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 第 240 页/共 284 页
史宪忠传防昌中筑三原城吐蕃因之数犯边拜宪忠泾原节度使以怖其侵防泾于隍积缗钱十万粟百万斛戌人宜之 李吉甫传元和八年请发夏州精骑五百屯经畧故城以护党项奏复宥州乃治经略军以绥银道 元和志丰安军灵武郡西黄河外一百八十余里万嵗通天初置管兵八千人马一千三百匹定逺东城灵武郡东北二百里黄河外景龙中韩公张仁愿置管兵七千马三千西城九原郡北黄河外八千里景龙中仁愿置管兵七千马一千七百西南去理所一千余里安北都护府亦曰中受降城景龙中仁愿于黄河北岸置管兵六千马二千西南去里所千三百里东城榆林郡东北二百里景龙中仁愿置管兵七千马一千七百西南去理所一十六百余里振武军单于都护府城内天寳中王忠嗣置管兵九千马一千六百西南至理所千七百里【灵州】旧置六胡州在灵州界内开元中废六州置宥州以领降户天寳末寄理经畧军元和八年李吉甫上言九年五月复于经畧军城置宥州【自新宥州北至天徳置新馆十一所从天徳取夏州乗奏事四日余至京师 吉甫云起夏州至天徳复驿侯十一区以通缓急】
唐新安城 【奋戎城 峨和城】
会要咸通六年四月西川节度牛藂于蛮界筑新安城以遏戎州 地理志巂州西有宁逺军有新安三阜沙野保塞西泸遏戎等九城自清溪关南经大定城百一十里戎州有奋戎城干符二年置翼州有峨和白岸都护祚鼎四城 文苑英华陈讽新筑峩和城赋数万落于屈指睇连营于寸目
唐安南城
高骈传咸通七年【十一月】为静海军节度筑安南城周三千歩又凿道五所通使者其径青石者或马援不能治有震碎其石乃得通因名道曰天威道骈镇成都筑城名曰大元城 寳厯元年安南都护李元喜请移城于江北岸图形势上之 王晙桂州筑城 康承训城邕州合容管之
建隆修都城 【太平兴国京城门名】 元丰修都城【记】
东京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即汴州城】唐建中初节度使李勉筑皇朝曰阙城里城南三门【朱雀保康崇明】东二门【丽景望春】西二门【宜秋阊阖】北三门【景龙安逺天波】大内据关城西北宫城周回五里新城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世宗广而新之显徳二年四月展外城【王朴主营度薛可高史俭盖万康彦环之徒司工筑举宋渭曹郑之民十余万城之农隙兴板筑东作则罢陶谷为之颂三年彰信节度使韩通筑 王朴云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濶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皇朝曰国城外城南五门【南薰普济宣化广利安土】东五门【上善通津朝阳含辉善利】西六门【顺天大通开逺宣泽金耀咸丰】北五门【通天景阳永泰安肃永顺】建隆三年正月甲戌发浚仪民数千广皇城之东北隅五月命有司案西京宫殿图修宫城【韩重赟董役】四年五月十四日诏李怀义护役【二十四日明徳门成命陶谷撰碑】干徳三年四月十三日导五丈河通皇城为池四年二月七日帝亲视皇城版筑之役六年【即开寳元年】正月甲午发近甸丁夫增修京城兴国四年九月戊子改京城门名至道元年十一月丁卯【二十五日】诏张洎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八十余分定布列始有雍洛之制【或云坊一百三十有二 