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纂渊海 - 第 28 页/共 130 页

覇州【倚郭一 文安外县一 大城】   郡号永清   州沿革天文箕尾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本秦上谷郡地汉属渤海郡后汉属广阳郡晋属章武国隋初属瀛州后属涿郡唐属幽州后改为永清县即益津闗也后周克复益津闗始置霸州【沿革表】   县沿革文安汉旧县唐属覇州 大城汉东平舒县五代周属霸州【同上】   形胜莫金山在州城东南 南山在州城东其山乔松脩竹周匝十数里内有台榭为一郡之望 雁头山在州城东南 巨马河在州南自直沽入于海 文安潭在县北髙桥淀在霸州东周延三十里 安信城左州东古为峪口闗 圻城在州东杨彦朗屯兵于此以拒契丹 广陵城在文安县西北【舆地纪胜】   人物汉周堪宣帝时论经石渠惟堪最高元帝时与萧望之并领尚书以师傅见尊重后迁太子太傅 南北朝周惠逹文安人后周文帝时进爵为公兼尚书仆射谦退下人喜防良士当时重之 皇朝张晖大城人太祖时从征泽潞并蜀躬抚士卒人忘其劳【同上】   集雨露从邉起旌旗上陇遥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塞路随河水闗城外栁条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皇甫孝常】云静妖星落秋高塞马肥据鞍雄剑动摇笔羽书飞方期成献凯歌舞共春晖【杜必简】五原烽火急六郡羽书催氷状飞狐冷霜浓雁哀【沈佺期】将军朝受钺战士夜啣枚紫塞金河里葱山鐡勒隈【同上】燕郊芳嵗晚残雪动邉城露重寳刀湿沙虚金鼔鸣【崔颢】   本朝政和三年赐郡曰永清景祐二年废永清入文安元丰四年割鹿角砦信安军政和三年改刘家窝砦曰安平阿翁曰仁孝雁头曰和寜喜涡曰喜安【沿革表】重闗深鎻白云收天际诸峯黛色流北枕龙沙通絶漠南临凤阙壮神州 烟生睥睨千岩晓露湿芙蓉万壑秋王气自应成五彩龙文长傍日光浮【并曽棨】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廻长傍溪【苏子瞻】   徳州【倚郭一 安徳外县一 平原】   郡号平原   州沿革天文危分野禹贡青州之域本齐郡地汉析置平原郡治平原县东汉晋魏俱为平原国后魏改为郡又置安徳郡隋置徳州属平原郡唐置徳州寻改平原郡乾元初复为徳州治安徳县五代晋移治长河县本朝移治安徳【沿革表】   县沿革安徳本夏鬲侯国汉为平昌县唐改为徳安本朝省为安徳 平原汉置县为平原郡治晋属平原国后魏徙置聊城而以县属清州寻属安徳郡又改属徳州【同上】   形胜望逺台在平原县平原岭可望百余里 安徳城在徳州境汉所置 卫河在州城西经河间界入海 广川楼在州境内 陈公堤在州东南北底大海 董子读书台在徳州境内 基山在安徳西二十里 笃马河在州城东 龙泉井在安徳县寺内其水甘防虽大旱不竭 黒水潭在安徳县西望之其水如黛上有龙王庙 长魁台在安徳县东 观莲台在安徳西相昔刘闗张至此见池莲盛开筑台起楼 东方画像賛在平原县治内晋夏侯湛譔唐顔真卿书【纪胜】   人物汉东方平原人武帝时上书称防待诏金马门迁大中大夫给事中 高诩平原人世鲁诗以清操知名光武徴拜大司农 成翊世平原人好学明道术除尚书正色立朝百寮敬惮 三国管辂平原人明周易精天文每言輙应 晋刘寔平原人通古今累官吏部郎叅相国军事 南北朝刘杳平原人伯怀珍父怀慰皆至显宦杳综羣书事梁官至尚书左丞著书甚多 明亮平原人有识干仕魏迁阳平太守清白爱人甚有惠政 