之子。幼好学,善书画。初封高贵乡公,后即帝位,甘露三年卒,年二十。(《魏志》有传。)曹髦之迹,独高魏代,谢赫等虽著画品,皆阙而不载。彦远今著此书,不必备见其踪迹,但自古善画者,即载之。(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新丰放鸡犬图》传于代。又有《於陵子》、《黔娄夫妻图》。)   杨修,字德祖,(中品下。)华阴人也。有俊才,为丞相主簿,与陈思王友善。武帝以知有馀,又袁氏之甥也,且密于植,遂恶之。(《魏志》有传。《西京图》、《严君平像》、《吴季札像》,并晋明帝题字传于代。)   桓范,字元则,沛国龙亢人。少以才学称,时号智囊,善丹青,在汉时羽林左监,入魏,拜大司农。(《魏志》有传。)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性嗜酒,善画,为侍中司空都乡侯。年七十六,谥曰穆。(《魏志》有传。)颜光禄云“魏元阳之射,徐侍中之画”是也。魏明帝游洛水,见白獭,爱之,不可得。邈曰:“獭嗜鲫鱼,乃不避死。”遂画板作鲫鱼悬岸,群獭竞来,一时执得。帝嘉叹曰:“卿画何其神也!”答曰:“臣未尝执笔,人所作者,自可庶几。”(见《续齐谐记》。)   吴   曹不兴,(中品上。)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时称吴有八绝。(张勃《吴录》云:八绝者,菰城郑妪善相,刘敦善星象,吴范善候风气,赵达善算,严武善棋,宋寿善占梦,皇象善书,曹不兴善画,是八绝也。)吴赤乌中,不兴之青谿,见赤龙出水上,写献孙皓,皓送秘府。至宋朝陆探微见画,叹其妙,因取不兴龙置水上,应时蓄水成雾,累日滂沛。谢赫云:“不兴之迹,代不复见,秘阁内一龙头而已。观其风骨,擅名不虚,在第一品,陆之下、卫之上。”李嗣真云:“不兴以一蝇辄擅重价,列于上品,恐为未当。况拂蝇之事,一说是杨修,谢赫黜卫进曹,是涉贵耳之论。”彦远按: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遂有二事。孙畅之《述画记》亦云。而李大夫之论,不亦迂阔?况不兴画名冠绝当时,非止于拂蝇得名,但今代无其迹,若以品第在卫之上,则未敢知。(《一人白画》、《杂纸画龙虎图》、《纸画青谿龙》、《赤盘龙》、《南海监牧十种马》、《夷子蛮并兽》、《龙头》四,并传于前代。)   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见王子年《拾遗录》。)   蜀   诸葛亮,字孔明。彦远按:常璩《华阳国志》云:亮以南夷之俗难化,乃画夷图以赐夷,夷甚重之。   亮子瞻,字思远。善书画,为侍中仆射、军师将军。(见《蜀志》。)      第五卷      晋   明帝司马绍,字道几,(下品上。)元帝长子。幼异,有对日之奇。及长,善书画,有识鉴,最善画佛像。蔡谟集云:帝画佛于乐贤堂,经历寇乱,而堂独存,显宗效著作为颂。太宁中,年二十七,谥曰明帝,庙号肃祖。(见《晋书》。)谢云:“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彦远曾见晋帝《毛诗图》,旧目云羊欣题字,验其迹,乃子敬也。《豳诗七月图》、《毛诗图》二、《列女》二、《史记列女图》二、《杂鸟兽》五、《游清池图》、《息徒兰圃图》、《杂异鸟图》、《洛神赋图》、《游猎图》、《杂禽兽图》、《东王公西王母图》、《洛中贵戚图》、《穆王宴瑶池图》、《汉武回中图》、《瀛州神图》、《人物风土图》传于代。又画《列女》、《禹会涂山》、《殷汤伐桀图》。)   荀勖,字公曾,(中品下。)颍川人。多才艺。善书画,在魏为大将军掾。入晋为侍中中书监、济北侯、光禄大夫尚书令。太康十年赠司徒,谥曰成。钟会尝诈作勖书,就勖母取宝剑,会于时方造宅,勖潜画会祖父形于壁,会兄弟入门,见之感恸,乃废宅。勖书亦会之比也。(见《魏志》及刘义庆《世说》。有《大列女图》、《小列女图》。)谢云:“荀与张墨同品,在第一品,卫协下、顾骏之上。”   张墨,(下品。)谢赫云:“与荀勖并,风范气韵,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睹精奥。若取其意外,则方厌膏腴,可与知音说,难与俗人道。”(《屏风》一、《维摩诘像》、《杂白画》一、《捣练图》传于代。)   卫协,(上品下。)《抱朴子》云:“卫协、张墨,并为画圣。”孙畅之《述画》云:“上林苑图,协之迹最妙。”又《七佛图》,人物不敢点眼睛。顾恺之《论画》云:“《七佛》与《大列女》,皆协之迹,伟而有情势。《毛诗北风图》,亦协手,巧密于情思。”此画短卷,八分题。元和初,宗人张惟素将来,余大父答以名马并绢二百疋。惟素后却索将货与韩侍郎愈之子昶,借与故相国邹平段公家,以模本归于昶。彦远会昌元年见段家本,后又于襄州从事见韩家本。谢赫云:“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在第一品曹不兴下,张墨、荀勖上。”