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92 页/共 664 页

魏鲁孔子庙之碑篆额白字世称此文为曹植文梁鹄书钟繇刻字谓之三絶余乆求墨本不可得今乃获借于渊泉记室晨起蓬首临数十字不觉清风洒然也【牍记】   封孔羡碑八分书黄初元年今在曲阜县孔子庙中后人刻其下曰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谬也胡三省通鉴注曰汉平帝元始元年封褒成君孔霸曾孙均为褒成侯奉孔子嗣王莽败失国光武建武十三年复封均子志为褒成侯志子损和帝永元四年徙封褒亭侯世世相传至献帝初国絶魏文帝黄初二年封孔子二十一世孙羡为宗圣侯邑百户【金石文字记】   典论刻石   文帝作典论眀帝立诏三公曰先帝昔着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刻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典论石在太学者尚存而庙门外无之晋初受禅即用魏庙移此石于太学非两处立也【魏志少帝纪注】水经注言魏文帝刋典论六碑列于石经之次裴松之注三国志云汉世西域旧献火浣布中间乆絶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文帝以为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着之典论明其不然之事絶智者之聴及明帝立诏三公曰先帝昔着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刋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至齐王芳正始元年西域使至而献火浣布焉于此刋灭此论而天下笑之松之昔从征西至洛阳厯观旧物见典论   石在太学者尚存而庙门外无之问诸长老云晋初受禅即用魏庙移此石于太学非两处立也窃谓此言为不然愚按魏志明帝太和四年二月戊子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郦元所云文帝刋之误矣松之既称刋灭此论又云典论石在太学者尚存而伽蓝记亦云典论六碑至太和【后魏孝文年号】十七年犹有四存隋经籍志亦有一字石经典论一卷意当时所谓刋灭者第芟去火浣布一条至于六碑则仍列于太学故裴松之杨衒之等并得见也【防经考异】   西河恭王司马子盛庙碑   兹氏县故秦置也魏黄初二年西河恭王司马子盛庙碑云西河旧处山林汉末扰攘百姓失所魏兴更开疆宇分割太原四县以为邦邑其郡带山阻塞矣王以咸宁四年改命爵土其年十二月防国臣大农阎崇离石令宗羣等二百三十四人刋石立碑以述勲德碑北庙基尚存也【水经注】   荥阳守李胜石的铭   魏正始三年嵗在甲子被癸丑诏书割河南郡巩县自阙以东创建荥阳郡并户二万五千以南乡筑阳城乡亭侯李胜字公照为郡守领原武典农校尉政有遗惠民为立祠于城北五里号曰李君祠庙前有石蹠蹠上有石的石的铭具存其略曰百族欣戴咸推厥诚今犹祀祷焉【水经注】   叶县叶公庙碑   沣水又东迳叶公庙北庙前有公子髙诸梁碑旧秦汉之世庙道有双阙几筵黄巾之乱残毁頺阙魏太和景初中令长修饰旧宇后长汝南陈晞以正始元年立碑碑字破落遗文殆存事见其碑【水经注】   魏刺史贾逵祠碑   谷水迳项县故城北又东迳刺史贾逵祠北庙在小城东昔王凌为宣王司马懿所执届庙而叹曰贾梁道王凌魏之忠臣唯汝有灵知之遂仰鸩而死庙前有碑碑石金生干寳曰黄金可采为晋中兴之瑞【水经注】   右魏贾逵碑魏志逵传云逵为绛邑长为贼郭援所攻绛人与援约不害逵乃降而援欲以逵为将怒逵不肯叩头欲杀之绛人乗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寜俱死援义之遂不杀又按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援捕得逵怒不肯拜促斩之诸将覆护囚于壶闗土窖中守者祝公道释其械而逸之已与魏志不同而此碑但云为援所执临以白刄不屈而已不载绛人约援事如传所载不独逵有徳于绛人而绛人临危能与逵生死可谓贤矣自古碑碣称述功德常患过实如逵与绛人德义俱隆碑不应略而不载颇疑陈夀作传好奇而所得非实也松之又注魏书逵年五十五而碑云五十有四亦当以碑为正【集古録】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逵字安道河东襄陵人魏明帝时官至建威将军豫州刺史故从事吴康等立此碑【集古録目】   