皇朝张雍安徳人开寳中进士累官右諌议大夫尚书右丞莅事勤恪集防賔座粝食而已单煦平原人举进士歴数州皆有政绩累迁光禄卿【同上】集柴门岂防施行马鲁酒那堪醉近臣頼有军中遗令在犹将谈笑对风尘【鲍子慎】秋日平原路虫鸣桑叶飞【李从一】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擕壶上翠防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湏揷满头归【杜牧之】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同上】本朝景祐二年废安陵县入将陵又后割属永静军熈寜六年省徳平县为镇入安徳【沿革表】栁摇楚舘牵新恨花落吴宫忆旧游渇想和羮梅已熟饥思进饭麦初收【汪水云】青徐气接川原秀常碣风连草木薫【曽子固】平原太守顔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一朝渔阳动鼓大河以北无坚城君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文天祥】公死于今六百年精忠赫赫雷行天【同上】   濵州【倚郭一 渤海外县一 招安】   郡号渤海   州沿革天文危分野禹贡青州之域春秋时齐地晋属乐陵国隋属渤海郡唐属乐安郡五代唐置盐务汉改赡国军周改滨州治渤海县【沿革表】   县沿革渤海本汉之湿沃县地隋废县置永利镇唐置渤海县 招安亦汉湿沃县地唐置渤海县本朝改为招安县【同上】   形胜东海在州及渤海招安境 秦台在州东北高八丈周回二百步秦始皇东游筑此以望海 茅焦台在州治东焦事秦以諌显 乆山在招安县东北七十里秦始皇筑以镇海【舆地纪胜】   人物秦公晳哀齐人不仕家臣孔子贤之 茅蕉始皇时直諌迁太后于雍始皇悟子母复合如初 皇朝胡旦渤海人少有俊才太宗时举进士累官秘书少监刘渤海人耻为辞赋后举遗逸试第一知胡阳县时行免役法即投劾而去门人称为正思先生【同上】   集珠寳之光以明尘霾之杂不处【桞宗元东海歌】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杜甫赋】海神来过恶风廻浪打天门石壁开【李白诗】   本朝大观二年赐渤海郡名祥符五年废蒲台县庆厯三年升招安镇为县熈寕六年省为镇入渤海元丰二年复为县【沿革表】云破孤峯出潮平两浆飞东溟看月上西渡认僧归 鱼龙临海窟鸡犬隔淮圻草色迷千古波声荡四围 废兴怀霸业融结想天机浩浩羣流防沉沉百恠依【并晁君成】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湏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苏东坡】   恩州【倚郭一 清河外县二 武城 歴亭】   永平军节度 周为防御   郡号清河   州沿革天文胃昴毕分野禹贡兖冀二州之域春秋时属齐其后属晋七国时属赵秦为钜鹿郡汉分置清河郡后汉为清河国晋因之后魏北齐并为清河郡后周兼置贝州隋初郡废炀帝初复置清河郡而废州唐为清河郡属河北道本朝因之【沿革表】   县沿革清河汉县唐属贝州天寳元年改州为清河郡县仍属焉 武城本七国时赵封平原君地 歴亭隋开皇十六年置属清河郡【同上】   形胜西山在州西四十里 津期在州南二十里溢涸无常不通舟楫 弦歌台在武城县西上有子游祠隂山在州境林木深阻 孙伏伽墓在武城东北 鄃城属清河在夏津县界汉封吕陀栾布为鄃侯即此四女树在州西北五十里有古槐俗传四女同植【舆地纪胜】人物澹台灭明武城人子游称其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邑宰 汉赵苞东武城人灵帝时为辽西大守遣使迎母及妻子道值鲜卑刼质苞率众御之防出母以示母曰毋亏忠义苞遂力战母妻为贼所害及塟母讫苞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遂呕血死崔琰东武城人少朴讷好击剑年三十九乃从郑   学初从袁绍寻归曹操为尚书 三国崔林武城人为政多推诚存大体仕魏为幽州刺史迁至司空 南北朝崔宏东武城人林六世孙少有俊才号冀州神童崔浩宏子极羣书识天文歴官著作郎 崔逞琰五世孙好学有文才仕慕容暐补著作郎 崔彧逞曽孙善医术性仁恕官至冀州别驾 崔休逞孙公平清洁甚得时誉仕魏歴幽青二州刺史以清白著称 张彛东武城人性公强有风槩歴覧经史仕魏散骑常侍后为安西将军 崔亮琰之后为吏部尚书奏为格制以停觧日月为防后世贤愚同滞自亮始 崔光清河鄃人好学昼耕夜诵仕魏为中书士撰国书孝文称其才曰浩浩如黄河东注今日之文宗也 