李嗣真云:“卫之迹虽有神气,观其骨节,无累多矣。顾生天才杰出,何区区荀、卫敢居其上?”彦远以卫协品第在顾生之上,初恐未安,及览顾生集,有《论画》一篇,叹服卫画《北风》、《列女图》,自以为不及,则不妨顾在卫之下。荀又居顾之上,则未敢知。(《诗北风图》、《史记伍子胥图》、《醉客图》、《神仙画》、《张仪像》、《鹿图》、《诗黍稷图》、《史记列女图》、《白画上林苑图》、《卞庄子刺虎图》、《吴王舟师图》并传于代。又有《小列女》、《楞严七佛》。)   王廙,字世将,(上品上。)琅琊临沂人。善属词,工书画,过江后为晋代书画第一。音律众妙毕综。元帝时为左卫将军,封武康侯,时镇军谢尚于武昌昌乐寺造东塔,戴若思造西塔,并请廙画。王敦用廙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赠侍中,年四十七。(见《晋书》及何法盛《晋中兴书》。)廙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时右军亦学画于廙。廙画《孔子十弟子》,赞云:“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将隆余堂构,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书画法,余画《孔子十弟子图》以励之。嗟尔羲之,可不勖哉!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馀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又各为汝赞之。”(见廙本集。有《异兽图》、《列女仁智图》、《狮子击象图》、《吴楚放牧图》、《鱼龙戏水绢图》、《村社斋屏风》、《犀兕图》,并传于代。)   王羲之,字逸少,(中品下。)廙从子也。风格爽举,不顾常流。书既为古今之冠冕,丹青亦妙。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见晋书。《杂兽图》、《监镜自写真图》、《扇上画小人物》,传于前代。)   羲之子献之,字子敬,(中品下。)少有盛名,风流高迈,草隶继父之美,丹青亦工。桓温尝请画扇,误落笔,因就成乌駮牸牛,极妙绝。又书《牸牛赋》于扇上。此扇义熙中犹在。官至中书令,太元十一年卒,年四十三,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见孙畅之《述画记》。彦远按:俗称逸少为大令,子敬为小令,非也。子敬为中书令,年四十三。族弟珉代居之,珉年三十八。子敬大令也。季琰乃小令也。逸少官不至中书令,不可呼为大令也。)   康昕,字君明,(下品。)外国胡人,或云义兴人,书类子敬,亦比羊欣,曾潜易子敬题方山亭壁,子敬初不疑之。画又为妙绝。官至临沂令。(孙畅之云:胜杨惠。《五兽图》传于代。)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上品上。)晋陵无锡人。多才艺,尤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妙绝。刘义庆《世说》云:谢安谓长康曰:“卿画自生人以来未有也。”(又云:卿画苍颉,古来未有也。)曾以一厨画暂寄桓玄,皆其妙迹所珍秘者,封题之。玄开其后取之。诳言不开。恺之不疑是窃去,直云:“画妙通神,变化飞去,犹人之登仙也。”故人称恺之三绝:画绝、才绝、痴绝。又常悦一邻女,乃画女于壁,当心钉之,女患心痛,告于长康,拔去钉乃愈。(此一节事亦见刘义庆与《幽明录》,而小不同,云:思江陵美女,画像簪之于壁玩之。亦出《搜神记》也。)尝欲写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辞。长康曰:“明府当缘隐眼也,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蔽月。”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又画裴楷真,颊上加三毛,云:“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观者详之,定觉神明殊胜。”重嵇康四言诗,画为图。常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又画谢幼舆于一岩里,人问所以,顾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岩壑中。”又常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一时。著《魏晋名臣画赞》,评量甚多。又有《论画》一篇,皆模写要法。义熙初为散骑常侍,(见《晋史》、《中兴书》、檀道鸾《续晋阳秋》、刘义庆《世说》及顾集。)《建康实录》云:谢赫论江左画人,吴曹不兴、晋顾长康、宋陆探微皆为上品,馀皆中下品。