魏故建威将军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君之碑篆额在项城县本庙内【访碑録】   魏独行君子管宁碑   汶水自朱虚县东北迳峿城北又东北迳管宁冡东故晏谟言柴阜西南有魏独行君子管宁墓墓前有碑【水经注】   管宁字防安东莞朱虚人也自黄初至青龙末徴命十至舆服四锡俱不应命碑在安邱县西十二里墓前【寰宇记】   魏管宁碑在宻州【金石略】   魏征士邴原墓碑   汶水又东北迳柴阜山北山之东有征士邴原冡碑志存焉【水经注】   邴原朱虚人也碑在安邱县北五十里墓前【寰宇记】魏邴原碑在宻州【金石略】   魏刘熹学生冡碑   沔水又东南迳隂县故城西县东有县令济南刘熹字徳怡魏时宰县雅好博古学教立碑载生徒百有余人不终业而夭者因葬其地号曰生坟【水经注】右魏刘熹学生冡碑在襄州谷城县界中余为干德令时尝以公事过谷城见数荒塜在草间傍有古碑倾侧半埋土中问其村人为何人冡皆不能道而碑文磨灭不暇读而去后数年在河北始集録古文思向所见谷城碑疑为汉碑求之又数年乃获按襄州圗经云学生冡在县东北水经注云魏济南刘熹字徳怡博学好古立碑载生徒百余人其不终业而卒者葬于此号学生冡今碑虽残阙而熹与生徒名字往往尚可见盖余昔所见乃学生冡而碑魏时碑也熹谷城令也【集古録】   魏刘熹学生冡碑并隂隶书文字磨灭不完其间有称大魏者又曰济南刘熹字德怡而最后有学生名百余人并列其所授诸经襄州圗经曰熹尝为谷城令学者多往从之其受业未终而殁者悉葬之谓之学生冡此碑是也在谷城县学生冡傍【集古録目】   魏学生冡碑在今襄州之谷城按鲍至南雍州记谷城谷伯绥之国其东北有学生冡冡有碑按郦道元水经注乃济南刘熹字德怡魏时宰县雅好博古教学立碑载生徒不终业而卒者乾道初元春正月余督饟谷城抚得此墨本凡授尚书者二人授礼记者七人授孝经仪礼者各一人授左传者六人授易者四人授诗者十七人各书州里姓氏字之而不名祭酒一人故吏二人生三十有八人童八人书姓字书名而不书里邑孔子作春秋视人贤否为褒贬或以名或以字或书爵邑或不书岂亦春秋之意乎【集古后録】   魏征南军司张詹墓碑   湍水又迳冠军县故城东水西有魏征南军司张詹墓墓有碑碑背刋曰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凡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自后古坟旧冡莫不夷毁而是墓至元嘉初尚不见发六年大水蛮饥始被发掘说者言初开金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帘隠以金钉墓不甚髙而内极寛大虚设白楸之言空负黄金之实虽意锢南山宁同夀乎【水经注】   魏车骑将军黄权冡碑   淯水又南迳预山东山南有魏车骑将军黄权夫妻二塜地道潜通其冡前有四碑其二魏眀帝立其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树者也【水经注】   六艺之一録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五十六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三十二   魏横海将军吕君碑   君讳【阙六字】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阙八字】内辅机衡外司方职是以【阙】族繁毓申吕并兴君其胄也君天姿果毅仍【阙】于武武而不害当值季末汉失其御羣雄争逸海内【阙】隔王涂塞君以中勇显名州司试守雉长执戈秉戎慎守疆埸兵不顿于敌国地不侵于四邻拜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禆将军封闗内侯王师南征与充军从奄有江汉舎爵册勲封阴德亭侯领郡鸠集荒散为民统纪三考有成转拜平狄将军改封卢亭侯莅国赋政十有三年正身帅下俭以足用食不贰膳坐不重席廐无食粟之马出无副车之从生不利家死不托孤可谓良大夫也虽叔敖相楚晏婴在齐不能尚也行师御众暑即不盖寒即不裘其于战也即履矢石之所及锋刄之所先虽古良将不能逾也防西蜀起兵猖獗为冦荡摇边鄙防刘民人而洪水播溢汜没樊城平源十刄外渎潜通猛将骁骑载沈载浮于是不逞作慝羣凶鼎沸或保城而叛或率众负旌自即敌门中人以下竝生异心君威怀之信临难益着故能桀然攘除奸逆独存社稷连城十三民无虺蜴帝加其庸转拜横海将军徙封西鄂都乡侯食邑井七百户将遂□声于方表扫丑虏于南域建元功于大魏书洪【阙】于宗彞不吊旻天降兹灾咎寝疾一旬大命陨坠年六十有一黄初二年正月【阙】子薨于【阙】帝主闵【阙】 