崔鸿光从子综经史官至平州刺史 崔灵恩武城人编习五经尤精三礼三传为国子愽士授徒数百儒者论天执浑盖之説恩立义以浑盖为一 张晏之彛之孙仕北齐官至刺史百姓为制清徳颂以之 唐孙伏伽武城人武徳初上言三事髙祖为侍御史太宗时累迁大理少卿 崔隠甫以亷洁自守累官刑部尚书 崔羣累官吏部尚书 崔邠三世同居累官吏部尚书其弟郾郇郸郾中进士第官礼部尚书郸中进士第文宗末同平章事宣宗为一门孝友题其斋居曰徳星堂 皇朝田祚清河人十世同居 张美清河人事周世宗为枢宻承防因征淮南有功升左骁卫上将军【同上】   集鲁客多归兴居人怅别情雨余衫袖冷风惹马蹄轻【韩雄】余亦东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擕手月同行入门髙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开寒杵屯云对古城不愿论簮笏悠悠沧海情【并杜甫】   本朝初为节度庆厯八年改州名罢节度端拱元年徙治清河治永寜镇淳化五年徙今治熈寜四年省清阳县入焉至和元年废漳县入歴亭【沿革表】释褐来城武始知为政难每签逃户状羞作字人官【王禹偁】古砌緑苔徧荒城草木寒 拂榻惊巢燕陈书起蚁蛾【并同上】   永静军【倚郭一 东光外县二 将陵 阜城】   郡号景州   军县沿革天文箕尾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本汉景城侯国后置渤海郡隋开皇初废唐复置观州治弓髙贞观中州废贞元初始置景州再废复置东光县五代周改定逺军本朝改永静军 东光本汉旧县属渤海郡后魏徙渤海郡治此隋初郡废置州大业州罢属平原郡以安陵县省入唐属沧州贞元初改属景州五代周以弓髙县省入本朝入永静军治 将陵本隋旧县属平原郡唐属徳州本朝属景州 阜城汉旧县属渤海郡本朝改名阜城【沿革表】   形胜卢师谷在郡东 天胎山在东光县南临靳河刘麟河在阜城县北因伪齐刘豫子麟为名 胡卢河在阜城县西北即衡漳之别名有王莽故河在 永济渠在东光西其深莫测 千顷洼在郡东凡河决即导入此渠民免水患 董子书院在郡广川镇祀董仲舒华阳亭在阜城相晋嵇康尝学琴于此 胡苏亭   在东光境以古河为名 广川台在郡治东髙三丈上有董子祠 周亚夫庙在郡西亚夫封条侯即此地弓髙城在郡东北汉封韩増为龙额侯今有龙额村即此 简子城在阜城县东赵蕳子所筑 澹台故居在故城县西 董家里在郡西即仲舒下帷读书处【舆地纪胜】人物汉董仲舒治春秋三年不窥园度越诸子为汉醇儒 隋公孙景茂阜城人涉书史时称书库迁西州刺史教化大行吏民思之 刘郡人闭户读书十年不出奉勅同脩国史旋直门下省 唐袁恕巳东光人歴官司刑少卿与诛二张以功封郡王其孙袁髙擢进士为给事中论卢杞当国朝廷壮之 王晙郡人明经擢第除殿中侍御史授桂川都督 皇朝周萤郡人习知水利累官杭州都监迁知枢宻院学士 刘挚东光人登进士第为御史神宗朝上书请辨君子小人又论常平免役法十害官至中书舎人 刘甲挚之子举进士累迁国史编脩后拜寳谟阁学士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名曰自鉴【同上】   集亲友送予迈挥泪广川隂抚膺解擕手永叹结遗音吴岫雨来溪鸟浴楚江云暗岭猿吟【并陆士衡】野人寜忆   沧洲畔防待吹嘘定至音【许用晦】   本朝太平兴国六年以军直属京淳化元年以冀州阜城来属景徳元年改军名景祐元年移将陵于长河镇嘉祐八年省阜城为镇入东光熈寜十年复为县【沿革表】瀛洲归去琅玕长月朗风薫十二楼【汪水云】霜防月明谁防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   记纂渊海卷二十 <子部,类书类,记纂渊海>   钦定四库全书   记纂渊海卷二十一   宋 潘自牧 撰郡县部   河北西路   真定府【倚郭一 真定外县八 藁城 栾城 元氏 井陉 获鹿 平山 行唐 灵夀】   天威军   郡号常山   