连五十尺绢画一像,心敏手运,须臾立成,头、面、手、足,胸、臆、肩、背亡遗失尺度,此其难也,曹不兴能之。长康又曾于瓦棺寺北小殿画维摩诘,画讫,光彩耀目数日。《京师寺记》云:兴宁中,瓦棺寺初置,僧众设会,请朝贤鸣刹注疏,其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既至长康,直打刹注百万。长康素贫,众以为大言。后寺众请勾疏,长康曰:“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一月馀日,所画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乃谓寺僧曰:“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刘义庆《世说》云:桓大司马每请长康与羊欣论书画,竟夕忘疲。孙畅之《述画记》云:“画冠冕而亡面貌,胜于戴逵。”谢赫云:“深体精微,笔亡妄下,但迹不迨意,声过其实。在第三品,姚昙度下,毛惠远上。”李嗣真云:“顾生天才杰出,独立亡偶,何区区荀、卫而可滥居篇首,不兴又处顾上,谢评甚不当也。顾生思侔造化,得妙物于神会,足使陆生失步,荀侯绝倒,以顾之才流,岂合甄于品汇?列于下品,尤所未安,今顾、陆请同居上品。”(彦远以本评绘画,岂问才流?李大夫之言失矣。)姚最云:“顾公之美,独擅往策,荀、卫、曹、张,方之蔑然。如负日月,似得神明,慨抱玉之徒勤,悲曲高而绝唱,分庭抗礼,未见其人,谢云声过其实,可为於邑。”张怀瓘云:“顾公运思精微,襟灵莫测,虽寄迹翰墨,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不可以图画间求,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顾为最。喻之书,则顾、陆比之钟、张,僧繇比之逸少,俱为古今之独绝,岂可以品第拘?谢氏黜顾,未为定鉴。”(《梁书外域传》:狮子国晋义熙初献一玉像,高四尺二寸,玉色特异,制作非人工力。历晋、宋朝,在瓦棺寺。寺内有戴安道手制佛五躯及长康所画维摩诘,时称三绝。齐东昏侯取玉像为宠妃制钗钏,俄尔而东昏侯暴卒。顾画有《异兽古人图》、《桓温像》、《桓玄像》、《苏门先生像》、《中朝名士图》、《谢安像》、《阿谷处女》、扇画《招隐》、《鹅鹄图》、《笋图》、《王安期像》、《列女仙》、白麻纸《三狮子》、《晋帝相列像》、《阮修像》、《阮咸像》、《十一头狮子》白麻纸《司马宣王像》、一素一纸《刘牢之像》、《》虎射杂鸷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凫雁水鸟图》、《列仙画》、《木雁图》、《三天女图》、《行三龙图》,绢六幅图:《山水》、《古贤》、《荣启期》、《夫子》、《阮湘》并《水鸟屏风》,《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七贤》、《陈思王诗》,并传于后代。)   顾恺之《论画》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   小列女 面如恨,刻削为容仪,不尽生气。又插置丈夫支体,不以自然。然服章与众物既甚奇,作女子尤丽,衣髻俯仰中,一点一画皆相与成其艳姿。且尊卑贵贱之形,觉然易了,难可远过之也。   周本纪 重迭弥纶,有草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   汉本纪 季王首也。有天骨而少细美,至于龙颜一像,超豁高雄,览之若面也。   孙武 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怜美之体,有惊剧之则。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   醉客 作人形,骨成而制衣服幔之,亦以助醉神耳。多有骨,俱然蔺生变趣,佳作者矣。   穰苴 类《孙武》而不如。   壮士 有奔腾大势,恨不尽激扬之态。   列士 有骨,俱然蔺生,恨急烈不似英贤之慨;以求古人,未之见也。于秦王之对荆卿,及复大闲。凡此类,虽美而不尽善也。   三马 隽骨天奇,其腾罩如蹑虚空,于马势尽善也。   东王公 如小吴神灵。居然为神灵之器,不似世中生人也。   七佛及夏殷与大列女 二。皆卫协手传,而有情势。   北风诗 亦卫手。巧密于精思,名作;然未离南中。南中像兴,即形布施之象,转不可同年而语矣。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不然,真绝夫人心之达。不可或以众论。执偏见以拟通者,亦必贵观于明识。末学详此,思过半矣。   清游池 不见金镐作山形势者,见龙虎杂兽,虽不极体,以为举势,变动多方。   七贤 唯嵇生一像欲佳,其馀虽不妙合,以比前诸竹林之画,莫能及者。   