雍熈二年欲广皇城九月十七日命刘延翰等经度画图来上帝恐动民居而止仅迁出在内三数司而已】祥符元年正月丙子【十四日】脩东京外城九年七月丁未增筑新城天禧二年三月毕工天圣元年正月辛卯发卒增筑京城【七月二十四日増筑皇祐元年八月十二日葺旧城嘉祐四年正月十一日修筑新旧城治平元年十月十六日増筑】熈宁八年九月癸酉重脩都城【防要八月二十一日诏内臣宋用臣董之】元丰元年十月丁未【六日】告毕诏知制诰李清臣记之曰以三歳之绩易数百年因循之陋崇墉屹然周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横度之基五丈九尺髙度之四丈而埤堄七尺坚若埏埴直若引防惟我汴京气象宏伟平广四逹冈阜缭转隠磷地中若龙盘虎伏睨而四据浊河限其北漕渠贯其内气得中和土号沃衍霏烟屯云映带门阙望之者知其为天子之宅周世宗广而新之逮此百二十有五年圣主营于无为图于弗用取羡卒共其力兵不逾一万分部者六板干逓迁畚锸贯序创机轮以登土为铁防以固沟肇于丙方环于四浃度功五百七十九万有竒所省者十之三其作怡然其成然人不及计士不及议而城以全新奏矣又有材易八门崇端显严遂与城称其外趾跨隍百一十有五歩圣授其筭士荐其能云云二年进记绍圣元年九月六日刻石于南薰门蔡卞书篆【初命直学士院孙洙撰记后改命清臣】 元祐三年十月庚子命将作监丞李士京修京城【绍圣元年正月八日增筑功毕复以外门正门为方城偏门为瓮城】 旧城内左一厢二十坊二厢十六坊右一厢八坊二厢二坊新城内城东厢九坊西厢二十六坊南厢二十坊北厢二十坊太宗以名多俚俗至道元年十一月十五日易以美名唯寳积安业乐台利仁四坊仍旧名祥符二年三月九日增置厢九京东一厢一坊二厢一坊三厢一坊京南厢二坊京西一厢二坊二厢二坊三厢二坊京北一厢二坊二厢一坊祥符六年五月七日改夷门坊曰宁逺元英坊曰瑞庆 重城之内画坊一百三十二太祖建都无山川之险所恃者在修徳在用人在得民心雍熈筑河北城垒 祥符山川城寨图
雍熈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诏河北诸郡发镇兵增筑城垒【遣翟守素田仁明等四人分路按行】端拱二年二月令沿边作方田列置寨栅至道三年九月杨允素上地图帝御滋福殿歴指山川堡壁曰朕已令屯兵内地而省冗费咸平四年十二月壬戌陜西漕臣刘综言镇戎军本古原州请于军前后置堡寨且耕且战【祥符二年始置横阳神堂银城三寨皆在屈野河东置寨将】祥符三年四月己未内出曹韦张宗贵所上泾原环庆两路山川城寨图示宰臣曰虏置藩部俱当储备亦详宜别画二图一付本路一留密院康定元年陜西漕庞籍请诸寨互相应援庆厯元年曹综于三都谷静边堡置寨二年三月环庆于柔逺寨东择利益建城寨又于细腰城建寨四年宣抚韩琦请令泾原修葺堡寨五年十月甲子以延州城马蹄川为安定堡嘉祐四年二月十一日诏留麟州镇州府州中候百胜清寨四堡寨余皆废之治平四年三月环庆蔡挺筑荔原堡閠三月泾原修堡寨赐名治平寨【又有鸡川寨】熈宁十年延州建四堡 咸平六年六月己卯赐环州大名干川新寨名肃逺九月辛亥府州西寒岭置寨赐名宁逺庆厯三年正月乙未诏河北转运提刑安抚司提举修城垒
咸平彭阳城
镇戎军咸平六年筑 九域志军东八十三里
景徳肃宁城
瀛州雍熈中置平虏寨淳化元年改平虏城景徳元年十二月甲辰改肃宁城
天禧清水城
秦州天禧元年十一月曹玮筑熈宁元年秦州置甘谷城【九域志甘谷在州西北一百八十五里】
明道怀逺城
明道元年十月甲寅镇戎军新修赤藁城名为怀逺城 庆厯元年十月三日户部副使李宗咏等往河东修宁逺寨 渭州牧隆城天禧元年筑
祥符七年筑笼竿城 咸平四年闰十月筑绥州城
康定青涧城
元年九月庚午以种世衡知延州青涧城 种世衡建请营故寛州州西南直延安二百里当冦冲右捍延安左可致河东粟北可图银夏诏即废垒兴筑垒近虏屡出争且战且城之初苦无水凿地百五十尺至石屑石得泉城成赐名青涧城迁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九域志青涧城在延州东北一百十五里
庆厯韩公城