郡沿革天文昴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周为并州地春秋为鲜虞国战国属赵秦为钜鹿郡地汉初置恒山郡后避讳改曰常山武帝置真定国常山属焉东汉建武间并真定属常山国魏复为郡晋因之治真定后魏移治真定又复移治安乐垒后周于郡置恒山隋废郡存州大业间省州以县属高阳郡唐复置恒州开元间改恒州郡置大都督府元和中改镇州后升成徳军节度五代时梁改武顺军唐复成徳军后又为镇州晋改顺徳军汉复成徳军周改为镇州本朝为真定府成徳军节度【沿革表】   县沿革真定本战国楚之东垣邑汉改为真定县属常山郡 藳城汉旧县属真定国本朝因之 栾城本春秋晋栾武子封邑东汉置栾城县 元氏本赵公子元之封邑汉置元氏县属常山郡 井陉汉旧县属常山郡 获鹿本战国赵之石邑唐改名获鹿恒州 平山本春秋晋之蒲邑唐改为平山县属恒州 行唐隋割真定地置行唐县汉属常山国 灵夀本战国时中山国地汉置灵夀县【同上】   形胜抱犊山在府西南昔韩信伐赵持赤帜登山而望即此 横山在真定县南 剑山在井陉县东其形似剑 云凤山在井陉东北 神山在井陉县东 射挅山在井陉县东南秦将王剪伐赵下井陉于此射挅苍岩山在井陉县东上有海山龙堂 西屏山在获鹿县西高耸为一郡竒景 神岩山在元氏西南 无极山在元氏县西有汉时碑 封龙山在元氏西北 楸山在灵夀县西北上多楸树 东林山在平山县北上有千佛堂 玉女山在行唐县北 试剑石在元氏县境唐郭元振得寳剑即此 滹沱河在武城南为九河第一流 天寜阁在府治东高一百三十尺中有铜铸观音像 栾武台在栾城县境晋大夫栾武子所筑白鹿台在平山县西汉武帝登此有白鹿至故名 淮隂侯庙在获鹿县西 王滹南祠在藁城县学董王赵三氏勲阀子弟祀其师王若虚 麦饭亭在滹沱河冯异进麦饭于光武即此【舆地纪胜】   人物周郤縠行唐人悦礼乐敦诗书常为晋文公将中军 列国乐毅灵夀人燕昭王以为亚卿伐齐下七十余城 汉李左车行唐人韩信用其策下燕齐诸城田叔井陉人常荐孟舒朝廷称其知人 三国赵云真定人为汉昭烈将累树竒功封永昌亭侯 南北朝张雕武中山人通五经尤明三弟子就业者以百数事北齐迁平原太守 隋李知本元氏人愽学性孝友子孙百数庭无间言大业末盗贼过闾不入相戒曰无犯义门 唐倪若水藳城人擢进士尝为汴州刺史政尚清浄累官尚书右丞 刘禹锡中山人擢进士宏词科累官集贤直学士 刘栖楚真定人累官右拾遗常諌敬宗游畋碎首玉阶帝为动容 皇朝髙怀徳常山人从太祖征泽潞及扬州以功封冀国公 曹彬灵夀人太祖命为都监伐蜀回囊中惟图书而已及下江南不妄杀一人以功封鲁国公 曹璨彬长子习知韬畧屡战有功授同平章事 曹玮彬第三子沉勇有谋通春秋三年十九举措老成累立战功为都指挥使 贾昌朝获鹿人登进士为崇政殿説书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上】   集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氷 肃气闗河暮屯烟部落晴旂彩秋烧去甲色夜光横【石曼卿】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陈伯玉】士喜击中鼔虏疑闻后钲无私乃时雨不杀是天声【石曼卿赠曹彬】寒逾博望塞春燕隗嚣城外使戎心伏旁资帝道平【同上】   本朝开寳六年废九门石邑二县端拱初以鼓城祁州淳化九年以束鹿深州庆厯八年初置真定府路安抚使统真定府磁相邢赵洺六州熈寜六年省井陉入获鹿平山八年复置徙治天武军即县治置军使府有天威军小作口王家谷二砦熈寜六年省灵夀为镇入行唐八年复冇赤陉飞吴二砦【沿革表】万人背水亦书意独驱市人收万全【黄鲁直】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送豆粥湿薪破灶自燎衣饥时顿解刘文叔身经戎马心逾壮天入风霜气更豪横槊赋诗男子   事征西谁为谢诸曹【并东坡】夷门一把平安火定遂恒山骑来【李长源】破赵降燕汉业成兎亡良犬日图烹功盖一时诚不灭恨埋千古欲谁明【韩稚圭】   相州【倚郭一 安阳外县三 汤隂 临章 林虑】   郡号邺郡   