寮伤悼使谒者吊祠赙赠有加臣吏士庶莫不哀【阙】于是故郡吏【阙】 杨向【阙】 追惟惠君攀慕罔极乃共刋石勒铭昭示来裔其辞曰   炎灵降精岳祚后昆膺期诞授实生我君桓桓【阙】毅抑之以文【阙】整军容八在惠民御敌用威附下以仁仪刑既着允济【阙】勲钻功金石【下阙】   碑以中勇为忠勇畺易为疆场平源十刄为平原十仞陨隧为陨坠即地字稯即稷字□即贰字□即播字   右故魏横海将军章陵太守都乡侯吕君之碑篆额吕君名字皆刓剥以黄初二年卒闗羽传云建安二十四年羽攻曹仁于樊秋霖水溢于禁七军皆没羣盗遥受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迁许以避之碑云西蜀兵起猖獗为冦洪水播溢猛将沈没羣凶鼎沸皆实録也魏隶之佳者惟钟梁之碑四若范式之碑则又次之此刻差胜贾逵刘熹尔姑存之【隶释】   碑云君讳朗字义先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年六十有一黄初二年正月薨夏侯湛撰郡吏杨向勒铭碑在南阳县【集古録目】   黄初二年立在邓州南阳旧録云夏侯湛文【汉隶字原】   魏新野侯碑   黄初七年【金石略】   魏刘盆碑   在祁州梁泽县正始二年立在墓侧【天下碑録】   魏南郡太守卞统碑   右魏南郡太守卞统碑在今曹州宛句县所叙世次官阀甚简又多残阙其略云君讳统字建业又云惟帝念庸命叩南邦又云嘉平二年十一月己亥寝疾卒官而其首题魏故南郡太守卞府君之表按晋书卞壶传济隂宛句人祖统琅琊内史而元和姓纂亦云统为晋琅琊内史今此碑残缺处犹有琅琊字尚存知其尝为此官而统以魏嘉平中卒姓纂以为仕晋者误也【金石録】   魏太妃郭氏碑   正元二年在西京【金石略】   襄州刺史刘君碑   正元三年有碑隂【金石略】   魏太仆荀君碑   右魏太仆荀君碑其额题魏故太仆西阳亭成侯荀府君之碑碑已残缺其可见者尝为齐相始平太守大将军长史封西阳亭侯遂为太仆春秋五十有一正始五年夏六月丙寅薨惟其名字乡里磨灭不可考矣【金石録】   魏孙炎碑   甘露五年在淄州   曹仁记水碑   鲁城南有曹仁记汉水溢碑【盛之荆州记】   曹真祠堂刻石   曹真祠堂在北邙山刋石既精书亦甚工【述征记】   魏虞歆碑   虞歆字文肃厯郡守节操髙厉魏曹植为东阿王东阿先有三十碑铭多非实植皆毁除之以歆碑不虚独全焉【防稽典録】   魏徐庶碑   彭城内有魏中郎徐庶碑【水经注】   魏何伯申碑   在陈留县东北十五里【访碑録】   魏徐州刺史韩陵碑   在东明县南二十里【访碑録】   魏酸枣令母邱悦碑   在酸枣废县内按其文名悦字抱僖魏正光三年任酸枣令民为立碑【访碑録】   魏太傅钟繇碑   在尉氏县西北三十五里钟城南三里今割属中牟按中牟圗经云钟城有钟繇古碑断折文字磨灭【天下碑録】   魏隠士程冲碑 节妇白氏碑   在封邱县按程隠君坟在县西南四里碑当在墓下【天下碑録】   程冲字孔礼陈畱封邱人有志行明帝青龙三年徴不起景初二年正始五年征又不就晋武帝泰始二年卒封元乡亭侯【寰宇记】   白氏冲妻也晋咸熈中建二碑同处【金石略】   魏御史大夫袁涣碑   在太康县【天下碑録】   魏征虏将军南州刺史王贤思碑   按圗经贤思名亮碑在雍邱县北五十里义县乡墓下【天下碑録】   中山太守常通碑   在祁州【天下金石志】   羊续碑   在兖州【天下金石志】   车骑将军穆祚碑   隶书在介休县【天下金石志】   魏冯勍墓碑   在潞州府【天下金石志】   魏并州刺史王恒碑   隶书在州东南二里墓傍【天下金石志】   武州山耿氏三冡志   在大同府仅存银青光禄昭勇数字【天下金石志】   魏陆严墓碑   在潞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