秦州初建隆三年筑伏羌城祥符九年二月城南市庆厯初守臣韩琦以东西城外有民居军营恐资冦元年十月己卯诏増筑外城乃广外城十一里与内城联合为一城秦民德之号韩公城兴功于元年十月三日己卯成于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广四千一百步髙三丈五尺计工三百万【一云东西闗城】
庆厯水洛城
徳顺军庆厯三年以渭州陇竿城置军靖边砦西南去略阳二百里有城曰水洛川地平土沃曹玮甞经营之刘沪密使城主铎斯那内附因城之庆厯三年十月甲子郑戬奏遣刘沪董士廉筑城泾原帅尹洙令罢役不从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奏城成【防役以沪任城事城中有碑纪沪事 九域志城在军西南一百里】
至和元年八月广西余靖作桂州新城二年六月成王安石为记
庆厯大顺城
庆厯二年范仲淹于庆州柔逺寨东北四十里大顺川建城四月辛巳诏城名大顺【张载为之记】五年閠五月甲申仲淹宣抚请建细腰城【在三川间】命种世衡蒋偕城之自环州原州 范仲淹传庆之西北马铺寨当后桥川口深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佑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其后诸将初不知所向行至柔逺始号令之版筑毕具旬日城成今大顺城是也贼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成白豹金汤皆截然不敢动环庆自此冦益少 张亢传为并代都钤辖管麟府军马以州东焦山有石炭穴为筑东胜堡下城旁有蔬畦为筑金城堡州北沙坑有水泉为筑安定堡置兵守之战于兎毛川贼大溃不逾月筑清塞百胜中侯建宁镇川五堡麟州之路始通
熈宁绥徳城
延州熈宁二年置元丰七年正月十九日陜西漕臣范纯粹言绥徳城当冦冲请立军以七城砦焉【在州东北二百三十里】 建隆二年秦州置伏羌寨熈宁三年以寨为城【在州西九十里】 熈宁六年河州置定羌城【九域志七年置在州东七十里】 元丰四年通逺军北一百二十里置定西城
元祐定逺城
七年五月甲申熙河兰岷路进筑凡二十四日毕功经畧使范育等赐诏奬谕
金汤城【延州元符二年以旧寨改】 银川城【崇宁五年以银川改】
定西城【兰州元豊六年増 筑闰六月通逺军】平夏城【镇戎军绍圣四年以石门城改】徳威城【旧清水河政和六年置】 安西城【绍圣二年章栥筑】
定边城【元符二年三月十四日韩升筑】 安边城【环州崇宁五年置】
兴平城【元符元年三月十七日环庆筑】
元丰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曾巩奏秦鳯鄜延泾原环庆并代五路嘉祐城堡一百十二熈宁二百十二元丰二百七十四熈宁较嘉祐一倍元丰再倍而熈河城堡又三十有一夫将于兵犹奕于棋善奕者置棋虽踈取数必多得其要而已敌虽万变涂虽百出而形势足以相援攻守足以相赴所保必其地所应合其变用力少而得筭多
绍兴筑皇城
今大内旧杭州州治也绍兴十八年三月十四日名皇城南北门曰丽正和宁二十八年七月己未增筑皇城东南之外城【修筑五百四十一丈计工三十余万九月二十二日新城増置便门诏新南门名嘉防】乾道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修禁城
绍兴山水寨