州沿革天文室壁分野禹贡冀州之域商河亶甲居相即此春秋为晋之东阳地战国为魏之邺地秦为上党邯郸二郡地汉置魏郡治邺东汉末冀州徙治邺魏曹操受封于此后称为邺都晋仍为魏郡属冀州后赵石虎前燕慕容隽并都之后魏于此置相州东魏静帝徙都之改曰司州北齐武帝又都之改为清都尹后周复改为相州及魏郡治安阳隋初置郡为相州大业初复改魏郡唐为相州天寳初改邺郡乾元初复为相州五代梁置昭徳军节度晋改彰徳军本朝复相州属河北道县沿革安阳本纣都之地左传羛阳即此秦更名安阳汤隂古羑里地战国为魏汤隂地汉置汤隂县 临   漳县本邺地魏文侯始封于此晋改为临漳县 林虑县本汉隆虑县属河北郡后汉改林虑县【沿革表】   形胜韩陵山在郡东北魏高欢破尔朱荣于此 赉山在郡西南魏孝文帝迁洛阳颁赉众臣因名 龙山在郡西魏都虎涧龙山即此 铜山在安阳西北山旧产铜 鲁山在安阳西北相传春秋时鲁般居其下髙望山在安阳西北 飞凤山在汤隂县西其形似凤浅山在汤隂县西南与太行山相接 鹤山在汤隂   县西昔有双鹤栖其上 东崓山在临漳西南东魏高澄于此凿池以为游玩之所 太行山在林虑县西羣山一带为中州巨镇 黄华山在林虑西上有仙人楼玉女台鲁般门下有黄华谷瀑布泉 隆虑山在林虑西北有竒景 玉泉山在林虑西南有泉清防如玉将军山在林虑西南昔齐侯伐晋驻兵于此 龙井昔晋孙登常医病龙即痊龙穿此井以报登 防剑泉在郡西韩琦以剑揷地泉水涌出 九华宫在临漳县西后赵石虎所建 紫陌宫 披云楼 逍遥楼 玳瑁楼俱在临漳县治皆石虎所建 昼锦堂在郡治北韩琦以宰相判乡郡建于居地欧阳修记蔡襄碑尚存忘机堂醉白堂俱在府治 双桂堂在汤隂县 防盟亭在洹水上 狎鸥亭观鱼亭俱在忘机堂前 广脊亭在府治东 乐山亭在林虑西登此亭以望西山歴歴可指 五松亭在林虑县西 铜雀台在临漳西曹操所筑中悬大铜雀高一丈五尺其瓦可以为砚 尧庙在府城 汤庙在林虑县 文王庙在汤隂县 张骞庙 岳飞庙 扁鹊墓俱在汤隂县 曹操疑塜在讲武城外 太甲旧都在郡西南 羑里在汤隂县魏徴宅在安阳县 浣衣里在汤隂县境晋嵇绍血溅御衣在此浣之【舆地纪胜】   人物汉霍谞邺人为北海相常言梁冀専权桓帝嘉其忠焉 魏桓安阳人朝廷召之不应举世称高之 杜乔林虑人少举孝防迁南郡太守东海相梁冀専权正色不挠卒为所害 晋邵续安阳人愽覧经史初为成都王叅军后为乐陵太守累官冀州刺史 南北朝孔伯恭邺人事魏累官镇乐将军 唐傅奕邺人仕为太史丞常上书诋浮图法 戴胄安阳人为秦王府叅军犯顔諌诤迁尚书左丞叅知政事 杜正伦相州人初置文学舘魏徴荐其才累迁中书侍郎 杜羔正伦孙举进士性至孝官至工部尚书 皇朝韩国华安阳人举进士性纯直累官左司諌子珫赐进士出身琚璩琦并进士及第 韩琦国华子弱冠举进士方唱名太史奏五色云见歴仕中外朝廷倚重封魏国公 韩忠彦琦子举进士初为枢宻丞拜右仆射数进谠言大有忠益封仪国公 岳飞汤隂人少负气节好左氏春秋以忠义报国为秦桧所害追封鄂王諡武穆【同上】   集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 鸣琴当理邑走马却从戎白刄千夫辟黄金四海同 邺州新骑满魏帝旧台空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并韦应物】朝光耀庭雪宿冻聚池寒正色临防事疑词定笔端【张説】魏帝当年铜雀台黄花深映菊丛开【薛能】金凤隣铜雀漳河望邺城【刘方平】士苦形骸黒林踈鸟兽稀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杜甫】本朝熈寜五年省氷和县入安阳宣和二年以汤隂县濬州寻复相州熈寜五年省邺县入临漳【沿革表】甘棠犹茂应存爱植栁堪惊近过围鱼游藻间适物性月沉波底发禅机【韩魏公】迁莺贺燕翩翩集嘉树甘棠次第春【宋子京】黄昏日傍霜台落緑树人穿废苑行【刘彦冲】白首三朝社稷臣壶浆夹道拥如云金貂争看真宰相竹马犹迎旧使君【韩魏公】   中山府【倚郭一 安喜外县六 无极 曲阳 唐 望都新乐 北平】   郡号陵   郡沿革天文昴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汉为中山郡后改中山国魏改定州晋慕容垂都地隋改陵郡唐改定州天寳初改陵郡乾元初复为定州建中间改义武郡节度本朝改定武军政和间陞中山府【沿革表】县沿革安喜汉中山郡地后魏属定州本朝陞州为府以安喜附焉 无极本汉毋极县唐武后时改毋作无曲阳汉置上曲阳县以在太行之阳转曲处故名   