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446 页/共 664 页

汉王元昌髙祖第七子也少好学善隶书武徳三年封鲁王贞观中授华州刺史转梁州都督改封汉王【唐书本传】   皇朝汉王元昌神尧之子也尤善行书金玉其姿挺生天骨襟懐宣畅洒落可观艺业未精过于奔放若吕布之飞将或轻于去就也诸王仲季并有能名韩王曹王即其亚也曹则妙于飞白韩则工于草行魏王鲁王即韩王之伦也【书防】   李嗣真书后品列中上品论见一百三十八卷窦臮述书赋评见一百四十一卷   汉王祖述羲献虽在童年已精笔意【墨池编】   韩王元嘉   韩王元嘉髙祖第十一子也少好学聚书至万卷采碑文古迹多得异本其修身洁己内外如一当代诸王莫能及者【旧唐书 书防附汉王后本传】   鲁王灵防   鲁王灵防髙祖第十九子也少有善誉好学工草隶贞观五年封魏王授幽州都督改封鲁王【唐书本传书防附汉王后】   魏王防   魏王泰字惠褒太宗第四子也少善属文武徳三年封宜都王贞观二年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舘任自引召学士防撰括地志诏令付秘阁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唐书 书防附汉王后本传】   曹王明   曹王明太宗第十四子贞观二十一年受封显庆中梁州都督后歴虢蔡苏三州刺史【旧唐书 书防附本传  汉王后】曹王明行书絶时飞白乱王右军有唐以来一人而已【书史会要】   范阳王蔼   范阳王蔼鲁王灵防次子封范阳王歴右散骑常侍【唐书本传】   髙宗与鲁王帖云叔艺韫多材慈深善诲蔼夙奉趋庭之训早擅临池之工闻其比来复爱飞白昨故戏操翰墨聊以示蔼【法帖释文】   岐王范   岐王范始名隆范避帝讳去二名初王郑改封卫王降封巴陵进王岐为太常卿累迁太子太开元十四年薨册书赠惠文太子范好学工书爱儒士聚书画皆世所珍【唐书本传】   窦臮述书赋评见一百四十一卷   宗诸子   唐石台道德经其经文御书其注皆诸王所书羣臣请立道徳经奏荅并书注诸王列名附唐宗诸子三十人字皆一体【集古録】   寿王瑁   寿王瑁宗第十八子母武惠妃宠倾后宫宫中常呼为十八郎开元十三年封寿王二十三年改名【旧唐书本传】   唐天章云篆碑碑隂文寿王清书在蜀州青城山【墨池编】   临川公主   临川公主【太宗女】韦贵妃所生下嫁周道务主工籀隶能属文髙宗立上孝徳颂帝下诏褒荅永徽初进长公主恩赏卓异【唐书本传】   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太宗女】字明逹防字兕子文徳皇后所生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唐书本传】   梁   太祖   太祖皇帝姓朱氏宋州砀山午沟里人名温更名晃【梁本纪】   梁太祖朱氏讳温批答贺表行书字体虽纯熟然乏气韵当是笔吏所书方时温以唐之臣子盗窃神噐故多引瑞物为受命之符唐王天下以土徳而继土者莫若金于是梁以金承之而色尚白所有之郡县至有以白乌白兎白鹦鹉白鹿为献者此表献白鹿也其奏章之臣则有若韩建有若杨陟有若薛贻矩实在开平即位之嵗是其区区急于符契以厌人心曾不知三代受命不约而应如黄龙负舟银溢山赤乌流王屋以表殊休者亦固有自特其承正统又歴年滋久实无非应天顺人而作如温者偶以黄巢余党乘不利之际初云归顺终乃攘夺其自视治世一显诸侯为不足况复区区引符命哉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御批祥瑞表【宣和书谱】   末帝   梁末帝讳瑱太祖温第四子也以唐文徳元年生于东京美容仪为人沈厚未尝妄语言喜与闻人儒士游唐光化元年授河南府叅军温受禅封瑱均王伪鳯歴元年二月瑱即位瑱无他伎喜弄翰墨多作行书批勑大者或近盈尺笔势结密有王氏羲献帖法流传到今覧之便知非侍书者所能及也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正明勅【宣和书谱】   后唐   太祖   太祖李克用其先本号朱耶唐懿宗赐姓李昭宗封晋王庄宗同光元年追尊为皇帝諡曰武庙号太祖【五代史唐本纪】   李克用题名正书今在曲阳县北岳庙中【金石文字记】   明宗   明宗皇帝名嗣源   千峰禅院勅后唐明宗行书天成元年立在山西泽州【金石表】   周   世宗   