建炎二年命扬州增修城壁绍兴十一年二月十二日昭王防兼通泰制置使措置水寨乡兵 建炎四年六月臣僚言江北诸郡之民徃徃自为寨栅羣聚以守和州则有双山鸡笼二三寨麻胡阿育二水寨庐州则有浮槎方山等寨滁州则有独山等寨毎寨多至二万余家宜谕以恩意有功者命镇抚使保奏推恩从之十一月遣使两浙防检寨栅乾道五年九月遣淮西参议许子中措置淮西山水寨民兵 汉鼂错言邉事曰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为髙城深堑其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器幕人居之 文王城朔方以南仲宣王城东方以仲山甫虑以悄悄之劳发以赫赫之名承以翼翼之勤续以明明之功其君臣如此而守卫有其具也古者哲夫以为城众心以为城礼义廉耻以为城易曰天险不可升也是险也无象无形不兵而不可犯不城而不可逾所以持山川丘陵者也昔之人以大师为垣得道为助在德者险茍得民心虽画地而守效死者莫肯去不然崇城到天严扉重闭金铺铜环铁扇石枢无以结民心至于携叛不若折柳之樊圃也 御外之道莫若设险制胜之方莫若因形重门击柝设险也髙屋建瓴因形也雅有营谢美召伯也称城沂贤蒍敖也 城朔方而玁狁之难除御戎狄之道守备为本不以攻战为先 陵峥岸峭 丰墙峭阯 以行义为阻道德为塞贤人为兵则边境无鹿骇狼顾之忧 春秋之法大事书之于策其于土功尤致其谨始于隠之城中丘卒于哀之城邾瑕其事几三十条莒城恶而弗备巫臣以为讥由于城麇不知髙厚子西以为诮子囊之城郢蒍艾猎之城沂深嘉屡叹以为善相一国 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扼敌国之襟喉据边障之枢防屈伸指臂开阖风雷启闗而敌不敢入下兵而敌不敢当堞雉峥嵘岳立云连鼔鼙昼鸣刁斗夜严渠答蔺石凡备毕具隠以金椎防以石壁岿乎峭巘断岸之不可攀 峙刍粮糓甲兵具蔺石杜擭穽察相翔谨号戒 王公设险以守国孔子书于习坎之彖城郭沟池以为固孔子所以答言偃之问 体天之险等威以叙因地之宜沟封以固犹虑有欲不相保聚弧矢取暌门柝取豫俾居无甈而害有御 乃量閷乃审薄厚 先坏而防先变而惧毋生戒心弃成恃陋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故城成周而君子小之虽然清风至而城郭不修入其国者有以观政矣 石城汤池着于神农之教固圉重闭载乎春秋之训 敌无脆有备者胜国无小善守者全乐毅能下齐而不能拔莒即墨之二城佛貍能饮江而不能克旴之孤垒以习安为惧以恃陋为戒墨翟之智子囊之忠也 正其疆场脩其土田险其走集亲其民人明其伍侯 万雉郁起矗如长云 植表作旗万锸竞奋 实墉实壑深与髙称 城有制役有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邑无百雉之城制也凡土功龙见而戒事火见而致用水昬正而栽日至而毕时也 周之以水樵校聨布之以蔺石渠答
玉海卷一百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七十五
宋 王应麟 撰
宫室
亭
释名亭停也人所停集
尧亭
王韶之始兴记尧山下有平陵陵上有古大堂基十余处谓曰尧故亭父老相尧南廵登此山故亭即其行宫
汤亭
左传商汤有景亳之命注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续汉志注同】 水经注尸乡故汤所都亦曰汤亭风俗通国语有寓望谓今亭也
召亭
诗召南释文召地名也在岐山之阳扶风雍县南有召亭【召南十四篇】正义春秋时周公召公别于东都受采存本周召之名晋书地道记云河东郡垣县有召亭周则未闻今为召州是也 左传注召采地扶风雍县东南有召亭 水经注雍水又东迳邵亭南亭故邵公之采邑也京相墦曰亭在周城南五十里后汉郡国志郿县有邵亭
汉泗水亭
后郡国志沛有泗水亭【沛国秦泗水郡】注亭有髙祖碑班固为文见固集【髙祖为泗上亭长】丰有枌榆亭注案前志注枌榆社在县东北十五里戴延之西征记县西北有汉祖庙为亭长所处 高纪师古注引泗水亭碑【班固作碑铭并十八侯铭 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国语有寓望即今之亭也】 括地志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歩有髙祖庙 文选注郦善长水经注曰泗水南有泗水亭汉高祖庙前有碑延熹十年立