嵇轻车诗 作啸人,似人啸;然容悴不似中散。处置意事既佳,又林木雍容调畅,亦有天趣。   陈太丘二方 太丘夷素似古贤,二方为尔耳。   嵇兴 如其人。   监深履薄 兢兢之形。异佳,有裁。自《七贤》以来并戴手也。   又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曰: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远我耳。则一摹蹉,积蹉弥小矣。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写自颈已上,宁迟而不隽,不使远而有失。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醲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醲也。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良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又《画云台山记》曰: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发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枚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婉蟺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西连西向之丹崖,下据绝涧。画丹崖临涧上,当使赫巘隆崇,画险绝之势。天师坐其上,合所坐石及荫。宜涧中桃傍生石间,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据涧指桃,回面谓弟子。弟子中有二人,临下,到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问。而超升神爽精诣,俯眄桃树。又别作王赵,趋一人,隐西壁倾岩,馀见衣裾。一人全见室中,使轻妙泠然。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中段东面,丹砂绝崿,及荫,当使嵃嶘高骊,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壁以成涧。涧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壁之内,凄怆澄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焉。可于次峰头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崿,西通云台以表路。路左阙峰,似岩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岩相承以合,临东涧。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涧为石濑,沦没于渊。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欲使自然为图。云台西北二面,可一图,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石上作狐游,生凤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涧。后一段,赤岓,当使释弁如裂电。对云台西凤所临壁以成涧,涧下有清流。其侧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饮水,后为降势而绝。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涧,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已上并长康所著,因载于篇。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   史道硕,(上品下。)孙畅之云:“道硕兄弟四人,并善画,道硕工人、马及鹅。”谢云:“硕与王微,并师荀、卫,王得其意,史传其似。”(《古贤图》、《金谷图》、《鹅图》、《牛图》、《七贤图》、《七命图》、《蜀都赋图》、《三马图》、《八骏图》、《服乘箴图》、《酒德颂图》、《琴赋图》、《嵇中散诗图》、《田家十月图》、《马图》、《王骏戈船图》、《梵僧图》、《燕人送荆轲图》,并传于代。)   谢稚,(下品。)陈郡阳夏人。初为晋司徒主簿,入宋为宁朔将军,西阳太守。(宋《邓琬传》有《稚子》、《列女》、《康侯像》。