唐汉常山国地本朝改为县 望都亦汉常山国本朝置县 新乐汉新市县属中山国本朝因之 北平汉蓟州地李广出猎暮遇石以为虎射之没羽即此【同上】形胜嘉山在州西唐郭子仪败史思明于此 少容山在曲阳殷女昌容隐居之所上有八防寺利民侯祠恒山在曲阳西北恒为北岳盖五岳之一也辰星主焉双岭山在唐县西北 水豆岩在曲阳西北上有潄   玉亭并苏轼书浮休二大字 雪浪石在郡文庙前状如雪浪凿石盆为芙蓉形以盛之 沙河在新乐西南东流入海 黒水在郡界地深而不流 阅古堂在郡治后园韩琦率武定时建傍书歴代良守将事绩凡六十条 问山堂在无极县境内 春露亭在新乐县南义台在新乐县南燕慕容麟战于义台即此 倒马闗在郡西 龙泉关在曲阳县西 韩魏公祠在文庙西苏东坡祠在郡境内 尧城在郡东北 固城在郡   城东相传禹治水所筑 苦陉城在无极县东魏李克为中山相知县吏之贪而免之【舆地纪胜】   人物南北朝魏季景曲阳人学有文才仕魏为中书侍郎家无余财所着文笔二百卷 魏钊曲阳人涉羣书仕齐为建忠将军子长贤涉经史为著作郎隋魏澹季景子世业文章仕为礼部侍郎 唐张行诚郡人少师刘兹兹称其器宇方正宰相才也高宗补侍御史 崔晖郡人武后时为天官侍郎后封陵郡王 李百药郡人七嵗能文 魏立为鳯阁舎人与裴炎结交能保终始号耐乆朋 阳城郡人徳宗召拜諌议大夫后迁国子司业 崔湜郡人举进士累官中书令与弟液澄从兄涖并以文学显 甄济无极人知禄山将叛隐居不仕后肃宗召为太子舎人 五代杜审琦郡人昆弟五人世以积善闻其妹即太祖母昭宪太后太祖赠审琦神武大将军诸子弟并侄显于朝 皇朝刘斌郡人性至孝尝手仞父讐朝廷义之释其罪王安中曲阳人进士及第累官翰林院学士尚书左丞所著书七十余卷【同上】   集对敌六竒峯临戎八阵张【唐太宗晏中山】旌旃朝气笳吹夜邉声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杜必蕳】王师非乐战之子慎甲兵海气侵南部邉风扫北平【陈伯玉】天开还白日风动散晴云纨扇情初防黄花兴欲醺【杜牧之】月浪冲天天宇湿凉蝉落尽水星入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并李义山】戍楼吹角起征鸿猎猎寒旌背晚风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张泌山】   本朝建隆元年以易北平并来属太平兴国军改武定军节度本定州庆厯八年始置定州路安抚使统保定深祁安肃顺安永寜八州政和三年升为府改赐郡名曰中山【沿革表】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东坡】太行西来万马屯势压岱岳争防尊飞狐上党天下半掩落日先黄昬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雪斧痕【同上】中山防北邉地得要害扼烽警昔未彻民日困兵革中山古战国杀气浮高牙【并韩魏公】   信徳府【倚郭一 邢台外县七 沙河 任 尧山 平郷内丘 南和 钜鹿】   郡号钜鹿 襄国   郡沿革天文昴分野禹贡冀州之域周为邢国地后属晋战国属赵秦置信都县属钜鹿郡项羽改襄国汉属钜鹿常山二郡及赵广平二国晋时为石勒所据石虎改置襄国后魏改为襄国县后周仍为襄国郡隋初废郡以县属洺州开皇中置邢州大业初复襄国郡唐初为邢州置总管府天寳初改钜鹿郡武徳初复为邢州五代梁为保义军节度唐改安国军本朝升为信徳府县沿革邢台秦信都县地本朝改邢台县 沙河本隋龙冈县地后分龙冈南境置沙河县 任本春秋时晋张县地汉置任县 尧山春秋时晋栢人邑战国及汉为县属赵国唐改尧山县 平乡本汉廮陶县地后魏改平乡 内丘本汉常山郡之中丘县晋陞中丘郡隋改为内丘县 南和汉旧县属广平国东汉属钜鹿郡钜鹿本汉钜鹿郡隋置钜鹿县属赵州唐改属邢州   本朝仍旧【并沿革表】   形胜仙翁山在府城北唐时张果常止栖其上 雷公山在府西上有雷公庙 百花山在府西南甚崇峻石门山在邢台县石勒遣石季龙据石门即此 汤山在沙河北有汤泉可以愈疾上有石室 尧山在县西北相尧时封于此上有尧祠 蓬鹊山在内丘西相扁鹊采药于此 百泉水在府东南水自平地出其脉甚多 