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录碎事 - 第 153 页/共 252 页

梁天监中御史中丞车前依尚书二丞给三驺执乗印囊   侧陛坐   魏置殿中御史簪白笔侧陛而坐   班心   东坡次韵张舜民张自御史出作倅云樊口凄凉已陈迹班心突兀见长身注常同游武昌樊口又台吏谓御史立处为班心   辱台   御史大夫谓之亚相旧説除亚相百日有人大拜即谓之辱台【金华子】   泥楼   李景让为御史大夫内臣贵戚有看街楼阁皆泥之畏其纠弹【金华子】   獬豸   武后时侍御史侯思止本卖饼人以罗告授五品官乞作御史后曰卿不识字思止曰獬豸岂识字但能为国触罪人而已后悦即授之【朝野佥载】   金牛御史   武后时严升期摄侍御史廵察江南嗜牛肉而多受金号为金牛御史【朝野佥载】   南北榻   公堂防食杂端在南榻主簿在北榻旧仪也   松防   御史台礼察防谓之松防言有古松也【因话録】   柏署   柏署迹如遗言柏台也【皎然诗】   鬼参   御史上事日吏人参谒亦无通賛忽于堦下齐拜黙然而退谓之鬼参   独击鹘   王素在宪台风力甚劲时号独击鹘【牧竖闲谈】   簮白笔   魏制殿中侍御史簮白笔书人主过   弹劾   李彪始居司直执志径行其所弹劾应而倒赫赫之威振于下国肃肃之称着自京师   肃肃之称【见上】   鐡冠白笔   李白赠潘侍御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   绣服   绣服挥清词蓬山振雄笔谓卢校书常侍御皆有诗   杷椎御史   武后时颇为滥杂謡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椎侍御史腕脱校书郎   署用梓板   汉有御史大夫寺其门署用梓板不艧色题曰御史大夫寺   御史府  兰台寺   汉御史大夫所居之署谓之御史府又御史台谓之兰台寺   台卿   赵岐生于御史台因名台卿   三台   汉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通典】   南台   后魏北齐或谓御史台为南台   门北辟   御史台门北辟主隂杀也北齐杨□伽邺都故事云御史台在宫阙西南其门北辟取冬杀之义今东都台门所以不北向者盖欲变古之制或建造者不习故事耳   风霜之任   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风闻访知   旧制御史台不受诉讼有过辞状者立于台门御史御史竟住门外収采知可弹者略其姓名皆云风闻访知永徽中崔义立为大夫始定受事御史人知一日劾状题告人姓名或诉讼之事   台狱   台狱鞫案禁系旧委大理贞观末李干佑以囚自大理徃来滋奸多为大理所反乃奏于台中置东西二狱以自系劾   符光禄   宋书云二台劾奏符光禄加禁止不得入殿省光禄主殿门   肃政台   武后改御史台为肃政台   中执法   汉谓中丞为御史中执法   居殿中   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故曰中丞   引喤   中丞给威仪十人其七人唱呼入殿引喤   分路   晋百官表中丞故事与洛阳令相过则分路而行   绛驺   宋顔延之为中丞何尚之遗书曰綘驺清路白简深刻取之仲容有或亏耶   大司宪   龙朔二年改中丞为大司宪   柱后史   侍御史一名柱后谓以鐡为冠柱取其不挠柱后惠文冠   毦笔   辛毗对魏文帝曰旧时御史簮白笔侧陛而坐以奏不法今者直备位但毦笔耳音饵   截卿角   尚书郭彰呵御史刘暾曰我不能截卿角耶以御史着法冠有两角故也暾曰天子法冠而欲截角命纸笔奏之   台端   侍御史号为台端他人称之曰端公其知杂事者谓之杂端   杂端【见上】   副端   殿中侍御史号为副端   监察御史   秦以御史监理诸郡谓之监察御史   检校御史   检校御史晋太元中始置   监察御史   隋开皇改监校御史为监察御史   居父官   杜周子延年为御史大夫以居父官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侧鞍防   旧御史遇长官于涂皆免防降乗长官戢辔辞而止焉干封中王本立为侍御史意气颇髙涂逢长官端揖而已自是诸人或降而立或一足至地或侧鞍防轻重无常开元以来但举鞭耸揖而已   承诏   唐制侍御史于殿中随仗入分居两行承诏者各五日有防召御史不召则承诏者出   鹰隼撃   常恐鹰隼撃时菊委严霜【谢晖】   朝夕乌   成帝时置三公官罢御史大夫先是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   白简   任昉为御史中丞弹景宗表云谨奉白简以闻   乌台   卢溵送崔侍御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镜中   南奔