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134 页/共 664 页
兵部尚书陆防撰据碑前书侄曽孙防其下不完疑亦防所书也夫人河南人秘书监陆齐望之妻封荥阳县君碑以贞元七年立【集古録目】
右贺兰夫人墓志唐陆防撰或云防书也题云秘书监陆公夫人墓志铭而防自称侄曽孙此石在常州【集古録】
有録无説者
太夫人京兆杜氏碑 徐浩书西京【金石録】
岑夫人碑 顔真卿书吉州【金石略】
彭城郡太夫人刘氏碑 徐峤之书西京【金石略】
宜城公主碑 在西安【天下金石志】
董淑妻岑夫人墓志 大厯中吉州【金石略】
胡府君夫人朱氏墓志 大和七年在鄂州【舆地碑目】姜夫人墓志 开成三年在鄂州【舆地碑目】
京兆阿史那夫人墓志 防昌二年在绍兴府【舆地碑目】杜夫人墓志 光化二年在临海县【舆地碑目】
六艺之一録卷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七十五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五十一
唐碑【杂碑】
神劒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贞观十七年十月【金石録】
招屈亭碑
龙朔中县令蔡朝英重修刻石以纪其事【舆地碑目】
刘里仁等造徘徊碑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永淳二年七月【金石録】
北平山碑
在彭山县之北平山大书北平山治之碑余不可读碑隂有大唐上元二年道士施仕衡等字【舆地碑目】
孝昌公许君墓碑
安陆之东三十里乃唐许氏之茔域俗谓之相公林旧有孝昌公碑髙六七尺阔三尺余白石也村民輙异之或遇水旱则就祷焉治平中县令张墪言扵太守周君爕且以为玉碑辇而视之非玉也栖乡校之南庑已而有欲用者方磨去十余字防郑獬以内相还里卜葬遽止之得不尽灭其文字后余逰宦归见其碑悉为人磨治惟其额大书大唐孝昌公许君墓碑九字甚恨无墨本以藏朱又叔乃出一本遗余所存者序四百字铭二百六十八字有曰公以仪鳯三年正月日薨扵汾州之官舍按唐书许绍唐初为峡州刺史封安陆郡公以破萧铣功擢其子智仁为温州刺史智仁初以勲封孝昌县公绍卒继守夷陵终凉州都督用是考之此碑乃智仁之墓碑也【王得臣麈史】
清义何氏碑
在劒门县光宅中建【舆地碑目】
温汤碑
在梁县西四十里圣厯三年正月则天驾幸有碑断折【寰宇记】
杳防君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神功元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杳防君铭鳯阁舍人薛稷撰并正书此铭集古録不载欧阳公盖未之见也赵氏金石録虽列其目而云无书撰人姓名则亦不知其为稷也 铭文但云悠悠洛邑眇眇伊又云灵迹难访莫知其状则稷未尝真知墓地盖泛然而铭之耳后读陈子昂集见其冥寞君坟记云皇帝因登缑山望少室寻古灵迹得王子晋之遗墟在永水之层曲欲开石室营夀宫庀徒方兴得古蔵焉内有甓瓦长二丈二尺阔八尺中有古劒一铜椀一瓦器二又有古五铢钱朱漆片及枨拨之应手灰灭即具物备容还定旧圹哀其铭志磨灭姓位不显乃锡之名曰冥寞君云观子昂文则坟尝发扵武氏揜而锡之以名亦武氏也夫以残酷不仁之人而能为此此固死者之幸但稷曰杳冥此曰冥寞盖杳冥冥寞无二义也【金薤琳琅】
久视中碑
元丰癸亥通道于广西于溪旁得古碑乃唐久视中碑【舆地碑目】
东镇沂山碑
房晋撰韩景阳八分书长安四年五月【金石録】
百门陂碑
长安四年辛怡谏文张元琮记孙去烦行书【金石表】
娑罗树碑
李邕撰并行书开元十一年十月【金石録】
娑罗树碑是北海笔遒逸丰羙而不伤佻卞当是合作书也【弇州山人稿】
今重刻在淮安府张弨曰一归可门可门者倚门也【金石文字记】
赤岭碑
开元二十一年九月金城公主请树碑扵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祎与吐蕃使莽布友同徃观焉【旧唐书李暠传】
封禅坛残碑
陆坚八分书开元十四年【金石録】
彭思义建父至徳碑
行书无姓名开元十四年【金石録】
重开梁公堰碑
赵居贞撰王象正书开元十五年二月【金石録】
养病坊碑
邵闰之撰韦季荘行书开元十七年七月【金石録】
长兴县兴城碑
沙门邈文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八马坊碑
防昂撰韦崇训行书开元二十五年【金石録】
右唐八马坊碑郗昂撰开元之治盛矣监牧之制其详如此録之可以见当时之制焉【金石録】
定进岩碑
严浚撰蔡有邻八分书开元二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孝经双石台碑
杨谏撰刘景防八分书开元二十七年十月【金石録】
延安县幽堂碑
王光逺撰于经野正书开元中立【金石録】
放生池碑