世宗皇帝本姓柴氏邢州龙冈人柴氏女适太祖是为圣穆皇后后兄子荣防从姑长太祖家太祖遂以为子噐貌英竒善骑射通书史【五代史周本纪】   周世宗柴氏讳荣睿武孝文太祖圣穆柴后之侄也丱嵗事君后以孝谨闻太祖爱之及长委以主器之重乃克负荷迨其继明在御因任旧臣相与绍述前烈增大基构摧髙平之阵而勍敌挫气还秦鳯之封而逺土开疆以至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荆自非英杰之主能克家若是耶故宜神武之略氤氲盘礴发于笔端其运用处自已过人逺甚观赐张昭诏有行书法亦可见其略也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赐张昭诏【宣和书谱】   吴   呉王杨渭   呉王杨渭行密第二子改名隆演字鸿源即呉王位諡曰宣弟溥僣号追尊为髙祖宣皇帝【五代史呉世家】桓宣武草书十六字并呉王杨渭题在石休家【墨池编】   南唐   元宗   南唐元宗景初名景通烈祖昪长子既立又改名璟庙号元宗【五代史南唐世宗】   元宗后主俱善书法元宗学羊欣后主学桞公权皆得十九【陆防南唐书】   元宗尝作浣溪纱二阕手写赐王感化后主即位感化以词札上后主感动赏感化甚优【马令南唐书】   后主   后主煜字重光景帝第六子善属文工书画【南唐世家】江南伪后主李煜字重光早慧精敏审音律善书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尤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然殊乏姿媚如穷谷道人酸寒书生鹑衣而鸢肩略无富贵之气要是当我祖宗应运之初掲云汉奎壁昭回在上彼窃据方郡者皆奄奄无气不复英伟故见于书画者如此方煜归本朝我艺祖尝曰煜虽有文只一翰林学士才耳乃知笔力纵或可尚方之雄才大畧之君亦几何哉今御府所藏行书二十有四 行书 淮南子 春草赋 浩歌行 义天秤尺记 克己处分 批元奏状 礼三寳众圣贤仪 八师经 宫相诗 李璟草堂等诗 髙秋等诗 牡丹等诗 古风诗二论道帖 招贤诗帖 乐章罗帖 乐府三 临江仙 杂文藁 正书 金书心经 智藏道师真賛【宣和书賛】   江南后主传二王拨镫法【王氏谈録】 李主笔法称鐡钩锁【金陵世纪】   跋李后主书云观江南李主手改表草笔力不及桞诚悬乃知今世石刻曾不得其髣髴余尝见李主与徐铉书数纸自论其文章笔法正如此但歩骤太露精神不及此数字笔意深穏盖刻意与率尔为之工拙便相悬也【山谷集】   跋李后主蚌帖云江南当五代后中原衣冠趋之以故文物典礼有尚于时故能持国完聚一方岂徒然哉观此帖下属州责蚌酱犹有古意知以宗庙为重恐滋味防【玉篇昨冉切】防【玉篇而琰切味薄也】其下惶遽供命不敢宁【防防集韵作】固知礼有贵于行事者也汉律会稽嵗献鲒【臣乙切】酱二升以说文求之鲒为蚌知此为宗庙祭乆矣然谓汉有旧仪岂以此耶【广川书跋】   李后主书太白诗出于欧阳率更蔡京师之所题徽宗书画皆用此笔意余家有雪江归棹圗楚公跋正同要得散卓方可为也【书画跋】   保仪黄氏   后主保仪黄氏江夏人后主选为保仪书学伎能多出于天性后主属意防小周専房品秩不加第以掌墨寳而已初元宗后主皆妙于笔札博收古书有献者厚赏之宫中图籍万卷尤多钟王墨迹皆系保仪所掌【马令南唐书】   吉王从谦   吉王从谦元宗第九子数嵗赋观碁诗后主赏叹久之【马令南唐书】   从谦学晋二王楷法用宣城葛笔一枝酬十金劲妙甲于当时从谦号为翘轩寳帚【南唐拾遗记】   后蜀   太子喆   喆字遵圣防聪悟善隶书年十四封秦王尝自书姚崇口箴刻诸石广政二十五年立为皇太子【宋史西蜀世家】   后蜀嵗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俾题元亨利贞四字时太子善书札选本宫防勲府桃符亲自题曰天垂余庆地接长春【茅亭客话】   呉越   武肃王钱镠   武肃王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梁郢王友珪册尊尚父末帝加天下兵马都元帅唐庄宗时自称吴越国王谥武肃【五代史吴越世家】   武肃王札翰花随腕下星逐豪飞霭若逰云细疑垂露钩刀向背未饶索肉芝筋防画方贠髙掩崔肥赵瘦就中濡染碑额益见呈露锋铓四方仰之神踪一代称之墨寳王逸少若见甘避雁行萧子云如逢大慙蝉翼【皮光业吴越国武肃王庙碑文】   钱尚父书号称当代入神品【黄山谷集】   忠懿王俶   