《列女形仪图》、《列女贞节图》、《列女贤明图》、《列女仁智图》、《列女传》一、《游仙翡翠篇》、《列女辩通图》、《三马伯乐图》、《鸂鶒图》、《孝子图》、《十弟子图》、《三牛图》、《濠梁图》、《轻车迅迈图》、《列女画》、《秋兴图》、《孝经图》、《列女图》、《大列女图》、《康侯图》、《晋宣王及魏名臣像》、《杂画》一、《梦令尹泣岐蛇图》、《孟母图》、《游仙图》、《秦王游海图》、《洛阳门翻车并水图》、《汾阴醮鼎图》、《狩河阳图》,并传于代。)   夏侯瞻,(下品。)谢云:“气韵不足,精密有馀,擅名当代,事非虚美。在第三品毛惠远下,戴逵上。”(《郢匠图》、《高士图》、《倕山图》、《楚人祠鬼神图》,传于代。)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在魏拜中散大夫,入晋不仕,自以高洁难期,所与神交者,唯王戎、山涛等,为竹林七贤而已。性巧绝,与向秀共锻于柳树下,钟会,贵公子也,往访之,康不礼焉。会构祸康于文帝,时年四十。(见《晋书》。《狮子击象图》、《巢由图》,传于代。)   温峤,字太真,太原祁人。秀朗有才鉴,善画。明帝时官至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年四十二,赠侍中大将军,追封始安公,谥曰武。(见孙畅之《画记》、《晋史》。)   谢岩、曹龙、丁远、杨惠、江思远,已上五人兼见孙畅之《画记》。思远,陈留圉人,有孝行高节,征西将军庚亮请为儒林参军,其他辟召皆不就,年四十九。(有传。)   王濛,字仲祖,晋阳人。放诞不羁,书比庚翼,丹青甚妙,颇希高达,常往驴肆家画輀车。自云:“我嗜酒,好肉,善画,但人有饮食美酒精绢,我何不往也?”特善清言,为时所重。卒时年三十九,官至司徒左长史。(《晋书》有传,事见《中兴书》。)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人。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馀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逵尝就范宣学,范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范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迎至山阴灵宝寺,郄超观而礼之,撮香誓曰云云。既而手中香勃然烟上,极目云际。前后征拜终不起,太元二十一年也。(见《晋书》及《宋书》及逵《别传》、徐广《晋记》、《会稽记》、《郭子》、刘义庆《世说》、宋朝临川王《冥验记》,此像今在越州嘉祥寺。今亦有逵手铸铜佛并二菩萨,在故洛阳城白马寺。隋文帝自荆南兴皇寺取来。)谢云:“情韵绵密,风趣巧拔,善图贤圣,百工所范。荀卫之后,实称领袖。”刘义庆云:“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见之。谢本轻戴,见之,但论琴书而已,戴亡咎色,而说琴画愈妙,谢知其量。”又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庚道秀看之,语戴云:“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戴云:“惟务光当免卿此语耳。”(务光者,夏时人也。耳长七寸,好鼓琴,服蒲薤根。汤将伐桀,谋于光。光曰:“非吾事也。”汤曰:“伊尹何如?”光曰:“强力忍诟,不知其他。”汤克桀,以天下让于光。光曰:“吾闻亡道之世,不践其土,况让我乎?”负石自沉于泸水。见《列仙传》。戴逵画有《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画》、《濠梁图》、《董威辇诗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三马伯乐图》、《三牛图》、《尚子平白画》、《嵇阮像》、《嵇阮十九首诗图》、《五天罗汉图》、《名马图》、《渔父图》、《狮子图》、《吴中溪山邑居图》、《杜征南人物图》,并传前代。)   逵子勃,(下品。)有父风。孙畅之云:“山水胜顾。”晋义熙初,以散骑郎征,不至。(见《宋书》。有《曹长孺像》、《三马图》、《九州名山图》、《秦皇东游图》、《朝阳谷神图》、《风云水月图》,已上并传于前代。)   勃弟颙,字仲若,巧思亦逵之流。一门隐遁,高风振于晋宋。传父之琴书丹青,凡所征辟,并不起。宋太子铸丈六金像于瓦棺寺,像成而恨面瘦,工人不能理,乃迎颙问之。曰:“非面瘦,乃臂胛肥。”既铝(音虑)减臂胛,像乃相称,时人服其精思。年六十四。(见《宋书隐逸传》及王智深《宋记》。)   彦远曰:汉明帝梦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长丈六,黄金色。帝乃使蔡愔取天竺国优瑱王画释迦倚像,命工人图于南宫清凉台及显节陵上。以形制古朴,未足瞻敬。