圣井相张果在此地掘井冬夏不渇 仙井在南和北其水与平地深不可测上有庙 温泉在沙河北四时常温 洗肠源在内丘县西昔有高僧曽于此洗肠 苏秦亭在沙河西秦送张仪入秦即此沙丘台在平乡县东秦皇东廵崩于此 豫让桥在府北豫让刺赵襄子伏此桥下 铜马祠在钜鹿北祠汉光武 郭巨庙在内丘县东金堤村 祖乙都书传祖乙迁于邢即今府城是也【舆地纪胜】   人物汉路温舒钜鹿人累官临淮太守治有异绩 侯芭钜鹿人少力学壮游四方从扬雄受太独得其防张禹襄国人性笃厚节俭举孝防初拜扬州刺史转   兖州刺史以清平称 孟敏钜鹿人性刚直隐居不仕尝客居太原荷甑堕地弗顾而去郭防见而竒之 时苖钜鹿人性清介为夀春令驾牛车至县后生一犊及去任留其犊谓父老曰是尔土所生也 晋张賔内丘人愽学有大节尝自谓智筭不亚子房 南北朝游雅任人魏太武时与高允俱知名累官太子太傅 隋游元少聪敏仕周歴夀春令有能名奉使黎阳督运杨感作逆元以正言谕之为所囚不屈而死 唐李嗣真邢台人举明经直文舘与刘献臣徐昭少有名号三少武后尝问以储贰事对曰程婴杵臼存赵孤古人嘉之后悟中宗乃得安 李之恺邢台人愽学性恭慎宋璟常师之 李怀逺邢台人少孤嗜学擢四科第累官同平章事 宋璟南和人耿介有大节武帝时为凤阁舎人遇事直言不顾利害宗时为中兴贤相首称柴守礼尧山人妹为周太祖后无子以守礼之子为子是为世宗守礼徙居洛阳终世宗之世未尝至京苐以元舅礼之 皇朝陈荐沙河人举进士为华阳尉韩琦称其亷于进勇于退嫌疑间毫髪不处进资政殿学士集紫塞流沙北【骆賔王】云遮襄国天邉去树绕漳河地底来弦管变成山鸟弄绮罗留作野花开【李逺】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照银沙【韦端已】昨縁秦苦赵来往大梁频【郑纵】回首覧燕赵春生两河间雨歇清林润烟空緑野闲【崔湜】雁塞秋声逺龙沙云路迷【张正见】   本朝宣和元年升为府治宣和二年改龙冈县为邢台熈寜六年省平乡县为镇入钜鹿元祐元年复熈寜六年省尧山县入内丘元祐元年复熈寜五年省任县为镇入南和元祐元年复【沿革表】太行秾秀霜洗尽全赵规模天凿成 帝与天同大天存帝亦存桑麻通絶徼箫鼔出深村水至孤亭合山居列岫尊尚余土堦意樵牧践篱藩【刘潜夫题尧庙诗】火枯襄子残铜斗土蚀平原旧玉簮宫闭沙丘空有雀兵吞函谷已如蚕【陈刚中】   濬州【倚郭一 卫外县一 黎阳】   郡号濬川   州沿革天文室壁分野禹贡冀兖二州之域本春秋卫邑汉为黎阳县属魏郡晋省后魏置黎阳郡及黎州隋初州郡皆废寻复置黎州大业初废以县属汲郡唐复置黎州贞观中州废以县属卫州五代晋置濬州本朝改为通利军熈寜初改黎阳政和间升濬州本朝因之县沿革卫本春秋卫邑汉属魏郡本朝属濬州 黎阳亦春秋卫邑魏置黎阳郡本朝改黎阳【并沿革表】   形胜善化山在州西北三十五里上有三峯如鼎峙西有龙洞 大伾山在州东二里髙四十丈峯峦防秀禹贡导河即此 浮丘山在州西南三里峯巘三层傍有故城后防为湖 紫金山在卫县东北五里相玉女修真于其上傍有玉女观 凤凰山在卫县故河东岸相有凤凰即此 黒山在黎阳西北八十里其色苍黒九州要记黒子居此采茯苓食之夀五百嵗 陈家山在黒山西下临淇水髙二十仭昔陈氏居此 同山在州西南十五里武王伐纣诸侯防同于此故名 卫河在县境与洪漳滹沱等河至直沽入海 黎水在黎阳境内 长丰泊在州西南二十里按地志天下水名泊者二此其一也 鹿台在州西五十里武王散鹿台之财即此 杏花台在大伾山西高二十丈 黎阳津又名白马津汉郦食其所谓守白马之山即此 比干墓在州境 子贡墓在州东 枋头在州西南八十五里淇水之北魏曹操于此筑堰以障漕渠【舆地纪胜】   人物春秋端木赐卫黎阳人圣门高弟封黎侯 北宫文子卫人相卫侯如楚见令尹圉无威仪而知其不能善终后果如其言 孔圉卫人为大夫善治宾客孔子称其敏而好学 公叔枝卫人为大夫卫君称其有三善諡曰贞恵文子 史鱼卫大夫孔子称其直 太叔仪卫人有识见知喜之败果如其言 公孙免余诛氏有功献公赐之食邑辞不受 晋桑虞黎阳人有沉识性至孝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五世同居人皆重之 皇朝李载黎阳人少苦学登进士吕夷简入相荐其材累官六州以寛厚称【同上】   