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 - 第 386 页/共 432 页

南华菌   粤中有菌,土人谓之草菰,或日兰花菰,其味最鲜美,然实名为南华菌。相传其初出自南华寺,寺僧积禾秆于屋阴,夏月,以米渖朝夕频沃之,出菌。曰兰花者,实南华之讹也。   有讹为兰花姑者,则以某令宰是邑时,适巡抚按部过县,询其地有土娼否,某误以土娼为土产,遽答曰:「有。」询何名,曰:「兰花姑。」巡抚正色曰:「曷勿逐之?」某始悟,客为之胡卢,巡抚亦笑,盖三字实似妓名也。   玉蕈   玉蕈为菌类植物,秋间丛生于林薄,形似松蕈而小,伞灰色,柄白色,鲜者煮食,或曝干腌藏。   香蕈   香蕈,菌类,春夏秋皆有之,寄生于楢、栎、槲等树之皮,亦可以人工种之。鲜者、干者皆可食,皆香美。   木耳   木耳,菌类,生于朽木,大者二三寸,形如人耳,其里面色暗褐而平滑,表面淡褐色,可食。又有白、黄等色者,白者最贵,曰银耳,黄者次之,曰桂花木耳。   石耳   石耳,为古洞口所产,味胜桂花耳。   白花菜   白花菜,园圃多栽之,茎高二尺许,有微毛,叶为掌状复叶,有齿,甚细。夏月开白花,颇可爱。略有膻臭,可食。   苦益菜   苦益菜,产近畿盘山涧中,似野菊,有浮毛,三月中采食。   豆苗菜   豆苗菜,产盘山,丛生,似豆苗。近山人家采食之,极鲜美。   苜蓿   苜蓿为蔬类植物,叶为三小叶所合成,似碗豆而小,茎卧地,南方土人呼曰金花菜,以其花色黄也。产于秦、陇者,花色紫,叶为羽状复叶,茎高尺余。   苜蓿玉蜀黍之根独长   草木之根,有长有短,有本性短而不能长者,有本性长而不能短者,惟苜蓿及玉蜀黍、鱼麦两种之根,其长莫比,然农人多不知之。玉蜀黍根长可四五尺,苜蓿根长可三尺许。盖以此二物之根,须得地中之水而生,然地形高,凡水平时滴注土中,此根在地面浅处;如不能得水,则必蔓至有水处取之方止。或土面硗瘠,无肥料,所有肥料藏深土中,则玉蜀黍及苜蓿辄自伸送其根,至肥料处吸之,然后滋生。有此二故,故其根独长,他物则不需此也。   歪脖菜   歪脖菜,叶圆而大,其梗至顶梢弯,故名。   杏叶菜   杏叶菜,叶似杏,可食。   海带   海带,似海藻而粗,俗呼曰海白菜。   河白菜   河白菜,生近水田,可采食。   山儿菜   山儿菜,似菠薐而高大,叶圆,鲜可茹。   步连菜   步连菜,生野中,类苦菜,叶微大,如筋。   地螺   地螺,菜名,形如小螺,盐渍可食。   诸葛菜   诸葛菜为镇江特产,叶似虎耳,茎、叶有细毛,丛生如盘,味苦,野生者亦可食。   蕹菜   蕹菜之种,来自泰西,沪有之,曰空心菜,茎肥叶嫩,每岁发芽于夏,及秋而老。   甘蓝   甘蓝为蔬类植物,产于西北数省,闽、粤亦种之,后且及于沪。叶阔厚,作深绿色,似芥,花繁,茎甚大。北人以盐渍茎而食之,曰擘蓝,即球茎甘蓝也,简称之则曰甘蓝。   椰菜   椰菜,俗称卷心菜,为甘蓝之变种,欧洲种也,近移植于沪。其叶层层包卷,成球形,色淡绿,曰球叶甘蓝,俗又称包心菜。又有一种亦欧洲种,而沪有之,开花甚多,花茎、花蕾皆可作蔬,曰球花甘蓝,别称花椰菜,俗名花菜。   塌稞菜   白菜为蔬中上品,唐人所谓阔叶吴菘是也,经霜雪而愈佳。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不雕,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沪中冬月有一种塌地而生者,根粗矮叶,形如盆,多皱纹,色深碧,名盘科菜,又名塌稞菜,一经浓霜,则味甘如饴,实即江宁之瓢儿菜,湖湘之黑油菜也。   罗汉菜   罗汉菜,始惟嘉定有之。同治时,移植于沪,丛生圃中,冬末春初,所在皆是。细叶巨根,至百余瓣,气味辛芳。   荸菜   粤东乌龙港产荸菜,形如梨,色白,掷碎为五六块,食之,甚香甜,且无滓,或名之曰白脆。   蜈蚣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