汉万歳亭
见万歳宫 三齐畧记曲城齐城东有万歳水水北有万歳亭 李固夏门亭长注洛阳北面西头门外有万寿亭
汉千秋亭
见即位坛
汉雒阳亭
见先虞坛 汉官典职洛阳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门门一亭
汉洛阳都亭【又见邸驿类】
张纲传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厯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貍
汉洛阳宣徳亭
五行志阳嘉二年六月雒阳宣徳亭地拆李固对防云云
周礼司市注思次若今市亭也介次市亭之属别小者也 遗人注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防案汉法十里有亭 蜡氏注有地之官有部界之吏今时乡亭是也
晋新亭
王导传过江人士暇日出新亭饮宴丹阳记新亭吴旧亭也隆安中丹阳尹司马恢移创今地【京师三亭太元中谢石创征虏亭三吴搢绅创冶亭】 宋孝武即位于新亭元嘉末四月壬申改为中兴亭 陈大建七年閠九月丁未幸乐游苑采甘露宴羣臣于苑龙舟山立甘露亭
晋兰亭
书目兰亭诗一卷晋永和九年上已右将军王羲之防羣贤于防稽山阴之兰亭一十一人诗各二篇一十五人诗各一篇羲之为序孙绰为后序 水经注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
梁北顾亭
见楼类
唐九曲亭 临渭亭
旧纪景龙三年九月壬戌幸九曲亭宴侍臣学士四年三月甲寅幸临渭亭修褉饮
唐含象亭【又见开元十八学士图】
翰林盛事开元中拜张说等十八人为学士于东都上阳宫含象亭图写御赞述之 翰林志开元中张说等十七人写真含象亭御制赞
唐鸿胪亭
会要天寳三载三月敇两省五品以下于鸿胪亭祖饯朝集使永泰元年正月宰臣王缙等奏大臣入朝百僚朝罢于中书行相见之礼宴饯凖故事集于鸿胪亭从之 安禄山传天寳三载诏三省御史中丞饯鸿胪亭
唐振旅亭
旧纪天寳八载五月辛巳【防要十八日】于开逺门外作振旅亭以待兵回
唐沉香子亭
李白传元宗坐沉香子亭使白为乐章 李汉传敬宗时为左拾遗【长庆四年九月丁未】舶贾献沉香亭材帝受之汉谏曰以沉香为亭何异瑶台琼室乎 栁公权传为翰林书诏学士文宗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
唐望春亭
公主传嘉诚【庄懿】公主贞元元年下嫁徳宗幸望春亭临饯 长安志南北望春亭在禁苑东南高原之上
唐防庆亭
会要贞元三年三月造防庆亭于麟徳殿【旧纪云于十三年三月戊子造】十二年十二月度支郎中苏弁奉敇改造三殿前防庆亭 实録元和十四年九月戊戌御防庆亭宴田正及宰相以下赐物有差
唐曲江亭
会要【兼旧纪实录】贞元四年九月癸丑重阳节赐百僚宴曲江亭帝赋诗六韵赐之六年二月戊辰朔百官以中和节宴曲江亭上赋诗七韵锡之八年二月庚戌朔宰相宴于曲江亭十四年三月上已赐羣臣宴曲江亭十七年二月癸巳朔赐羣臣宴曲江亭上赋中和节赐宴曲江诗六韵赐之三月乙丑赐羣臣宴曲江亭九月戊辰羣臣宴曲江上赋九日赐宴曲江亭诗六韵赐之元和二年三月辛卯赐羣臣宴曲江亭长庆二年九月戊申宴百僚曲江亭太和八年三月甲寅上已赐羣臣宴曲江亭开成二年十月庆成节赐百官宴曲江亭
唐太液亭
实録太和四年七月文宗于太液亭召翰林学士郑覃已下对赐锦防【又见尚书图】 崔传为淮南节度使帝饯太液亭赐诗宠之【大中九年八月】元稹诗网索西临太液池注网索在太液上学士候对于此
唐彩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