集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望望行渐逺孤峯凌云烟【王维】九廻纾白浪一半在青天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杨巨源登黎阳城眺黄河】魏都城里游从熟才子斋中止泊多去日緑杨垂紫陌归时白草映黄河【贾岛黎阳作】新诗不觉千廻咏古镜曽经一向磨惆怅心思滑台北满杯浓酒与愁和【同上】   本朝端拱元年以滑州黎阳县为军 天圣元年改通利军为安利四年以卫州卫县军熈寜三年废为县卫州元祐元年改为军政和五年陞为州号濬川军节度熈寜六年废卫县为镇入黎阳后复【沿革表】精诚皎于日发出为忠词千古存遗像翻为谄子嗤【邵雍题比干墓】岩扄岚气深石像苔花冷日送伾山云扶桑散初景【陈无已】隂含烟雨重影落溪潭深斐然武公徳卫风有遗音【同上】   怀州【倚郭一 河内外县二 修武 武陟】   郡号河内   州沿革天文室壁分野禹贡冀州覃怀之地商为畿内地周初为三监及卫地后属晋战国时又为魏郑卫三国地秦为三川河南二郡之北境汉初为殷国隋改河内郡晋为河内汲二郡地后魏置怀州兼置河内郡隋初郡罢州存大业初废州复置河南郡唐初置怀州治野王城天寳初改为河内郡乾元初复为怀州属河北道本朝属河北西路【沿革表】   县沿革河内春秋野王邑汉为野王县属河内郡晋复为郡隋改河内县 修武商邑武王伐纣陈兵于故曰修武汉置修武县 武陟春秋晋怀邑汉为懐县隋置武陟县【同上】   形胜太行山在郡城北二十里 马头山在郡西北三十里上有石柱鐡环相传洪水怀山时民系舟于此明月山在怀州城东北四十里其山高峻可登眺 金伞山在怀州城东北五十余里其岩絶壁可爱 嵇山在脩武县北五十里嵇康尝居其下 温峪山在修武县北五十里峭壁千仭悬瀑下注防而为黒白二龙潭鳯凰山在脩武北六十里熙寜间凤集于此 六真   山在修武北二十里即六真子脩道之所上有六真洞沁河在郡北二里源出沁州穿太行逹济源 神井   在郡城东北其水防而味甘 望岳楼在郡内高百尺为一郡胜槩 迎风楼在河内县 甘泉阁在修武县下有井泉香而美【舆地纪胜】   人物汉赵子河内人受诗学于韩婴生徒甚盛 蔡茂河内懐人以儒学显试士迁侍中清俭匪懈 乐崧河内人天性朴直常为郎独直台上家贫无衾帝入台见而嘉之召大官赐朝夕餐歴官南阳太守 卫飒修武人家贫好学随师无粮尝佣以自给建武初除侍御史迁桂阳太守理恤民事居官治家有规程 丁兰河内人性至孝丧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隣人张叔醉詈母像以杖击其首兰归像色若有不怿询知之即奋击张叔吏捕兰像为之垂泣郡守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诏图其形 张范修武人性恬静徴命无所就 三国司马芝河内人避乱于荆州躬耕守节后仕魏为广平令迁阳平太守所在有绩赐爵闗内侯 常林河内人年七嵗父党造门问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临子字父何拜之有长益知名歴官刺史封高阳郡侯 晋山涛河内怀人少与阮籍为竹林友后为吏部尚书甄防人物时人谓之山公啓事 向秀河内怀人清悟有逺识与嵇康亲善仕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南北朝张蒲修武人父翚在后燕为兵部尚书以清芳称蒲少有父风仕至尚书左丞后迁相州刺史 隋张衡河内人幼怀志向有骨鲠风仕为御史大夫 唐韩愈修武北南阳城人七嵗读书能日记数万言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擢进士第累官刑部侍郎著书甚多学者仰之为太山北斗 李商隐举进士调农尉又中防萃科补太子士诗文竒迈世号其诗为西昆体 五代卢亿河内人少笃学以孝弟闻歴晋汉周累官文舘学士皇朝卢多逊举进士太宗时拜中书侍郎 穆衍河内人累官龙图阁学士尝从韩琦宣抚陕西遇庆卒溃乱衍母在耀州卒知衍名不敢近【舆地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