阿育王像至今亦有存者可见矣。后晋明帝、卫协皆善画像,未尽其妙。洎戴氏父子皆善丹青,又崇释氏,范金赋采,动有楷模。至如安道潜思于帐内,仲若悬知其臂胛,何天机神巧也!其后北齐曹仲达,梁朝张僧繇、唐朝吴道玄、周昉,各有损益,圣贤肸蠁,有足动人,璎珞天衣,创意各异。至今刻画之家,列其模范,曰曹、曰张、曰吴、曰周、斯万古不易矣。      第六卷      宋   陆探微,(上品上。)吴人也。宋明帝时,常在侍从,丹青之妙最推工者。(《宋书》有名。)谢赫评云:“画有六法,自古作者鲜能备之,唯陆探微及卫协备之矣。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激扬可至,铨量之极乎,上品之上,亡地寄言,故屈标第一。”(第一品第一人。)李嗣真云:“‘亡地寄言,故屈标第一。’此言过当,但顾长康之迹,可使陆君失步,荀勖绝倒。然则称万代蓍龟衡镜者,顾、陆同居上品第一。”张怀瓘云:“顾、陆及张僧繇,评者各重其一,皆为当矣。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象人风骨,张亚于顾、陆也。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顾为最。比之书,则顾、陆,钟、张也;僧繇,逸少也。俱为古今独绝,岂可以品第拘?”彦远以此论为当。(有《宋孝武像》、《宋明帝像》、《孝武功臣》、《竹林像》、《豫章王像》、《严龙像》、《宋元微像》、《羊玄宝像》、《宋景和像》、《蝉雀图》、《建安山阳王像》、《巴陵王像》、《江陵王像》、《江夏王像》、《建平王像》、《江智渊、王悦像》、《王粹像》、《王嗣像》、《阮田夫像》、《勋臣像》、《孙高丽像》、《一人像》、《勋贤像》、《沈庆之像》、《顾庆之像》、《柳元景像》、《王道隆像》、《王翼之像》、《沈昙庆醉像》、《范惠景母子像》、《高丽赭白马像》、《阿难维摩图》、《鸂鶒图》、《王莹像》、《朱异像》、《庥超之徐僧宝像》、《十一人图》、《五白马图》、《刘亮騧马图》、《猕猴图》、《齐高帝像》、《孔子像》、《十弟子像》、《宋元微像》、《钟期图》、《荣启期孔颜图》、《竟陵王像》、《殷洪像》、《任侯伯像》、《释僧虔像》、《徐爰李献王凯像》、《孙夐著高丽衣图》、《刘硕钱灵度像》、《徐爰周饰之像》、《谢超宗像》、《宋桂阳王宠姬像》、《刘牢之板像》、《王献之板像》、《天安寺惠明板像》、《捣衣图》、《施修林摇锡像》、《江智渊刘季之像》、《太宰像》、《灵基寺瑾统像》、《蔡姬荡舟图》、《诗新台图》、《斗鸭图》、《萧史图》、《叙梦赋服乘图》,并传于代者也。)   子绥,(中品。)谢云:“体运遒举,风力顿挫,一点一拂,动笔新奇,简于绘事,传世盖寡。在第二品顾骏之下,袁倩上。”(《朝臣像》、《王晏萧寅像》、《周盘龙》、《麻纸画立释迦像》,传于世。)   绥弟弘肃,(中品上。)姚最云:“早藉庭训,虽所得不多,亦有家法,在张僧繇、毛稜上。”   顾宝光,(中品上。)吴郡人。善书画,大明中为尚书水部郎。(见《宋书》。《陆探微传》云:司徒左曹掾。)谢云:“全法陆家,事事宗禀,方之绥、倩则优。在第四品蘧道愍下,王微、史道硕上。”(《射雉图》、《豫章王像》、《泰始名臣图》、《宋竟陵王像》、《瑾公像》、《鸂鶒图》、《张兴像》、《泰始勋臣像》、《王翼之像》、《勋贤像》、《褚渊衣架图》、《天竺僧》、《麻纸画洛中车马斗鸡图》、《越中风俗图》,并传于世。)   宗炳,字少文,(中品中。)南阳涅阳人。善书画,江夏王义恭尝荐炳于宰相,前后辟召,竟不就。善琴书,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怀尚平之志。以疾还江陵,叹曰:“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其高情如此。年六十九。尝自为《画山水序》曰: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跕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又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见沈约《宋书隐逸传》及炳《别传》。)谢赫云:“炳于六法,亡所遗善,然含毫命素,必有损益,迹非准的,意可师效。在第六品刘绍祖下,毛惠远上。”彦远曰:既云“必有损益”,又云:“非准的”,既云:“六法亡所遗善”,又云:“可师效”,谢赫之评,固不足采也。且宗公,高士也,飘然物外情,不可以俗画传其意旨。(《嵇中散白画》、《孔子弟子像》、《狮子击象图》、《颍川先贤图》、《永嘉邑屋图》、《周礼图》、《惠持师像》并传于代也,凡七本。)   王微,字景玄,(下品。)琅琊临沂人。善书画,尝居一屋,读书玩古,不出十馀年。与友人何偃书曰:“吾性知画,盖鸣鹄识夜之机,盘纡纠纷,咸纪心目,故山水之好,一往迹求,皆得仿佛。”竟不就辟,世祖以贞栖绝俗,赠秘书监。