襄阳太守山南东道采访使李憕撰字为八分不著名氏憕以城下汉水为放生池立此铭不着年月【集古録目】
放生池石柱铭
不著书撰人名氏天寳十载李憕为襄阳太守父老李君秀等请以襄阳临溪两县江水近城者为放生池止人渔钓立石柱扵东西境上以旌表之因以君秀等状及州符刻扵柱上【集古録目】
放生池唐世防处有之王者仁泽及扵草木昆虫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为私恵也惟天地生万物所以资扵人然代天而治物者常为之节使其足用而取之不过故物得遂其生而不夭三代之政如斯而已易大传曰庖牺氏之王也能通神眀之徳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言其始教民取物资生而为万世之利此所以为圣人也浮圗氏之説乃谓杀物者有罪而放生者得福茍如其言则庖牺氏遂为地下之罪人矣【集古録】
尚书省门碑
宗天寳十二载选人郑怼等二十余人以杨国忠铨注无滞设斋扵勤政楼下立碑扵尚书省门【旧唐书本纪】
大蓬山碑
在良山县秀立观元祐中何彦国诗云谁向山隂漫刻镌雨淋日炙文全依稀记得升平事天寳犹题十二年【舆地碑目】
苏公甘井碑
在泸州乾元中立【舆地碑目】
灵源山碑
上元二年刻在北直保定府唐县东北【古今碑刻记】
楚王祭淮坛碑
在夀春县北四十里永泰元年立【舆地碑目】
吕府君勅葬碑
喻伯侨八分书大厯六年五月【金石録】
令狐公开河碑
元载撰徐浩行书并篆大厯八年正月【金石録】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撰尚书吏部侍郎徐浩行书并篆额先是河至酸枣濒县而东嵗失河道尚书右仆射霍国公令狐彰开之碑以大厯八年正月立【寳刻丛编】
书家贵在得笔意若拘于法者正似唐经生所传者尔其扵古人极地不复到也观前人扵书自有得扵天然者下手便见笔意其扵工夫不至虽不害为佳致然不合扵法者亦终不可语书也观兰亭乐论便知逸少扵法度备矣此皆已出后人摹勒以传不能尽得当时下笔意至其合防犹度絶前辈备有书法可考则知书到古人地位自可以法度论也昔蔡邕受法于神人传扵崔瑗瑗传之文姬文姬传之钟繇繇传之卫夫人夫人传之逸少自此而下各有师授逮于张旭其书分故蔡有邻法为篆惟顔清臣徐季海守旧法而真行尽合于古之作者至韦玩崔邈授其法而絶矣考其源流正如禅家宗风相承各有主也后人积学不及古人而授受又无传嗣宜其不知古人笔意可胜叹耶开河碑元载文字季海书也书法该备而尤妙他石知其法度所从来逺矣【广川书跋】
沈氏述祖徳碑并碑隂记
碑下一半缺不见书撰人名氏大厯八年十二月立【复斋碑録】
放生池碑
顔真卿撰并正书大厯九年正月【金石録】
升州刺史浙西节度使顔真卿撰并书肃宗乾元二年使骁卫郎将史元琮诏天下自山南至浙西七道临江置放生池八十一所真卿为天下放生池铭上之碑以大厯九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湖州有顔鲁公放生碑载其所上肃宗表云一日三朝大明天子之孝问安视膳不改家人之礼鲁公知肃宗有愧于是也故以此谏孰谓公区区扵放生哉【东坡集】
顔太师以书自娱平生意好惟此不替晚年尝载石以行砻而蔵之遇事以书随所在留其所镌石监视而刻之自公之没名徳虽在人然世岂尽知惟书扵石者人得见之故今独以书名世或谓公以书传流俗间至田人野老皆得名之甚至与书艺人并传【广川书跋】
肃宗之放生煦煦小仁无足称者当时池多至八十余所而此碑独以鲁公词翰而传则夫天下之可恃
者果在乎尊荣也哉公之书人皆知其为可贵至于正而不拘荘而不险从容法度之中而有闲雅自得之趣非知书者不能识之要非言语所能喻也【逊志齐集】放生池碑隂记
右唐放生池碑隂记唐自天寳以后纪纲废壊职官之滥不可胜载此记具列当时僚属名氏凢团练副使别驾四人同团练副使一人长史三人司马三人録事参军三人司功司仓司兵皆一人司法司户皆三人司田司士皆二人参军四人乌程县令一人丞三人主簿一人尉四人长城县令一人丞三人主簿一人尉五人安吉县令一人摄令一人丞二人主簿尉六人武康县令二人丞三人主簿二人尉四人徳清县令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尉三人一郡而吏员猥多如此然史不能尽记故详録之扵此焉【金石録】
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碑
表顔真卿书批答唐肃宗御书表以上元元年上真卿时为刑部尚书碑以大歴九年立【集古録目】
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碑隂记
顔真卿撰并书初肃宗既许书额未及下而真卿贬碑不果立至大厯中为湖州刺史始追建于州之骆驼桥东集批答御书字以为额又序其事于批答碑隂以大厯九年立【集古録目】
曹王臯出师碑
戴叔伦撰在黄梅县众造寺中不著书人名氏贞元四年立【舆地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