忠懿王俶字文徳本名俶镠孙元瓘第九子颇知书雅好吟咏自编其诗数百首因陶谷奉使至江南求为之序善草书归朝后宋太宗一日遣使谓曰闻卿善草圣可写一二纸进来俶即以所书绢图上之诏书褒美因赐玉砚金匣一红緑象牙管笔龙鳯墨蜀牋盈丈纸皆百数【宋史吴越世家】   秦忠懿王钱俶武肃王镠之孙文穆王元瓘之子钱氏自唐干宁间据有浙右至我宋之兴凡三世四王使一方耄倪不识兵革而覩太平之盛钱氏之力也初元瓘有子曰佐嗣元瓘位是为忠献在位未几而忠懿特以弟继其昭穆艺祖应运率先臣服开寳八年朝廷将举兵平江左李煜密贻书于俶曰今日无我明日岂有王一旦明天子易位酬劳王亦大梁一布衣耳俶表其书来上艺祖嘉其忠江南平与其子惟濬妻孙氏来朝艺祖遣皇子至睢阳迎劳对见礼皆从异等赐礼贤宅以馆之而缔构宏壮至于供帐帟幙什物种种毕具俶来如归已而遣就国而留其子入侍至太宗即位之明年俶尽籍其府库地图以献乃封王淮海国久之又王汉南国上章逊避遂止王许未几徙王邓端拱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太宗以其诞日遣使赐器币方与使者燕罢及暮有大星流殒于正寝光照户外而是夕以讣闻于是朝廷追封王秦国谥曰忠懿方浙右富庶登丰之久上下无事惟以文艺相髙故俶尤喜翰墨而作字善颠草其斡旋盘结不减古人太宗遣使取其草书以进俶乃以久习绢图上之诏赐以玉砚金匣象管蜀牋等且示宠焉然当时降王有始有卒无如俶者盖以能先诸国作我藩服其后子孙继登显仕垂荣无穷信万世臣子之劝也今御府所藏草书二 国子直讲牒手简【宣和书谱】   太宗称忠懿王笔法入神品中外书学不能出其右【黄山谷集】   南汉   刘防   刘防初名岩上蔡人徙南海身长七尺垂手过膝末帝即位封南海王贞明三年即皇帝位国号大越改元干亨以赵光为兵部尚书平章事光自以唐甲族常怏怏思归防乃习为光手书遣使间道至洛阳召其二子及家属至光惊喜为尽心焉谥天皇大帝庙号髙祖【五代史南汉世家】   防治昭阳殿亲书其榜【五国故事】   东汉   刘承钧   刘承钧旻次子少好学工书【五代史东汉世家】   六艺之一録卷三百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三百十三上  钱唐倪涛撰   歴朝书谱三上   帝王后妃三   宋   太祖   太祖讳匡姓赵氏涿郡人后周恭帝禅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宋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徳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譲焉【宋史本纪】   政和五年因建明堂有防徙秘书省出于外在宣徳门之东亦古东观类云秘书省自政和末既徙于东观之下宣和中间始告落上因踵故事为幸之御手亲持太祖皇帝天翰一轴以赐三舘诰羣臣曰世但谓艺祖以神武定天下且弗知天纵圣学笔札之如是也今付秘阁永以为寳于是大臣近侍因得瞻拜太祖书札有类顔字多带晚唐气味时时作数行经子语又间有小诗三四章皆雄伟豪杰骇动人耳目宛见万乗气度徃徃跋云鐡衣士书似仄防所游戏翰墨也【铁围山丛谭】   太祖尝有所书诗数幅天下一统四大字处分手札楷书三行人知寳爱【书史会要】   太宗   太宗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宣祖第三子性嗜学工文业多艺能【宋史本纪】   五代以来笔札无体钟王之法几乎絶矣太宗在南宫留意翰墨自是学者书体丕变【章如愚山堂考索】   熈陵妙尽八法当时士大夫皆亲承指画【山谷集】太宗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海岳名言】太宗方在跃渊留神墨妙防行片简已为时人所寳及既即位区内砥平朝廷燕宁万几之暇学书至于夜分巧倍前古体兼数妙英气竒采飞动超举圣神絶艺无得而名焉帝善篆隶草行飞白八分而草书冠絶尝语近臣曰朕君临天下亦有何事于笔研特心中好耳江东人能小草累召诘之殊不知向背也小草字学难防飞白字势罕工吾亦恐自此废絶矣盖深虑书法之缺坠而勤以兴之也【墨池编】   太宗尝夜召书学葛湍问徐铉草书如何湍曰铉留心篆籀不闻草圣上曰铉尝见朕书否湍曰臣僚非诏赐无由得观上喜于轴中出御草书二纸曰一以赐汝一以赐铉【宋太宗实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