微作《叙画》一篇,其略曰:辱颜光禄书,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欲其并辩藻绘,核其攸同。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辩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者变心,止灵亡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叐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隆准。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横变纵化,故动生焉,前矩后规,方圆出焉。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宋书》有传,及王智深《宋纪》。序在别传。)谢赫云:“微与史道硕并师荀、卫,王得其意,史传其似,在顾宝光下”。彦远论曰: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若非穷玄妙于意表,安能合神变乎天机?宗炳、王微,皆拟迹巢、由,放情林壑,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各有画序,意远迹高,不知画者,难可与论。因著于篇,以俟知者。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幼有才学,初为始兴王濬后军参军,性多巧思,善画,制木方丈,图天下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作《画琴帖序》,自序其画云。泰始二年卒,官至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中书令,年四十六,赠右光禄大夫,谥宪子。(见《宋书》。又庄集。)   袁倩,(中品上。)谢云:“北面陆氏,最为高足,象人之妙,亚美前修。但守师法,不出新意,其于妇人,特为古拙。在第二品陆绥下,姚昙度上。”(《徐令》、《麻纸豫章王像》、《张畅等像》、《王抗棋图》、《会献图》、《正声伎图》、《御临轩图》、《朝臣十二人图》、《吴楚夜踏歌图》、《豫章王宴宾图》、《天女白画》、《东晋高僧白画》、《二龙图》、《貌三人像》,不题名字,并冠武弁,有太清年月,并行于世。又能《维摩诘变》一卷,百有馀事,运思高妙,六法备呈,置位无差,若神灵感会,精光指顾,得瞻仰威容,前使顾陆知惭,后得张阎骇叹。又有《苍梧图》,传于前代也。)   倩子质,姚最云:“风力爽俊,不坠家声,始逾志学之年,便婴颠痫之疾。曾见《庄周木雁图》、《卞和抱璞图》,笔势劲健,继父之美,若方之体物,则伯仁龙马之词;比之书翰,则长胤狸骨之方。虽语迹异途,而妙理同归一致。”   史敬文。(中品上。《黄帝升仙图》、《梁冀人马画》、《张平子西京赋图》,并传于代。)   史艺。(下品。《屈原渔父图》、《王羲之像》、《孙绰像》,并传于代。)   刘斌。(下品。《诗黍离图》传于代。)   尹长生。(下品。或作尹扈生。《骆简像》、《山阴公主像》、《南朝贵戚图》、《车马图》,并传于世。)   顾骏之。(中品。严公等像,并传于代。)   康允之。(中品。)   顾景秀,(中品上。)宋武帝时画手也。在陆探微之先,居武帝左右。武帝尝赐何戢蝉雀扇,是景秀画。后戢为吴兴太守,齐高帝求好画扇,戢持献之。陆探微、顾宝光见之,皆叹其巧绝。(《宋文帝像》、《宋谢琨兄弟四人像》、《晋中兴帝相像》、《王献之竹图》、《刘牢之小儿图》、《鸂鶒图》、《王僧绰像》、《蝉雀麻纸图》、《鹦鹉画扇》、《树相杂竹怀香画》、《孙公命将图》、《名臣图》、《刺虎图》、《小儿戏鹅图》[或云是画昭明太子]、《王谢诸贤图》、《陆机诗图》,并传于代。)谢云:“神韵气力,不足前修,笔精谨细,则逾往烈。始变古体,创为今范,赋彩制形,皆有新意。扇画蝉雀自景秀始也。宋大明中,莫敢与竞,在第二品陆绥上。”(彦远按:大明中有顾宝光,景秀岂得独擅也。)   吴暕,(下品。)谢云:“体法雅媚,制置才巧,擅美当年,有声京洛。在第二品江僧宝下。”   张则,(下品。)谢云:“意态宏逸,动笔新奇,在吴暕下。”   刘胤祖,(下品。)官至尚书吏部郎。谢云:“蝉雀特尽微妙,笔迹超越,爽俊不凡。在第三品晋明帝下。”   胤祖弟绍祖,(下品。)官至晋太康太守。谢云:“善于传写,不闲构思,鸠敛卷秩,近将兼两。宜有草创,综于众本,笔迹调快,劲滑有馀。然伤于师工,乏其士体,其于模写,特为精密。”   胤祖子璞,姚最云:“体运精研,亚于胤祖,在梁元帝下。”   蔡斌。(下品下。《游仙图》、《苏武像》,并传于代。)   濮万年。(下品。《苏门先生图》、《名臣像》,传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