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录碎事 - 第 154 页/共 252 页

谢几卿自尚书三公郎为治书侍御史旧郎官转此职世谓之南奔几卿颇失忘多陈疾台事略不复理   谏官门   保氏大夫   保氏大夫后周置掌规谏盖今谏议大夫【通典】   左掖臣   李嘉祐送王谏议东都留守判官衰栁寒关道髙车左掖臣   上坡   李氏谈録云先公尝言故左省崔坡颂事于宗谔因问坡义荅曰唐谏议大夫虽在给舍之上时谏议岁满方迁给事自给事迁舍人时有自郎署拜谏议者骤立在给舍上朝中谓曰饶君斗上坡去亦须斗下坡来盖言其却为给舍序班在下也后遂为故事   刑寺门   廷尉   秦有廷尉汉因之掌刑辟景帝更名大理师古曰廷平也   决平   客説杜周曰君为天下决平   左平【见九卿门】   臣子理谤   钟毓为廷尉聼君父亡没臣子得为理谤士及为侯其妻不复改嫁毓所制也【魏志】   廷尉正   廷尉正今大理正   廷尉三官   魏晋谓正监平为廷尉三官   详刑大夫   龙朔改正为详刑大夫   大理丞   晋咸宁中曹志上表请廷尉置丞宋齐梁并因之   句检官   炀帝改丞为句检官   司   后魏永安二年置司廷尉位在正监上不治曹事唯覆理御史检劾事   评事   汉宣帝初于廷尉置左右平炀帝始置评事   内臣门   鹰头蝇   君侧之人众所畏惧犹鹰头之蝇社中之防也【唐书】   左囘天   后汉宦者左悺贝瑗徐璜唐衡并封侯贵宠天下为之语曰左回天贝独坐徐卧虎唐两堕谓随意所为不定也今人谓持两端而任意为两堕   内侍五局   唐制内侍省有五局掖庭局掌宫人簿籍宫闱局掌宫内门禁等奚官局掌宫人疾病死丧内仆局掌宫中舆辇导从内府局掌宫中供帐灯烛五局有令丞内官为之   宦吏   宦吏如淳曰奄人为吏也【西汉注】   定策国老   杨复恭自谓定策国老谓帝为负心门生天子【唐书】   二兄   肃宗呼髙力士为二兄   巷职   宦者传賛况乃巷职逺叅天机诗曰寺人巷伯作为此诗巷职乃寺人之职一曰永巷也   宫卿   和帝幼冲阉宦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注宫卿谓大长秋也   大长秋   秦时宦者有将作衞尉少府各一人法并皇后卿汉景帝改将作为大长秋   皇后卿【见上】   司宫台   唐谓内侍省为内侍监亦曰司宫台   立顺建桓   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叅建桓之策二人俱宦宫【范蔚宗论】   叅夷五宗   阿防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叅夷五宗言宦者之权盛如此夷灭也五宗五服内亲也   五尚   旧有五尚尚食尚冠尚衣尚帐尚席主天子物曰尚主文书曰尚书又有尚符玺郎   帷裳之制   牵于帷裳之制言其为左右侍帷裳臣妾所制   金马门   史记金马门宦者署也门傍有铜马故名   巷伯   巷伯宫中阉官也   中书【见杂官门】   阉尹   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闾谨房室注阉官也   宦者四星   宦者四星在帝座傍【范蔚宗论】   银铛左貂   汉承秦制置中常侍官然皆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铛左貂给事殿省   手握王爵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谓宦官【范蔚宗论】   腐身熏子   腐身熏子以自衒达言宦者   恩以狎生   恩以狎生信由恩着言宦官【沈休文恩幸论】   供奉门   仪鸾司   江隣几杂志云陈执中馆伴虏使问随行仪鸾司縁何得名执中不能对或云隋大业中鸾集于供帐库屋遂有此名【侯鲭集】   文思院   文思使者或云量铭云时文思索或曰殿名聚巧工于其侧因名文思使院【侯鲭集】   杂官门   五营校尉   汉官仪大驾卤簿五营校尉在前   外兵郎   晋冯文宠为外兵郎   辇郎   刘向以父徳任为辇郎   中涓   髙祖以石奋为中涓受书谒注中涓官名主居中而涓洁者   前煇光   王莽分三辅置前煇光后承烈以楼护为前煇光   附城   王莽封楼护为楼旧里附城注莽为此爵效古之附庸也   农都尉   冯叅为上河农都尉上河在西河   剼胡子   郭钦兵至焉耆杀其老弱王莽封为剼胡子师古子小反絶也字本作劋邓展元音衫   三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